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河汉界岂止在战场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lq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邦的优势


  刘邦这支队伍,草创初期就是一群乌合之众,连绿林响马都不如。即便后来打了几场胜仗,也还不是一支像样的队伍,比起朝廷正规军和严整的项家军,差了不止一两个档次。但刘邦不仅自信满满,而且能屈能伸,即便濒临绝境,也绝不服输。前期的攻打襄城,后期的奔袭咸阳,都中了范增的圈套,可以说是九死一生,几无胜算,可他就像脱了缰的野马,无所畏惧地驰骋开来。
  刘邦能置于死地而后生,得益于他没有贵族子弟身上常有的那些华而不实的习气。不论是选人用人,还是攻城略地,没有那么多清规戒律。须借力于他人时不顾惜面子,该服输示弱时放得下身段,能用得上的手段不拘形式,能争取到的机会决不放弃。赢了不张扬,一鼓作气投注;输了不沮丧,一门心思翻本。只要有成功的可能,他都愿意接受指点,并敢于试上一试。这样的心态,使得刘邦能够在困境中熬过对手,反败为胜,最终问鼎天下。

项羽的弱点


  比起刘邦来,不论在胆略上还是本事上,威望上还是底牌上,项羽不知高出刘邦多少倍,且屡战屡胜,事实上已经接近成功,到头来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原因虽然可以给出很多,但既非项羽自叹的“此天之亡我也,非战之罪”,也不全是韩信概括的“匹夫之勇,妇人之仁”。项羽并非输给了刘邦,而是输给了自己。
  他太自负,太爱面子,太要面子了。由于他的自负,放走了韩信,气走了范增,使得他在一意孤行的狭路上越走越远。即使鸿门宴留下后患,垓下之围穷途末路,并非没有翻牌的机会,可惜他一错再错之后仍然顾惜面子。突围后本可渡江休整,徐图东山再起,但他却以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而自暴自弃。要面子要到这个份上,谁又能救得了他呢?只能徒喚奈何了。
  在中国历史上,除去神话传说,没有哪位英雄能像项羽那么豪情万丈。他的存在,无疑是华夏大地上彪炳千秋的史诗级人物之一;他的陨落,也无疑是历代名人著文咏叹、赋诗咏怀、凭吊怀古的不二题材。且不说司马迁视其为帝王,以“本纪”的规格为其立传,仅从诗词中那些壮怀激烈的名句,就足以领略到项羽的人生结局是多么悲壮。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意在赞颂项羽的英雄气概,无意中却点到了项羽的死穴。其实,不独李清照,杜牧的“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同样觉得项羽兵败后有可能东山再起,只是他把颜面看得太重了。但是,反过来说,项羽若肯回江东,那他就不是项羽了。
  能成大事的人,最忌从心所欲,感情用事,过度自负,一意孤行。项羽尽管治军很严,但他有时过于率性。高兴时,容易放纵罪恶;愤怒时,常常滥杀无辜。一支能打胜仗的队伍,要有狼性,所谓虎狼之师。这一点,刘邦做到了,项羽也做到了。还需要有人性,所谓仁义之师。这一点,刘邦做到了,项羽没做到。表面看起来,输赢只在一瞬间,事实上,却是渐变累积起来的突变。
  话又说回来,胜者自可为王,败者未必是寇。胜利了的王者不乏阴险狡诈之徒,失败了的英雄多为光明磊落之辈。这也许就是后世对刘邦颇多微词、对项羽常有悲歌的原因吧。
  (摘自《学习时报》)
其他文献
1.你应该非常清晰、生动、不偏不倚地重述对手的想法,以使得你的对手说:“谢谢你,我刚才要是像你这么表述就好了。”  2.你应该把对方观点中你所同意的部分都列出来,尤其是那种并不被人们广泛接受的观点。  3.你应该提到那些从对手那里学到的东西。  4.只有完成了以上3点,你才能说一句反驳或批评的话。  以上称为“拉波波特法則”。它的一个直接好处就是,你的对手会因此乐于倾听你的批评,因为他们看到你已经
据说,昂山素季在被软禁期间生活很有规律:读诗和散文,学习法语、日语,听摇滚乐,还喜欢弹钢琴。有一回钢琴坏了,军政府又不批准上门维修,有位爱尔兰歌手特别为她写了一首《弹不到的钢琴》。  政治的目的,归根结底还是生活,还是人生,一个有着自己丰富生活的人,才会是有底蕴的政治家。相反,一个没有生活趣味的人,一个只有政治的政治家,未免乏味。  莫言获诺奖时,一位学者曾表示:跟废除劳动教养制度相比,多少个诺贝
