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围绕这个目标,文章对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措施。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改革 和谐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已经结束,在会中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因此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笔者针对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其原因,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措施。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始终朝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模式发展。市场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方式日益渗透到我国经济体制的核心层次。它作为一种利益激励机制不断地激活各种经济主体,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与此同时,当今市场经济的运行中也出现了竞争过度和竞争失范等不和谐现象。自由竞争作为经济运行体制中的一个方面,它在有效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逐渐显露出它的负面影响。经济发展的失衡、社会公平对效率的屈从等不和谐因素日益明显地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呈现两极分化的势头
我国基尼系数己经从1995年的0.389上升到2002年的0.435。当前己达0.45-0.47,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0。在1985- 2003年的18年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快速扩大。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7%,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只有4.3%。2004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3.2:1,加上各种福利差距,实际达到6:1。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乃至同属公务员的不同中地位之间的收入也都存在很大的差别,这些成为不争的事实正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社会流动出现较强的排斥性障碍,劳工权益缺乏应有的经济保障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不同社会阶层的出现,既得利益阶层凭借其先前进入的“垄断优势”排斥新生力量的进入,出现了因阶层间隔阂引起的社会流动障碍。农民工进城大都只能干最脏最累的活,而作为最基层的劳动者却又常常被拖欠工资,即使有的农民工已能在城里购置房产,却仍受到多种排斥和歧视。一部分大学毕业生乃至研究生进入一些知名企业还只能获得相当于普通临时工的收入,扭曲的机制导致“读书无用”的惨淡现实,严重影响着阶层间的协调和社会的进步。
3、“唯利是图”的畸形利益驱动机制带来“竞争失范”并导致经济安全隐患丛生
“唯利是图”的畸形利益驱动机制带来“竞争失范”并导致经济安全隐患丛生,严重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占据更多市场份额、获取更多利润,食品、医药行业都有企业不惜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坑害顾客;某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促进销售,不惜购买洋垃圾,致使本国厂商和消费者遭受无端损失;诸多煤炭企业也不顾生产安全,导致矿难事故频频发生,数以千百的矿厂员工死于非命。所有这些都严重引起民众的安全恐慌、诚信危机以及其他不良的社会心态和风气。
4、市场经济的过度竞争,严重影响着人们生活质量和社会生活环境
市场竞争在给人们带来许多利益刺激与动力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诸多的挑战和压力。过度竞争己导致许多人精神抑郁、心理失衡及社交障碍。于是,自暴自弃乃至自杀身亡的案例频频见诸报端;铤而走险、敲诈勒索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的甚至整天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或者索性“离家出走”。据《首都医药》杂志和精神专科医院共同进行的一项精神健康调查显示,中年干部近半有抑郁、焦虑、恐惧等精神不健康倾向。如此种种都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5、市场“竞争失范”严重影响社会事业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市场经济规则在文化教育事业的过度延伸,成为竞争失范的一个重要表现,新闻媒体的过度市场化运作,由于缺少必要的诚信基础和监管程序,导致广告信息的失真、误传,有的甚至有意设陷欺诈;许多所谓的“民营企业”利用母体公司的国家资源赚取高额利润,造成明显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6、社会信用严重缺损,市场秩序比较混乱
政府、企业、个人的信用体系残缺不全,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大障碍。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引起的诚信缺失,比企业或个人的诚信缺失更有害,不仅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而且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国家整顿市场秩序的努力,往往受到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行为的干扰,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制度和执法监督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7、社会保障制度漏洞较多
对国有企业老职工的原有债务还未完全弥补,存在较大资金缺口。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的新机制不完善,突出问题是:覆盖面仍然狭窄,缴费率过高而影响覆盖面扩大;资金来源的可持续性不牢固,国家、单位和个人负担的比例不够合理,个人账户多是空账;制度设计过于复杂且不统一,管理成本过高。
二、产生的原因
当前市场经济运行中之所以出现诸多负面因素,可主要归因于“和谐机制的缺失”与“竞争机制的越轨”,必须加以纠正和协调。如果竞争机制主要表现为一种“利益机制”,那么和谐机制则主要强调为一种“责任机制”。因此必须构建一个规范主体责任、协调多方利益、均衡各方发展的和谐机制,引导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谐机制引导每个“经济人”在眼睛盯住经济利益的同时,肩上扛起应负的责任;使经济变革中产生诸多“新型老板”的同时一也能增加一大批“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体面雇员;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能够真正带动一大批人跟着富裕起来,从此形成一个和谐发展的机制与局面。
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措施
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体制保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要达到的重要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内在地包涵着制度文明建设的任务。经济体制改革是制度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制度文明建设的基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建立和谐机制,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我们必须构建一个“和谐机制”作为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内在机制”,与自由竞争机制相互“对应”和“抗衡”,以约束和引导市场经济沿着和谐的轨道发展,实现最大多数人群的利益最大化,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这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经济和谐发展进程中必须完成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统筹城乡体制改革,重视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目前,我国农村落后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商品经济发展落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落后。因此,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还在于大力发展农村的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农业的工业化、农村的城市化以及农民的大量减少和身份改变根本还在于市场化。其次,必须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实施的城乡隔离政策和对“三农”的歧视性政策。目前,在城乡发展程度、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城乡教育和保健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距。因此,在财政支出、资源配置、公共产品、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福利、人口迁徙、劳动力流动等方面,都必须实行城乡统筹,逐渐地但又是积极地取消各种不公平、不合理的法律法规和经济社会政策。
