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重塑:大写的河南武术故事

来源 :少林与太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90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人间四月,春江水暖,柳绿花红,是一年中美丽又浪漫的时节。可有人偏不眷恋这美好春景的一丝一毫,日夜伏案工作,每分每秒不敢懈怠。为什么?只为《河南省武术拳械录》能按时出版,早日与广大读者见面。
   从1985年版的40万字《河南省武术拳械录》到今天的200万字《河南省武术拳械录》,两者的差别绝不仅是160万字!从项目的启动到作品的付梓出版耗时三年多,其间的酸甜苦辣咸,只有吉灿忠教授和他带领的编纂团队成员可深切体会。身为编辑的我说不清也道不明,只能在此和大家分享他们带来的丰硕成果,以表敬意。
   本期我們分享该书的编纂始末,使大家形成全面、整体的认识。下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呈现《河南省武术拳械录》中的十个稀有拳种,摘取精华中的精华以飨读者朋友,拿走不谢!
   在东西文化阵营高度交锋、论争与融合的当下,加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自主性阐释和深度解读,树立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崛起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理路探索,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共同颁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的意见》中开宗明义地强调:“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抢救保护濒危文物。”这为中华优秀传统武术的挖掘和整理、传承和创新、保护和开发指明了方向。
  当下,传统武术面临诸多尴尬与无奈:无比珍贵的传统技艺日渐式微,纷繁多样的文化空间日益逼仄,身怀绝艺的传承主体渐近逝去。中国传统武术正临着“人琴俱亡”的境遇。为此,2015年7月,河南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与河南师范大学共同签署并启动了“《河南省武术拳械录》之研究”项目。自项目开启至今历时三年有余。三年来,虽然编纂难度和繁琐度远远超出了初始想象,但全体编纂组成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河南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全省武术同仁的共同努力下,200万字的《河南省武术拳械录》终于拨云见日,行将于2019年4月由人民体育出版社付梓。为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同人的关爱,现将《河南省武术拳械录》编纂始末简要述之。
   一、广集史实,多方考证
   《河南省武术拳械录》是近年来河南省武术领域和文化研究领域一项巨大的文化工程,在河南省体育发展史乃至中国武术发展史极具重要的影响和文化意义。为了确保材料的本真性,本套《河南省武术拳械录》的挖掘和编纂材料整理采用了三重考证法。首先,编纂成员分赴各自负责辖区进行深入田野调研。一方面直接与武术传承人或爱好者零距离接触,对家藏武学抄本或典籍进行复印、拍录;另一方面对散落民间的武术状元举人匾、官方文书、皇帝圣旨等实物进行拍摄。其次,将搜集到的抄本等材料认真比对当地史志等信史材料,去芜存菁,求同存异,同时与《中国武术拳械录》(1993)或《河南省武术拳械录》(1985,以下简称“《省拳械录》”)及上世纪八十年代各地市拳械录等进行对比考证。最后,针对异议性问题,依据武术传承人的口述史料求解、考证。
   三重考证法,既使史料更加确凿、更加接近历史的本真,又能发现部分问题。如上世纪八十年代《省拳械录》部分内容存在伪论之嫌。其中有载,广为流传的鹤壁“独门拳械”源于滑县,但经考证,鹤壁一带并无此拳传习。再如《省拳械录》中“心意六合拳”部分收录了“六合拳”“心意拳对打歌”“五行刀”三套路,经比对,其既非属心意六合拳,也非属形意拳。
   二、继承突破,紧跟时代
   传统武术是一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大成的技术样式和文化符号,依靠活态人来代代相承。为彰显传统武术的文化意义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编纂组力求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参考了同类成果,又紧紧凸显武术文化研究的时代性。
