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隆冬时节,巴南区东温泉镇黄金林村。
顺着入村便道直行不到200米,便能看到村民喻述芳的家——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四周田地里的蔬菜长势喜人。
清爽宜人的环境,让喻述芳心情十分舒畅,而这舒畅主要源于以前蚊蝇满天飞的墙旮旯,升级成了冲水厕所,不仅脏乱差的景象被取而代之,以前空气中的奇怪味道也不复存在。
变化不止喻述芳家。
近年来,巴南区大力推进“厕所革命”,通过厕所改革让卫生死角焕然一新,成为被老百姓们津津乐道的“小幸福”。
宣传发动
“山坡坡上也可以上厕所,在家旁边修厕所臭得很,不修!”
“我既没钱,也没有时间,不修!”
“我一辈子没厕所也过来了,不修!”
2019年5月10日,喻述芳站在自家院坝前,面对前来宣传改厕的工作人员有些不耐烦,态度十分坚决。
巴南区东温泉镇民政和社会事务办公室主任杨娟还没来得及介绍清楚无害化卫生厕所,便被喻述芳的强硬态度给泼了一盆冷水。
黄金林村是市级贫困村,留守老人居多,改革阻力很大:“大半辈子都‘方便’过来了,现在有什么好改的,不得行!”
“经济底子薄,对卫生厕所认识不够,思想观念不愿转变是问题的症结。”杨娟说。
喻述芳并不是个例。在改厕工作推行时,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有担心改后占用家里空间的,也有害怕改后屋里冒气味的,还有顾忌改造费用的。对于新生事物,很多村民一时难以接受,抵触情绪非常强烈。
要改厕,得先改变老百姓的思想观念。为加快转变当地村民的思想,确保“厕所革命”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黄金林村一边召开院坝会普及政策,一边利用村村通广播、电视、海报等形式广泛宣传改厕好处,同时还入户宣讲,并利用家庭医生签约、义诊义检等方式接触引导。
“改厕后生活环境变好了,生活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您放心,费用方面政府会给予一定补贴的,劳动力方面我们也会想办法。”
一次次登门拜访,一户户耐心宣传,最终,很多人转变了观念,开始响应改厕的号召。
“现在新修了厕所,周围邻居来耍都要去看看,有的还要试一下效果,邻里之间比以前更熟络了!”思想观念转变后的喻述芳,不仅改掉了陋习,还成为村里改厕的样板示范户,日子越过越舒心。
示范引导
2019年12月11日,巴南区东温泉镇河岸村。
村民蒋文均正在自家院坝里晒红苕粉,堂屋里整齐地摆放着8个酿酒坛子,隔老远都能闻到酒香,整个院子静谧而美好。
美好源自改变,改变发生在2018年。
2018年2月的一天,蒋文均的母亲过世。由于家里没有独立的厕所,客人们“方便”得在猪圈里“速战速决”。看着臭烘烘、脏兮兮的猪圈,来吊唁的客人大都望而却步。
“从那以后,我就把修厕所这件事放在了心上。”回忆起当时的尴尬,蒋文均有些不好意思,但他也坦言,虽然坚定了修厕的念头,但顾虑并没打消:修建厕所很可能会影响粪水利用,庄稼施肥又成了问题。
没多久,蒋文均的顾虑便被打消了。
“与其一遍遍给老百姓介绍修厕后如何化粪为肥,不如带他们去临近村庄参观,亲身体验。”杨娟觉得,村民们的思想虽然有了改变,但要让他们打心眼里支持和认可,还得实地考察。
于是,镇上组织了一批村民到南彭街道等巴南区改厕示范地参观。
