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与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

来源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ys20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政治社会化是社会个体在政治互动中接受社会塑造、学习政治知识、参与政治实践、完善政治人格的辩证过程,它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对维护和变革转型中的中国政治体系县有积极意义。我国社会转型期面临的问题。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
  [关键词]转型期;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07)04-0094-04
  
  一、政治社会化的意义
  
  政治社会化是自20世纪50年代政治文化兴起以来,在政治学领域产生的又一重大课题,并已进入许多国家政治决策者的视野。随着政治社会化研究的日趋兴盛,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也众说纷纭。归结起来,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一是把政治社会化看作是社会政治成员政治学习的过程。这种界定认为“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习得其政治取向和行为模式的发展过程。”
  二是视政治社会化为政治文化的维持和变迁过程。这种界定认为,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
  三是认为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对其成员进行政治人格塑造的过程。这种界定认为,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团体或机构指导幼年成员或新成员学习、掌握有关的政治价值、态度和行为的过程,是“正式负责教育的机构有目的地对于政治意识、政治价值和政治习惯的灌输”。
  这些界定或强调个体在政治社会化中的能动性,或强调社会组织和群体在这一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或强调政治文化是政治社会化的核心内容,政治文化的传承是政治社会化的目标。这些界定都有其独到之处,又都有失偏颇。因为政治社会化的内容不仅限于政治文化。从统治者的角度讲,还应包括统治者的政策、政治生活方式等的教育和灌输。就社会成员而言,还有政治技能的掌握以及政治经验的积累等。从现实政治生活出发,政治社会化更是社会与个体的政治互动过程。—方面,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对其成员的政治文化的教化,因此?社会组织群体作为政治社会化的实施主体,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社会组织群体把现存政治体系认可的政治思想、政治观念、政治价值规范和政治行为准则灌输、传授给社会个体,把社会人培养为政治人,以便传承政治文化、维系政治社会的运行和延续。另—方面,社会个体是这一过程的客体,但社会个体在这一过程中又发挥着积极的能动作用。通过内化政治文化,个体形成政治人格和政治自我,并成为政治社会化的促进力量,又反过来推动个体的政治社会化。与此同时,政治社会化作为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即政治信息传播与个体的政治学习和内化的过程,只能在社会政治互动中才能完成。社会教化和个人内化是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政治社会化的完整统一过程。社会与个人政治互动是连续不断的,它们贯穿于整个社会的政治发展历史,也伴随个体的一生。因此,政治社会化是一种连续的过程。综上分析,我们可以把政治社会化表述为社会个体在社会政治互动中接受社会塑造、学习政治知识、参与政治实践、完善政治人格的辩证过程。
  政治社会化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它通过多方式、多渠道、多手段的政治互动,在政治社会化组织和群体与社会个体之间传播和传递政治文化,培养合格的政治角色,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其一,传播和传递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是在该民族历史和现实的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过程中形成的”(阿尔蒙德语)。人们在过去的经历中所形成的态度类型对未来的政治行为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政治文化影响各个担任政治角色者的行为、政治要求和对法律的反应。它赋予政治制度以意义,给予个人彳亍为以依据,使政治体系具有价值趋向,维护和保证政治体系的运转。但是,政治文化的的巨大作用又是通过政治社会化方式实现的。社会内部的政治取向和社会模式的学习、融合和代际传播的过程,也是一个政治共同体内部传播政治文化的过程,只有通过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才能得以维持、传播、继承和发展、创新。可见,政治文化是政治社会化的目的,政治社会化是传播政治文化的手段。
  其二,培养合格的政治角色。政治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政治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政治社会化的最后结果,就是要培养出符合特定政治社会要求的政治成员。社会成员按照强制性和自主性相结合的原则,学习特定的政治价值观、政治权利和义务、政治行为方式等,从而成为符合特定社会要求的政治成员。评价一个社会成员的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是否成功,关键就看他承担政治角色的情况;而能否培养出合格的政治角色,则关系到社会政治、社会生活能否正常运行。
  其三,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政治社会化是个人逐渐学习和接受被现有政治制度所采用和确定的政治信念、思想体系、社会制度和政治态度的过程。社会成员形成和具备被现有政治体系所接受和认可的态度及信念,是社会政治体系存在的合法性基础,这是保证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前提。如果社会成员政治态度、政治信念与现有政治体系所接受和认可的内容不一致,甚至离心离德,就会对社会政治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任何政治体系要想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就必须对社会成员进行政治价值观、政治信念、政治态度以及政治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教化,使社会成员能够自觉地接受社会的价值标准,承担其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从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二、社会转型与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
  
