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与见证

来源 :星星·诗歌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ny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偶 遇


  [波兰] 切·米沃什
  黎明时我们驾着马车穿过冰封的原野。
  一只红色的翅膀自黑暗中升起。
  突然一只野兔从道路上跑过。
  我们中的一个用手指点着它。
  已经很久了。今天他们已不在人世,
  那只野兔,那个做手势的人。
  哦,我的爱人,它们在哪里,它们将去哪里。
  那挥动的手,一连串动作,砂石的沙沙声。
  我询问,不是由于悲伤,而是感到惶惑。
  (张曙光 译)
  米沃什《偶遇》一诗,写于1936年诗人25岁时,最初收录于诗集《拯救》(1945)中。这首诗短小简练,意象选择准确鲜明,传达的意味深厚蕴藉,因而在汉语诗歌语境中,它受到译者和读者的喜爱。张曙光、艾迅、张洪亮等都翻译过这首诗,不同的诗歌鉴赏读本、评论文章里也可见关于它的解读和分析。在米沃什的个人诗歌坐标系中,这首诗像是从诗人早期诗歌生命中发射的一个原点,它对时间、死亡的沉思,以及由此引发的诗歌对个人生命、历史事件的记忆和见证作用,构成了米沃什写作的基本动机和其诗歌的重要母题。
  诗歌在一开始,描述了一个朴素、日常的旅途场景。到三四行,诗人叙述了发生于旅途中的一次单纯的“见证”事件。“突然一只野兔从道路上跑过。/我们中的一个用手指点着它。”在仍然显得黑暗的原野,对于一只野兔来说,那伸出手指向它的“我们中的一个”,成为它“突然跑过”的一个见证人。在诗歌的这一部分,诗人突出了那只手。指向野兔的手,像受到了委托,负责将一只野兔在暗夜与黎明交织处的出现和存在,指示给其他人。那只伸出的手,不是野兔本身,但手的“指点”,却向“我们”提醒、明晰、深化了野兔带来的场景变化。这只手受到了谁的委托,那股力量是什么,诗人没有说。反过来,如果我们能进入野兔的意识,驾着马车经过原野的我们,是否也被一只野兔的耳朵和眼睛所听所见?接着,进入诗歌的后四行,那个夜晚、那只野兔和指向野兔的人,都不在人世了。但幸存的“我”的记忆保存了这样一个夜晚,经过语言和诗歌的转化,这样极其个人化的记忆变得可以交流,成为了具备一定公众意识成分的历史存在。因此,历史成为现实、记忆、想象和语言的各种力量相互博弈、纠合的产物。
  因而,《偶遇》这首诗在两个维度上显示了见证和记忆的力量。第一个维度,在那只手指点野兔时,“我们”参与现场,成为沉默之物或稍瞬即逝之物的“看见者”“倾听者”。我们“指”向“它”,为这一时刻命名。同时,这只野兔也参与了“我们”的黎明,让这次冰封的原野之行发生了变化。第二个维度,当时间和死亡事件带走了这一切,记忆、语言和恒固坚定的诗歌形式,在相互作用中它们仿佛变形为一种模具,将这些意识碎片熔铸、塑形,而变为可辨识、阅读的历史记忆的一部分。
  米沃什曾在《从波罗的海到太平洋》一文中提到,“活着的这些人永远受着那些死者的委托。他们只有努力重现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将过往从神话和传奇的色彩中拉出来,才算偿清了这笔债。因此,从高处看永远处于‘现在’的这片土地和在重新寻回的旧日时光中再现的这片土地,以相同的分量构成了诗作的素材。”相比于“见证”,米沃什所用的“委托”和“债务”,将生者对死者的重现,作为一种比喻意义上的法律行为去看待。再现行为,不仅仅是一种审美需求和道德冲动,更是生者和死者之间的一种契约、一份协议。《偶然》这首诗,从这个意义上说,受到不再存在、不再发声事物的委托,诗歌在对场景的指认、命名上,发挥着和那只挥动的手相似的作用。那只手指向一闪而逝的野兔,而这首诗则指向变动不居的场景。凭借记忆和想象的力量,诗歌不仅重现了它,重现的同时,也是命名与见证。它抵御了记忆缺失带来的真实细节的缺席和匮乏。