   首先,承袭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河南、湖南、广东、江苏、宁夏、黑龙江、广西、山西、安徽、江西、新疆等11个省区拳械录编纂结构和文风,但为突显武术的历史、文学和科学三大非遗价值及本真性、活态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四大非遗原则,兼顾传统武术“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基本要求,我们在原有“源流”“分布”“基本理论”“特点”“功法”“套路”的基础上,增加了“概述”“传承谱系”“代表人物”三大部分,使本套《河南省武术拳械录》按照概述、源流等九大版块依次编纂,充分体现出传统武术的活态性。这在其他同类成果中是没有的。
   其次,上世纪八十年代《省拳械录》共挖掘出武术套路1248套,其中拳术456套,器械491套,对练301套,还有功法49种,而本次挖掘与整理出大小拳种110个,套路总计2010套,其中拳术717套,器械511套,对练144套,拳歌拳谚476个,功法162种。原散落于民间的拳种、套路、功法等被挖掘了出来,它们当中既有少林拳、太极拳、苌家拳、查拳、八极拳、梅花拳等大拳种,又有神拳、字拳、伏羲八卦拳、圣门莲花拳、回回十八肘、蒙古拳、王堡枪等稀有拳种;既有源于明清乡野的家族绝学,又有来自民国国术馆的庙堂武技。
   再次,保留着史实的多元表达手段。在对拳种源流进行考据时,尊重历史,倾力求证,确无信史佐证的,则暂以“一源多流”或“多源多流”存之。心意六合拳、少林拳、字拳、通背拳、红拳等拳种就存在如此现象,编纂组于是保存着“多源”或“多流”之风貌,且在每个“源”“流”后面标注了史料出处,以便后人研究。又如展现某一拳术时,针对存在的所供史料与《中国武术拳械录》《省拳械录》以及各地拳械录材料不一致的问题,编纂组则依据三重考证法予以比对。仍无法一致者,就保留多样化的风貌,而且在史料后面亦注明出处或提供者,以供后人参考。
   三、用词缜密,动静合一
   武术源于生产、军事和宗教三大领域。其历史久远,长期游离于乡野,往往被人以“俗文化”称之,甚至存在着畛域之见。为了精准描述和刻画某拳派传承人,编纂时均以武术“传承人”称之,而对确有作出卓越贡献者则以“名家”称之,杜绝了“大师”“宗师”等俗词凡句的称谓,规避了文字描写的玄虚和神话色彩,使本书消解了江湖俗气,更趋于客观、本真和科学。
   武术技术是依靠代际间相袭完成的,为了突显本套《河南省武术拳械录》传承的活态意义,编纂时采用了图文并茂的展现方式。第一,在“代表人物”部分除了配以翔实的文字简介外,还附上部分代表性传承人的照片。第二,在部分拳种的“功法”部分增添了89个传承人的技术动作定势照片。第三,传统文字平面刻画和现代数字信息技术相结合,在48个拳种的套路部分增添了传承人的技术视频。读者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观赏相应拳术或器械套路,鲜活地再现了拳种的技术风格。
   四、结语
   《河南省武术拳械录》的研究与出版,是河南省地域文化资源的一次系统性、本真性和全面性的挖掘与整理,是讲好河南故事、传播好河南声音、阐释好河南特色、展示好河南形象的重要举措。正如河南省人民政府官网曾报道的:“此项工作的开展,不仅是对我省传统武术史实的一次系统、全面的挖掘、搜集与整理,也是对传统武术文化的一次创新、持续发展的弘扬、传承与传播。”它将对爬梳地方武术资源,提升地方文化形象,促进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然而,受成员水平和编纂时间所限,若要全面勾勒出河南省武术资源实非易事,并非一部《河南省武术拳械录》所能。在中州大地上仍可能散落着弥足珍贵的拳种信息,也可能在已收录拳种的某些方面有所缺失,甚至是付之阙如。故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编辑/邱璇)
其他文献
国粹,是指一个国家固有文化中的精华。中国国粹,是指完全发源于中国。中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  中国的国粹有很多,其中誉满中外的京剧、武术、书法、中医,被称为“中国四大国粹”。然而在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的现状却令人担忧,受国外文化的冲击,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信心略显不足。作为四大国粹的中国武术在这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由于和平年代近百年的停止武术擂台较技,武术的实战性似乎被淡忘,它的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期刊
