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探讨和预防对策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ander_gu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青少年犯罪案件不断地发生,向社会民众敲响了警钟。青少年作为国家建设的生力军,正是努力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黄金年龄段,如何让青少年的安全地健康成长成了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现状;原因;预防对策
  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以及趋势
  (一)犯罪年龄的低龄化
  以前青少年作案的高峰年龄为16至18岁,而近几年则为14至16岁,出现了“危险的14岁”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使青少年的成熟期提前,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大大增强,青少年的智力也有很大提高,青少年成熟期提前,随之出现了需要和满足之间的新矛盾;另一方面,有的青少年片面地认为自己未满18周岁不用追究责任并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实施各种犯罪行为。
  (二)犯罪形式的团伙化
  近年来团伙化犯罪趋势明显。有犯罪团体全是青少年的,也有是青少年参与成人混杂的,这由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条件决定的。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和身体条件尚处在较薄弱时期,他们渴望友情,喜欢被年纪相仿的伙伴信任的感觉,并且在思想上容易互相影响,只要其中一人有犯罪的故意,意志不坚定的青少年就会有“讲义气”、“撑哥们”的念头,就会形成共同犯罪,久而久之也会形成较为稳定的犯罪组织。
  (三)犯罪手段的暴力化
  青少年处于青春发展期,心理状态不稳定,容易受到一些不良网站和媒体的暴力片段和色情影片的影响,实施犯罪时也许是一时冲动的,但犯罪的后果却是残忍的。较为常见的有严重伤害、暴力抢劫、多人强奸等。
  (四)犯罪人员的低文化
  在青少年违法犯罪人员中,文化程度低的特点尤其显著。由于缺乏教育,法制意识淡薄,出现文化程度越低,侵财、伤害、激情性违法犯罪就越多,他们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时,并没有意识到行为本身的违法性,或者没有想到行为的性质这么严重,这清楚说明违法犯罪与文化程度密切相关。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一)自身原因
  1、青少年的生理结构
  青少年的青春期通常是指十二、三岁至十七、八岁,它是人的身高和体重的突增以及性发育和性心理成熟的过程,也是人生的转折时期,是向成人过度的阶段。这个阶段,青少年朝气蓬勃,有用不尽的体力和魄力,加上本身向往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欲望和需求产生矛盾,这无疑是青少年性犯罪的直接原因。
  2、青少年的心理结构
  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有多方面因素,其中内在因素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处于青春发展期的青少年来说,首先,认知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渴望独立,有自己的想法,带有一定的冲动性、盲目性以及反抗情绪,若产生不良念头就容易演变为犯罪动机。第二,青少年由于缺乏社会经验,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不稳定,道德意识薄弱,尚未把握正确的社会准则,是非观念模糊,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很难形成正确的认识。再者,青少年抗腐蚀能力较差,如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很容易被异化,走向社会的反面。
  (二)家庭原因
  家庭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场所,也是青少年性格、人格培养的场所。对青少年来说,家庭的影响是无可取代的。家庭教育并不都是按照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来进行的,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千差万别,但从性质和效果来看只有好与不好两类,不好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一个原因。
  (三)学校原因
  1、部分学校的教育目的侧重“学”
  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法制教育的重要场所,学生时期正是青少年吸收知识的黄金时期,但现行教育方式趋于商业化,学校不得不注重升学率,学生除了要完成学习任务还要参加各式各样的考试,繁重的学习任务加上每个学生的抗压能力不同,会导致某些学生厌学,不求上进,逃课,最终到社会上参与一些违法活动。
  2、某些老师的教育方式不得当
  一些老师缺乏职业素养,对学生使用不适当的方法。比如,讽刺挖苦、对学生进行体罚,而不去对学生耐心的说服教育,造成孩子对学校产生畏惧,厌恶之心。一面是对学习的厌恶,一面是家长的期许,孩子承受不了这双重的压力,而选择离家出走,流入社会,构成社会不安定因素。
  3、学校的风气的好坏也会影响学生成长
  学校管理不善很难营造出一个良好学校风气。一方面,学校的各方面事务管理制度如不健全,便不能及时约束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甚至会出现有组织的校园黑社会;另一方面,学校对教师的道德素质和教学质量如不进行严格的考核,部分教师利用家长对孩子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而忘记教师为人师表的宗旨,做出向家长索要财物、违规收费或变相收费等有损职业道德的行为,逐渐会腐蚀孩子的心灵。
  (四)社会原因
  与相对枯燥的学习生活相比,上网、玩电子游戏、KTV等丰富多采的娱乐项目让青少年陶醉其中,在众多诱惑之下,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容易发生扭曲,一些网络和媒体缺乏监管,随意播发不良信息,加上不法分子以各种手段迷惑青少年,使其陷入在暴力、恐怖、凶杀、色情、梦幻之中不能自拔,无心学业,日渐堕落,极容易在黑社会群体的影响下,参与偷盗抢劫,打架斗殴等违法犯罪活动。
  三、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一)完善法律法规,全面关爱青少年的成长