三国时代,蜀国可以没有关羽,可以没有张飞,但不能没有赵云。没有关羽,就不会丢失荆州,蜀国就不会从事业高峰跌下;没有张飞,就不会有其暴虐被杀的事,就不可能引出夷陵之战,从而使得蜀国事业一路跌入谷底。  客观地说,两人对蜀国有功,更有过,联手断送了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赵云却相反,只有功劳,没有过错,也因此,他成为蜀国的铁面门神、三国时代少有的完人。  赵云的铁面门神作用,在跟随刘备的征战中,在烽火
要选中国史上反腐倡廉最狠毒的皇帝,非朱元璋莫属。朱元璋出身贫苦,打小饱受元朝贪官污吏的敲诈勒索,他的父母及长兄就是死于残酷剥削和瘟疫,自己被逼迫从小出家当和尚。所以,在他参加起义队伍后就发誓:一旦自己当上皇帝,先杀尽天下贪官。后来他登基皇位果不食言,重典治吏,制定颁布了堪称史上最严酷的《大明律》,并在全国掀起轰轰烈烈的“肃贪”运动,矛头直指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贪官污吏。首先,朱元璋对贪污六十兩银子以上
换个角度看,晚清的历史就是禁烟、又屡禁不绝的历史。这中间不仅仅是道德高低的较量,而是现实、经济民生与利益同时裹挟在内的一潭混水,不是一句好或者坏能够概括的。  在高层政治生活中,雍正以来洋烟一直是个话题。从道光以后,洋烟成为一个严肃的公开的政治话题。在道德与现实之间,官员们来回滚刀板。当我们可以平静地回顾这段往事时,会发现鸦片与国际贸易的变化、中国国内经济、官吏生存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
中国需要做强内需,并保持开放。疫情之后会更开放,衰退之后有新繁荣。就此,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下简称《21世纪》)专访了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荣誉教授郑永年。增强发展新动能  《21世纪》: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请你具体谈谈如何增强发展新动能?  郑永年:中国是从计划经济走过来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
在美国前总统里根身上,有三个特殊现象。  第一个特殊现象:里根是个极度守时的人。他每天早上进办公室,办公桌上会有一张准备好的当天的行程表,他会带着那张行程表,一项一项,按表执行总统任务。幕僚们回忆,他几乎从来没对排好的行程表有意见,更不曾抱怨或变更过。他不会说:“我干吗见这家伙?”也不会说:“这无聊的仪式别拖那么长了吧?”更不会说:“这么重要的事,一个小时怎么谈得完?”  他的内阁成员、常和白宫打
常听说“生财有道”“治国有道”,甚至“盗亦有道”……究竟这老子《道德经》等先贤及经典著作中所推崇的“道”是什么?为什么一谈到与成功有关的话题,人们往往用“有道”来表达敬意?  读了当代著名编剧陈文贵先生编写的《赵氏孤儿》,我似乎隐约领悟到了一些“道”的内涵,体会到了一些“道”的魅力。  害人境界也有高低。  奸臣屠岸贾欲置赵朔于死地,但他并非惯常小人伎俩——利用自己的權势在国君面前进谗言——相反,
读《明史》,有两件事颇可注意,李自成年幼牧羊,后来“充银川驿卒,善骑射,斗狠无赖,数犯法。知县晏子宾捕之,将置死地,脱去为屠”。张献忠是军人,因为犯法当处死,但是“主将陈洪范奇其相貌,为请于总兵官王威,乃逃去”。这两人的逃逸都是因为基层官员处置不当。分析明朝败亡的文字太多了,孟森先生简要写过“天崇两朝乱亡之炯鉴”,认为“至崇祯朝遂以亡明,盖由外困于建州,内民生日蹙故耳”。他也谈到明代军事制度的失败
将情绪视为一种社会控制方式,有助于我们对诸多社会现象的产生机制以及社会行动的内在逻辑获得新的理解,例如,为什么作为一种情绪的气在冲突中极为常见,为什么诉苦成为社会动员的一种重要方式,为什么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为什么舆情民意能够影响司法审判?  当然,不仅消极的情绪是一种非正式的社会控制,积极的情绪也是一种非正式的社会控制。例如,父母通过微笑对孩子的行为产生影响,服务人员通过微笑增加对顾客的吸引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