河南省体育场游泳馆,隶属于河南省体育局,始建于1973年,是国家游泳队及省专业队训练基地,位于郑州市健康路99号。主体建筑面积13000m2,拥有两个国际标准室内游泳池,水深1.4m~1.8m,水域面积2500m。,配备新风系统和场馆全覆盖地暖。建筑结构采用大跨度、大空间风格,视野开阔,通透明亮。多年来各项指标均保持在国标范围内(常年水温保持在26°C~28°C,PH值6.8~8,泳池余氯(0.3
期刊
欣赏太极拳,外行看招式,内行看门道。那么太极拳真正的门道在哪里?我认为就是平衡——这个平衡的思维必须贯穿于拳架的始终。  一、从太极图开始说起  太极图充分体现了平衡的思维:首先是左右阴阳的平衡:其次,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体现了内外的平衡。最重要的是,阴阳的转换是渐进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二、太极拳的技击本质  太极拳最早其实就是技击拳术的一种,武术技击说得最简单一点,就是如何保持自己的重心稳
期刊
人间四月天,出彩满中原!在这美好的季节,我们迎来中原武术多彩的春天。2019年4月19日下午,由河南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少林与太极杂志社联合发起的河南武术“改革开放40年杰出贡献人物”暨河南武术“年度双评”颁奖活动在河南广播电视台演播厅隆重举行。为办好这次颁奖活动,河南广播电视台武术频道积极响应,一起为朋友们奉献了一场“功夫盛宴”。  来自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中原武术事业发展的领导、专家、学者与武术
期刊
7月18日,青城小学迎来了斯洛伐克武术夏令营的外国朋友们,他们将在青城小学与青城武术国学夏令营进行沟通与交流,并共同分享及展示武术风采。  双方在短暂交流后,进行了精彩绝伦的武术表演。青城派武术名家们分别表演了本派极具特色的独门绝技及拿手绝活,青城盘功、青城白虎鞭杆、自选太极剑、天师降魔钺、青城剑、青城暗器、青城太极二十四式、金刀出鞘、青城太极站功六式,精彩的武术表演让大家屏息以待,目不轉睛,现场
期刊
近日,敬立一代宗师陈发科铜像启动仪式在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祖祠举行。此次活动由陈家沟村委会、陈家沟家族理事会、陈家沟太极拳学校共同发起,铜像将于今年10月5日在陈家沟落成。  一个拳种,一个门派,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为更好地纪念一代宗师陈发科对太极拳的传播与发展作出的历史功绩,适逢今年迎来一代宗师陈发科诞辰132周年,特举办陈发科诞辰132周年纪念活动,敬
期刊
核心提示  无论严寒酷暑,河南许昌体育场西北角的许昌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每天都会迎来一群习武者。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也有身体较弱的孩童。在高大的悬铃木下,一位中等身材、精神矍铄的“拳师”在专心致志地教授陈式太极拳小架。只见他打起拳来,气定神闲、刚柔并济、发力冷脆,不时赢得阵阵喝彩。  他11岁开始习武,先后师从许昌拳师李柏泉及国内武术大家温敬铭、沙国政、马礼堂、陈伯祥等,融
期刊
或许不必专门考察武术史,单看一个拳种、一个套路、一个对练,能看出门道的内行们都能体味出攻防的含义。进攻和防守,在军事上、武术中的运用大家比较容易理解,其实,攻守之间的权衡与选择,远远超出了武术和军事的应用。如何更好地把握攻守,作为中国人我们更有自己的智慧,攻守的选择和时机的把握,做得好了,我们往往愿意说这样子比较得体,比较合适,或者说这样比较好,用中华传统的美学判断,称为“善”。这是一种独特的中华
期刊
少林小羅汉拳茵(四)
期刊
作为新文化和新思潮的代表,“90后”己逐渐成长为社会的主流力量,用他们特有的价值观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也注定将在社会公益领域书写极具特色的一笔。而刚刚迎来25岁生日的中国体育彩票,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90后”新青年,它像众多年轻人一样热爱潮流,更不忘公益初心,当体彩遇见“国潮”,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7月8日,“每注善举温暖如光”活动发布会在北京“明星基地”召开,中国体育彩票携手青年潮流设计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