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著书回忆钱钟书 他曾如是评价电视剧《围城》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_b074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年电视里正在放《围城》,钱钟书说:“我不看。一看还要仔细翻书,书里埋了很多线索,对话也删得可惜。他们努力,拍得还可以。总体拍得算好了,谢谢他们。”
  说起代表作《围城》,钱钟书有句话:“我30多岁写这部小说,想用小说原本技巧,打败小说。”作为学者的钱钟书缘何发此感慨?他又是如何将其学术功底汇集于小说创作中?为何他最终同意将《围城》拍摄成同名电视剧?日前,钱钟书生前助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栾贵明,在新著《小说逸语》一书中探讨了这些话题,从多重角度对家喻户晓的文學经典《围城》展开解读。
  对于角色姓名精心编制
  自1946年2月起,长篇小说《围城》在上海《文艺复兴》杂志上连载了六期。刊发伊始,便吸引了众多中外读者的目光。1947年5月,单行本《围城》在上海晨光出版社正式出版后,国内外多种版本层出不穷,光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一家就重印多次,销量累计达数百万册,几十年来长销不衰。当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的栾贵明,1964年毕业后来到钱钟书身边工作,他曾多次问及钱钟书关于《围城》背后的故事,但得到的答案往往是三个字:“去读书。”
  据统计,《围城》共使用不重复的汉字3317个,而这些字是钱钟书“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出来的。“钱先生一直认为,用中文做文章,一定要以字为基本单位,再一字一句地构成大块文章。只有字字仔细推敲,才能把文章写得生龙活虎。”栾贵明对钱钟书的那句“写文章作诗讲究‘炼字’,这是一个悠久的传统”深有体会,他将钱钟书在《围城》中的选字和构词、造句与成章,也在《小说逸语》一书中详细列举和解析。
  比如,钱钟书对中国古代的戏剧小说烂熟于心,对于自己笔下的角色姓名,也不忘精心编制使用。《围城》中的方鸿渐、唐晓芙、苏鸿业、孙柔嘉、曹元朗、顾尔谦等近20位主要人物,都被冠以性格化姓名,一亮相便会令读者心领神会。“营元朗”,“元”“圆”谐音双关;还配以摹形,曹氏的脸面形容为“圆如太极的肥脸”“脸上一圈圈的笑疤,像投了石子的水面”;语义上,“圆”既包含着流动、周全的一面,也有“守故蹈常,依样照例”的一面。
  而“多读书”同样也体现在小说对各种中外图书轻车熟路的援引穿插中。从《谈瀛录》、《大明会典》、四大名著,到西方荷马、柏拉图、《天方夜谭》、莎士比亚戏剧,《围城》的故事被一大堆书名和书中金句推进着,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也会获得纯意外的新鲜知识。
  《围城》被选作小说书名
  说起“围城”,许多人下意识地会冒出“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钻进去”,其实这只是《围城》情节中透露出的一层叙事。在栾贵明看来,《围城》被钱先生选作小说书名,“既能让人平静安心,同时又令人痛苦郁闷”,与小说最后21个字巧妙呼应—一“包含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引申开去,那就是“人,人类,人类的困境”。“旁观人生,指点世态,书中虽无大段说教之词,然而,读者却能为人物和事件所感染,对人生恍然如有所知,从而获得一种觉悟的快乐。”栾贵明发现,“围城”所描绘的乃是人类理想主义和幻想破灭的永恒循环。
  经过钱钟书的艺术想象和创造,《围城》中时起时伏、处处申说的,无不是理想的不断升腾和一再破灭——经常是事将成矣而毁即随之,浪抛心力而已。人们终身处于“围城”境遇而不自知,“道阻且长、欲往莫至”,可以说是浪漫主义遥远理想的象征。
