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而艺术的导入,往往给学生带来亲切的感受,不仅能使学生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迅速由抑制转为兴奋,而且还会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激发起求知的欲望,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
总结从教以来我所采用过的导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问题法、娱乐法、直观法、实验法和说课法。正所谓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经我的教学实践发现,富有艺术的导入的确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就把这几种导入方法作简要的介绍。
一、问题法导入
人的思维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借助于外界环境的某种刺激作用。在教学中创设的问题情境,正是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外部条件。在生物学教学中,问题法导入虽是一种传统的导入方式,但却是卓有成效的。
如:“植物体的组成”一节内容,我先提出一些递进式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习兴趣。提问:“绿色开花植物有那些器官?其中生殖器官是那些?营养器官是那些?”学生回答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前三者与营养有关,后三者与生殖有关之后,接着问:“那么果实和种子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讲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艳丽的鲜花谁不爱;收获的果实和种子谁不喜。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与花的结构密切相关,学生必然心切切,急待步入花的海洋去了解花的结构,探索开花后能结出果实和种子的奥秘。这样,学生去解剖、观察桃花,理解花的结构和功能是如何相适应的,学习效果甚佳。
二、娱乐法导入
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导入,如:猜谜语、演小品、讲故事等,既能把学生课间分散的注意力收回来集中到课堂上,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愿学、乐学,达到会学。
猜谜语:关于生物的谜语很多,以一则谜语来导入,能立即点明学习的对象,进入主题。同时学习的针对性强,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在学习“昆虫”一节时,我先出了一则动物谜语:“头戴两根雄鸡毛,身穿一件绿衣袍,手握两把锯齿刀,小虫见了拼命逃”。学生立即猜出是螳螂,随即出示螳螂的图片,并设问:“同学们可能都知道螳螂,但你知道螳螂是怎样捕捉小虫的吗?它在运动时有什么特殊的‘技能’”。这样主题鲜明地引入对“昆虫”知识的学习。
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恰当地运用到生物学课堂上能起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上“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时,可以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来实现。头戴不同头饰(代表不同动植物)的几位学生隆重登场,他们之间按吃与被吃的关系用绳子相连。很快,一条条的食物链呈现在同学面前,错综复杂的食物链较之成的食物网也随之出现。借此教师指出:在生态系统中,一种动物可以充当多种角色,它能吃多种动物,也能被多种动物所吃,各种动物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学生带着表演后的愉悦感,顺利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讲故事:关于动物的小故事很多,通过让学生讲他们熟悉的动物故事引导入题,不失为一种新颖而富有创意的导入方式。
如:“小猫钓鱼”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一则故事,请一位同学讲述,他最后讲到:“小猫集中精力,全心钓鱼,终于钓起了一条大鲫鱼!”老师用课前准备好的鲫鱼(放在装水的水槽里)就能立即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及其生活习性,直观、生动而又形象。又如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能把同学们带入了去探究两栖动物知识的激情之中。这些小故事能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且寓教于乐,还能培养学生做事专心致志,遇到问题不耻下问,对锁定的目标去努力地不懈追求等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教育教学效果奇佳。
唱儿歌:儿歌是中小学生比较喜欢的文学形式,学生唱着儿歌在回忆童年的乐趣之时,自然引入新的学习对象。如:“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这首儿歌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小白兔的生活习性和可爱的形态,这样导入,其乐融融,缩短了学生和学习对象之间的距离,学生由喜欢兔子到对兔子的一切产生好奇,达到学生愿学、乐学之效。
三、直观法导入
教学中利用直观的教具、学具,直观展示学习的材料,既烘托了学习的气氛,创设了学习的情境,又使知识的可接受性强。这是生物学课堂教学常用的导入方式。几条蚯蚓、一朵桃花、一个蝗虫的形态结构模型、几张挂图、一段“青蛙捕虫”的录像、一件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手段都能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四、实验法导入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导入既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又能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动手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以蚯蚓为代表学习“土壤中的生物”知识前,布置学生每人挖掘几条蚯蚓,上课时学生观察蚯蚓的形态和运动方式,继而进入课题。又如:实验“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气”时的结果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老师可告诉学生这是因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学生必然产生“二氧化碳是从哪儿来的呢?”的疑问,导入学习“人体内气体的交换过程”,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学的新知识。
五、说课法导入
