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的语文课堂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oenix1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新课改轰轰烈烈地开展,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也在“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力争抛开老观念,绕过老套路,丢掉老方法,将一股股清新的空气注入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也“活”“动”起来!
  所谓“活”,是要将原本沉闷、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堂变得活力四射,让课本上的人、事、物、景等变得活灵活现。所谓“动”,是要让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要积极地参与进来,一起动起来,动脑、动口,又动手。
  为能达到这种教学效果,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设情境,激活文字
  语文课本展示给我们的只是一行行无生命的文字,如果一味地去啃、去嚼这些“方块”,那么便无法理解作者的意蕴,更谈不上什么欣赏乐趣了,课堂也便犹如一潭激不起半点涟漪的死水。针对这一点,在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有针对性地去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能够驰骋想象,想活文字,想活画面,并融入到画面之中,进而置身于作品之中,去获得人生感悟,这样,学生既完成了学习目标,又获得了美的享受,同时更提高了学习兴趣。
  例如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诗中写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鉴于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对这种田园风光是再熟悉不过了,所以首先让他们把这些文字用简单的图画描绘出来,当青山绿水、成荫绿树、朦胧村庄、袅袅炊烟、鸡狗虫鱼出现在他们笔下时,书中的文字活了,诗人的形象也活了,他胸中的那份恬静与闲适也出现了,这样一来,一切便尽在不言中了。
  二、师领前行,心随课动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时时跟着老师走,这就要求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主观能动性,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愿意随你“动”。
  例如在讲李清照的《一剪梅》时,我抓住了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兴趣,首先给学生清唱一首邓丽君的《月满西楼》,这样一下子把他们的注意力引过来。又如在要求学生背诵杜牧的《阿房宫赋》之前,我先流畅地把文章背一遍,然后看看学生谁能“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样就大大调动了其积极性,使得教学难度大减。
  三、生“动”课堂,彰显个性
  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地给机会让他们将自己的个性完全释放出来,才华全部显露出来。这就要求老师的提问方式灵活多变,尽量兼顾到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都能彰显自己的个性,展示自我。
  例如学习白居易的《长恨歌》,我让学生以男女生为单位讨论“造成李隆基和杨玉环爱情悲剧的根源在哪里”,结果就“红颜是否是祸水”这一问题,两“派”成员积极应战,争得面红耳赤,从中我也看出了他们课外知识的丰富。再如讲习题评讲课时,对于那些教容易的题目,我会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由他们自己来讲,并且实行小组打分制,这样一来,谁都不甘示弱,最终在你争我抢的“战斗中”轻松愉悦地掌握了当堂内容。
  常言道“生命在于运动”,我也要说“课堂在于活动”。只有我们肯动脑,多摸索,勤动手,上出一节节灵活多动的语文课,那么学生的收获之日便是我们的成功之时!
其他文献
古代诗歌散文是中学语文教材的重点之一,也是我国成熟最早、历史最长、最受重视、发展最充分的两种文体。众所周知,文学欣赏是读者为了满足审美需要,在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再创造的心理活动,以追求理论著作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文学欣赏是一个再现形象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学生的欣赏绝不能仅靠教师对内容的机械讲解,如果按传统教学方式,靠教师个人的主观赏析也很难使学生真正理解这些经典,所以在授课中巧妙运用信息
期刊
议论文是分析事理,阐明作者观点、主张的文章,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文体。议论文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前的议论文阅读教学,往往是带领学生分析其三要素,讲解论证方法,在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成了听书的。我们《“开放型”阅读教学实验》课题组对近几年的各地中考议论文试题进行了归纳分类,通过一年来反复实验研究,基本形成了议论文“开放型”阅读教学模式,现汇报如下:  一、议论文
期刊
作文课上,有的同学面对文题抓耳挠腮,搜索枯肠,半天还是没写出来。我国有句俗话:“巧妇难为无米炊。”可见材料的重要。作文也是如此,手中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才能有的可写。写作的源头活水在哪里?我们说,它就在生活中,在阅读里。  一、生活积累  叶圣陶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地流个不歇。”那么,如何进行生活积累呢?  1.多参与。应置身于丰富多采的社会生活之中,亲身参加各种
期刊
清代学者陈宪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的确,质疑,是思维的开始,是创造的基础。在大力推进创新教育的今天,质疑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引导创新的重要策略。那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质疑呢?  一、围绕矛盾点质疑  课文中的矛盾点往往是作者有意安排的精妙之笔。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矛盾点质疑,可创设愤悱情境,从而训练思维,以统一认识
期刊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慢过程,也是一个需要耐力和智慧、执著坚守才会有点成效的过程。“采得百花方成蜜”,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的确应该像蜜蜂那样博采广练,方有蜜的甜香。在写作的秘籍里,老师应该练就怎样的葵花宝典,使出怎样的上乘绝招,才能让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所提高?  以读导写。读是写的坚实壁垒。离开了读,任何写作都是空中楼阁。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写作成功的终南捷径。让学生爱上阅读,就应以趣激读,以读导写。
期刊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迅速普及,现代化课程建设已经迈向了一个全面开放的崭新领域。教师运用多媒体对文字、图象、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的综合处理,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情景教学效果;通过对时间、空间的多维创新,使抽象深奥的问题直观形象化。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落到实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不同的教学内容应创设不同的
期刊
下面就写好考场作文谈几点技巧。  成千上万的人用一个题目(话题),大同小异的思路,似曾相似的材料,难分彼此的语言,看了几篇以后容易使人昏昏欲睡,兴味索然,就在此刻如果眼前的文章突然闪现出一个亮点,如同那万绿丛中一朵鲜艳的红玫瑰,该是多么令人惊喜!可以想像阅卷教师定然眼睛一亮,精神一振,给出一个高分。  一、亮丽的标题,照亮全文  自古有文好题一半的说法,题目之于文章,就好像额头与眼睛,对于一个人来
期刊
语文老师都知道,喜欢读书的学生语文素养好,语文学习能力强。那么,怎样的读书方式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最大呢?调查显示,影响最大的不是课堂上教师指导下的精读,而是学生博览群书中的泛读。泛读的缺失恰恰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大问题,也是学生大面积语文差的瓶颈。如何绿色泛读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呢?  一、高中生语文阅读的现状  一般来说,教师对精读得指导不能说不细。看看那些正被推广的竞赛课吧,教师们使出了浑身解数,
期刊
农村中学生作文普遍无话可写,叙事不清,假话、大话、空话、套话连篇。为此,我在作文教学中从目标上要求“实”,从写法上注重“仿”,从指导上讲究“序”从讲评上突出“励”取得了作文教学的较佳效果。  一、目标:实  目标“实”就是要求作文实事求是,写实在的文。写作需要生活,越是亲身经历过、体验过的生活,写在文章中就越真实,越能感动人。在构思过程中,我们要尽量从自己经历过的生活中筛选素材。作为中学生,生活经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于是,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清楚的认识到语文教材是美的宫殿,语文教师是美的使者,语文教育是让学生在美中成长的教育事业。  语文是生活,是情感体验,是对生活中细节,甚至是一个动作的心灵体验。不要把它单独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