  他对电视剧《围城》的感受
  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围城》1990年播出后,引发广泛关注,该剧由黄蜀芹执导,会集了陈道明、英达、吕丽萍、李嫒媛、葛优等一批实力派演员。不过,从文本走向荧屏,个中也上演了颇多故事。
  栾贵明在《小说逸语》书中回忆道:当年在钱先生八十大寿前,时任中国社科院副秘书长的杨润时商讨应说服钱钟书同意把《围城》搬上荧屏,但此前“试过几次,都大败而逃”,后念及杨绛的《称心如意》、《弄真成假》等均由黄佐临导演,且“票税”高,两家合作的渊源颇深。当黄佐临的女儿黄蜀芹带来她爸爸的一封信,“要拍《围城》”,钱钟书夫妇考虑几番后最终答应了,算是水到渠成。
  经常有朋友问栾贵明,《围城》电视剧可否再拍?“我综合钱杨二位先生的零言碎语,黄蜀芹导演的《围城》电视剧,已达到高水准,沿原途再拍,肯定不易突破。而提高对原作的认识度,置文学于统领地位,首先是高精准再现《围城》全部或大部对白,辅以必要的素雅场景,简明情节,企盼可以构造新型的文学电视。”他透露,钱杨二老生前惜时如命,他们也不是不看电视,更不反对电视,只是绝不长时间连续看电视。比如,钱先生喜欢《西游记》,小说、电视剧、动漫都看,“我见他在看电视,恐怕不会有人相信,都是站在电视机前,还经常触屏指点孙大圣什么地方违背了原作者之意。然后,走到电视后面书桌落座,大笔一挥,写出一篇又一篇小文,为《西游记》鸣冤叫屈,匿名寄往上海报刊发表。”
  书中透露,关于电视剧《围城》,栾贵明存有六次录音资料,多有旁人在场,其中不少对话都披露了钱钟书的态度。比如,1990年10月28日,钱钟书说:“电视剧还拍得可以。陈道明说他没拍过这么好的戏。”当年11月4日,杨绛说:“电视有几处要改。一是苏小姐在自家称呼不对。二是赵辛楣给‘他们订一房间’是不对的。友人发现《飘》的背景不对。”还有夫妻二人的对话,钱先生:“我本来看都不要看,她和女儿把我按下来看。”杨先生:“按下来看两眼,又跳起来。”
  到了1990年12月9日,当日电视里正在放《围城》,钱钟书发话:“昨晚的《围城》看了吗?汽车还有点像。他们努力,拍得还可以。”隔了一周,当年12月16日,钱钟书的录音原话是:“现在总算演完了。昨天晚上三集。我不看。一看还要仔细翻书,书里埋了很多线索,对话也删得可惜。总体拍得算好了,谢谢他们。”
  或许,在钱钟书看来,电视剧《围城》已经有了独立的生命,小说作者更多只能是带着距离感的打量,恰如他那句名言:“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很好,何必一定要去找下这只蛋的鸡呢?”
其他文献
日前与朋友到地处南城的大栅栏丰泽园饭庄吃饭,我注意到,在走廊墙上悬挂有几幅照片,我驻足仔细观看,其中一个镜框中的照片锁定了我的目光,咦,照片中右侧第一人,瘦瘦高高的身材,满头银发,看上去十分面熟,似曾相识。再定睛一看,噢,没锴,是郭英老师。  郭老祖籍山東胶东半岛,解放军和平解放北平进城时,他时任某野战军的团参谋长,后到中南海分管党中央首长的每日伙食,从股长一直做到接待处长的岗位。因为工作需要,又
期刊
当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库管员,在平凡的岗位默默工作了十八年了。1990年,工商银行成立后的第五年,我正式接管了南礼士路分理处的文具库工作,从此,我就干上了库管工作,直到今日。当时金融改革已初见雏型,一切还在摸索探讨中。当时,我所在的南礼士路支行,辦公营业条件不是很好,记账也是手工操作。那时候工行也没有什么代表工行气质的行服,大不了人人都穿一件白大褂,就好像一水的大夫医生。  就说我这管库员吧,连个
期刊
“你想好怎么过这一生了吗?”“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这是电影《无问西东》里抛出的问句。而早在电影开拍前,导演李芳芳就曾一遍遍问过自己这些问题,最终她也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对自己真诚,做真实的自己,内心没有了疑问和杂念,才能勇往直前,无问西东。  1997年,一部名为《十七岁不哭》的青春小说轰动一时,第二年,小说被改编成了同名电视剧在央视播出,获得了金鹰奖和飞天奖,还