授课之前,用投影片、小黑板、多媒体课件等向学生阐述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并向学生说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方法,即向学生交待怎样去看书、怎样去观察思考。然后,教师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手段,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即可很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形成知识的迁移,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总结从教以来我所采用过的导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问题法、娱乐法、直观法、实验法和说课法。正所谓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经我的教学实践发现,富有艺术的导入的确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就把这几种导入方法作简要的介绍。
一、问题法导入
人的思维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借助于外界环境的某种刺激作用。在教学中创设的问题情境,正是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外部条件。在生物学教学中,问题法导入虽是一种传统的导入方式,但却是卓有成效的。
如:“植物体的组成”一节内容,我先提出一些递进式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习兴趣。提问:“绿色开花植物有那些器官?其中生殖器官是那些?营养器官是那些?”学生回答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前三者与营养有关,后三者与生殖有关之后,接着问:“那么果实和种子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讲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艳丽的鲜花谁不爱;收获的果实和种子谁不喜。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与花的结构密切相关,学生必然心切切,急待步入花的海洋去了解花的结构,探索开花后能结出果实和种子的奥秘。这样,学生去解剖、观察桃花,理解花的结构和功能是如何相适应的,学习效果甚佳。
二、娱乐法导入
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导入,如:猜谜语、演小品、讲故事等,既能把学生课间分散的注意力收回来集中到课堂上,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愿学、乐学,达到会学。
猜谜语:关于生物的谜语很多,以一则谜语来导入,能立即点明学习的对象,进入主题。同时学习的针对性强,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在学习“昆虫”一节时,我先出了一则动物谜语:“头戴两根雄鸡毛,身穿一件绿衣袍,手握两把锯齿刀,小虫见了拼命逃”。学生立即猜出是螳螂,随即出示螳螂的图片,并设问:“同学们可能都知道螳螂,但你知道螳螂是怎样捕捉小虫的吗?它在运动时有什么特殊的‘技能’”。这样主题鲜明地引入对“昆虫”知识的学习。
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恰当地运用到生物学课堂上能起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上“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时,可以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来实现。头戴不同头饰(代表不同动植物)的几位学生隆重登场,他们之间按吃与被吃的关系用绳子相连。很快,一条条的食物链呈现在同学面前,错综复杂的食物链较之成的食物网也随之出现。借此教师指出:在生态系统中,一种动物可以充当多种角色,它能吃多种动物,也能被多种动物所吃,各种动物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学生带着表演后的愉悦感,顺利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讲故事:关于动物的小故事很多,通过让学生讲他们熟悉的动物故事引导入题,不失为一种新颖而富有创意的导入方式。
如:“小猫钓鱼”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一则故事,请一位同学讲述,他最后讲到:“小猫集中精力,全心钓鱼,终于钓起了一条大鲫鱼!”老师用课前准备好的鲫鱼(放在装水的水槽里)就能立即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及其生活习性,直观、生动而又形象。又如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能把同学们带入了去探究两栖动物知识的激情之中。这些小故事能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且寓教于乐,还能培养学生做事专心致志,遇到问题不耻下问,对锁定的目标去努力地不懈追求等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教育教学效果奇佳。
唱儿歌:儿歌是中小学生比较喜欢的文学形式,学生唱着儿歌在回忆童年的乐趣之时,自然引入新的学习对象。如:“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这首儿歌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小白兔的生活习性和可爱的形态,这样导入,其乐融融,缩短了学生和学习对象之间的距离,学生由喜欢兔子到对兔子的一切产生好奇,达到学生愿学、乐学之效。
三、直观法导入
教学中利用直观的教具、学具,直观展示学习的材料,既烘托了学习的气氛,创设了学习的情境,又使知识的可接受性强。这是生物学课堂教学常用的导入方式。几条蚯蚓、一朵桃花、一个蝗虫的形态结构模型、几张挂图、一段“青蛙捕虫”的录像、一件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手段都能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四、实验法导入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导入既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又能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动手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以蚯蚓为代表学习“土壤中的生物”知识前,布置学生每人挖掘几条蚯蚓,上课时学生观察蚯蚓的形态和运动方式,继而进入课题。又如:实验“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气”时的结果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老师可告诉学生这是因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学生必然产生“二氧化碳是从哪儿来的呢?”的疑问,导入学习“人体内气体的交换过程”,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学的新知识。
五、说课法导入
授课之前,用投影片、小黑板、多媒体课件等向学生阐述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并向学生说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方法,即向学生交待怎样去看书、怎样去观察思考。然后,教师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手段,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即可很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形成知识的迁移,教会学生学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