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采用电针、穴位注射相结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在临床中易于操作,安全效显。通过运用该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7例的观察分析,其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总有效率为89.61%。
关键词:电针 穴位注射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R6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02—0082—01
颈椎病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颈椎退行性改变疾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颈椎退变后,包括向后突出的椎间盘、钩椎关节增生、椎体骨刺形成以及椎体半脱位或上关节突滑脱,颈椎生理弓变直甚至反弓、椎间隙狭窄等原因导致椎动脉受压或受刺激,大脑>供血不足、缺血而发的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头晕、头痛、目眩、恶心、呕吐等症状。经过临床实践,运用电针、穴位注射的方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本组77例患者,均为本科门诊病人,其中男性36例,女性41例,年龄最小为32岁,最大为71岁。病程最短为2天,最长为26年,所有患者均有头痛、眩晕的主症。诊断中以临床症状表现与x光拍片、CT检查等综合分析而明确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
2 治療方法
2.1电针治疗。
取穴:原则为穴位所在,主治所在,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取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穴、足少阳胆经穴和经外奇穴,穴名是太阳穴(双)、百会穴、上星穴、风池穴(双)、隔俞穴。
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位,选定穴位后,用碘伏常规皮肤消毒后,选用华佗牌一次性银针,直径0.32mm,长z5~50mm,针刺0.5~1.0寸深得气后,加连续脉冲电波,强度以患者舒适为度,留针30分钟。
2.2穴位注射。
电针治疗结束后,选用颈夹脊穴7(即大椎穴旁开0.5寸),进行穴位注射。药用维生素B1针100mg、维生素B12针0.5mg、胎盘组织液针2ml配成复合液,选用5ml、5号针头一次性空针为针具,在上述选定的穴位处用75%酒精皮肤常规消毒,进针1寸深,提插得气后,回抽无血,每穴注入混合液2ml,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1—3分钟,整个治疗过程即行完毕。
电针、穴位治疗每日~次,十次一疗程,疗程间间隔2—3天。
3 疗效观察
3.1疗效判定。拟标准为三级,分别是:
治愈:头痛、眩晕等症状全部消失。
有效:头痛、眩晕等症状得以改善或基本消失。
无效:头痛、眩晕等症状元改善。3.2治疗结果。77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一般治疗1—4个疗程,临床症状消失即治愈36例,占46.75%;临床症状改善或基本消失即有效33例,占42.86%,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改善8例,占10.39%,总有效率为89.61%。
4 典型病例
患者王某,女,36岁,小学教师。2006年7月7日初诊。临床症状表现为;头昏痛、目眩、失眠、恶心欲吐、活动时症状加重,时已半月之久。曾口服维生素B1片、卡马西平片、安定片、布洛芬等西药,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前来治疗。查体时颈部活动略受限,太阳穴、风池穴、颈夹脊3~7穴压痛。旋颈试验阳性。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精神状态欠佳。CT检查显示:颈椎第3椎唇样增生,颈椎生理弓变直。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中穴取督脉、膀胱经、胆经穴太阳穴(双)、百会穴、风池穴(双)、隔俞穴,针刺得气后,将风池穴加脉冲连续电波,治疗30分钟。结束后,用维生素B1针100mg,维生素B12针0.5mg、胎盘组织液2ml配成复合液,于大椎旁0.5寸分别注入2ml。每日一次,十次一疗程。经2疗程治疗后,患者头痛昏、眩晕、恶心欲吐等症状全部消失,而达到临床治愈。
5 体会
