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二憨“住院”

来源 :当代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ii0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二憨六十啦。一九五九年冬天,他出生在距泉水县城五十华里一个叫马家沟的小山村。村子四面环山,一条弯弯的山路连着外面的世界。据说还是清光绪年间,一马姓人家为躲避战乱举家来到这里,此后又陆续迁来了尤姓、李姓、张姓几个杂姓。经一百多年的生息繁衍,才形成现在这个六十多户、二百多人的自然村,而马姓人家占村子的一半。
  别看村子小,但在泉水县却是出了名的“三多村”:一是聋子、哑巴、傻子等智障的人多,全村老的、小的加起来有二十多个;二是光棍儿多,像二憨这样寻不上媳妇的快一个加强班了;三是无依无靠的五保户多。咱先说说智障问题,照理说山里人喝的是山泉水,呼吸的是没有污染的新鲜空气,应该个个灵光,咋会出现这么多的傻子呢?后来还是一位搞医学的专家给出解释:长期封闭落后,换亲换出来的恶果。所谓换亲,就是甲家的男孩要娶乙家的姑娘,必须舍出自家姑娘嫁给乙家。这样换来换去,形成了近亲繁殖,造成人口质量低劣。这里郑重声明一下,本文的主人公马二憨可不是换亲换来的,是二憨他爹背粪筐捡来的。那是上世纪“三年困难”时期,二憨他爹马老憨大清早背着粪筐沿着通往县城的山间小路拾粪,远远望见前面有个黑乎乎的东西,近前一看原来是个冻得半死的要饭女人,老憨心善把女人背回家,放在热炕头上,熬了一锅小米粥,喂她、暖她,几天下来,女人身体恢复过来,只是有些哮喘的老毛病没办法。女人为感谢老憨的救命之恩,再者也是没处安身,干脆不走了,跟老憨过起日子。俗话说,善有善报,女人竟怀了身孕,第二年腊月给老憨生了个大胖小子。孩子满月,那天女人望着老憨说:“他爹,给娃娶个名字吧!”老憨望望儿子,摸着下巴,沉思一会儿说:“这小子敦敦实实,憨头憨脑的像我,就叫二憨吧!”从此,马家沟就多了马二憨这个成员。
  咱再说村里光棍儿多这事,实行男女平等、婚姻自主,反对包办早已深入人心。尤其是近些年,马家沟那些当龄的姑娘早把换亲的枷锁打碎了,谁管自家哥哥弟弟娶不上媳妇呢,我先走了再说。于是,女子们都疯了似地往山外跑,有的嫁到平原过好日子,有的跑到县城超市打工,有的跑到大城市做家政服务。本村的姑娘飞出去,外边的姑娘不愿来,自然男女比例失调。残疾、智障者、光棍儿,到了晚年,丧失劳动能力又无依无靠,自然成了“五保户”。为解决这些人的生计,县民政局在乡政府所在地张庄办了一处敬老院,光马家沟就去了七八个。
  村委会几次动员二憨去敬老院养老,可他死活不去,原因是他嫌受人管束不自由。他说:“我身体好,在敬老院待坏喽。”二憨的确身体很棒,黝黑的皮肤,五短身材,能吃、能睡、能走山路。几次体检,血压、血糖、血脂都不高。做CT检查除了肺纹理粗、气管有炎症外,一切正常。唯一不雅的是外貌有些缺陷,一雙眼皮总是耷拉着,挑不起来,和人说话半仰着头,不会正视只会斜视。这点儿天生毛病可能是他妈怀他时受了邪风,落下来病根,治不了。但瑕不掩瑜,二憨最大的长处就是嘴好,能说会道。别看没上过学,但却有编顺口溜的文学天赋,这一点也不知道是遗传了他爹、他妈身上的基因,还是大集体生产队那时候,村头大喇叭播放好听的歌曲为他奠定的基础。你比如,他十岁那年死了妈,十五岁那年死了爹,成了孤儿。那时,马家沟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年年吃国家返销粮,村集体关照他,总是多分给他一份。山里人淳厚,关心他,同情他,马家二妈,李家三婶,换季时帮他拆洗缝补,逢年过节桌子上添双筷子抢着让二憨来家吃饭。乡邻们的亲情关照感动得二憨跑到南山坡爹妈的坟头上大哭一场,情不自禁地哼起顺口溜:“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一人有难,大家帮扶,乡邻恩情记心上,二憨永远忘不了,忘不了。”二憨确实知恩图报,村里哪家垒石砌墙,哪家盖房上梁,他总是提前到场,出力帮忙。
  党的十八大以后,振兴农村全面奔小康,马家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子修通了到张庄乡政府的水泥路,而且每个星期还有一趟直通泉水县城的班车,二憨高兴地编顺口溜赞美山村变化:“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公路修到半山腰,摩托、三马突突突,汽车喇叭滴滴叫,垃圾箱子街边摆,村子天天有人扫,山顶架起了转播塔,电视天天看,手机人人有,山村城里一个样,实现小康一齐跑。”二憨早就与时俱进,腰带上挎着一部老年机,手里一刻不离地拿着一个半块砖头大小的唱戏机,这是他从张庄大集上花了五十多元买的。这玩意儿插上U盘放上卡,挺神,能听歌曲能听戏。二憨也不缺钱。这除了上级照顾外,三亩责任田年收入也有万元,几年下来,手里也积攒了三四万元。如今年龄大了,他把责任田租给了旁人。二憨生活很节俭,从不乱花钱,烟酒不沾,出门赶集或去县城,到中午吃饭时找个小吃部,一碗热汤,四五个馒头或花卷外加一碟不收费的咸菜,吃完直打饱嗝。唯一舍得花钱的是给唱戏机添几个U盘。如今,二憨日子过得滋润,按照他的标准,自己早就是马家沟的小康户了。
  但是俗话说得好,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二憨第一次住进医院是2013年的冬天,那年天气特别冷,一不小心他患了重感冒,要在往常吃点儿感冒片、消炎片,蒙上被子发发汗就好了,可这回不行,连乡医打了几针都不管事儿,气管炎,不停地咳嗽,出口气儿都费劲。在乡医劝说下,他住进了县医院。各种检查,量血压、测体温、验血、验尿、心电图、CT、彩超、拍片照相忙活了一通,大夫告诉他检查结果,气管发炎,肺部感染,体温偏高,其他没毛病。安顿下来以后,护士开始给二憨输液,他觉得浑身酸软,又困又乏,迷迷糊糊地在软绵绵的病床上睡着了。醒来时,阳光已经透过玻璃窗照在病床上。还是药力发挥了作用,出气儿顺当多了,也不咳嗽了。从医院食堂吃完早饭回来,同屋的病友老金、老夏已经打上了点滴,而且屋里多了两个女人,不用问,一猜就知道是人家媳妇陪床来啦。
  “十九床交押金。”门口一声清脆的话音,随即进来一个穿白大褂的年轻护士。
  老金的老婆,一个瓜子脸女人愣了一下,问道:“我们昨天住院时,不是交了两千押金吗?”