  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对中国社会转型的意义,表现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对维持或变革转型中的中国政治体系的意义。这种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在当代大学生个体和群体中传播社会主义主导政治文化而保持社会政治稳定,从而保证社会转型顺利进行。众所周知,当代中国政治转型是在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质的稳定前提下进行的。政治转型的这种性质决定了它必须要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政治转型的全局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也决定了它需要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无论何种原因引发的社会动乱和震荡,都会对改革造成危害。
  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通过对社会主义主导政治文化的传播,对政治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从社会的角度而言,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主要是政治体系传播主导政治文化的过程,因而它是当政者的一种针对全体青年的有目的的政治行为。主导政治文化是执政思想的集中反映,是政治体系认可的文化,它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将直接关系着政治体系的稳定程度。因此,各种政治体系总是根据自身的政治需要,竭尽全力地借助各种手段和途径,确立符合自身利益的政治文化的核心地位。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就是使大学生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产生认同,对执政党合法性 产生认同,对政府的法律、法规、政策和重大举措产生认同,从而达到社会和政治稳定的目的。当前强调要用党的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方针统一大学生的思想,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为社会顺利转型创造条件。
  第二,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通过对社会主义主导政治文化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推动社会转型的顺利进行。政治文化对社会政治转型的作用,是通过人这一中介来实现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对主导政治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是大学生主体性政治人格的展现。大学生个体主体意识的觉醒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进步。个体是社会活动的具体承担者,没有个体的自我意识、个性独立、自由权利,就谈不上社会自由发展过程中的活力。个体也是社会主体意识的维护者和基础,只有在个体主体意识基础上确立起更高的主体意识,才是根基牢固、富有血肉的社会主体意识。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存在的唯书唯上的思维定势,宁“左”勿“右”的心理积淀,守成勿冒的精神性格,与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格格不入。大学生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改变这些传统的政治文化,使民主、自由、平等和新的政治文化观念得到丰富和发展,这些崭新的政治文化引导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促进了社会转型。同时,政治体系自身也会利用青年政治人的主体意识来变革政治文化,每当政治现实有了某种历史变革或政治选择时,政治体系会通过政治社会化来变革政治文化。大学生由于自身的“革命性”和“超前性”品格,使得他们在这样的变革中起到了先锋作用。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指导中国改革实践的每一次重大理论突破都会在大学生中掀起波澜。通过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这些理论在大学生中得到认可,并通过大学生的影响带动其他群体的社会化,从而实现主导政治文化的局部变革,有力地推动社会政治转型。
  第三,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通过培养大学生政治文化素质和提高政治文化行为能力,发挥大学生在社会政治转型中的积极作用,从而推动社会转型的顺利进行。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传播和普及过程,通过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青年个体获得一定的政治态度、政治信仰和政治情感。大学生学习政治文化的过程,首先是个体政治心理意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它包括个体认知系统的建立、政治价值系统的形成等。其次,大学生学习政治文化的过程,具体表现为个体对政治知识和政治技能的学习和认识过程。政治知识是政治文化的核心,大学生主要是通过学习政治知识来掌握政治文化的。大学生的政治技能主要是在政治实践中反复训练取得的。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政治活动,需要不同的政治能力,大学生只有在掌握各种政治技能的基础上,才能成为适应政治系统的政治人,才能对政治系统产生影响。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任务就是使大学生对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达到政治认同,提高其理解社会政治问题的能力,提高其政治参与水平,使大学生在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过程中与中国政治转型的实际相吻合,使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良好的实际效果,从而推动社会转型。
  