  在写作时间上稍晚的《菲奥里广场》(1943)一诗中,米沃什通过想象再现了布鲁诺被执行火刑时的广场景象。它显示的是死亡与庆典、悲剧与日常、希望与失望并存交织的广场景观。一面是广场上的火刑,一面是平静、琐碎、充满活力的日常生活的继续。这种并存,正是米沃什试图克服神话与传奇色彩,重现历史真实的方式和结果。跨越时空,与之对照复现的,是发生在华沙的犹太区围墙内的屠杀。焚烧地吹来的热风“吹开姑娘们的裙子”,人们大声欢笑着。正是这种记录、再现和理解历史的方式,将两种死亡场景镜像般融并起来。相较于《偶遇》,这首诗也涉及到时间、死亡、记忆和见证,但它所承担的“记忆的义务”更为沉重。关于这首诗,有评论者认为它是不道德的,认为它不应该将具有如此高度的恐怖限制在语言里。这与米沃什的观念形成了对比,米沃什认为,在当下,人们普遍面临着记忆缺失这种可能性所带来的巨大威胁,不让20世纪历史上最灰暗的篇章记忆消逝、褪色、失去应有的厚度,这有着重大的必要性。从《菲奥里广场》一诗,回看《偶遇》,米沃什在诗歌中赋予记忆、想象的现实以参与意义,是显而易见的。记忆、想象不仅发生在诗学和审美层面,在米沃什伟大复杂的思想构造中,它关乎人们对自身、历史、人性和人道的认知。它始终在诗学与社会政治等层面发挥其复杂意义。
  相较于《菲奥里广场》这类与历史现实之间的指涉更为具体、明确的诗歌,《偶遇》略显抽象、含混,它过于简洁了。或许,我们可以做如是猜想,在《偶遇》一诗中,诗人捕捉到了记忆、重现、见证等人性要素。它们以相对清新、玲珑的方式,构成了诗歌的内在肌质。而在以后的书写中,它们逐渐成为作为诗人和思想家的米沃什的思想基石。在《偶遇》中,场景的模糊、死亡方式的隐匿等造成的抽象感与空白,为读者个人经验的置换和代入留下了余地。而这也是这首诗不断被重译、解读、散发魅力的另一品质所在。
  米沃什曾在诗歌中写到:“我不过是无形事物的一名秘书,/它被口述给我和另外几个人。”(《秘书》)在米沃什丰富且复杂的写作中,关于书写的记忆和见证力量被他不遺余力地告白、践行着。米沃什视其为一种庄严的人性力量,维护和翻修我们的良心。
  [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青年项目“知识社会学视域下‘新诗潮’批评话语研究”(2020CWX031)阶段性成果]
  梁小静,1988年出生,文学博士,现供职于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主要从事中国新诗史、新诗批评研究。
其他文献
这两年开始玩家圈子里突然开始流行起机械键盘来,令人久违的强烈手感确实让接触到的人欲罢不能。笔者前段时间有幸淘得一款稀有的白轴机械键盘,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使用心得。  所谓机械键盘,源于其按键触发结构为机械弹压式。即每一颗按键都有一个单独的Switch(开关,也被称为‘轴’)来控制闭合。历史上有很多种轴,多数已相继没落,现在玩家们口中所说的机械键盘,仅仅狭义地指采用Cherry MX轴的键盘。  
期刊
号外!号外!墙来啦!!!   “电脑爱好者墙”活动将于9月30日结束,速速参加“电脑爱好者墙”,展现你的亲切笑脸!  你只需:  1.挑选自己最得意的照片,自拍、街拍、大头贴均可(需要照片清晰,近景最佳);  2.写下自己的CFan的寄语(可以是愿望、心情、祝福等);  3.发送邮件到dubian@cfan.com.cn(注明“参加电脑爱好者墙”,同时不要忘记留下姓名、地址、邮编哦!)  每期杂志
期刊
耳机作为普及率最高的电子设备,广泛运用到各种电子设备上,但是很多人在耳机的使用中不注重对耳机的保养,很多人对耳机的使用和保养存在着许多误区。那么该怎样来延长耳机的使用寿命呢?  耳机的保养    1. 耳机插头的保养  耳机的插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部位,因为一旦它出现了问题就会造成接触不良,大大影响了使用效果。  现在,有不少的耳机在制作的过程中为了减少阻抗大多采用了镀金的插头,但是尽管是这样,在使
期刊
