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篮球课教学过程是动态的,也是开放的,有关篮球的教学方法,各位专家,各位学者各抒己见。本文就高校篮球课学生学习情绪与应对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旨在教学上相互交流,做一些有益的探索,目的是加强篮球课堂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篮球 师生 情绪 应对
思想情绪是影响学习、工作的重要因素。情绪饱满、精神高涨,做任何事都会觉得有意义,而且会做得有条不紊。情绪低落,无精打采,或者信心不足、缺少生气,就会感到看什么都没有情趣,做什么都没有意思,它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情绪的调节显得十分重要。现根据容易引发学生思想情绪的因素和特点,就调节和应对做一些分析。
一、差异引发思想情绪困惑变化
1、 师生认知差异引发情绪变化
由于师生背后的社会基础不一样,社会地位不一样,社会角色不一样,所以师生对体育课的认识便产生了明显的差异。学生对体育课认识还是停留在具有游戏性的,作为社会体育的体育,而体育教师则把体育课上升到作为学科的体育。又由于受教学课时和教学进度的制约,为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以至于教学缺发吸引力,这种差异是体育课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引起少数学生对篮球项目不感兴趣,不愿意参加等情况普遍存在,以女同学尤为突出,根本原因是教学模式落后,教改力度不够,教学方法单调、练习过程枯燥,使篮球课堂教学失去了应有的吸引力。
2、技能技术差异引发情绪变化
大学生来自各地区,他们受自然环境、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影响,篮球技术基础不尽相同,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自我参与能力,有明显的差异,所以表现为球性好,技术水平高、有一定运动基础的学生,容易滋生骄傲自满情绪,时常对自己估计过高。而没有运动基础,球性差,技术水平较低的学生会表现出对学习缺乏信心,产生自卑感。所以教学中常出现学习内容掌握得快而好的学生,对学习积极主动,而掌握得慢且差的学生,在心里和行动上不由自主的产生消极情绪,学习的积极性受挫,学习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了,主动学习变成了被动学习。还有个别学生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扼杀了学习技术的主动性,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3、身体素质差异引发情绪变化
篮球项目本身就是竞争与合作伴随运动的全过程。也为个性的张扬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既运动负荷大,又攻防对抗性强,还有较强的集体性。大学生锻炼的基础有差异,锻炼习惯也有明显的不同,而篮球运动本身又受到身高、体重、肌肉类型,心肺功能和自身身体条件多方面先天因素的影响,当课堂教学内容复杂,动作难度大时,则常表现出一部分身体条件好的学生,兴奋活跃,练习积极主动,会产生令人振奋的积极情绪。而掌握得慢且身体条件差的学生不愿意练习,他们时常因配合上的失误之间相互埋怨,形成不相容情绪。自然对自己掌握技术也信心不足,做不好又害怕别人冷落,造成(顶着头皮)被动的学习。一些不能吃苦受累的同学也会产生消极的倦怠情绪。
二、困惑思想情绪的应对方法
1、教师的情感动力应对
新形势下的篮球教学模式强调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里的关键是,教师首先要与学生建立感情,其次教师要真正喜欢自己的事业,这样才能实现积极的情感动力。归结起来,就是教师要做到“两爱”——热爱学生,热爱学科。这一功能运用在教学中,能起到直接提高学生积极性的作用。通常是通过教师的态度和行为以及场景、氛围来感染学生。运用恰当的面部表情,能更好地传神入微,让学生领会教师的心意。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会意的微笑,都会渗透在学生的心头,给予巨大的精神力量。心理学中著名的皮革马利翁效应,正是发挥了情感的动力功能,使学生感受到从教师的语气中,眼神里流露出来的期望之情而产生的奇妙现象。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表达的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多学、多练,才能使学生得以在身心愉快,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接受篮球运动。
2、不同技术水平采用分组应对
在篮球课教学初期,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时应充分利用这一积极因素,依据教学任务严格系统地组织教学,教学难易程度要适合学生的现有水平。分组教学时在相同的培养目标下,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出不同要求,采取不同教育方式,使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和提高。分组教学的第一步按每一个学生的单项能力,临时划分弹性小组,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统一的单元教学计划,如学习行进间单手高手投篮,根据学生掌握技术的情况,将学生分成三组,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以创造性学习为主,培养动脑,想象和自学能力,基本掌握的学生可以进行往返运球投篮和上三步篮的计时赛,通过练习提高行进间投篮能力,培养观察、理解和动脑、动手能力。还没有掌握的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步骤降低专项技术的难度,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价值,提出不同循序渐进的要求,肯定他们微小的进步。耐心、细致的增强他们的勇气和信心,给予他们希望,使他们从畏惧的心理和唯难的情绪中解放出来。