“经过处理后的粪水看起来和清水没什么两样,原以为肥力会大打折扣,没想到他们种的庄稼长得还很好。”参观过后,蒋文均迫不及待地向村里提出了改厕申请。
蒋文均找了周边的泥水匠和砖工来帮忙修厕,但如何选择适宜的厕所改造方式和化粪池建设形式又成了新难题。“好在村社干部给大家发了改厕的技术指导说明书,还派专人前来指导。”蒋文均话语间满是认可。
“一池、二池上方留一开口便于粪渣清掏,三池上方开口作为出粪口,便于村民取粪施肥。”巴南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改厕工作人员陶利介绍,通过三格化粪池对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取出的“污水”不仅变清洁了,肥力也不会有所变化,且清渣口、取粪口是灵活的,如果村民要担粪施肥,也十分方便。
长效管理
2019年8月15日,杨娟正在翻阅改厕工作资料,办公室电话突然响了。
“我家化粪池装满了,开始往外溢了,我不知道怎么处理,希望你们来我家教我一下……”电话是巴南区东温泉镇双星村顺风社村民王德鑫打来的。
挂断电话,杨娟立即安排双星村干部易利去现场了解情况。察看现场后,易利发现村民反映的问题的确存在,于是现场给王德鑫讲解了化粪池怎么清淘、第三池粪液的使用方法及安全防范知识。
王德鑫的問题能够高效解决,得益于巴南区新建厕所门口张贴的那张“身份证”。
原来,为了进一步健全完善《巴南区农村改厕投诉举报处理制度》,当地为已改厕农户统一制作了厕所“身份证”,进行编号管理,明确使用注意事项、技术指导电话和监督投诉电话等。
这样一来,厕所出了问题,农户有使用指南可以看,问题无法自行解决时有技术人员可找,对改厕工作不满意、对改厕工作不了解时还有监督电话可投诉咨询,从而消除了农户后期使用的思想顾虑,让农户参与改厕工作的积极性更高了。
“有了‘身份证’,不怕出问题,确确实实给我们老百姓带来了便利。”王德鑫笑道。
如今,巴南区全区卫生厕所普及率已达89.68%。在部分离城区较近的镇街,具备改厕条件的农户卫生厕所已实现全覆盖,污水不再遍地横流,家门前沟渠的水越来越清,自然环境大为改善,村民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小厕所,大民生。厕所改造,改变的不只是一个家庭的环境,更是乡村的大环境,带来的是卫生观念、生活方式上的变革。
顺着入村便道直行不到200米,便能看到村民喻述芳的家——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四周田地里的蔬菜长势喜人。
清爽宜人的环境,让喻述芳心情十分舒畅,而这舒畅主要源于以前蚊蝇满天飞的墙旮旯,升级成了冲水厕所,不仅脏乱差的景象被取而代之,以前空气中的奇怪味道也不复存在。
变化不止喻述芳家。
近年来,巴南区大力推进“厕所革命”,通过厕所改革让卫生死角焕然一新,成为被老百姓们津津乐道的“小幸福”。
宣传发动
“山坡坡上也可以上厕所,在家旁边修厕所臭得很,不修!”
“我既没钱,也没有时间,不修!”
“我一辈子没厕所也过来了,不修!”
2019年5月10日,喻述芳站在自家院坝前,面对前来宣传改厕的工作人员有些不耐烦,态度十分坚决。
巴南区东温泉镇民政和社会事务办公室主任杨娟还没来得及介绍清楚无害化卫生厕所,便被喻述芳的强硬态度给泼了一盆冷水。
黄金林村是市级贫困村,留守老人居多,改革阻力很大:“大半辈子都‘方便’过来了,现在有什么好改的,不得行!”
