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中的传统节日文化教学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h19870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全球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汉字、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偏向语言能力的培养,一些外国人由于缺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在日常交际中存在说话不得体而导致交际失败的问题,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立足于传统文化,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相融合,使汉语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关键词:对外汉语 教学 节日文化 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3-0184-02
  一、学习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性
  (一)传统节日文化教学的现状
  目前大多数的对外汉语课堂偏向于语言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语音、词汇、语法,却忽视了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同国家的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要想真正灵活得体地运用一门语言,就必须深入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
  以泰国职业学校为例,笔者所在的学校所使用的教材是泰国本土教材《Chinese for Communication》,该书分为1、2两册,但是有关中国节日文化的章节非常少,只在第一册第一课介绍中国概况时提及了部分中国节日。但是在一些其他章节的对话里却使用了“春节”“端午节”这样的词汇,学生虽然能正确发出读音,但是对“春节”“端午节”的起源和节日习俗等却知之甚少,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停留在表面。
  (二)学习传统节日文化的意义
  传统节日文化在几千年的传播和沉淀中,已经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形式,相关的书籍、影视作品等也比较丰富,其更具直观性,这也为我们的汉语教学提供了便利。汉语老师更应抓住此优势,在对外汉语的课堂上,将节日文化的丰富内涵和语言教学相融合,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还能帮助他们以传统节日文化为切入点,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中国的传统美德、中国社会的精神面貌,从而更好地搭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二、传统节日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
  笔者以端午节为例,根据《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制定了教案设计以进行相关的节日文化教学,具体如下。
  (一)导入
  通过播放关于端午节的小视频,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让学生对端午节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引起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好!首先我们一起欣赏一个小视频!(播放端午节的视频)
  同学们知道这是中国的哪个节日吗?(展示视频中出现的粽子、五色丝、龙舟的图片)今天老师带领你们一起过个难忘的端午节好吗?
  (二)讲授
  老师生动演绎端午节的小故事,以此引入端午节起源的讲解。
  1.端午节的起源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端午节,恰逢夏季,天气炎热,蚊虫较多,病毒滋生也很快,古时候由于医疗水平的落后和生活的贫穷,很多人在夏天会感染疾病,因此民间一致认为五月是不好的月份。为了祈求平安、健康,人们会挂艾叶菖蒲、饮雄黄酒来驱毒避邪禳,久而久之,五月初五就变成了一个夏季大节。
  2.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时间在仲夏时节,湿热的季节里,蚊蝇肆虐,疾病瘟疫容易流行,人们从生理与心理上都强烈地感受到外在的威胁。“人们在节日期间开展驱疫、采药、清洁活动,悬艾避瘟,用艾做成人形,悬于门户之上”[1]。还有佩带彩丝避瘟,以五色丝系臂,据说五色丝是可以避兵灾、瘟病的,后世民间多用五色线系在小儿手腕上,男左女右,称为“端午索”或“长寿线”。
  端午节也是祭祀先人的时节,在多数地区人们祭祀具有高尚人格或对地方有特殊贡献的先贤,以此来缅怀他们的高尚情操。如楚地的屈原、吴越地区的伍子胥、勾践与曹娥、广西苍梧的陈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等,不同的地区祭祀的先贤不一样。其中,端午节是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而形成的这一说法比较流行。每年端午节长江中游隆重而热闹的赛龙舟活动,就是为了追悼屈原。
  提到端午节,不得不提粽子。它不仅造型独特,而且其包裹的方式与包裹的内容都有特别的含义。随着社会的更替,粽子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现在粽子已经不仅仅是用来投入汨罗江纪念屈原,而是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食,粽子的品种、样式也是层出不穷。我们今天也可以亲自尝试包粽子。
  端午节最著名的节日活动就是“赛龙舟”。“赛龙舟”既是为了纪念屈原,也是为了驱邪逐疫和表达对人神崇拜的信仰。端午节赛龙舟传统至今在南方水乡地区传承,人们会在这一天围绕在江河边,江河里龙舟争相驶向终点,龙舟上还会敲锣打鼓,一番热闹景象。尤其是在多江河的南方,龙舟竞赛是端午节最主要的活动。
  (三)提问、讨论
  (1)什么时候是端午节?(2)端午节有哪些习俗?(3)人们为什么在端午节这天熏艾草、戴五色丝?(4)端午节最著名的节日活动是什么?