4、不断转变政府职能
加强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是构建和谐机制的关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即政府必须由原来的经济活动主体向经济调控主体转变。一方面,政府作为直接生产经营者的身份逐渐淡化。另一方面,政府又必须强化作为宏观经济规划与调控的职能。要克服那种完全否定经济计划的“一边倒”倾向,通过制定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必要的金融与财政税收等经济调节手段引导企业开发适合当今社会经济状况的各类产品满足社会主体消费者的需求。
5、加强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制化建设
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各经济运行主体都追求利益最大化,在这样一种分散化的竞争格局下,必然需要一系列法制规范,界定各自的产权界限,明确各自的活动规范,使各自的经济活动在一个“利己不损人”的规则框架下展开。引导各界群众以合理合法的手段追求自己的利益日标,解决所遇的利矛盾,使整个社会朝着“帕累托最优”的目标和谐发展。在通过经济法规明确各类经济主体的行业准入标准和行为规范的同时,要通过行政立法规范政府的公务权限和行为准则,确保公共资源真正服务于公众,而不被部分人员集团所侵吞。
6、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纯粹自由的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不同情弱者。而那些“弱者”和“眼泪”又都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对此,必须构建与“竞争机制”相对应的“和谐机制”,对失业者给予资助,对弱势群体给子保护,使两种机制成为统一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整体,相互对应、相辅相成。如果说竞争机制的结果是“锦上添花”,那么和谐机制就应通过社会保障体系发挥“雪中送炭”的职能。我们在追求“锦上添花春满园”的同时也要做到“雪中送炭暖人间”。
四、结束语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继续付出艰辛的努力。实践表明,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体制创新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的必由之路,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通过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丰富,更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铸就的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将有力地激发全民族的创造热情,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方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J],中国集体经济,2007(8).
[2]吕跃军: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大理学院学报,2007(5).
[3]蒋桂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创新[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4]杨书群:深化改革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J],哈尔滨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改革 和谐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已经结束,在会中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因此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笔者针对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其原因,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措施。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始终朝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模式发展。市场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方式日益渗透到我国经济体制的核心层次。它作为一种利益激励机制不断地激活各种经济主体,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与此同时,当今市场经济的运行中也出现了竞争过度和竞争失范等不和谐现象。自由竞争作为经济运行体制中的一个方面,它在有效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逐渐显露出它的负面影响。经济发展的失衡、社会公平对效率的屈从等不和谐因素日益明显地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呈现两极分化的势头
我国基尼系数己经从1995年的0.389上升到2002年的0.435。当前己达0.45-0.47,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0。在1985- 2003年的18年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快速扩大。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7%,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只有4.3%。2004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3.2:1,加上各种福利差距,实际达到6:1。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乃至同属公务员的不同中地位之间的收入也都存在很大的差别,这些成为不争的事实正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社会流动出现较强的排斥性障碍,劳工权益缺乏应有的经济保障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不同社会阶层的出现,既得利益阶层凭借其先前进入的“垄断优势”排斥新生力量的进入,出现了因阶层间隔阂引起的社会流动障碍。农民工进城大都只能干最脏最累的活,而作为最基层的劳动者却又常常被拖欠工资,即使有的农民工已能在城里购置房产,却仍受到多种排斥和歧视。一部分大学毕业生乃至研究生进入一些知名企业还只能获得相当于普通临时工的收入,扭曲的机制导致“读书无用”的惨淡现实,严重影响着阶层间的协调和社会的进步。
3、“唯利是图”的畸形利益驱动机制带来“竞争失范”并导致经济安全隐患丛生
“唯利是图”的畸形利益驱动机制带来“竞争失范”并导致经济安全隐患丛生,严重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占据更多市场份额、获取更多利润,食品、医药行业都有企业不惜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坑害顾客;某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促进销售,不惜购买洋垃圾,致使本国厂商和消费者遭受无端损失;诸多煤炭企业也不顾生产安全,导致矿难事故频频发生,数以千百的矿厂员工死于非命。所有这些都严重引起民众的安全恐慌、诚信危机以及其他不良的社会心态和风气。
4、市场经济的过度竞争,严重影响着人们生活质量和社会生活环境