  我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二章第8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座谈、培训等活动,针对未成年人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特点,介绍良好有效的教育方法,指导教师、未成年人的父母和其他监护人有效地防止、矫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1]这表现在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处理上,要求必须与成年人区别开来,在侦查、起诉、审判以及施行强制措施、教育改造等各个环节上都要充分体现“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章第44条规定,司法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犯罪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制教育[2];第46条规定,对被拘留、逮捕和执行刑罚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应当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3]。在《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一章第6条: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可以建立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庭。[4]这些增设的少年法庭,组织专门的法官和人民陪审员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进行审理,有效地维护了未成年人的私隐和权益,帮助未成年被告人深挖犯罪根源,震憾他们的道德良心,促使认罪服法,改过自身,塑造新的自我重新走进社会。   (二)家庭悉心教育,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
  作为父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教育孩子之前,应先自我反省,改掉自身缺点和不良惯,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家长应避免不良言行影响孩子的未来。而且家长的教育方式也要恰到好处,以健康的思想、品行教育孩子,既不能过于溺爱,也不能过于严格,多与孩子交流,给孩子多一个可以表达自己思想和意见的平台。和孩子共同参与有益身心的亲子活动,体验生活,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以及聚赌、吸毒等不良行为。引导青少年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交友途径,以自身的生活经验教育青少年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同时,可以多与孩子交换时事热点话题,对有社会影响的案例进行分析,让青少年在轻松又温馨的气氛增强法律意识,增加法理知识,学会明辨是非。
  (三)学校重视法制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始终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在倡导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同时,应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培养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才能真正用心接受,效率才能真正有所提高,素质才能真正的得到全面发展,最终才能真正成为国家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针对学生身心特点,学校应增设有实质内容的青少年青春期的心理和生理的课程,避免青少年因疑惑而增加犯罪的可能性。学校组织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外,还可以不定期地举办法制宣传教育课程讲座,可以邀请检察官和法官向学生授课,讲述真实案件,会放影像资料,以真情实感,切身体会的方式打动青少年,让他们了解犯罪的严重性,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有关法律的展览,并以模拟法庭的方式让青少年感受到法律的庄严性。
  (四)社会以和谐的环境支撑青少年健康发展
  主流媒体要坚持用正确的社会舆论观点帮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社会,为广大青少年传递着正能量,助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另外,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以及音像制品等,净化青少年能常接触到的文化领域,坚决取缔那些藏污纳垢,祸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经营场所,让青少年远离凶杀,暴力,色情等低俗文化的侵害,推出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令青少年减少与犯罪分子的接触,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还可以参照国际惯常做法成立的“青少年法律援助处”或“青少年法律服务中心”,既可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有可以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注释:
  [1]《未成年人保护司法解释及相关法律规范》 2003年1月第1版 第40页,第41页。
  [2]《未成年人保护司法解释及相关法律规范》 2003年1月第1版 第47页。
  [2]《未成年人保护司法解释及相关法律规范》 2003年1月第1版 第47页。
  [4]《未成年人保护司法解释及相关法律规范》 2003年1月第1版 第2页。
  (作者通讯地址: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检察院,广东 广州 510700)
其他文献
一、司法个案公平正义的内涵  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批示中要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对整个司法工作的根本要求,在每一起个案坚守公平正义也应该成为每一位司法工作者矢志追求的目标和不懈坚守的底线。  司法公正既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而具体到每个司法个案公正也应包括程序上的公正和实体上的公正。  1、司法个案实体公正。司法个案实体公正,是指司法人