  三、影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效果偏差的主要因素
  
  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大学生不仅从中体会到了民族自豪感,且他们自身的生存、发展环境也获得了极大的改进,经济地位、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这些都使大学生切实认识到党的领导的正确,因而乐于接受政治社会化所倡导的各种价值观和规范,并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但同时,由于我国转型期面临的繁杂矛盾和问题,也存在着众多影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效果偏差的因素。
  首先,大学生价值观演变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大学生关注的视野更注重具体和个性。马克思说过:“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如果说计划经济时代的大学生对整个社会、人类的发展具有强烈的探求精神,那么当代大学生更注重现实具体问题的解决,习惯于微观、个体问题的改革,在具体现实的人生中寻求生活的有益启示。他们关注的视野从国家大事转向个人生活领域,从抽象理论问题转向具体生活问题,从国家哲学转向生活哲学、人生哲学,谋求实现个人发展。这种变化导致我国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集体利益第一、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的主导价值取向受到冲击,大学生价值取向更加注重现实。如今,大学生人生目标的价值取向,更多地倾向于社会生活的现实性。部分大学生认为“现实的”才是具体实在的,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而“理想”是难以把握,甚至是虚幻的。对日常生活中的价值评判也局限在“现实的”范围之内。这种偏重眼前利益、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极大地阻碍了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甚至诱发个人主体意识的恶性膨胀,直接表现为政治认知直观化、政治评价功利化。
  第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结构调整,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给大学生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其中最直接的也是最重要的影响就是求职、就业所带来的竞争与心理压力的增大,而且这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最严重的困惑。现实的压力使“功利主义”在大学生中普遍盛行,大学生更关注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改革事业。对政治教育、政治活动缺乏热情,对政治生活的参与与否以及以何种方式参与都直接以其自身利益为衡量标准。
  第三,现实政治矛盾困惑的影响。社会转型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是我国社会整体性的改革运动。它在给社会带来进步与发展的同时,又必然带来人们价值观的冲突、矛盾和斗争,以至产生道德的滑坡、行为的失范、价值的迷茫、精神的危机、信仰的真空等现象。正如布莱克所言:“现代化是一个创造与毁灭并举的过程,它以人的错位和痛苦的高昂代价换来新的机会和新的前景。”在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日益增多。一方面他们感到应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另一方面又为个人物欲所驱动;—方面在学校接受正面教育,另—方面看到社会上某些消极腐败现象而无所适从。他们在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精神与物质、理想与现实、自我要求与要求他人之间出现了激烈的矛盾冲突。大学生常常在求新与守旧、优越感与自卑、求异与从众、奉献与索取等价值冲突中形成自己充满矛盾的观念和行为,造成部分大学生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对政治教育的怀疑和否定,使其原有的政治认知不断模糊,政治信念动摇不定。
  最后,现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影响。目前,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仍将理论灌输作为政治社会化的主要方式,对社会实践的教育重视不够,思想教育缺少社会实践的支持,思想教育方法的陈旧落后往往引起大学生的逆反心理等等。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对政治价值观及政治规范等的内化,加剧了他们政治参与中认知与行为的偏差。另一方面,校园是大学生学习政治知识、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地方,但学校的管理总是或多或少地忽视他们的存在,大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机会不多、渠道不畅。大学生对他们身边的民主参与的不足表现得无可奈何,对远离他们的社会政治更是冷漠、逃避。这种情况下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很难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社会转型过程的长期性、社会矛盾的复杂性更决定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效果的良性发展绝不能简单化、表面化,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建设。政治体系应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化媒介,连续不断地将自己的主导政治文化向大学生及其他社会成员进行灌输,保持各种媒介传播政治文化的一致性,循序渐进,长期连贯,以培养大学生及其他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的认同感和忠诚感。
  
  责任编辑 王艳芳
其他文献
Internet的普及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的贸易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网络贸易的规模日益扩大。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电子商务为各种规模的企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然而缺少
房地产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已写进国务院文件,也进入我国政府政策范畴。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房地产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据有关部门的统计.2003年
高校毕业生掌握着最新的科学知识,他们思维活跃,富有创新精神,是企业人才的后备军。近两年来.高校毕业生的供给量越来越充足.与此同时大学生初次就业的薪水也有了较大的下降。对于
企业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微观主体,其成长与壮大直接反映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规模。英荷壳牌石油公司的一项调查表明,1970年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前500强的大企业,到1983
唐海县电力公属国有中一型供电企业,建于1958年,40多年来为唐山沿海地区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保税区正处于探索性发展阶段,对保税区管理委员会进行科学的绩效考核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目前绩效考核分析的基础上,以平衡记分卡理论为指导,对保税区管理委员会进行绩
对于当下的中国高等教育来讲,大学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既是一个时代主题,也是一个永久课题。给出了“创新性人才”的释义,并把大学创新性人才培养与素质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
J·G·Williamson关于区域发展差距走势的倒U字型观点是正确的,但由于其理论与方法的不完善,引起了争论.发展这个观点,必须引入双S曲线的理论与方法.后者能清晰地、
[摘 要]长期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实际上是农村主导型的发展模式。现在,这种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必然要向城市主导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这就要求区域经济发展应以城市为重点,推进城市化战略,统筹城乡發展,在此基础上构筑城市圈,统筹区域发展。城市经济圈的形成应打破行政界限,顺其自然地构建城市经济圈,因市制宜地探索城市经济圈的发展道路,逐步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以城市主导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成立于2004年7月,下设计算机系和信息系。现有专任教师99人,教授7人,副教授26人,其中硕士生导师15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6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14人。拥有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