市场竞争在给人们带来许多利益刺激与动力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诸多的挑战和压力。过度竞争己导致许多人精神抑郁、心理失衡及社交障碍。于是,自暴自弃乃至自杀身亡的案例频频见诸报端;铤而走险、敲诈勒索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的甚至整天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或者索性“离家出走”。据《首都医药》杂志和精神专科医院共同进行的一项精神健康调查显示,中年干部近半有抑郁、焦虑、恐惧等精神不健康倾向。如此种种都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5、市场“竞争失范”严重影响社会事业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市场经济规则在文化教育事业的过度延伸,成为竞争失范的一个重要表现,新闻媒体的过度市场化运作,由于缺少必要的诚信基础和监管程序,导致广告信息的失真、误传,有的甚至有意设陷欺诈;许多所谓的“民营企业”利用母体公司的国家资源赚取高额利润,造成明显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6、社会信用严重缺损,市场秩序比较混乱
政府、企业、个人的信用体系残缺不全,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大障碍。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引起的诚信缺失,比企业或个人的诚信缺失更有害,不仅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而且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国家整顿市场秩序的努力,往往受到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行为的干扰,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制度和执法监督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7、社会保障制度漏洞较多
对国有企业老职工的原有债务还未完全弥补,存在较大资金缺口。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的新机制不完善,突出问题是:覆盖面仍然狭窄,缴费率过高而影响覆盖面扩大;资金来源的可持续性不牢固,国家、单位和个人负担的比例不够合理,个人账户多是空账;制度设计过于复杂且不统一,管理成本过高。
二、产生的原因
当前市场经济运行中之所以出现诸多负面因素,可主要归因于“和谐机制的缺失”与“竞争机制的越轨”,必须加以纠正和协调。如果竞争机制主要表现为一种“利益机制”,那么和谐机制则主要强调为一种“责任机制”。因此必须构建一个规范主体责任、协调多方利益、均衡各方发展的和谐机制,引导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谐机制引导每个“经济人”在眼睛盯住经济利益的同时,肩上扛起应负的责任;使经济变革中产生诸多“新型老板”的同时一也能增加一大批“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体面雇员;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能够真正带动一大批人跟着富裕起来,从此形成一个和谐发展的机制与局面。
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措施
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体制保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要达到的重要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内在地包涵着制度文明建设的任务。经济体制改革是制度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制度文明建设的基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建立和谐机制,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我们必须构建一个“和谐机制”作为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内在机制”,与自由竞争机制相互“对应”和“抗衡”,以约束和引导市场经济沿着和谐的轨道发展,实现最大多数人群的利益最大化,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这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经济和谐发展进程中必须完成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统筹城乡体制改革,重视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目前,我国农村落后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商品经济发展落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落后。因此,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还在于大力发展农村的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农业的工业化、农村的城市化以及农民的大量减少和身份改变根本还在于市场化。其次,必须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实施的城乡隔离政策和对“三农”的歧视性政策。目前,在城乡发展程度、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城乡教育和保健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距。因此,在财政支出、资源配置、公共产品、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福利、人口迁徙、劳动力流动等方面,都必须实行城乡统筹,逐渐地但又是积极地取消各种不公平、不合理的法律法规和经济社会政策。
4、不断转变政府职能
加强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是构建和谐机制的关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即政府必须由原来的经济活动主体向经济调控主体转变。一方面,政府作为直接生产经营者的身份逐渐淡化。另一方面,政府又必须强化作为宏观经济规划与调控的职能。要克服那种完全否定经济计划的“一边倒”倾向,通过制定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必要的金融与财政税收等经济调节手段引导企业开发适合当今社会经济状况的各类产品满足社会主体消费者的需求。
5、加强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制化建设
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各经济运行主体都追求利益最大化,在这样一种分散化的竞争格局下,必然需要一系列法制规范,界定各自的产权界限,明确各自的活动规范,使各自的经济活动在一个“利己不损人”的规则框架下展开。引导各界群众以合理合法的手段追求自己的利益日标,解决所遇的利矛盾,使整个社会朝着“帕累托最优”的目标和谐发展。在通过经济法规明确各类经济主体的行业准入标准和行为规范的同时,要通过行政立法规范政府的公务权限和行为准则,确保公共资源真正服务于公众,而不被部分人员集团所侵吞。
6、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纯粹自由的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不同情弱者。而那些“弱者”和“眼泪”又都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对此,必须构建与“竞争机制”相对应的“和谐机制”,对失业者给予资助,对弱势群体给子保护,使两种机制成为统一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整体,相互对应、相辅相成。如果说竞争机制的结果是“锦上添花”,那么和谐机制就应通过社会保障体系发挥“雪中送炭”的职能。我们在追求“锦上添花春满园”的同时也要做到“雪中送炭暖人间”。
四、结束语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继续付出艰辛的努力。实践表明,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体制创新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的必由之路,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通过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丰富,更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铸就的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将有力地激发全民族的创造热情,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方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J],中国集体经济,2007(8).
[2]吕跃军: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大理学院学报,2007(5).
[3]蒋桂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创新[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4]杨书群:深化改革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J],哈尔滨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