期刊
摘 要:新《刑事诉讼法》中关于未成年人案件诉讼程序的规定有利于充分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从制度层面保障了未成人刑事犯罪案件的规范化运作,也对检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女检察官由于其天然的性别优势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笔者结合新《刑事诉讼法》的要求,从女检察官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优势等几个方面,阐述新《刑事诉讼法》对女检察官办理未成年人案件的影响及对策。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
期刊
摘 要: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具有密切关系,二者作为行政救济的主要方式具有一定的制度承继与协调功能。本文选取工伤认定为视角,以复议前置型与选择型模式为着眼点,对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衔接关系进行理论探析。新《工伤保险条例》将工伤认定争议的救济途径改成选择型救济模式,具有合理性。  关键词: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复议前置;选择型模式  一、对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衔接关系的理论探析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均是解决
期刊
劳教制度产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半个多世纪以来,劳教制度在打击违法行为,维护社会治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劳教制度自身存在的诸多缺陷却成为影响其能否成功运行的障碍,其存在的合理性也受到广泛的质疑,关于其保留与否的问题也在激烈的争论。  一 、劳教制度的历史沿革  劳教制度可以追溯到我国传统的“教养兼施”的理念,1955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彻底肃清暗藏反革命分子的指示》则标志着劳教
期刊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已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此次《民诉法》的修改范围大、面广、内容也非常丰富。特别是加强了检察机关对诉讼活动的监督,改变了以往“重刑轻民”的格局。通过这段时间对修改后《民诉法》的学习以及在办理案件过程中我认识到基层检察院民行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修改后《民事诉讼法》在实施中检察监督的新情况、新问题  1、发现调解有问题的难度加大。修改后的《民诉法
期刊
摘 要:2011年1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第一批指导性案例,构建中国特色的案例指导制度步入了实质性阶段。本文分析了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概念和特点,对其必要性进行论证,最后对如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更好地推进案例指导制度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案例指导制度;可行性;必要性  一、引例  近年来,在我国司法审判中出现了大量触目惊心的“同案不同判”的案子。例如,1998年,郑州市民葛锐发现郑州药店出
期刊
简易程序的设置是诉讼效率与司法公正博弈的结果,是对这两种价值的权衡与协调。简易程序其自身可能更加注重追求诉讼效率,但其前提是不能牺牲司法公正。  一、新刑诉法对简易程序的修改  (一)拓宽了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原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简易程序仅适用于:(1)依法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的公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人民检察院建议或者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2)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期刊
“有权利就有救济”。起诉权是当事人寻求权利救济的前提,是当事人实现民事权益的基础,依法保护当事人的诉权对于保护当事人的民事权益意义重大而深远。近期,福建省漳浦县人民法院成立课题组,对所在法院2010年-2012年受理的45件一审驳回起诉民事案件进行专项调研,以期对规制当事人滥诉、防止法官滥用驳回起诉权利和有效维护当事人的诉权有所裨益。  一、 漳浦法院受理一审驳回起诉民事案件基本情况  (一) 案
期刊
审查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提起公诉的案件和自行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全面的审查,以决定是否将犯罪嫌疑人作为被告人交付人民院审判的诉讼活动。提起公诉是刑事诉讼中侦查后和审判前之间的一个独立的阶段,对完成刑事诉讼的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联系侦查与审判的惟一桥梁,其任务表明了侦查活动的终结,并对侦查活动实行全面监督,保证了办案质量。同时,公诉又为人民法院的审判提供了前提,对审判顺利进行,实
期刊
监所检察工作点多面广,既有监狱、看守所、劳教所、监外执行等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方面的检察监督职责,又有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审查逮捕和审查起诉的任务,监所内勤工作尤为显得重要。内勤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为各项监所检察工作提供高效、有序的服务,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准确的依据,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监所整体工作能否正常运转。近年来,项城市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科根据科室人员少、换岗勤的实际情况,构建“大内勤”的管理模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