期刊
我的母亲吴书珍女士生于1935年春上,于2016年夏日驾鹤西去,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清明时节雨纷纷……又是一年清明时。母亲的音容笑貌自然而然地浮现在我的眼前,思念的情绪涌上心頭。母亲只读过小学三年,生前喜爱中国传统文化,酷爱京剧、书法篆刻、古钱币研究等,是一个十分时髦、时尚的老人,乐于交友。隶书和京剧是母亲的最爱,进入老年后时常到北海公园和陶然亭公园书写地书,围观者无不交口称赞,竖起大拇指。母亲是百
期刊
《十万个为什么》作者做客《谢谢了,我的家》,讲述幸福家事;晒“古董”成绩单,主持人敬一丹不由感叹:“这不像是从家里拿来的,这像是从档案室里拿出来的。”  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他11岁开始发表作品,19岁写出第一本书,21岁成为风靡全国最具影响力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之一。至今,《十万个为什么》先后出版了六个版本,总
期刊
陆游是南宋时期最伟大的诗人、词人和历史学家(影响力可能仅次于辛弃疾),说到他,人们往往爱在他的头顶上加一个“爱国诗人”的桂冠,倒也十分贴切。因为通观其一生的经历和创作,你就会感觉到,他甚至还不仅是一个“爱国诗人”,同时也是一个“爱国英雄”。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一直以来,我
期刊
1946年,周作人因在北平沦陷之时,出任过伪职,在北京炮局胡同关押半年后,即与其他十四人一起,被押往南京受审。  当时,《申报》发表了题为《巨奸王荫泰等十四人,昨由平解京审理,古城观者如堵,呼骂声不绝于耳》的文章,文中写道:“群奸今晨五时被从囚室带出,检查血压时,方知要被解京受审,乃慌忙写下‘遗书’,招致家人,语多劝家人勿忧,而有恋恋不舍之意。……周作人光头,衣着最为陈旧……上车前,记者逐一问感想
期刊
在台前声情并茂地讲述“眼中的百岁京张铁路”的是一位“90后”,名叫王嵬,他身着鲜艳的绿色帽衫,胸前的卡通人物特别耀眼,头戴一顶当年铁路工人常戴的帽子:黑色,帽檐上有条皮带,两端缀着铜扣。  “铁路和其他文物还不一样,它是活文物。京张铁路很多线段,在被拆之前都是投入使用的,它不只是遗迹,还有现代性、实用性,荒置废弃了太可惜。我认为,京张铁路不仅应该成为国家级工业遗存,而且还要将铁路、老车站、用过的机
期刊
有一个人,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赞他:“战必胜,攻必取”;楚汉时期,人们评价他“功高无二,略不世出”;后人奉他为“兵仙”、“神帅”,他就是韩信,历史上有15个成语皆与他有关。  胯下之辱  韩信,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年少时父母双亡,家道贫寒,却刻苦读书,熟演兵法,怀安邦定国之抱负。苦于生计无着,有时也到淮水边上钓鱼换钱,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天,有一个市井无赖对韩信说:“
期刊
第二十九辑  侯宝林也爱玩「现挂」  侯宝林先生是明白人,他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意识到相声要生存和发展,要想活下去,首先得让桕声语言活下去。这是他否定相声演员说北京土话的初衷。老北京的桕声演员在演出时,说北京土话可以没顾虑,尤其是在北京的地面儿上“撂地”,观众听不懂,演员正好可以直接玩“现挂”(相声术语:现场设包袱)。当然很少有听不懂的,因为听相声的大都是老北京人。  新中国成立后,相声作为大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