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5”对于武汉市民王璐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数字,这是她参加陈薇院士团队研发的重组新冠疫苗一期临床研究时的编号。去年3月份,她报名参加新冠疫苗临床研究试验,经过3轮体检后,成为疫苗安全性测试首批108名志愿者之一。
知道参与新冠疫苗临床研究试验的风险,王璐并没有过多担心,“我相信国家的科研力量。”让她放心不下的是年幼的孩子。她有一对双胞胎,刚满3岁,去做志愿者意味着至少离家14天,她从来没有跟两个孩子分开过这么长时间。
志愿者入選通知来得有些紧急,晚上接到通知,第二天中午就要出发。王璐只是简单地收拾了一些衣物,对她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安顿好两个孩子。她连夜给孩子做了14块红糖饼,这是他们爱吃的点心。第二天早上,王璐告诉他们:“妈妈要去参加一个武器研究,这个武器可以打败病毒怪兽,你们每天分一个饼,饼都吃完了,妈妈就回来了。”孩子还小,不能完全了解妈妈要做的事情,但他们都很用力地抱了抱她。
对于王璐做新冠疫苗志愿者,除了丈夫外,她的家人一开始都是反对的。她的母亲多次跟她一边打电话一边哭,他们都对新冠病毒很恐惧。成为志愿者后,王璐坚持每天在家族群中分享自己的身体情况和经历,普及疫苗知识,并且鼓励家人加入疫苗的临床研究。4月12日,新冠疫苗二期临床研究试验开始招募志愿者,丈夫李智如愿成为疫苗二期志愿者,跟他一起入选的还有姐姐、姐夫。4月16日,王璐从志愿者微信群里得知,疫苗二期临床研究试验还缺51岁以上年龄组的志愿者,她便动员公公、婆婆参加试验。
“有了疫苗,以后我们就不用怕新冠病毒了。”王璐的这句话打动了公公、婆婆。她的公公、婆婆都报名参加了疫苗二期试验,王璐陪他们前往体检中心,那天是婆婆疫情以来87天里第一次下楼。婆婆最后在体检环节落选了,但70岁的公公完成了疫苗接种。9月26日,王璐完成了为期半年的疫苗研究使命,这一天也是她35岁生日,她收到了陈薇院士亲笔写的生日祝福,惊喜万分。如今,看着一批又一批的新冠疫苗生产、上市,王璐对战胜新冠病毒充满信心。(摘自《民生周刊》1.20)
知道参与新冠疫苗临床研究试验的风险,王璐并没有过多担心,“我相信国家的科研力量。”让她放心不下的是年幼的孩子。她有一对双胞胎,刚满3岁,去做志愿者意味着至少离家14天,她从来没有跟两个孩子分开过这么长时间。
志愿者入選通知来得有些紧急,晚上接到通知,第二天中午就要出发。王璐只是简单地收拾了一些衣物,对她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安顿好两个孩子。她连夜给孩子做了14块红糖饼,这是他们爱吃的点心。第二天早上,王璐告诉他们:“妈妈要去参加一个武器研究,这个武器可以打败病毒怪兽,你们每天分一个饼,饼都吃完了,妈妈就回来了。”孩子还小,不能完全了解妈妈要做的事情,但他们都很用力地抱了抱她。
对于王璐做新冠疫苗志愿者,除了丈夫外,她的家人一开始都是反对的。她的母亲多次跟她一边打电话一边哭,他们都对新冠病毒很恐惧。成为志愿者后,王璐坚持每天在家族群中分享自己的身体情况和经历,普及疫苗知识,并且鼓励家人加入疫苗的临床研究。4月12日,新冠疫苗二期临床研究试验开始招募志愿者,丈夫李智如愿成为疫苗二期志愿者,跟他一起入选的还有姐姐、姐夫。4月16日,王璐从志愿者微信群里得知,疫苗二期临床研究试验还缺51岁以上年龄组的志愿者,她便动员公公、婆婆参加试验。
“有了疫苗,以后我们就不用怕新冠病毒了。”王璐的这句话打动了公公、婆婆。她的公公、婆婆都报名参加了疫苗二期试验,王璐陪他们前往体检中心,那天是婆婆疫情以来87天里第一次下楼。婆婆最后在体检环节落选了,但70岁的公公完成了疫苗接种。9月26日,王璐完成了为期半年的疫苗研究使命,这一天也是她35岁生日,她收到了陈薇院士亲笔写的生日祝福,惊喜万分。如今,看着一批又一批的新冠疫苗生产、上市,王璐对战胜新冠病毒充满信心。(摘自《民生周刊》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