椎动脉型颈椎病多发于中老年人,该病属于祖国医学“眩晕”范畴。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目眩等。祖国医学认为其发病多是由于过度疲劳、体质虚弱、年老体衰,心脾亏损、气血不足、不能上充髓海或劳损伤肾、肾阴不足、肝失润养,肝阳上扰清窍而发病。眩晕的发生多具有风,但又不独因风而发,常与瘀滞有关,因配隔俞穴以祛瘀。采用上述穴位加脉冲电针治疗,共奏活血化瘀、舒通经络、醒脑开窍之治。又运用维生素B1针、维生素B12针、胎盘组织液配成复合液进行穴位注射治疗,可达镇痛,改善血循环、营养神经,增强抵抗力的作用,因此综合运用这种方法治疗椎动型颈椎病,获得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电针 穴位注射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R6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02—0082—01
颈椎病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颈椎退行性改变疾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颈椎退变后,包括向后突出的椎间盘、钩椎关节增生、椎体骨刺形成以及椎体半脱位或上关节突滑脱,颈椎生理弓变直甚至反弓、椎间隙狭窄等原因导致椎动脉受压或受刺激,大脑>供血不足、缺血而发的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头晕、头痛、目眩、恶心、呕吐等症状。经过临床实践,运用电针、穴位注射的方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本组77例患者,均为本科门诊病人,其中男性36例,女性41例,年龄最小为32岁,最大为71岁。病程最短为2天,最长为26年,所有患者均有头痛、眩晕的主症。诊断中以临床症状表现与x光拍片、CT检查等综合分析而明确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
2 治療方法
2.1电针治疗。
取穴:原则为穴位所在,主治所在,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取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穴、足少阳胆经穴和经外奇穴,穴名是太阳穴(双)、百会穴、上星穴、风池穴(双)、隔俞穴。
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位,选定穴位后,用碘伏常规皮肤消毒后,选用华佗牌一次性银针,直径0.32mm,长z5~50mm,针刺0.5~1.0寸深得气后,加连续脉冲电波,强度以患者舒适为度,留针30分钟。
2.2穴位注射。
电针治疗结束后,选用颈夹脊穴7(即大椎穴旁开0.5寸),进行穴位注射。药用维生素B1针100mg、维生素B12针0.5mg、胎盘组织液针2ml配成复合液,选用5ml、5号针头一次性空针为针具,在上述选定的穴位处用75%酒精皮肤常规消毒,进针1寸深,提插得气后,回抽无血,每穴注入混合液2ml,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1—3分钟,整个治疗过程即行完毕。
电针、穴位治疗每日~次,十次一疗程,疗程间间隔2—3天。
3 疗效观察
3.1疗效判定。拟标准为三级,分别是:
治愈:头痛、眩晕等症状全部消失。
有效:头痛、眩晕等症状得以改善或基本消失。
无效:头痛、眩晕等症状元改善。3.2治疗结果。77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一般治疗1—4个疗程,临床症状消失即治愈36例,占46.75%;临床症状改善或基本消失即有效33例,占42.86%,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改善8例,占10.39%,总有效率为89.61%。
4 典型病例
患者王某,女,36岁,小学教师。2006年7月7日初诊。临床症状表现为;头昏痛、目眩、失眠、恶心欲吐、活动时症状加重,时已半月之久。曾口服维生素B1片、卡马西平片、安定片、布洛芬等西药,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前来治疗。查体时颈部活动略受限,太阳穴、风池穴、颈夹脊3~7穴压痛。旋颈试验阳性。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精神状态欠佳。CT检查显示:颈椎第3椎唇样增生,颈椎生理弓变直。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中穴取督脉、膀胱经、胆经穴太阳穴(双)、百会穴、风池穴(双)、隔俞穴,针刺得气后,将风池穴加脉冲连续电波,治疗30分钟。结束后,用维生素B1针100mg,维生素B12针0.5mg、胎盘组织液2ml配成复合液,于大椎旁0.5寸分别注入2ml。每日一次,十次一疗程。经2疗程治疗后,患者头痛昏、眩晕、恶心欲吐等症状全部消失,而达到临床治愈。
5 体会
椎动脉型颈椎病多发于中老年人,该病属于祖国医学“眩晕”范畴。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目眩等。祖国医学认为其发病多是由于过度疲劳、体质虚弱、年老体衰,心脾亏损、气血不足、不能上充髓海或劳损伤肾、肾阴不足、肝失润养,肝阳上扰清窍而发病。眩晕的发生多具有风,但又不独因风而发,常与瘀滞有关,因配隔俞穴以祛瘀。采用上述穴位加脉冲电针治疗,共奏活血化瘀、舒通经络、醒脑开窍之治。又运用维生素B1针、维生素B12针、胎盘组织液配成复合液进行穴位注射治疗,可达镇痛,改善血循环、营养神经,增强抵抗力的作用,因此综合运用这种方法治疗椎动型颈椎病,获得良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