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笛安装支架随机振动疲劳分析及优化

来源 :内燃机与配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imi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风笛是提供轨道交通听觉信号的装备,通过风笛安装支架安装于车下,安装支架需要保证在车辆运行时的振动载荷作用下不破坏。根据标准IEC61373提供的标准随机振动载荷谱对设计的风笛安装支架进行疲劳寿命的评估,结果表明初始设计方案虽满足标准要求但安全系数不大,对安装支架结构优化后安全系数大幅提高。
  关键词:风笛支架;随机振动;疲劳;优化
  1  概述
  随机振动引起的结构累计疲劳损伤现象普遍存在,轨道交通方面有关随机振动疲劳的标准有IEC61373、MIT-STD-810等,尽管各零部件在结构、材料、运营环境等方面都不相同,但这些标准作为通用标准,对零部件的设计优化仍然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随机振动疲劳分析首先需要通过试验或者有限元仿真得到获得结构危险点应力或应变响应结果,然后基于时域或频域法建立合适的振动疲劳寿命预测模型,最后结合材料疲劳特性(通常是幂函数型S-N曲线)及Miner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得到结构的累积损伤,进而得到疲劳寿命值。
  采用频域方法求解随机振动疲劳寿命,在计算效率方面比时域法有很大的优势,其关键是将结构的应力响应功率谱密度函数转化为应力幅值的概率密度函数。
  2  风笛支架设计和优化
  2.1 几何模型
  风笛是提供轨道交通听觉信号的装备,安装于头车车下前端。风笛重约4.4Kg,靠风笛安装支架与车体横梁连接,其重心在支架的安装孔中心向前40mm向下80mm的位置。
  风笛安装支架的设计,不但需要保证与车体的连接可靠,更需要保证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在轮轨激励引起的振动载荷作用下不破坏。根据相关参数,风笛支架初始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
  2.2 有限元模型
  根据风笛支架的设计结构和安装横梁尺寸建立几何模型,对横梁和支架的几何模型进行离散。模型采用二阶六面体单元,单元大小为3mm,共划分1.8万单元,11.9万个节点,图2是风笛支架初始设计方案几何模型,图3是风笛支架有限元模型。
  2.3 材料属性
  支架材料选用不锈钢06Cr9Ni,材料属性如表1所示。
  2.4 基于模态的稳态动态分析
  基于模态的稳态动力学分析方法,是用模态叠加法求解系统的稳态响应。先通过模态分析,计算系统的特征模态,再通过变换得到一组用模态坐标表示的单自由度运动方程。求解各个单自由度运动方程得到系统在模态坐标下的稳态响应后,通过变换最后获得系统在物理坐标下的稳态响应。
   首先在ABAQUS软件中进行风笛的模态分析,将风笛简化为质量点,按其重心的相对位置做RBE2耦合,约束横梁的两端六个自由度,计算结构在500Hz内的各阶模态。然后对结构进行基于模态的稳态动态分析,计算横向、纵向、垂向三个方向500Hz内谐波激励响应的基于频域的振幅和相位。
  2.5 功率谱密度确定
  功率谱密度是结构在随机动态载荷激励下响应的统计结果,标准IEC61373-2010中根据零部件在车辆的安装位置以及零部件的质量,将零部件的长寿命测试所需施加的功率谱密度分为1类A、1类B、2类和3类等共4级,风笛是安装于车体的设备,且小于500Kg,根据IEC61373-2010规定属于1类A设备,所以取x=0.532(m/s2)2/Hz,f1=5Hz,f2=150Hz。图4是标准加速度功率谱密度曲线。
  2.6 疲劳强度评价和优化
  根据确定的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加载,算法用Dirlik函数,在Fesafe软件中把模态分析结果和基于模态的动态稳态分析结果导入,完成疲劳寿命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垂向随机振动疲劳寿命最小,为5.54小时,可以满足IEC61373-2010标准规定的5小时长寿命随机振动试验要求。图5是初始设计方案垂向随机振动疲劳寿命云图。
  支架的寿命最低点是拐角的焊缝区域,考虑到焊缝区域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以及实际运行线路风阻较大等客观因素,决定对此结构进行优化。为降低拐角区域应力,将支架横跨到两个横梁上,避免支架的悬臂结构而造成的应力集中。图6是风笛支架优化方案,对优化方案进行疲劳强度计算,图7是风笛支架优化方案有限元模型,图8是风笛支架优化方案垂向随机振动疲劳寿命云图,可以看出,优化方案的疲劳寿命大幅提高。
  3  结论
  通过对风笛安装支架初始设计方案进行疲劳寿命计算,计算结果显示结构满足标准要求,但考虑到线路运行情况对其优化,优化后安全系数大幅提升。根据IEC61373提供的标准随机振动载荷谱,用Fesafe软件进行疲劳寿命评估,可以为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IEC 61373-2010,铁路应用 铁道车辆设备冲击和振动 试验标准(英文版本)[S].
  [2]GB/T 7928 2003,地铁车辆通用技术条件[S].2009.
