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始于农业文明的欢愉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ccia_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春联、贴年画、放鞭炮、吃年饭、拜大年、逛庙会、耍龙灯……进了腊月门,年的脚步就近了。这项始于农业文明的欢愉,伴随着中国大地上千百年来的风物变迁,成为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期。
  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年是汉代,但史家推断,最早的起源可能在原始社会。
  对年的叫法,起初并不一致。先秦以前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两汉时,叫“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称“元辰”、“元日”、“元首”、“岁朝”;到了唐宋元明,相沿称“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清代,叫“元旦”或“元日”;民国时期,改农历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虽然顺应世界潮流,但春节这一节日仍然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
  “年”的本意是农作物的丰收。甲骨文中的“年”字,是人背着禾苗的象形字,意指收成。在农作物丰收之后,人们要举行庆祝活动,祭祀神灵,感谢赐予,并祈求来年的丰收。因为当时禾谷一年一熟,人们自然将禾谷成熟一次称为一年。商代并不特别看重禾谷成熟,但周朝以农业为立国之本,粮食丰收是国家大事,因此直接将禾谷的收获期作为年度时间名称。以农作物生长、成熟为时间段落标志是原始先民的习惯,在一些后进民族中保存了很久。
  《说文解字》释“元”为“头”、为“始”,这一天是一年之头一天,春季之头一天,正月之头一天,大好的“三元”日;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亦是大好的“三朝”日。在好日子里,自然将给予怎样的态度呢?发白冻僵的天地,从此开始解冻,开始绿意萌发。而人又以怎样的心情身处这年、月、日之始的一天呢?当然是过节般的狂欢。
  大年、新年由周朝确立后,成为中国人最向往的日子。周人以夏历11月为岁首,故而在10月末11月初过年。“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豳风·七月》中对周人禾谷登场后人们欢庆场景的记载,已经让后世显见过年的热闹与祝福。
  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正式确定以夏历正月为岁首。此后历法虽不断修正变化,但正月岁首时间没有改变,年也就此固定下来。在中国漫长的农业社会时期,年体现着弄人的生活节律。农忙一结束就进行休整,聚在一起开展各种祭祀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平安丰收,这一活动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简洁如杨柳沐春风,若腊梅敖冬雪;如朗月照秋水,若树下饮长夏。“万年历”仅用四句,便为自然立法,使农耕进入了文明时代。
  农历是迄今为止最适合农耕自治的“历法”——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更替在民生的希望中转换,沉潜着对古意温暖的眷恋。
  过年,是人以饮食的形式与禾熟的联欢。
  “年”的原教旨凸顯出来,所以到了西周称“年”。《周礼·春官》记载了年岁序事的安排。周人很重视“年”的意义,其民生政策也是在此基础上的升华,依然是厚生理想的延伸。
  《释名》解释“年”为“进”,进是向前的意思,人吃五谷杂粮,跟着“年”走,吃一年饭长一岁,所以年又引申为年龄的意思了,年夜饭一吃,在欣喜的期待中又长了一岁了。
  “年”是农耕文明肩起来的第一个希望和梦想,有了禾,这一年人们就可以“鼓腹而游”。过年就是因希望和梦想而生发的欢愉,在欢愉中一步步贴近万物兴旺的理想,这理想是所有生命的基本底线。所以,传统过年的狂欢,其实,都是围绕“禾熟味儿”的延展,在享受各种禾熟的饮食中不断附加文化值。
  其实,过年,是个反复享受禾熟香味的过程,这个过程从吃腊八粥就开始了。腊,是一种祭礼,夏称“清祀”,商称“嘉平”,周时改称“腊”。“腊”是从“猎”字演变而来的,所以“腊”“猎”相通。岁终之际,农作物已收晒肩禾完毕,人们终于农闲了,便到野外打禽猎兽,用来祭祖先、敬百神,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这叫“腊祭”。南北朝时,腊祭节共识为农历十二月初八,在这一天要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后,人们就开备置大量的吃货,准备过年了。
  除夕吃团年饭的习俗由来已久,根据宋懔在《荆楚岁时记》中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公元420年至589年)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大多数百姓都认为年夜饭吃得越久越好,有的甚至要吃到凌晨。
  吃过年夜饭,接下来就该守岁。守岁既有对过去一年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予美好希望之意。古人有《守岁》一诗,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華。”诗人苏轼也写下过《守岁》同名诗:“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待到朝阳初升,又是新的一年。几千年来,年复一年。“年”犹如高悬在民族天幕上的明灯,以其独特的光芒辉映着那一时代的中国社会生活。
其他文献
东北的冬天冷,户外天寒地冻,白雪皑皑,温度可达零下三四十度。在这冬季寒冷难捱的残酷岁月里,东北人家凭借着惊人的智慧,在世世代代的积累、传承下,照样把日子过得红火,有滋
中央军委近日发出《关于评定授予预备役军官军衔工作的指示》,决定今年为全国预备役军官评授军衔。 中央军委的《指示》规定,评授预备役军官军衔的范围限定在:编入预备役部
过年,对于回故乡的人来说,是一种乡愁。因为,近乡情更怯。过年,对于不回故乡的人来说,更是一种乡愁。因为,过年的味道只能在回忆中感受。乡愁是一种记忆。你心中的乡愁什么样
2015年7月31日下午,国际奥委会第128次全会投票选出了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城市。为表达广大群众对冬奥会的热切期盼,激发群众支持冬奥、参与冬奥、建设河北的热情,河北省群众
造成专武干部兼职过多,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有的单位一把手重经济轻武装,对武装工作的地位、作用认识不足,了解不够;二是有些专武干部本身参谋作用没有发挥好,军事机关的优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关键在于教师。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的学习潜能能否被激发,教师必须改变旧的教学理念,
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2014年8月,文化部下发关于《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等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开展公共
“现在出国旅游成了过年的时髦。不同的年代,过年的时髦都不一样……”63岁的北京市民鲍大年说,人生中第一次,鲍大年拿到了护照,他开始像年轻人一样,忙着在网上搜索“攻略”。  他的女儿给他预定了春节欧洲多国游作为新春礼物,同时也是生日礼物—— 63年前的大年夜,他正是在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呱呱坠地,因而得名“大年”。   几十年来,有关过年的记忆,成为“大年”脑海里最浓墨重彩的篇章之一。  上世纪五六十
这是一张极普通的照片,上面的我正和外婆一起吹灭生日蜡烛,但它一直存在我的手机里,不会删去。“今天的课就到这里,放学!”真难熬,初中的第一个生日碰上了连续六小时的补课,
西北国棉一厂是1951年国家在西北建设的大型棉纺企业,历来就有党管武装的好传统。自1952年以来,厂武装部受到中央军委、兰州军区和陕西省军区的10多次表彰奖励,有20名青年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