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464j7428b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抓好语言学习,而无论是语言的理解还是运用都和语感能力密切相关。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能力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可见,语感能力的培养在整个语文教育中的地位。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我认为通过加强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两个方面的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一、加强语感实践训练
  语感实践就是让学生接触和使用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听、读、抄、背、讲和写,对学生的感官反复进行言语刺激,使学生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逐渐形成牢固的联系系统。这种联系系统的熟练化、技能化、自动化,就形成了敏锐、准确、丰富的语言感受能力,它是获得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加强语感实践训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诵读吟咏文本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习语文“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必须在心与眼之外,并用口与耳才好”。语感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外部语言刺激和内在知识能力迅速交融的产物,它的获得是建立在对语言现象条件反射般熟悉的基础之上的,它具有直觉性的特征。这种直觉感受最有效的途径是大量反复的诵读吟咏。譬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全是景观景物的排列,先让学生投入地诵读几遍,就会或多或少地感受到诗歌中所渲染出的秋天萧瑟、悲凉的意境。古人学语文就十分强调诵读,熟读才能精思,在反复的诵读中逐步达到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点。
  1.示范美读
  重在以情感人,读出情趣。叶老认为“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像《春》《敬畏生命》《济南的冬天》《紫藤萝瀑布》等课文,教学时我们完全可以或由老师范读文本,或播放配乐诗朗诵代替教师范读,来引导学生进入与文本和作者神气相通、心灵感应的境界。
  2.理解朗读
  重在体会。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语言对象的内容。 如温庭筠的《望江南》,我在教读时,引导学生反复的朗读,借助丰富的想象,学生能体会到这样的一种境界:一位女子独自在楼上,凭栏远眺,盼望所爱的人归来,望眼欲穿,而太阳落山,思念的人儿不见踪影,水脉脉,思悠悠,面对江水斜阳,更是愁肠寸断。学生们也能体会到女子对亲人思念的款款深情。事实证明,学生认真参与,积极投入朗读了,教师在紧要处稍加点拔,学生往往体会得很快,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养成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
  语感是学习规范语言长期积淀的结晶,只有强化口语交际和读写的实践,持之以恒,养成良好习惯才能形成对文章的感受能力,所以必须以学生为训练主体,着力“口语交际”,尤其要突出的是“读写”。因为只有“博览”才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语言刺激,逐渐形成语感。当然为了提高阅读的效率,老师有必要在读物的选择、阅读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写”,是调动头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教师应经常督促学生写日记、周记、读书心得,还应当重视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使学生在不断运用语言中,进一步实践与积累,逐步培养语感能力。
  二、加强语感分析训练
  语感分析就是让学生在语感实践中,就语言材料的内容、形式和感受过程本身,以理性的方式作出分析判断。我认为加强学生语感分析能力的训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揣摩、品味语言
  语感的会意性特征决定了人们要获得语感,需要对语言材料进行反复揣摩、品味,从而具备认知上的会意能力。大家都知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例如《孔乙己》中“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一句,“似乎”表示“我”不能完全肯定孔乙己的死,“确凿”是完全肯定的语气。这有矛盾吗?理解作者这样说的用意,就必须引导学生细细揣摩。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1.依据语境,解读语意
  如《紫藤萝瀑布》中的“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这里先将香气与浅紫色联系起來,赋予香气以色彩,再将那香气氤氲、紫气弥漫的景象喻作梦幻,最后用“笼罩”将“梦幻”与“我”联结起来构成一种意境。这种意境也只有细细品味揣摩,才能对“梦幻”的使用之妙了然于心。
  2.调动生活经验,体会意蕴
  要获得真切的语感,就要切身体察,把眼前耳边的语言文字同自己生活中已有的情感联系起来。生活体验将帮助学生感悟到人生的真谛,生命的意义。如朱自清笔下的“春”只有他才“真正感受过”,但中学生又不同程度地有过对春的盼望、春来的欢欣,有过对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回味,这无疑是学习《春》所不可缺少的经验基础。
  (二)整体感知语言材料
  语感的整体性特征决定了语感养成需要对语感材料从整体上进行感知,既要入乎其内,评点分析,品味语句,又要出乎其外,综合相关内容,联系写作背景等从本质上认识语言材料。
  如鲁迅先生《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的故事是从“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说起的,以下一连串写到笑。特别是两次写到“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整篇小说简直是用“笑”贯穿着的,这样写用义何在呢?这不是表明当时社会里人跟人的关系,冷漠无情到叫人窒息的地步吗?为什么会冷漠无情到这样的地步,小说里并没有点明,由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主旨:这无非是要我们从“笑声”中去把握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就是罪恶的封建社会以及吃人的并使人毫不觉悟的封建科举制度。