3、专项技术的相关游戏应对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学生真正热爱自己所学的东西,对它产生直接兴趣,他才会更好的学好它,兴趣促成动机,动机需要支配学习的行为,来源于游戏的篮球,也可以还原于游戏,采用以篮球专项技术相关游戏的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学生技术的掌握,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课的开始可以选择以集中注意力热身为目地的准备性游戏,亦可根据一般性准备活动的要求,选择一些体育游戏代替,如“叫号追人”“拉网捕鱼”“胯下传接球”等,课的中间部分亦可根据青少年喜欢竞争的特点,结合篮球基本技术练习,选择配合教学为目地的辅助性游戏,如:教学中换球接力比赛,半场或全场的“护球”、“夺球”、“抢断球”游戏,还可以分组、定点、记时、每人一分钟投篮比赛,又可以分组进行三步上篮进球数量的积分比赛,使单调枯燥的套路变得生动活泼,这种轻松愉快的辅助性游戏,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学中有玩,玩中有练,练中有想,加深了动作技术的记忆,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极大的满足学生求新、求活、求趣的心理要求,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总之,篮球课学生思想情绪受诸多方面的影响,没有详尽的地方还有很多,应对的方法更是鲜活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情绪也应灵活变之,其宗旨是有效地增强师生间学习热情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种方法有待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9:192
[2]毛振明.学校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3.5
[3]陈家起.体育教学的生命解读[M].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4:43
[4]覃立.参照生活:当代学校体育不可忽视的视觉[J].体育学刊.2008.5(12):48-51
(作者单位: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研室)
[关键词]篮球 师生 情绪 应对
思想情绪是影响学习、工作的重要因素。情绪饱满、精神高涨,做任何事都会觉得有意义,而且会做得有条不紊。情绪低落,无精打采,或者信心不足、缺少生气,就会感到看什么都没有情趣,做什么都没有意思,它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情绪的调节显得十分重要。现根据容易引发学生思想情绪的因素和特点,就调节和应对做一些分析。
一、差异引发思想情绪困惑变化
1、 师生认知差异引发情绪变化
由于师生背后的社会基础不一样,社会地位不一样,社会角色不一样,所以师生对体育课的认识便产生了明显的差异。学生对体育课认识还是停留在具有游戏性的,作为社会体育的体育,而体育教师则把体育课上升到作为学科的体育。又由于受教学课时和教学进度的制约,为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以至于教学缺发吸引力,这种差异是体育课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引起少数学生对篮球项目不感兴趣,不愿意参加等情况普遍存在,以女同学尤为突出,根本原因是教学模式落后,教改力度不够,教学方法单调、练习过程枯燥,使篮球课堂教学失去了应有的吸引力。
2、技能技术差异引发情绪变化
大学生来自各地区,他们受自然环境、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影响,篮球技术基础不尽相同,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自我参与能力,有明显的差异,所以表现为球性好,技术水平高、有一定运动基础的学生,容易滋生骄傲自满情绪,时常对自己估计过高。而没有运动基础,球性差,技术水平较低的学生会表现出对学习缺乏信心,产生自卑感。所以教学中常出现学习内容掌握得快而好的学生,对学习积极主动,而掌握得慢且差的学生,在心里和行动上不由自主的产生消极情绪,学习的积极性受挫,学习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了,主动学习变成了被动学习。还有个别学生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扼杀了学习技术的主动性,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3、身体素质差异引发情绪变化
