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型厂房超长结构分析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haiyand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某大型厂房案例的分析,较详细的阐述了如何设置伸缩缝的问题。在伸缩缝处既能释放网架温度应力,又能做到不设置双柱,满足工艺要求,并节约成本。可供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关键词】厂房结构;伸缩缝;网架:温度应力
  1 厂房结构方案简述
  该厂房立面采用双脊双坡,屋面坡度5%,檐口高度为11.528 m。墙体采用240 mm厚粘土砖墙,沿高度方向设3道圈梁,屋面采用0.5 mm厚单层压型钢板,下部衬75 mm厚保温玻璃棉并配金属网。厂房车间主体柱网24m*24m,纵向长度336m;横向长度144m。地震作用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g,场地特征周期为0.9s,多遇地震下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0.08,钢结构阻尼比0.02。
  2 温度缝的设計思路
  温度缝的设置是为了防止温度应力过大致使建筑物开裂, 在一定长度范围内根据建筑物的结构体系不同而设置伸缩缝,是规范所规定的内容。一般建筑物都不计算温度应力,计算结果应力过大无法满足设计要求,且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所以不能作为设计依据,这主要是由于混凝土不是完全弹性的,且有应力松弛、徐变等因素, 所以对温度引起的应力一般采用构造措施来解决。从以上情况看,处处设缝,处处分块是不妥的,要改变这种传统的做法, 通过平面调整采取构造措施,尽可能地不设缝或少设缝,而且《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也允许在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的前提下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
  该厂房长336米,会产生很大的温度应力。按照《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第8.1条规定,在柱顶铰接的情况下,厂房横向(沿跨度方向)温度区段长度最大为150米。故应将厂房在结构上分成三段,设置两道伸缩缝。现根据伸缩缝处不同的边界条件,分成四种模型:
  模型一:双柱即按常规做法,在车间内设两排双柱,并将网架在双柱处分段,由此使超长结构分成三个独立的结构单元。
  模型二:不设缝即考虑到工艺要求,整片网架不设缝,车间内全部采用单柱。
  模型三:两边铰支即整个网架设两道缝,分成三个独立的单元,在伸缩缝处设单柱,柱顶与两侧网架用铰支座连接。
  模型四:一边滑动,一边铰支即整个网架设两道缝,分成三个独立的单元,在伸缩缝处设单柱,柱顶与网架连接,一边为铰支座,一边为滑动支座。
  利用Midas Gen来对比以上不同边界条件的四种模型进行内力、位移的计算。计算结果见表1。计算的模型只在伸缩缝处有区别,其他条件如网架杆件尺寸、柱截面、荷载等均相同。表1几种模型的位移、应力、反力对比
  
  
  
  空间位移
  根据表1的计算结果和图一至图四进行对比和分析,可以看到:
  1)柱应力对比:温度作用下,几种模型的柱最大应力相差较大,模型一和模型四的边界条件可以明显减小温度作用下柱的应力,而模型二和模型三引起的柱温度应力较大,其中模型二的条件下柱应力超过了模型四条件下柱应力的79.2%。
  2)柱顶反力对比:对比温度作用下的柱顶水平反力,模型一和模型四的边界条件情况下,柱顶反力要小很多,模型二和模型三的情况下柱底反力几乎是前两者的3倍。模型四可以有效释放顶部的约束,减小网架对柱的水平推力。
  3)X向柱顶水平位移对比(Y向柱顶水平位移值比较接近):模型四的边界条件情况下,柱顶的水平位移最小,模型一的柱顶位移稍大。模型四允许网架侧移,减小了柱顶反力,也减小了温度作用下柱顶的位移。模型二和三比前两者大了近3倍。
  计算结果显示以上柱应力、柱顶反力、柱顶水平位移的最大值均发生在边柱,说明温度对边柱的影响最大。图一至四也直观地反映了模型一和模型四有效地释放了温度应力,减小了对边柱的影响,故结合本工程工艺要求,采用了模型四设计,下图5为施工中的伸缩缝处的情景。
  