  (四)课堂活动
  包粽子和编五色丝。
  (1)活动材料:糯米、芭蕉叶(地区限制,没有芦苇叶,以芭蕉叶代替)、彩色丝线。
  (2)活动计划: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包粽子,一组编五色丝。老师讲解并示范包粽子和编五色丝的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两小组同时进行,最后小组相互交换礼物。
  (3)活动过程:1)老师讲解、示范包粽子和编五色丝的方法。2)分组并发放相关材料。3)学生按照分组,编五色丝和包粽子。(根据泰国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鼓励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创新。)4)活动结束,老师展示学生的作品,对创新性的作品提出表扬。5)让两组学生互相交换礼物,并祝福对方端午节快乐。
  (五)活动总结
  两节课的时间,我们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端午节。我们不仅了解了端午节的起源、习俗、活动,还亲手包了粽子,编織了五色丝,让同学们对端午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六)课后作业
  五个人为一组,形式不限,可以讲故事,可以做幻灯片,可以表演一个话剧,介绍中国的其他传统节日,挖掘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
  三、对外汉语课堂传统节日文化教学的建议
  (一)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多参与
  汉语课堂里,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中心。在针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起源、习俗、活动等方面时,老师必须发挥好主导作用,但是不能一直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在讲解完节日的基本知识后,要鼓励学生一起参加课堂活动,让他们通过动手这一形式,从主观上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从而调动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课堂活动的最后,让学生一起交流或者交换礼物,会让学生有更大的喜悦感和满足感。
  (二)活用多媒体,让课堂多姿多彩
  语言课本身就是枯燥的,学生也不能一直保持注意力集中,因此汉语教师要灵活运用卡片、视频、幻灯片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授课时,要多走动,站到学生中间去,拉进与学生的距离,展示图片时也能让学生看得更加清楚。汉语老师要灵活分配课堂教学时间,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适时增加课堂活动。在设计节日文化的课堂活动时,一定要耐心讲解和指导,对表现好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和表扬,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活用对比、尊重差异
  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汉语老师可以灵活对比相似的节日习俗。例如端午节的粽子,泰国也有类似的传统甜点,因此可以鼓励学生创新,开展中泰甜点的相互融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有利于不同文化的相互碰撞。另外,汉语老师在讲解传统文化时,应以“不炫耀本国文化不贬低他国文化为原则,尊重文化差异,让不同的文化在友好的氛围中共同发展”[2]。尊重学生学习文化的意愿,只有学生主动学习文化,才能让汉语文化课堂更加完美,让中国传统文化更加顺利地传播。
  对外汉语中的传统节日文化教学,要与语言教学相辅相成,这样才能让学习者更加全面地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针对不同的学生素质、不同的教学地点,灵活调整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真正地让学生在掌握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运用汉语交际的能力。汉语老师应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满足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多方面的需求,在传承和创新中发展中国文化的传播事业。
  参考文献:
  [1]萧放.端午节俗的传统要素与当代意义[J].民俗研究,2009(4):229-238.
  [2]黄万友.对外汉语教学中典型传统节日的教学设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責任编辑:刘 健
其他文献
摘要:食物是一个文化的底蕴和象征,也是文学作品在视觉与言语上的工具。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中描写了许多有关食物的意象。这些食物意象的出现不只是福楼拜现实主义的手法之一,而且烘托出人物的形象和性格,从而鲜明地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进而发掘福楼拜小说中对现实主义赤裸裸的讽刺和浪漫主义结合造成的戏剧效果。  关键词:演讲 幽默 关联理论  中图分类号:I5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
摘要:对于年轻大学生来说,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网购,巨大的收出件压力和经济效益存在于大学城的快递中心,然而由于各种监管制度不够健全,许多快递公司都存在着服务质量不高,监管力度不够,快递分发不及时等问题。本文以沈北大学城为例,调查研究大学里的快递收发情况,希望切实了解校园快递现状,并找寻更方便有效的快递服务,为社会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  关键词:快递收发 沈北大学城 现状调研  中图分类号:F71
摘要:现在高职院校面向全国甚至国外招生,学生们来自五湖四海,家庭状况、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各不相同,面对来自各种各样家庭的学生,作为图书馆员要营造一个支持与关怀的学习环境,改善问题大学生的行为模式,帮助学生和他人建立信任的关系,融入家庭和集体,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可,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专业技能基础。  关键词:压力 尊重 改善 健康 付出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蓬勃发展,对政府行政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我国公务员物质经济保障制度的逐步推进,高薪养廉制度作为一项反腐举措受到了许多人的广泛认可,因为高薪可以给公务员带来较为宽裕的收入,使其不至于因为生活之忧而去开拓权力寻租的市场,在很大程度上缩减了腐败的诱因。增加公务员薪酬,实行高薪养廉制度,在预防贪污腐化、促进经济发展、和谐社会环境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公务员
摘要:现世的沉沦之诠释学分析,经验性的不在场使儒学“走向无的无”,常常背离人们应当理解的东西。儒学表达的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需要——去理解的思想运动。儒学演进过程同时是不断克服相反现象的过程。固本守真、终极关怀。此在呼唤——追本溯源、天人合一。终极关怀,以人为本、美善相乐,传达生命情调与美感,至大美人生境界。儒学追求之哲宗“一个自己返回自己的圆圈”, 世界精神太忙于现实,太驰骛于外界,故而人们以经
摘要:智慧校园是校园信息化发展在移动互联网技术时期的全新阶段。随着高校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校管理和生活职能都可以通过智慧校园完成。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顺应智慧校园建设的总体路径,探索适合于不同高校实践的精准就业服务体系脉络和服务产品,对于未来中国高校的发展和精准就业服务本身,都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智慧校园 精准就业 就业服务  中图分类号
摘要:我国社会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为了确保“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能够更快速实现,深化教育改革实践势在必行。以“十九大”为背景,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和中央3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强调了要深入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效落实,强化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即成为理想信念教育和传播“中国梦”的根本举措,由此也为当代高校辅导员提出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即以此为背景,结合“十九大”精神与工作经验浅谈当
摘要:我国是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众多民族携手创造了悠久而灿烂的文化。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在五个少数民族地区施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得到少数民族地区的衷心拥护和欢迎,对加强民族团结、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2011年,有学者对现有民族政策提出质疑,认为民族政策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转型到“第二代民族政策”,引起学界的一场论战,笔者在拜读《评析“第二代民族政策”说》一书之后,发现“第二
摘要: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大量优秀的应用型人才,一名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不仅需要成熟的技术,还需要工匠精神这样严谨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然而我国对于工匠精神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拟从研究工匠精神的内涵入手,探讨工匠精神融入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及策略研究,以期对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职业精神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工匠精神 高校 应用型人才 实践研
摘要: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下,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幸福指数不断攀升。但在我们不断向着更美好的生活前进的同时,在城市的边缘、偏远的乡村、大山的深处等地区,挣扎在温饱线上的贫困同胞的苦难不可忽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治贫脱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才是脱贫攻坚战的主力军,完善贫困地区的教育体系,因地因人制定教育方针是最根本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