都是一个品牌型号的笔记本,为什么早买的机器没有新出的机器稳定呢?这是因为最新批次的笔记本往往会预装最新版本的BIOS,不仅修复了已知的Bug还可能加入更多新的功能。想让笔记本永远保持最佳状态,学习升级BIOS自是必不可少的功课。  目前很多厂商都提供了在Windows系统下升级BIOS的程序,操作简单且几乎没有任何危险性。下面,笔者就以ACER的4830TG笔记本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升级BIOS的步
期刊
历史总是具有惊人的相似处:比如2007年底的那场发布会,沟通的是雷军离职,求伯君复出,而7月5日的公告,则是宣布求伯君的隐退,雷军的回归。两个均给金山打下深刻烙印的人物在相似情景下交换,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是金山的顶峰,而现在是金山的低谷。  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以年为单位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以2007年底上市为时间节点,在这过去的3年半时间里,金山像一艘沉重的大船,纵然也启动分拆业务上市模式并高喊
期刊
大刚最近新买了一部笔记本,酷睿i3-2310M和GT540M显卡的组合很给力,但笔记本在运行时硬盘不时会发出吱吱的噪音,玩游戏时也出现不规则的卡顿现象,遭遇了传说中西部数据硬盘的“C1门”问题。如果你的笔记本采用了西部数据的硬盘,同时也遇到过类似问题,不妨看看大刚同学是如何解决的吧。  这款新笔记本在玩《星际争霸2》时总是一卡一卡的,按理说i3-2310M和GT540M显卡的组合应该可以轻松玩转这
期刊
进入20世纪,面对现代性,感受现代生命,走向现代社会,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尽管在整个20世纪中我们的“现代”始终处于一种未完成的状态,但是“现代性危机”也深深地击中了我们的灵魂和生活,成为我们生存的一种基本状态,也成为我们精神思考和文学表达的一个重要向度。被誉为“自然诗人”的李少君,也在近期的诗歌中直接处理这一核心问题。正是对这一问题的直接质询,以及独特的诗性表达,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李少君诗歌的新
期刊
春 祭  回到山坳里,回到祖居老家  就知道祖先还在,祖先与青山共在  站在树下,清风就会吹来  祖先就在你耳边低语  走到田野间,细小的虫鸣声中  祖先就沉默下来,乡村异常安静  桃树李树杨树桂花树  整整齐齐围护祖居  代替你们陪伴祖先、照料院子  麻雀燕子青蛙仍旧居住四周  子孙们举牌捧碑敲锣打鼓排列而上  放鞭炮,烧纸钱,齐头跪拜  纸扎的高楼大厦顷刻灰飞烟灭  祖先在远处注视这一切  仪
期刊
近期,突然心血来潮想把自己的iPhone 3G的系统从IOS 3.13刷到IOS 4.0,在网上研究了很多教程后,开始正式动手刷机,折腾了一下午,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惊险后,终于成功,于是开始同步我之前所有的歌曲、照片,接下来又花了几天的时间在网上搜索各种应用程序。费心竭力折腾了几乎一周后,我拥有了一个完美的IOS4.0系统的iPhone,有文件夹功能,支持多任务,可是除了这些,剩下的并没有什么变化,
期刊
杜甫是一个一生颠沛流离的诗人,其诗歌形象,一般也被认为是忧国忧民、比较悲苦的形象,从各种关于杜甫的画像雕塑就可看出来,但奇怪的是,我们读杜甫的诗,有时并没有这样的感觉,问题在哪里?我通过深入阅读,觉得主要有两个特别之处起到了作用,一是杜甫曾经是一个“主体性”强大的诗人,即使到晚年,这种强大的“主体性”还会不时显露出来;二是杜甫总是将人事置于自然的背景下来展现,在自然开阔浩大的背景下,人间再大的凄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