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的心理障碍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在这些青少年心理缺乏健康发展的现状下,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大力倡导素质教育,而发展学生美好、积极的情感,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是十六七岁,正处于思想转变的关键期,我们每一位老师对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还要重视情感教育,使认知技能和情感相互促进,和谐发展。
一、职中数学传统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缺失
在职中数学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以知识技能作为教学关注的中心,知识的价值是本位的首位的,而情感、态度、智力等方面的价值都是附庸的这种传统教学注重强化知识,不注重激发学生深层学习的动机和兴趣,缺乏对创造精神的关注,缺乏合作交流,缺乏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探究学习;教师也不注重师生人际交往中的情感引导,不注重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忽视了教育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人文价值,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情感受到扭曲。因此,新课程提出,课堂教学必须要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重视情感教育,促进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和需要,防止和克服教育目标中教育价值取向的失重现象,从而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积极情感的作用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自己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情感的产生以需要为中介,人对客观事物采取什么态度,取决于该事物能否满足人的需要,人的需要是产生情感的主观原因。一般来说,积极的情感是人认识活动的动力,它能够推动促进人们以顽强的毅力去认识事物,提高活动效率消极的情感是人认识活动的阻力,它会阻碍人们认识活动的积极性的发挥,降低人们认识活动的效率的水平。如果学生热爱自己所学的学科,在学习这门学科知识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就能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取得优异成绩。反之,学生对学习抱漠不关心的态度,学习中就会有畏难情绪、骄傲情绪、焦虑情绪等,都会妨碍意志行动的执行,动摇或削弱意志。因此,凡是包含教育目标的地方,我们几乎总是关注积极的情感,关注引导而不是驱使学生去学习培养学生不怕挫折、坚持到底的钻研精神,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创新的意识等。
三、数学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的途径
(一)教师的民主引领与殷切期望
在课堂上,教师起着导向作用,过去师生人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权威管理主义的倾向,严重地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导致了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导致了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师生关系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因而,尊重、赞赏学生,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取民主的态度,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探索,营造轻松、不断求知的氛围。这样,学生会感到心理的安全和自由,去积极主动学习而获得新知识的欣喜,又成为学生不断学习的动力,由此形成良性循环。这种良性循环既满足学生的需要,又符合学生的愿望和观点,学生就会对之产生肯定的态度和引起满意、愉快等积极的内心体验,这也就是积极的情感。从中培养学生对真理的追求、对科学的热爱、对谬误的憎恨、对成功的自豪感。
教师充满感情地教,学生充满感情地学,教师对学生寄于殷切的期望并严格要求学生,能使学生有更大的进步,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教育他们、感化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思想上的一些困难,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温暖。曾经有一名学生在笔记本上这样写道:“老师,只要你相信我,我在期末考试一定能考出好成绩,我一定行!”对青少年学生要多讲道理,少用处罚,充满期待。实践证明,期望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有效的教育手段,进行期望教育时,学生普遍心情较好,学习热情高,学习目的明确,对新知识掌握快,运用熟练,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都有质的飞跃。若不再对其进行期望教育时,学生则大多数表现郁闷、困惑、学习兴趣下降、脾气暴躁等,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自暴自弃,学习成绩下降,对其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
(二)营造师生互动的积极氛围
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是对学习本质认识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一个互动的良好环境和平台,要主动了解、积极思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包括心理上的、教学上的、认知上的,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帮助,更好地、更有效地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构建和发展认知结构,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以求共同发展。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会认识到尊重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验团结的力量,感受“头脑风暴”的魅力,敢于挑战,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学会倾听,学会谦逊,学会合作。因此,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挖掘教学内容的德育因素
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他们对什么都是“多情”的,不论是课内课外、国内国外大事,甚至宇宙的奥秘、世界的未来,等等,他们都有兴趣,付之以热情。充分挖掘教材同有的德育因素,把教学的科学性、思想性统一起来,使在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形成良好的品德
