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伤痛 告别悲剧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ina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或许不久之后,我们就能重回熙熙攘攘的街道,大口呼吸校园香甜的空气,恢复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我最深切的愿望不是狂欢,而是一场与悲剧郑重的告别。
  学会铭记伤痛,才有可能真正告别悲剧。这是《鼠疫》结尾时,里厄医生在人们狂欢之中的独白教会我们的。就如鼠疫杆菌仍蛰伏在家具中,如果灾难的源头不得到反思与关注,悲剧就会潜伏在人类的未来史册,随时给予我们沉重的一击。
  因此,人类与悲剧的告别仪式从来不应止于狂欢抑或阵痛。冷静客观的审视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悲剧的重演;“审视什么”则是每一个“幸运过劫”的人必须郑重对待的命题。
  铭记伤痛,应先从心怀悲悯,注视个体开始。
  在这场疫情中,无数家庭承受着新冠病毒带来的沉重代价。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一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大山。每一个离开世界的生命都应得到最沉重的哀悼和最真诚的抚慰。疫情从武汉到全国,援助从全国到武汉,每一份细小温厚的善举、每一名奔赴战场的勇士、每一个自律“禁足”的公民都值得敬重。为我们撑起苍穹的侠之大者,不该被忘记。
  纪录片《切尔诺贝利》中的那群工人,明知风险与代价仍义无反顾,用一半长度的生命换来更多人的安全。铭记每一个个体,我们才能透过冰冷的数字,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感受到一颗颗火热的赤子之心。而身临其境的回望,不仅是对牺牲者的告慰,更是对他们生命和人格力量的延续,在“饮水思源”中,为社会积蓄正能量与凝聚力。
  铭记伤痛,还应胸怀理性,审视责任。
  “雪崩来临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每一个人都应学会反思自己,更进一步反思灾难的源头。或许有人说,人性的悲剧与弱点无法消弭,反思缺乏价值。但其实恰恰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反思、审视,让我们寻找到更好的办法,最大程度地规避灾难——或许是填补制度上的漏洞与不足,或许是改进教育的方式方法,或许是思考对社会舆论的良性调节与对人民群众的情绪疏导……灾难过后,严肃的审视会给我们带来提升的可能性。
  有人曾说,“人类在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学不到任何教训”。这一句颇具戏谑色彩的话,其实不是一种消极的定论,而是一种激励、警示与劝勉:我们本应铭记伤痛与告别悲剧,却常常因为漠视责任、缺乏理性而错失良机。
  铭记伤痛,我们更应眼观八方,正视使命。
  这场疫情是一个学习的契机,不仅让我们重新审视社会与人生,更让我们学会了从时空的浩大坐标系中去思考使命与担当。年轻的我们第一次真切地体悟到,灾难的阴霾之下,无人是赢家。而驾驶着人类命运航船的,今天是前方的他们,明天就是追赶着的我们。航船正快速向前,但谁能保证未来没有暗礁与险滩?到那时,我们能不能从今日的重新审视中汲取智慧?我们能不能在前辈奉献中赓续使命?我们能不能具有消弭地域偏见,呼吁共克时艰的能力?……我们要思考与实践的,太多太多。
  的确,我们总是急切地想回到忙碌的生活中去,却不小心掉入了历史的漩涡中,在悲剧与“狂欢”中颠扑循环。但我仍希望,伤痛可以被铭记与深思,如果不能把“春天”永久地留下来,至少这会让下一个“冬天”来得不那么凛冽,不是吗?