  总之,语感绝不是不可知的东西,它完全可以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训练为老师们所掌握。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时下比较流行的中小学办学目标说法是:把学校办成 “学生向往、家长放心、社会满意、教师幸福” 的学校。笔者以为这个目标,没有一个学校能够做到。把这个目标简化理解为:学校必须满足家长的需要,必须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想同时满足这两个“需要”就已经很困难,而且这两个“需要”与教育本身的发展规律或者本质要求不完全一致。  时下教育背景及家长现状:  2015年11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期刊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民族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培养青少年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和科技素质,培养适应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所需要的劳动者是时代赋予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新的要求。  在生物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应该做好下面的几点工作。  一、营造“提出问题”的氛围,引导学生敢于提问
期刊
正如钱梦龙所言:“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文言文教学是个老大难问题,投入多收效微为教者所共识,如何改变这一尴尬局面,激活文言文教学呢?  作为语文教师,我认为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当是首要任务。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吗?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激活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促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以新课改精神为指导,大力改进教学,我校创立了“8333”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在我们生物教学中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利于营造自主探索的学习氛围  我们通过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营造,平等、尊重、和谐的学习气氛,努力创设让作为主体的学生亲自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教学过程变
期刊
班主任工作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艺术。作为一种职业它有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但是作为一种艺术,它却有超出标准的创新。创新需要智慧,本文就是通过《热血教师》对班级的管理经历,来探讨班级管理的艺术。班级管理的艺术究竟体现在哪里?本文的观点是:用慈母之心去赢得学生爱戴,用严父之心去约束学生行为,用宽容之心去陪伴学生成长,用好奇心去激励学生上进,用忍耐之心去等待学生觉醒。  电影《热血教师》简介:RON CLA
期刊
1.深入师德学习,树立服务意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故为师者不可以不明道,明道则需要先修德。只有师德高尚的老师才能真正做到爱学生、爱学校、爱岗敬业。作为农村基层学校,由于师资缺乏,条件艰苦,课务繁多,再加上个别教师服务意识不高,难免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工作态度。因此,我在工作中倡导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通过开展向曹云露同志学习等一些活动,要求全体教师撰写学习心得
期刊
一、良好的英语氛围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我国大部分中学,学生很少能够在真实的英语环境中学英语,他们大多是通过课堂教学获取英语基本知识,培养英语交际能力的。因此,课堂教学氛围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英语教学的成败。如果教师能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创设好合适的情景,充分调动好学生对学、说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整堂课学生就愿意跟着教师大胆的开口说英语,用英语来进行交际,进入角色的情景会话。一节课又一节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立足点。小学语文是一个基础性学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读书能力增强了,对各学科教学都有促进作用。  新大纲还指出:“对阅读有浓厚兴趣,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边
期刊
由于解决问题成了小学生的一大难题,并造成了许多小学生的畏惧心理,不愿意碰到解决问题,甚至有的学生放弃解决问题,因此成为教师教学的一个难点。我经过多年来的研究和实践,找到一个适合班级课堂教学的模式,为今后教学解决问题寻求到了方法。  一、转变角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数学课堂导致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儿童好奇心与创造欲逐渐减弱”,所以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师生角色转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期刊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研究表明,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決数学问题的兴趣。同时,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表现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想,更能促进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自觉地动用有关数学经验去思想、去解决问题。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