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公民网络参政研究文献综述

来源 :现代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WEN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广泛阅读国内有关公民网络参政文献的基础上,从概念内涵、主体、客体、理论研究领域四个方面对网络参政进行了梳理总结。从已有研究成果中发现存在实证研究少、理论研究不系统等问题,并对以后研究提出建议。
  关键词:网络参政;公共决策;参政意识
  中图分类号:D6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01
  现今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各种移动终端设备的更新换代,极大促进了中国公民政治参政意识的觉醒。网络参政成为传统参政手段的有效补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参政议政作用。
  一、网络参政的内涵
  虽然目前学术界还未能形成统一定义,但基本上都是殊途同归。比较研究文献可以将其定义为:公民以网络为平台,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以达到影响或改变政府公共决策的一种政治行为。
  陶东明和陈明明认为任何政治参与都包括参与主体、参与客体、参与途径。网络参与与传统政治参与主要区别在于参与途径上的不同,即利用通信设备、计算机、网络等多种技术手段,弥补传统政治参与的单一渠道的不足。
  二、网络参政的主体
  1.一般群体。对于一般群体,学者们普遍关心的是网络参政过程中存在的公民参政意识淡薄、参政能力欠缺、参政过程的非理性、群体极化等。李斌认为网络参政是网民、虚拟团体通过网络平台表达意愿进而影响和推动政治决策过程的活动。而黄婷则认为网络参政是公民以网络为基本载体,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参与政治生活,影响或改变政府公共决策的一种政治行为。
  2.特殊群体。李广宝认为大学生网络参政是大学生通过上网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以维护自身利益、影响政策的制定或改变决策结果的政治运行过程。孙崇文认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政现状是热情与冷漠并存,理性与非理性交织,应培育参政型政治文化氛围,完善网络监管体系,推进“一站式政民互动”平台建设。黄广发认为针对大学生网络参政的日益普及,高校应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创新传统的德育课程。
  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胡庆亮认为该群体面临着网络带来的参政机遇与困境并存,缺乏主动诉求意识,理性思考不足,活动相对封闭,网络参政能力不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群体与网络参政思想脱节的形势。他指出鼓励新生代农民工通过网络表达自身利益诉求,设置与该群体相关议题,激发他们表达诉求的热情和网络参政的利益动机。
  三、网络参政客体
  狭义的网络参政客体仅指政治领域。胡宗仁认为网络参政是以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为依托,表达公民自身利益需求进而影响政治统决策系统的行为过程。
  广义上的网络参政客体还包括公共管理等行政领域。魏娜提出网络参政是公民以电子邮件、网上讨论等形式,评论社会事件、影响公共政策的过程。李亚认为电子参政是在公共管理和政策制定中,利益相关者利用电子参政平台获取相关信息,以此表达观点和利益诉求,促进公共决策水平提升的一种现代参政方式。
  四、网络参政的理论研究
  1.网络参政的问题研究。关于网络参政存在的问题,有学者从获取信息的客观性,参政形式的规范性,议政内容的合法性等角度进行了分析;有学者从网络参政主体的不均衡性,参政过程的非理性、非规范性,参政行为的群体极化和法律监管缺位等角度进行了分析;有学者还指出网络参政存在非制度化、政府回应不力、意见领袖过度权威化的问题。
  2.网络参政的效应研究。网络参政具有双刃剑的作用,有的学者认为网络参政的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并存。在积极方面,公民的网络参政促使政府在管理思想上、方式上发生了深刻变化,极大推动了政治社会化进程,同时网络参政为公民参政议政提供了高速便捷的渠道,改善了政治参与的途径长、渠道不通畅的形势;有的学者还提出网络参政还降低了政治参与的成本,加速推进网络民主化。在消极方面,有的学者认为信息不对称、“数字鸿沟”导致公平缺失,非理性、情绪化的政治参与不利于维护政治系统的稳定,易造成舆论制约行政的困境。
  3.网络参政的治理研究。应对网络参政面临的问题、网络参政的消极效应、网络参政过程的无序化以及网络舆论危机的威胁,顾丽梅认为要推动治理方式的创新,实现“网络问政”与政府治理的平民化;推动治理角色的创新,政府官员应转变执政理念,由管理者身份向利益协调者与冲突的解决者转变。严雄飞认为网络参政下的地方政府治理模式是市场、政府、社会三方力量权衡的稳定三角模式。地方政府网上征求公民建议,根据民意来制定政府政策,及时反馈和解决民众关心的问题。
  五、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网络参政研究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偏向于理论叙述,实证研究和技术性的治理手段研究很少,因此实际应用价值并不显著。今后的研究应从实证研究入手,加强网络参政的系统理论研究,引入技术手段对网络参政治理效果进行评估,扩展网络参政的研究范围和广度,细化参政主体和参政客体,以期解决网络参政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杨三涛.电子政务中公众参与的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
  [2]张新慧.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引发的现实思考[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
  [3]聂虹.当代中国网络政治参与的新发展[D].曲阜师范大学,2010.
