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档案整理,就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零散和需要进一步条理化的档案进行分类、组合、排列、编目,使档案系统化的工作。档案整理解决的是档案由零乱到系统、由无序到有序的问题。在正常工作情况下,档案室接收的是文书部门和业务部门按照归档要求整理好的案卷,档案馆接收的是机关档案室按入馆标准整理移交的需要长久保存的案卷。已经整理进入档案馆、室保存的档案,经过质量检查,对某些不符合整理要求、不便于保管利用的案卷,需重新调整,以提高质量。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档案馆、室有时也接收或收集一些零散文件材料,或档案馆、室藏体系受到严重破坏,这就必须进行全过程的系统整理。
关键词:档案整理;历史联系;利用基础;便于保管
档案整理是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通过整理,可以全面了解和检查档案收集工作的质量,促进其改善和提高,并为全面确定档案的价值和建立检索体系奠定基础;同时,又为档案的保管、统计和查找提供了基本单位和完整体系,有利于保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档案整理的基本原则是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充分利用原有的整理基础,便于保管和利用。所以,档案整理是档案实体管理的核心,对促进各个环节的协调发展和整个档案管理系统的良性运转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1、档案整理必须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
所谓档案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就是文件在产生和处理过程中形成的内在相互关系,也称“内在联系”或“有机联系”。档案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主要表现在来源、时间、内容和形式等方面。
1.1档案文件在来源方面的历史联系
档案是一定机关及其内部机构或个人形成的。形成文件的一定单位或个人就构成了档案在来源方面的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整理档案时,必须保持这种固有联系,不允许随意拆散或脱离其形成单位;否则,就会破坏档案体系,降低其利用价值。从全部整理工作程序来看,来源联系是档案文件之间的首要联系。只有在保持来源联系的前提下,档案文件的时间、内容、形式等方面的联系才能更深刻地反映档案形成单位的历史面貌。如果割裂档案文件之间的来源联系,其他方面的联系则是不科学的。
1.2档案文件时间方面的联系
档案是历史活动的产物,形成档案文件的机关或个人的活动都有一定的过程和阶段性,决定了档案文件之间具有鲜明的时间特点和自然的时间联系。整理档案时,要考虑保持这种时间联系。
1.3档案文件在内容方面的联系
档案文件是机关或个人行使职能和进行工作活动的产物,其形成者的特定活动构成了档案文件内容上的联系。比如:一件工—作、一个案件、一项活动、一次会议所形成的文件,在内容上必然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整理这些文件时,必须保持这种密切联系。档案文件在内容上的联系,往往是最重要的联系。在整理档案中,如果没有保持档案文件内容方面的联系,那么来源、时间、形式等方面的联系都可能显得不密切。当然,必须把文件内容上的联系同文件来源、时间等联系结合起来,内容方面的联系才更深刻。
1.4档案文件在形式方面的联系
档案文件的形式包括文件的内部形式(种类、名称)和外部形式(载体形态、记录方式等)。档案文件的形式标志着文件的特定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件的来源、时间和内容的性质,构成了文件之间的一定联系。整理档案时,也要适当保持文件形式方面的联系。
档案文件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必须辩证地看待和处理。一方面,要根据档案文件的具体情况,善于从多种多样的联系中理出和保持档案文件之间最紧密的联系;同时,要从整理工作的全过程考虑,力求全面保持文件在来源、时间、内容和形式等各方面的联系,为日后的全面鉴定、多元检索和提供利用等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档案文件之间的各种联系都是相对的,应根据档案文件的不同特点、不同情况以及不同的整理层次,灵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保持联系的方法。不能脱离整理对象,就某种联系简单地评论优劣,切忌把某种联系理想化和把某种整理方法绝对化。
2、档案整理要充分利用原有的整理基础