  [3]刘鸿文.材料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林鵬,鞠增业,赵子豪.某型动车组转向架撒沙装置模态及随机振动疲劳分析[J].武汉:现代商贸工业,2018,12:192-194.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履带车辆变速箱的故障原因等存在较难获得大量数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T-S模糊故障树分析方法,对变速箱构建T-S模糊故障树,分析过程中采取底事件的模糊效率替代为其故障概率的方法,再将其故障程度用模糊数来表示,对变速箱关重件T-S模糊故障树进行实例分析,计算并分析变速箱T-S模糊故障树,对底事件进行重要度分析,并给出故障排查意见。  关键词:T-S模糊故障树;履带车辆变速箱;重要度分析  0
期刊
摘要:为改善涡轮增压器涡端密封环和涡端浮动轴承的温度,中间壳增加水腔,涡轮增加隔热空腔结构,进行不通水、稳定运行通水,热停机立即停止通水、稳定运行通水,热停机继续通水3个方案的回热试验。稳定运行通水,热停机立即停止通水,涡端密封环、涡端浮动轴承稳定运行温度分别为216℃、104℃,比不通水降低51℃、38℃;最高回热温度分别为286.4℃、205.1℃,比不通水降低52.6℃、10.5℃。稳定运行
期刊
摘要:悬置系统的设计对车辆NVH性能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整车振动大小及噪声水平。以某车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为载体,基于Virtual.Lab建立的系统分析模型,分别计算了悬置系统固有频率分布、模态解耦率及系统位移量,结果显示:悬置系统固有频率分布不合理,重要方向的解耦率小于80%,且位移量大于10mm,均不满足要求;应用遗传算法,对悬置系统进行优化分析,将系统变量设定为悬置橡胶刚度,固有频率及位移量
期刊
摘要:为了探究柴油机活塞燃烧室加工的精准参数,提升其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本文通过分析柴油机燃烧室基本结构与相关原理特点,利用CAXA软件构建了活塞燃烧室网格计算模型,分别从装夹方式、数控编程和数据传输等参数设置的确定,提出了深坑缩口型活塞燃烧室的数控化加工方案,并获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活塞燃烧室;深坑缩口型;数控加工;参数优化;CAXA软件  0 引言  柴油机凭借其良好的燃烧经济性、
期刊
摘要:排气系统是柴油机重要部件之一,对柴油机的性能、噪声等方面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更高效的优化排气系统,采用GT-POWER软件建立了柴油机排气系统模型,并对4105柴油机排气系统进行模拟分析。研究了排气支管长度、管径,排气总管管径,排气歧管管径变化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通过选取不同数值来比较柴油机的扭矩、功率和充气效率。最终确定排气支管管径、长度以及排气总管管径等参数。为4105柴油机排气系统的设计
期刊
摘要:铸造车间生产的N330飞轮在加工?准1025处M20螺栓孔时会出现一处或多处缩松缺陷,造成了该品种废品率的增加,为解决此缩松问题对飞轮进行了跟踪研究,分析并改进了飞轮的造型、冒口补缩和浇注工艺,通过试制验证了工艺改进的合理性。  Abstract: One or more shrinkage defects will appear in the processing of M20 bolt
期刊
摘要: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推进,压铸零件在各个行业得到了普遍应用,本文结合铝合金压铸工艺的流程,对压铸模具失效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从压铸模具材料的选择、优化铸件与压铸模具的结构设计、优化加工工艺、热处理工艺、压铸模具的表面强化处理、规范操作规程等几方面着手,对压铸模具的优化措施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能夠达到延长压铸模具使用寿命的目的。  关键词:铝合金;压铸工艺;压铸模具;优化  1 压铸工艺概述  
期刊
摘要:发动机作为主流商用动力机械对其应用的润滑油有特定的需求,润滑油随着发动机产品的升级而不断发展。本文介绍了润滑油的组分,论述了在商用领域占主流的柴油发动机和燃气发动机的工作特点,进而分析了上述两类发动机对润滑油的特殊需求。最后,结合现今柴油机和燃气机的技术特点,简析了润滑油的选用方法。  关键词:润滑油;柴油机;燃气机  0 引言  润滑油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机械装置的主要起润滑作用的流体介质。全
期刊
摘要:对前期封闭动力舱冷却风道热流场和温度场仿真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动力舱内部温度较高,且部件表面热量高无通风结构带走,长时间使用会影响柴油机可靠性和电子器件寿命。针对这个问题,在封闭动力舱装甲板处上方开孔增设换气风扇,在不影响整体结构和满足散热条件下,采用熵值法和加权规划法相结合方法,对冷却风道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最优方案,应用实例分析表明,动力艙内主要部件的温度有效降低,该综合评价方法确定可行有
期刊
摘要:工业自动化作为现代先进工业科学的核心技术,是工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石和重要标志,采用工业机器人不仅能够提高产品质量,更能提高生产效率。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汽车零部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目前汽车半轴的锻造过程中需要多人协调工作,而且劳动强度大,所以对汽车半轴加工过程的自动化改造大有益处。本设计在不改变油压机现有布局位置的前提下,通过对上料工装、耐高温夹具、机器人的选择、控制流程的开发,实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