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实施高中生物教学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pua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国家正在实施新课改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是在学校,教师是素质教育的推进者,素质教育离开了教师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就摆在每一位教师的面前。针对新课改,教师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业务理论水平
  
  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培养。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来指导学生。高中生物的《课标》在能力方面提出了三个要求:第一,要求教师必须熟练、正确使用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试验材料的方法,清楚实验操作的步骤,并能够熟练地绘图。第二,要求教师能够熟练的使用电脑,利用因特网搜集生物学有关的知识,熟悉有关生物学的网站,并能够熟练收发电子邮件。第三,巧设各种问题情景,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生物学最大的特点是与生活密切相连。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和模式,实施渗透和综合的开放性教学。教师要改变“满堂灌”的授课方式,明白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角,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教学的主体。生物学科是一个实验科学,这就要求在学科教学中,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有很多设计实验的题目,教师不要包办,要让学生大胆去设计,大胆开拓。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设计思路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正。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辅助者。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大动机,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对某个问题有了兴趣,那问题就会像磁石一样吸引他,随时随地、自觉不自觉的引起他的注意和思考。激发学生的重要前提是课堂教学内容与丰富的大自然的优化组合。因此,教师应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能力,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及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实物投影、幻灯片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课堂教学内容也应有一定的梯度。这样,更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合理设计教学方案
  
  在高三一轮复习时,每复习一节内容,首先要让学生掌握该节内容在教学大纲和考纲中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掌握好复习内容的广度、深度,不可复习过偏、过难,既能抓住双基,又能提高解题能力。
  例如,光合作用”部分,教材中有3个知识点:叶绿体中的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意义。还有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基于这些因素,教学目标可确定为:
  (1)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通过介绍科学家研究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分解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通过揭示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本质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明确光合作用的意义。
  (3)学会用丙酮——研磨法提取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并用纸层析法将色素分离,从而明确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和作用。
  (4)通过比较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关系,接受辩证统一的观点;通过光合作用的意义的学习,增强生态意识。
  
  五、精选练习,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高考考察的重点知识之一,在复习该部分内容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该部分知识点的基础上,可以拿出近几年的高考题进行讲授分析。
  例如:已知鼠的灰身和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和b控制。灰身的基因频率与黑身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1只灰身雄鼠和6只黑身雌鼠分别交配,每只雌鼠只产一只小鼠。在6只小鼠中,3只灰色,3只黑色。
  (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理过程。
  (2)为了确定灰身和黑身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个体(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讲解高考题时,教师切忌就题论题,而是要去分析、去预测。在复习时,除了把判断显隐性的知识弄懂外,还要复习判断基因的位置: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性染色体上?这种基因是细胞质遗传呢,还是细胞核遗传?等等。
  
  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近几年江苏省的高考生物题来看,不难发现:高考生物题是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运用已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这一点,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本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为目的,在堂课上采取多变的教学模式,创设新的情景,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去思维,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刻苦、自制的意识和品质;通过课堂上分组讨论、小组竞赛可以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生物学可以进行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的教育。生物是自然美的主体,如动物、人体外表的对称美;各种叶形、花冠的姿态美;动物社群生活表现的和谐美;生物科学家的优秀品质体现了人性美。引导学生投入到创造美的活动中去。
  
  八、学生的主体地位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在生物教学中,学生动手、动脑的实际操作,效果远远好于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大讲特讲。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应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自讲、自练,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为完成知识的学习会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索,动手操作,发展其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教师必须依据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认知规律,在每一个环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才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开展赏识教育和创新教育,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进入乐学境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e]
  (江苏省宜兴市官林中学 214200)
其他文献
脑出血为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以原发性高血压病最为多见.该病常累及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1].特别是高血压晚期病例,可不同程度地出现脑、肺、心脏、肾脏、肝脏以及
口含心痛定拮抗红霉素胃肠道反应观察丹徒人民医院朱美良张春葆近年来,由于临床抗菌素使用相对较乱,一些耐药菌株,特别是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感染发病率日益上升。因此,作为大环
于永正老师曾强调说:“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可是,在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却时时看到这样的教学现状:若要求背诵时尚朗朗有声,不要求背诵时则声若蚊蝇;课堂上齐读尚能有声,但停顿、拖腔、唱读现象严重;个别朗读时不是结结巴巴,就是缺乏感情,索然无味;自由朗读时,又会发现大部分学生心不在焉,乱翻书本,甚至发呆。于是很多专业人士都指出,应让语文课堂上重新响起朗朗的读书声。  朗读为
咯血是肺结核病的常见症状,约见于1/3~1/2的病人临床表现为轻重不一,轻者仅为痰血,重者可大咯血窒息引起呼吸循环功能障碍而危及生命.因此,对咯血病人应进行细致周密的病情观
新课程倡导阅读积累,加强课外阅读是一条有效途径。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小学低年级的课外阅读是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但质量不容乐观。    一、课外阅读面临“五没”的情况    1,没时间看  调查显示,有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没时间看。小学低年级作业量虽不多。但由于学生在大脑、肌肉等方面还未发育完全,所以完成任务的速度慢
前不久听了八年级赵老师的一节课,感受至深,课后学科组的交流反馈也给予很高的评价.再次打开手机观察课堂视频片段,许多感想油然而生,于是,笔者将这些感想流于笔端.一、课堂
21世纪将是信息的世纪,是高校图书馆发展变革的关键时期,高校图书馆将从传统图书馆模式向现代化文献信息服务中心转变.21世纪图书馆的基本模式就是:馆藏多媒体化、服务信息化
感染性休克是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一种循环障碍综合征,对患者的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及时发现和正确治疗是感染性休克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