档案是历史文化产物,不仅记录了当时的实践活动,也反映了前人整理档案的状况和成果。重视和利用原有的整理基础和成果,有利于保持档案文件的历史联系,提高整理工作质量,加快整理速度。利用原有的整理基础,要做好以下两点:
其一,要充分重视和利用原有的基础,不要轻易打乱重整。凡是已经整理过的档案,只要有规可循、有目可查,就应尽量保持原有的整理体系,切忌轻易打乱重整。原来不够合理的部分,可适当调整或主要通过编制检索工具等措施进行补救。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根据一时的需要,动辄改变原来的整理体系,反复折腾,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使档案受到损害。档案整理的主要任务是使零乱的档案变成条理的有机体系,从而为管理和利用提供物质基础。不要超越档案整理工作的功能,试图通过整理环节来解决档案管理和利用中的所有问题。
其二,要充分研究和利用原先的整理成果,不要轻易改变原来整理和保存的历史面貌。档案原有的成果反映着一定时期档案的整理水平与特点,应注意分析研究。对其合理部分应适当吸收或保留,即使當时简单的整理痕迹也应予重视,即使原来整理错误的地方也要经过认真研究后再予纠正,切忌草率地毁掉档案体系的原貌,防止人为破坏历史文化群体的固有联系,保证整理质量。
3、档案整理的目的是便于保管和利用
整理档案的主要目的,是便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一般说来,按照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整理出来的档案,也就能便于保管和利用,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有时也会有矛盾,如一次会议的文字材料、录音带、录像带以及会议开支的记账凭证等,具有密切联系,如果把这些不同形式的文件材料不加区别地混合整理,势必不便于保管和利用。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档案馆、室有时也接收或收集一些零散文件材料,或档案馆、室藏体系受到严重破坏,这就必须进行全过程的系统整理。因此,在整理档案时,不能机械地运用保持文件联系的原则。对于某些不同载体的档案以及机密程度、保管期限、记录方式等不同的文件,应根据情况分别整理、合理组合,在相应的范围内保持文件的历史联系,以便于保管和利用。
综上所述,档案整理是发挥档案作用的重要条件。档案数量庞大,成分复杂,如不经过系统整理,处于零乱状态的档案,查找起来如同“大海捞针”,而且也不能反映各项工作活动的历史联系和面貌。只有经过系统整理,才能使保存的档案条理化、系统化,为档案的管理和提供利用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于海伟.浅谈档案整理工作的原则和方法.档案整理与编制.2010年
[2]薛静莉.档案整理是档案实体管理的核心.档案整理系统化.2009年
关键词:档案整理;历史联系;利用基础;便于保管
档案整理是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通过整理,可以全面了解和检查档案收集工作的质量,促进其改善和提高,并为全面确定档案的价值和建立检索体系奠定基础;同时,又为档案的保管、统计和查找提供了基本单位和完整体系,有利于保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档案整理的基本原则是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充分利用原有的整理基础,便于保管和利用。所以,档案整理是档案实体管理的核心,对促进各个环节的协调发展和整个档案管理系统的良性运转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1、档案整理必须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
所谓档案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就是文件在产生和处理过程中形成的内在相互关系,也称“内在联系”或“有机联系”。档案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主要表现在来源、时间、内容和形式等方面。
1.1档案文件在来源方面的历史联系
档案是一定机关及其内部机构或个人形成的。形成文件的一定单位或个人就构成了档案在来源方面的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整理档案时,必须保持这种固有联系,不允许随意拆散或脱离其形成单位;否则,就会破坏档案体系,降低其利用价值。从全部整理工作程序来看,来源联系是档案文件之间的首要联系。只有在保持来源联系的前提下,档案文件的时间、内容、形式等方面的联系才能更深刻地反映档案形成单位的历史面貌。如果割裂档案文件之间的来源联系,其他方面的联系则是不科学的。
1.2档案文件时间方面的联系