篮球项目本身就是竞争与合作伴随运动的全过程。也为个性的张扬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既运动负荷大,又攻防对抗性强,还有较强的集体性。大学生锻炼的基础有差异,锻炼习惯也有明显的不同,而篮球运动本身又受到身高、体重、肌肉类型,心肺功能和自身身体条件多方面先天因素的影响,当课堂教学内容复杂,动作难度大时,则常表现出一部分身体条件好的学生,兴奋活跃,练习积极主动,会产生令人振奋的积极情绪。而掌握得慢且身体条件差的学生不愿意练习,他们时常因配合上的失误之间相互埋怨,形成不相容情绪。自然对自己掌握技术也信心不足,做不好又害怕别人冷落,造成(顶着头皮)被动的学习。一些不能吃苦受累的同学也会产生消极的倦怠情绪。
二、困惑思想情绪的应对方法
1、教师的情感动力应对
新形势下的篮球教学模式强调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里的关键是,教师首先要与学生建立感情,其次教师要真正喜欢自己的事业,这样才能实现积极的情感动力。归结起来,就是教师要做到“两爱”——热爱学生,热爱学科。这一功能运用在教学中,能起到直接提高学生积极性的作用。通常是通过教师的态度和行为以及场景、氛围来感染学生。运用恰当的面部表情,能更好地传神入微,让学生领会教师的心意。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会意的微笑,都会渗透在学生的心头,给予巨大的精神力量。心理学中著名的皮革马利翁效应,正是发挥了情感的动力功能,使学生感受到从教师的语气中,眼神里流露出来的期望之情而产生的奇妙现象。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表达的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多学、多练,才能使学生得以在身心愉快,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接受篮球运动。
2、不同技术水平采用分组应对
在篮球课教学初期,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时应充分利用这一积极因素,依据教学任务严格系统地组织教学,教学难易程度要适合学生的现有水平。分组教学时在相同的培养目标下,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出不同要求,采取不同教育方式,使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和提高。分组教学的第一步按每一个学生的单项能力,临时划分弹性小组,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统一的单元教学计划,如学习行进间单手高手投篮,根据学生掌握技术的情况,将学生分成三组,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以创造性学习为主,培养动脑,想象和自学能力,基本掌握的学生可以进行往返运球投篮和上三步篮的计时赛,通过练习提高行进间投篮能力,培养观察、理解和动脑、动手能力。还没有掌握的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步骤降低专项技术的难度,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价值,提出不同循序渐进的要求,肯定他们微小的进步。耐心、细致的增强他们的勇气和信心,给予他们希望,使他们从畏惧的心理和唯难的情绪中解放出来。
3、专项技术的相关游戏应对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学生真正热爱自己所学的东西,对它产生直接兴趣,他才会更好的学好它,兴趣促成动机,动机需要支配学习的行为,来源于游戏的篮球,也可以还原于游戏,采用以篮球专项技术相关游戏的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学生技术的掌握,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课的开始可以选择以集中注意力热身为目地的准备性游戏,亦可根据一般性准备活动的要求,选择一些体育游戏代替,如“叫号追人”“拉网捕鱼”“胯下传接球”等,课的中间部分亦可根据青少年喜欢竞争的特点,结合篮球基本技术练习,选择配合教学为目地的辅助性游戏,如:教学中换球接力比赛,半场或全场的“护球”、“夺球”、“抢断球”游戏,还可以分组、定点、记时、每人一分钟投篮比赛,又可以分组进行三步上篮进球数量的积分比赛,使单调枯燥的套路变得生动活泼,这种轻松愉快的辅助性游戏,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学中有玩,玩中有练,练中有想,加深了动作技术的记忆,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极大的满足学生求新、求活、求趣的心理要求,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总之,篮球课学生思想情绪受诸多方面的影响,没有详尽的地方还有很多,应对的方法更是鲜活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情绪也应灵活变之,其宗旨是有效地增强师生间学习热情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种方法有待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9:192
[2]毛振明.学校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3.5
[3]陈家起.体育教学的生命解读[M].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4:43
[4]覃立.参照生活:当代学校体育不可忽视的视觉[J].体育学刊.2008.5(12):48-51
(作者单位: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