  “没啦!”护士干净利落地回答。“又验血,又验尿,又CT, 又B超,还输了一组液,也就剩几块钱了。”
其他文献
杨承宗是新中国放射化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创始人之一,为我国原子弹研制作出了特殊贡献.吴江市档案馆于2001年10月15日征集到杨承宗照片30余张和他90华诞
翘楚云集的承德画家群中有位性格内敛的陈锦联,他最大的成就莫过于对避暑山庄内“七十二景”的再创作。  “七十二景”堪稱一个王朝的缩影,融入了康乾两位帝王的政治夙愿,从而铸就了避暑山庄的魂魄。每一景都有其独特性,它们与周围的山水草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那些置身崇山峻岭的精巧建筑更与周围的寺庙、丹霞地貌的自然景观遥相呼应,相得益彰。也因此,“七十二景”既体现了自然与建筑之美,也散发着哲学、宗教之神韵。
期刊
我三岁时随父母从乌鲁木齐回到原籍无极,在农村生活十五年。1977年高中毕业,刚好“文革”結束,禁锢多年的文化传统得以全面复苏。这年我有幸参加了县文化馆的美术培训班,在老师那里见到不少的名家画册,看到国画作品大都盖有精雅的印章。我说这图章刻得真好,老师告诉我那叫“篆刻”,这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  我突发奇想想学刻印,可本地没有人会刻,老师讲这跟普通图章不是一回事,是一门学问,后来打听就连省城会篆刻的
期刊
我不止一次去过唐山地震遗址公园,园区内,原机车车辆厂的残墙还记录着1976年那场灾难恐怖的表情。一旁的铁轨扭曲着,这看似简单的线条似乎是对那段历史最简单、最有力的概括。这个在中国拥有第一个火车站、第一条规范轨距铁路,生产了第一辆蒸汽机车的工业城市所遭受的重创都隐藏其后。在这里驻足片刻,许多沉重的东西便从心头涌上来。  不远处,13面黑色的纪念墙伫立着,上边排列着24万人的名字。每次,我都忍不住仔细
期刊
王晓伟是平山县首批“新型职业农民”,也是返乡自主创业的有志青年。我去平山清泉有机蔬菜专业合作社采访他时,他正在蔬菜种植基地的大棚前接待一大批从省城来定货的客户。等把这些人安顿好,王晓伟冲我抱歉地一笑说:“对不起,这些日子每天都有人来谈业务,大棚里的西红柿刚开花,早就被人预定了。”  谈起当初回乡自主创业的动机,王晓伟的目光转向远处重重叠叠的大山,深沉地说:“小时候舅舅带我在石家庄看过一次电影,名字
期刊
“沧州有海?”  当年,常有朋友带着质疑的口吻问起。沧州的确有海。沧州在渤海湾有近100公里大陆海岸线,而且沧州的海岸线在共和国地图上非常容易指认:都知道天津市和山东省并不交界,而隔开天津和山东的那段海岸线就属于沧州。  “沧州”作为一般意义上的地理名称,指的是位于水边上的地方,陆游的名句“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即是这个意义上的“沧州”。而作为中国北方沿海一个古老行政区域的沧州,设置于北魏孝明帝熙平
期刊
1.  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的洇染,长城文化和古驿站的交错,燕山南北双臂张开,宽城像受宠的孩子,活得万般滋润。故乡是一幅墙、水交融的独特画面,“水下长城”钻入蟠龙湖底,宛如一条憩息的长龙。  站在湖边,有那么一瞬回不过神来,因为风捎起的鸟儿,摇动的树儿,搅动的水儿,会倏地钻进心里,把生命轻轻托起。  也有那么一刻,你会凝重得像尊石像,因为你仰望到了喜峰口,那大刀飞舞的地方,热血英魂,一个个静静地躺在
期刊
1  晨曦的齿轮碾过故乡的小院  青草的草尖还悬挂着露珠  阳光从木头里裂开 喷薄出红日  一样温热的皱纹  人们从丰收的麦田里走出来  发出若有若无欢呼的迹痕  连菜花蛇都还在地窖里打鼾 在继续  它万花筒般的梦 有如  夏夜的萤火 越走越远  许多美好的情景都汇成一种旋律  一切都是那么澄澈和明朗  是这样 也总是这样  是河水的流逝 是一个人的童年  赤条条地投入 河水敲击着两岸的村庄  河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