  (编辑:李跃)
  评点:李兰
  邓令齐同学很好地把讨论课中的内容还有平常阅读的体会都运用到考场作文中。可见日常的阅读,乃至于对某一问题的探讨都是我们极好的写作资源。作者曾说“月考之后看曹林先生的时评,发现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先生不谋而合,小小地窃喜;看到先生思考比我更加深入客观的时候,心中又会多一份成长的喜悦。”当我们把每一次阅读都看成是让自己成长和蜕变的机会,我们的阅读过程就会充满了惊喜感和收获感。所以阅读不仅是阅历有限的学生的写作源泉,也是我们获得生命滋养和思想锻炼的最佳方式。在充分的思考的基础上,这篇作文还采用了比较好驾驭的议论文结构方式來组织全篇——从“为什么要铭记伤痛”,以及“如何铭记伤痛”这两个角度进行展开,思路清晰,层层深入,分论点又从关注他人到审视自我、正视使命,一步步写开去,使得文章有一种境界逐渐廓大的感觉。
其他文献
几年前,我在芝加哥机场转机时邂逅一位中年美国妈妈,她告诉我,她有一个很难教育的儿子,不断地索取,但就是不愿意遵守规矩。儿子的口号就是“我的人生我做主”。确实,在美国的法律中,年满18岁的公民有权利开车,也可以对自己的人生做出选择。所以这个儿子在高中的后两年不听父母劝告,浪费了很多时间。高中毕业后,儿子要求父母出钱送他去自己向往的私立大学。  结果,这位美国妈妈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你已经到了为自己
燧石被棍棒敲击,大为惊讶,厉声对棍棒说:“你怎敢烦扰我?别打搅我,你选错了对象,我从不曾伤害他人。”  棍棒回答说:“如果你耐心些,便能看见在你身上产生的神奇结果。”听到这话,燧石安静下来,耐心忍受痛苦。终于,燧石看见自己身上迸发出神奇的火元素,它的力量是无数事物的成因。  有些人同燧石一样,起初的研究令他们沮丧,但后来他们渐渐把握住了自己,耐心投身于研究,最終取得了令人惊叹的结果。  适用主题:
如果你真的是个优秀的人,只要坦然做好自己,“人设”就可以永远不崩  5月20日,TFBOYS成员之一的王源因聚会被拍到在公共室内场所抽烟,引发大量关注。  刚刚成年的王源还不到19岁。他于2013年8月6日在TFBOYS组合中出道,六年来一直以邻家男孩清新可爱以及热爱音乐的“人设”出现在公众面前,还曾于2017年获“最正能量青年明星”的称号,形象十分正面。2018年,王源参加了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
2019年,90岁高龄的徐怀中凭借《牵风记》获得茅盾文学奖,在座谈中,他说道:“早在1962年,我就请长假写《牵风记》这部长篇小说,写了20余万字。不久,又接受其他任务,《牵风记》创作被搁置下来。多年后,书稿被我忍痛付之一炬。过后想想,倒也并不觉得多么可惜。如果当时匆匆忙忙把书出了,也就不会重改一次。现在《牵风记》只有10万字,我对壁耗费5年,所以称自己‘爬行者’。我先将整段文字默背下来,输入电脑
1923年,艾尔弗雷德.斯隆成為通用汽车公司第八任总裁,从濒临破产走向蒸蒸日上,最终缔造了自己的“汽车帝国”。斯隆退休后撰写了个人自传《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  在通用工作期间,斯隆尊重每一位员工,从不公开批评下属。考虑到书中的评论可能会被当事人理解为批评,斯隆对出版商提出一个特别的要求:“只要书中提及的人还健在,这本书就不能出版。”  “特别条款”吓跑了很多出版商,最终,只有百老汇商业出版社同意
为孩子们守住一张安静的书桌——戳破形式主义泡沫,还需更多“李田田”  25岁的李田田是湖南永顺县桃子溪学校的语文老师。10月11日,她在微信公众号“山花诗田”发表了一篇题为《一群正在被毁掉的乡村孩子》的文章。其中主要谈了两个问题:一是上级检查过多过密,“区检、县检、州检、省检、国检接踵而至”,“开学以来,学校几乎每周都有检查,隔两天就要带学生大扫除。停课扫地是常有的事,我的语文课已停滞不前。”二是
王开岭说:“人不能给自己造一座山。”因为人的潜力许多时候取决于我们自己,而非完全受制于现实的限制。我们为自身所渴望所信仰的事物付出的努力,往往拥有更强大的力量。  记得看过一个漫画,画中的人举起了他原先无能为力的石头,并非因为外界条件有所改变,这件事情在物理学意义上仍是同样的困难,或者说是同样的简单。但人对事物的定义有所变化,那不再是对人来说无所谓的一件客观造物,而是有所希冀的一个追求。因而我们自
2021年6月1日,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洪治纲早上刚到办公室,看到了门缝里塞着一封信,通篇文言文,约1200字,打印在一张纸上。从信的内容,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医学院学生写的,医学系学生要转中文系。洪院长面对这封信,表示“慨叹”。洪教授表示,按照杭州师范大学规定,每年临近学期末,允许大一同学转专业。其实每年转专业的时候,其他院系来报考人文学院的,都有不少,少则一百多,多则二百多。其中,报考中文师范
捷克斯洛伐克籍作家米兰·昆德拉写过一本书《笑忘录》,书中有个有意思的情节。  有一对母子,儿子名叫卡莱尔,他们家里有一个果园,里面种了很多梨树。有一年八月,果园里的梨子快要成熟了。母亲事先邀请了一个药剂师朋友,让他过一段时间到果园里采摘梨子。可是突然有一天夜里,周边大国的坦克侵入了他们的国家。战争是如此令人震惊和恐慌,以至于很多人都顾不上想其他事情。偏偏这个时候,母亲心生抱怨,说药剂师居然不遵守约
看过他的故事,很多网友“泪目”了。尤其这样一幅画面堪比“催泪弹”——卢永根家中摆设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破旧的木沙发,老式电视,铁架子床锈迹斑斑;去过他家的人,都会产生一种印象,家徒四壁……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个为科研奉献了一生的老人,始终过着清贫的生活,即便走到生命的尾声,所思所想,依然是发挥光和热!  其实,这样的“院士风范”我们并不少见。92岁的崔昆院士一件衬衫穿30多年,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