“经济底子薄,对卫生厕所认识不够,思想观念不愿转变是问题的症结。”杨娟说。
喻述芳并不是个例。在改厕工作推行时,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有担心改后占用家里空间的,也有害怕改后屋里冒气味的,还有顾忌改造费用的。对于新生事物,很多村民一时难以接受,抵触情绪非常强烈。
要改厕,得先改变老百姓的思想观念。为加快转变当地村民的思想,确保“厕所革命”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黄金林村一边召开院坝会普及政策,一边利用村村通广播、电视、海报等形式广泛宣传改厕好处,同时还入户宣讲,并利用家庭医生签约、义诊义检等方式接触引导。
“改厕后生活环境变好了,生活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您放心,费用方面政府会给予一定补贴的,劳动力方面我们也会想办法。”
一次次登门拜访,一户户耐心宣传,最终,很多人转变了观念,开始响应改厕的号召。
“现在新修了厕所,周围邻居来耍都要去看看,有的还要试一下效果,邻里之间比以前更熟络了!”思想观念转变后的喻述芳,不仅改掉了陋习,还成为村里改厕的样板示范户,日子越过越舒心。
示范引导
2019年12月11日,巴南区东温泉镇河岸村。
村民蒋文均正在自家院坝里晒红苕粉,堂屋里整齐地摆放着8个酿酒坛子,隔老远都能闻到酒香,整个院子静谧而美好。
美好源自改变,改变发生在2018年。
2018年2月的一天,蒋文均的母亲过世。由于家里没有独立的厕所,客人们“方便”得在猪圈里“速战速决”。看着臭烘烘、脏兮兮的猪圈,来吊唁的客人大都望而却步。
“从那以后,我就把修厕所这件事放在了心上。”回忆起当时的尴尬,蒋文均有些不好意思,但他也坦言,虽然坚定了修厕的念头,但顾虑并没打消:修建厕所很可能会影响粪水利用,庄稼施肥又成了问题。
没多久,蒋文均的顾虑便被打消了。
“与其一遍遍给老百姓介绍修厕后如何化粪为肥,不如带他们去临近村庄参观,亲身体验。”杨娟觉得,村民们的思想虽然有了改变,但要让他们打心眼里支持和认可,还得实地考察。
于是,镇上组织了一批村民到南彭街道等巴南区改厕示范地参观。
“经过处理后的粪水看起来和清水没什么两样,原以为肥力会大打折扣,没想到他们种的庄稼长得还很好。”参观过后,蒋文均迫不及待地向村里提出了改厕申请。
蒋文均找了周边的泥水匠和砖工来帮忙修厕,但如何选择适宜的厕所改造方式和化粪池建设形式又成了新难题。“好在村社干部给大家发了改厕的技术指导说明书,还派专人前来指导。”蒋文均话语间满是认可。
“一池、二池上方留一开口便于粪渣清掏,三池上方开口作为出粪口,便于村民取粪施肥。”巴南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改厕工作人员陶利介绍,通过三格化粪池对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取出的“污水”不仅变清洁了,肥力也不会有所变化,且清渣口、取粪口是灵活的,如果村民要担粪施肥,也十分方便。
长效管理
2019年8月15日,杨娟正在翻阅改厕工作资料,办公室电话突然响了。
“我家化粪池装满了,开始往外溢了,我不知道怎么处理,希望你们来我家教我一下……”电话是巴南区东温泉镇双星村顺风社村民王德鑫打来的。
挂断电话,杨娟立即安排双星村干部易利去现场了解情况。察看现场后,易利发现村民反映的问题的确存在,于是现场给王德鑫讲解了化粪池怎么清淘、第三池粪液的使用方法及安全防范知识。
王德鑫的問题能够高效解决,得益于巴南区新建厕所门口张贴的那张“身份证”。
原来,为了进一步健全完善《巴南区农村改厕投诉举报处理制度》,当地为已改厕农户统一制作了厕所“身份证”,进行编号管理,明确使用注意事项、技术指导电话和监督投诉电话等。
这样一来,厕所出了问题,农户有使用指南可以看,问题无法自行解决时有技术人员可找,对改厕工作不满意、对改厕工作不了解时还有监督电话可投诉咨询,从而消除了农户后期使用的思想顾虑,让农户参与改厕工作的积极性更高了。
“有了‘身份证’,不怕出问题,确确实实给我们老百姓带来了便利。”王德鑫笑道。
如今,巴南区全区卫生厕所普及率已达89.68%。在部分离城区较近的镇街,具备改厕条件的农户卫生厕所已实现全覆盖,污水不再遍地横流,家门前沟渠的水越来越清,自然环境大为改善,村民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小厕所,大民生。厕所改造,改变的不只是一个家庭的环境,更是乡村的大环境,带来的是卫生观念、生活方式上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