  [4]李斌.网络政治学导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5]黄婷.刍议政府治理创新中的公民网络参与[J].桂海论丛,2010.
  [6]李广宝.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7]孙崇文,卢红霞.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
  [8]黄广发.大学生群体网络舆情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
  [9]胡庆亮.新生代农民工网络政治参与的困境与出路——以深圳龙岗为例[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
  [10]胡宗仁.网络政治参与背景下的政府行政改革之道[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
  [11]魏娜,袁博.城市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网络参与[J].中国行政管理,2009.
  [12]李亚,韩培培.政策制定中的电子参与:质量、满意度和效率[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
  [13]刘文.论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及影响[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
  [14]朱坤.公民网络政治参与问题及治理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
  [15]郭旭.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J].学理论,2008.
  [16]王金水.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J].中国行政管理,2011.
  [17]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7.
  [18]赵银红.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两重性”分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
  [19]顾丽梅.网络参与与政府治理创新之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10.
  [20]严雄飛,元芳.网络政治参与下地方政府治理的模式[J].企业导报,2011.
其他文献
期刊
本文运用分位数回归以及因素分解法,结合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的动态监测数据考察了我国女性流动人口在不同户籍上的收入差异,得出以下结论:在个人因素方面,高学历有利于获得高
对于同一件事不同的专家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以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而言,社会学家会认为出生率、死亡率、移民等是人口老龄化的决定因素;政治学家认为,人口老龄化问题关系民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因此,设计教学活动
在财苑这个整天与资金和数字打交道的地方,有一群长期忙碌在文字里的同志.写材料是公认的苦差事,机关里更是流传“宁可喝马尿,不愿写材料”的顺口溜.但文字工作又是一个单位
介绍了异构数据到GML文档的转换,提出了通用的GML应用模式,同时定义了GML中注记的描述模型;讨论了GML文档到SVG文档的转换原理,并建立了两者间的对应关系;试验了SVG图形的一般GIS功能;最终提出了一种以GML文档的形式传输、存储数据,通过SVG格式在浏览器端显示图形的四层B/S结构的WebGIS方案。
2019年10月24~26日,在顺德的广东(潭洲)国际会展中心即将举办中国(广东)国际家用电器博览会(以下简称广东家电展).本届广东家电展由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主办、佛山市顺德区创汇展
期刊
期刊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建设美丽乡村的论述,近几年,河南省巩义市在建设美丽乡村中,以保护总体规划为前提,采取“尊重历史,尊重现实,修旧如旧,体现特色,提升品位”,积极发挥自身文
期刊
【摘要】增加产品的视觉展示效果、传递可视性信息是工业设计的发展本质。本文对国内外VR技术运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VR视觉艺术具备的三个特征进行了详细阐述,以及论述了当代工业设计领域VR技术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VR虚拟技术;工业设计;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VR虚拟技术在VR游戏和VR视频领域的发展、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教育领域中VR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