  3 解决温度应力的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造成温度应力的根本来自于网架,如不分段就需钢柱来约束网架变形,这会产生非常大的温度应力,尤其是对边柱的影响较为明显,这显然是不可行的。网架分段是必须的,不设双柱的情况下在网架与柱连接的支座的形式是关键,在网架分段处即伸缩缝处的一个柱顶上,如设两个铰支座,网架分成三段后自身的温度应力得以解决,但整体计算后,边钢柱的温度应力仍很大,这是因为设铰支座后整体仍是336米,故钢柱应力、位移未有改善。如把两个铰支座均改为滑动支座,解除水平方向的约束,再进行整体计算,虽然钢柱温度应力大大减小,但柱顶两个支座都为滑动支座后,柱顶失去约束,柱成为了悬臂柱,对柱的受力极为不利,此方案不可采用。将柱顶的一个支座设为铰支座,另一个设为滑动支座(即模型四),经整体计算后,既能有效释放温度应力,又能满足柱的连接要求,有效地解决了设置伸缩缝又不设双柱的问题,从结构角度合理有效地满足了工艺的要求。
  4 结 语
  现如今无论是业主方、设计方、甚至施工承包商已将设计作为龙头,要求工程设计优化提前至初步设计、甚至更早,这就要求广大设计人员勤于思考、勇于创新,跳出原有的条条框框,更应注重结构的概念设计,从结构布置及方案措施优化出发,选择合理的结构方案,方可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使厂房结构的优化设计工作得以真正实现。
其他文献
【摘 要】工民建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在房屋建筑的整个工程中,地基则占据着首要地位,地基基础的设计关系着房屋最基本的使用质量。现代设计中,地基基础的设计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对于土建的地基基础的设计而言,主要为荷载计算(选计算单元、确定其宽度)确定基础埋置深度、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基础的宽度和剖面尺寸和软卧下卧层强度验算。本人常年从事结构设计工作,就这些问题,结合实
期刊
摘要:本文从项目管理者角度出发,以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结合工程电子招投标系统项目的特点,就工程电子招投标系统项目设计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子招投标系统;风险应对;措施  1 前言  近年来,招标投标行业迅猛发展,电子招投标作为一种新型的招标模式,越来越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但电子招投标系统本身还存在一些风险,主要是由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项目本身难度及复杂性、企业自身实力的制约
期刊
【摘 要】针对公路工程出现的路面损坏、桥梁坍塌及工程缺陷等工程质量问题,这些除了设计和施工的主客观原因之外,更重要的就是检测试验工作没有做到位,工程的质量就得不到强有力的保证。因此必须意识到并且明确检测与试验工作在公路工程的质量检验中的重要作用,将试验检测的工作切实落实,并以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严格控制,才能保证公路质量,同时保证公路事业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满足社会需求。  【关键词】公路工程;质
期刊
【摘 要】作为现代化城市建筑的主要潮流形式,高层建筑工作已越来越多的出现于现代人们的生活当中。由于高层建筑作为一项群体建筑标志,具有楼层众多、高度高、施工量大、工程环节繁琐等特点,因此就为现代高层建筑施工带来了诸多的困难。下面本文将以某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为例,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问题进行简单论述。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求;控制  1.工程概况  该项高层建筑为17层楼结构的民用住宅建筑
期刊
【摘 要】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之一,这主要是因为它与整个国家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人们对于生活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们国家建筑业的良好发展,尤其是发展到现在,资源问题的日益突出、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以及已建房屋建筑的越来越多,现代的住宅建设大多都是超高层的项目,只有这样一种建设形式才能够满足时代环境下人们和国家的实际需要,但在这样一种超高层住宅项目的建设
期刊
【摘 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作为人类主要的活动场所的建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达到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以及精神生活。而生态技术真正的应用于建筑设计中是始于二十世纪的能源危机,人们首次认识到生态环境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的相互制约的关系。为此研究成本低廉、环境友善型的生态建筑是当今面临的重大课题。文章从我国住宅建筑的发展趋势入手,重点的探讨了生态技术在我国环境中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
期刊
【摘 要】当前世界人口正面临着老龄化趋势,我国也在 2000 年前后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的国情决定了老年居住环境问题独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因此有必要对老年人居住环境改善设计进行研究,创造“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医”的和谐老年居住环境。该文重点针对居住环境中色彩对老年人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优化这种色彩影响做相应的研究工作和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老年
期刊
[摘要] :本文将通过澳大利亚墨尔本东部高速公路两侧生态绿地的景观案例研究,来探索生态景观是如何传递给人们其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生态景观设计中的文化与美学之间的联系是本文的主题。  [关键词] :生态景观 美学 文化  当今,“生态景观设计”、“自然美学”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景观设计师所推崇。生态景观设计不仅仅改善了生态环境,其同时反映了生态文化、地方性文化的特色。随着科学和景观学的进步,我们在不久
期刊
【摘 要】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也突显出来,迫使人们开始思考城市的生态建设。本文针对的生态型城市建设的趋势,对于建设生态型城市的规划标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关键词】生态环境;城市建设;规划;标准  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随着工业化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倾向于生态城市的规划,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慢慢开始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所以生态型城市规划建设被
期刊
【摘 要】羌民族建筑是集建筑造型、建筑装修、建筑抗震于一体的珍贵的人类建筑的原始标本。本文试图通过对羌寨的分析研究羌寨聚落的适应性设计。  【关键字】羌寨;适应性;聚落;建筑  中国传统民居见证了中华民居建筑文明的历史,将中国建筑与自然相和谐的思想表达的准确且深刻,它将历朝历代各族人民的智慧与才华凝聚一身,而川西羌族民居是充满浓郁地域特征和生态特征的本土建筑代表,他们处于地势险要的半山地带,河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