在面向21世纪的教育中,我们应充分认识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巨大作用。在教学工作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竞争,敢于挑战,勇于开拓,把学生培养成有责任感、有爱心、有能力的新一代高素质的人才。
一、职中数学传统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缺失
在职中数学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以知识技能作为教学关注的中心,知识的价值是本位的首位的,而情感、态度、智力等方面的价值都是附庸的这种传统教学注重强化知识,不注重激发学生深层学习的动机和兴趣,缺乏对创造精神的关注,缺乏合作交流,缺乏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探究学习;教师也不注重师生人际交往中的情感引导,不注重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忽视了教育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人文价值,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学生的认知兴趣与情感受到扭曲。因此,新课程提出,课堂教学必须要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重视情感教育,促进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和需要,防止和克服教育目标中教育价值取向的失重现象,从而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积极情感的作用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自己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情感的产生以需要为中介,人对客观事物采取什么态度,取决于该事物能否满足人的需要,人的需要是产生情感的主观原因。一般来说,积极的情感是人认识活动的动力,它能够推动促进人们以顽强的毅力去认识事物,提高活动效率消极的情感是人认识活动的阻力,它会阻碍人们认识活动的积极性的发挥,降低人们认识活动的效率的水平。如果学生热爱自己所学的学科,在学习这门学科知识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就能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取得优异成绩。反之,学生对学习抱漠不关心的态度,学习中就会有畏难情绪、骄傲情绪、焦虑情绪等,都会妨碍意志行动的执行,动摇或削弱意志。因此,凡是包含教育目标的地方,我们几乎总是关注积极的情感,关注引导而不是驱使学生去学习培养学生不怕挫折、坚持到底的钻研精神,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创新的意识等。
三、数学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的途径
(一)教师的民主引领与殷切期望
在课堂上,教师起着导向作用,过去师生人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权威管理主义的倾向,严重地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摧残了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导致了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导致了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师生关系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因而,尊重、赞赏学生,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取民主的态度,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探索,营造轻松、不断求知的氛围。这样,学生会感到心理的安全和自由,去积极主动学习而获得新知识的欣喜,又成为学生不断学习的动力,由此形成良性循环。这种良性循环既满足学生的需要,又符合学生的愿望和观点,学生就会对之产生肯定的态度和引起满意、愉快等积极的内心体验,这也就是积极的情感。从中培养学生对真理的追求、对科学的热爱、对谬误的憎恨、对成功的自豪感。
教师充满感情地教,学生充满感情地学,教师对学生寄于殷切的期望并严格要求学生,能使学生有更大的进步,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教育他们、感化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思想上的一些困难,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温暖。曾经有一名学生在笔记本上这样写道:“老师,只要你相信我,我在期末考试一定能考出好成绩,我一定行!”对青少年学生要多讲道理,少用处罚,充满期待。实践证明,期望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有效的教育手段,进行期望教育时,学生普遍心情较好,学习热情高,学习目的明确,对新知识掌握快,运用熟练,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都有质的飞跃。若不再对其进行期望教育时,学生则大多数表现郁闷、困惑、学习兴趣下降、脾气暴躁等,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自暴自弃,学习成绩下降,对其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
(二)营造师生互动的积极氛围
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是对学习本质认识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一个互动的良好环境和平台,要主动了解、积极思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包括心理上的、教学上的、认知上的,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帮助,更好地、更有效地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构建和发展认知结构,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以求共同发展。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会认识到尊重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验团结的力量,感受“头脑风暴”的魅力,敢于挑战,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学会倾听,学会谦逊,学会合作。因此,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挖掘教学内容的德育因素
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他们对什么都是“多情”的,不论是课内课外、国内国外大事,甚至宇宙的奥秘、世界的未来,等等,他们都有兴趣,付之以热情。充分挖掘教材同有的德育因素,把教学的科学性、思想性统一起来,使在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形成良好的品德
在面向21世纪的教育中,我们应充分认识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巨大作用。在教学工作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竞争,敢于挑战,勇于开拓,把学生培养成有责任感、有爱心、有能力的新一代高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