档案是历史活动的产物,形成档案文件的机关或个人的活动都有一定的过程和阶段性,决定了档案文件之间具有鲜明的时间特点和自然的时间联系。整理档案时,要考虑保持这种时间联系。
1.3档案文件在内容方面的联系
档案文件是机关或个人行使职能和进行工作活动的产物,其形成者的特定活动构成了档案文件内容上的联系。比如:一件工—作、一个案件、一项活动、一次会议所形成的文件,在内容上必然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整理这些文件时,必须保持这种密切联系。档案文件在内容上的联系,往往是最重要的联系。在整理档案中,如果没有保持档案文件内容方面的联系,那么来源、时间、形式等方面的联系都可能显得不密切。当然,必须把文件内容上的联系同文件来源、时间等联系结合起来,内容方面的联系才更深刻。
1.4档案文件在形式方面的联系
档案文件的形式包括文件的内部形式(种类、名称)和外部形式(载体形态、记录方式等)。档案文件的形式标志着文件的特定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件的来源、时间和内容的性质,构成了文件之间的一定联系。整理档案时,也要适当保持文件形式方面的联系。
档案文件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必须辩证地看待和处理。一方面,要根据档案文件的具体情况,善于从多种多样的联系中理出和保持档案文件之间最紧密的联系;同时,要从整理工作的全过程考虑,力求全面保持文件在来源、时间、内容和形式等各方面的联系,为日后的全面鉴定、多元检索和提供利用等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档案文件之间的各种联系都是相对的,应根据档案文件的不同特点、不同情况以及不同的整理层次,灵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保持联系的方法。不能脱离整理对象,就某种联系简单地评论优劣,切忌把某种联系理想化和把某种整理方法绝对化。
2、档案整理要充分利用原有的整理基础
档案是历史文化产物,不仅记录了当时的实践活动,也反映了前人整理档案的状况和成果。重视和利用原有的整理基础和成果,有利于保持档案文件的历史联系,提高整理工作质量,加快整理速度。利用原有的整理基础,要做好以下两点:
其一,要充分重视和利用原有的基础,不要轻易打乱重整。凡是已经整理过的档案,只要有规可循、有目可查,就应尽量保持原有的整理体系,切忌轻易打乱重整。原来不够合理的部分,可适当调整或主要通过编制检索工具等措施进行补救。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根据一时的需要,动辄改变原来的整理体系,反复折腾,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使档案受到损害。档案整理的主要任务是使零乱的档案变成条理的有机体系,从而为管理和利用提供物质基础。不要超越档案整理工作的功能,试图通过整理环节来解决档案管理和利用中的所有问题。
其二,要充分研究和利用原先的整理成果,不要轻易改变原来整理和保存的历史面貌。档案原有的成果反映着一定时期档案的整理水平与特点,应注意分析研究。对其合理部分应适当吸收或保留,即使當时简单的整理痕迹也应予重视,即使原来整理错误的地方也要经过认真研究后再予纠正,切忌草率地毁掉档案体系的原貌,防止人为破坏历史文化群体的固有联系,保证整理质量。
3、档案整理的目的是便于保管和利用
整理档案的主要目的,是便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一般说来,按照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整理出来的档案,也就能便于保管和利用,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有时也会有矛盾,如一次会议的文字材料、录音带、录像带以及会议开支的记账凭证等,具有密切联系,如果把这些不同形式的文件材料不加区别地混合整理,势必不便于保管和利用。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档案馆、室有时也接收或收集一些零散文件材料,或档案馆、室藏体系受到严重破坏,这就必须进行全过程的系统整理。因此,在整理档案时,不能机械地运用保持文件联系的原则。对于某些不同载体的档案以及机密程度、保管期限、记录方式等不同的文件,应根据情况分别整理、合理组合,在相应的范围内保持文件的历史联系,以便于保管和利用。
综上所述,档案整理是发挥档案作用的重要条件。档案数量庞大,成分复杂,如不经过系统整理,处于零乱状态的档案,查找起来如同“大海捞针”,而且也不能反映各项工作活动的历史联系和面貌。只有经过系统整理,才能使保存的档案条理化、系统化,为档案的管理和提供利用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于海伟.浅谈档案整理工作的原则和方法.档案整理与编制.2010年
[2]薛静莉.档案整理是档案实体管理的核心.档案整理系统化.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