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逐步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教师应结合时代发展潮流,创新教学理念,实现小学数学高效性教学。科技力量的不断发展为教育事业开创高峰,保障数学科目在小学阶段的顺利展开,教师应端正教学态度,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合理运用现代教育设备,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2-233
由于数学教材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抽象数学问题没有全面的认识,进而导致教学效率下降,因而数学教师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样特性,以学生为课堂中心开展教学理论的探究,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相应的情景,设计丰富的教学过程,逐步引导学生利用理性思维认识实际生活问题,进而帮助学生搭建数学知识框架,实现良好的教学模式。
一、信息技术教学的相关概述
教师若想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应明确掌握相关技术问题,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知识,端正对现代教育设备的使用态度,在讲解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将数学问题化复为简,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或是教师可在网上借鉴成功的教学案例,不断探索新型教学方法,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运用网上教学资源加强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能力,保证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内的教学意义。
二、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一)情境导入,点燃热情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低,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来源于课堂,教师可抓住其好奇心理領略数学的魅力。因此,教师需明确教材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在班级创设相应的情景,采用情景教学法调动学生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量,开拓学生眼界,逐渐强化学生对数学问题快速的解答能力,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比如在学习《走进动物园——简易方程》内容时,教师可事先准备相应的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首先,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学生所感兴趣动物,吸引学生注意力,并让学生说一说对这些动物的认识,带领学生认识不同种类型动物,并播放相应动物的纪录片,拓展学生的视野。其次,教师可先让学生描述大熊猫的外观与生活习性,然后利用大熊猫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导入相关数学内容“一只熊猫一次需要喂一碗米粉,盛米饭的碗重20克,那么米粉中多少克?”并询问学生在教师所讲的问题中得到了哪些知识点,继而考验学生是否在课上认真听讲,在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可利用天平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通过天平两个托盘的质量相等明确方程式的意义。接下来,在讲解完知识问题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数学问题,如“动物园里一共有东北虎和白虎24只,东北虎的只数是白虎的3倍”要求学生求解东北虎和白虎各有多少只,这时学生就会展开积极讨论,并且给予教师答案“设白虎x只,东北虎是3x只,以此得到x+3x=24,这样就知道白虎是6只,东北虎是18只”。增强学生对方程的理解能力。最后,教师可让学生挑选多媒体上的动物原形进行数学问题设置,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的教学成果。
(二)动态展示,加强感知
信息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环境,使得教师充分利用课上的教学时间加强学生的数学教育。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视频与音效逐步提高学生对抽象问题的理解能力,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动态展示,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保证教学进度的有效进行,进而实现信息技术在课堂内的教学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制作相应课件,设计相应教案,明确重难点知识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可逐步引导学生观察解题步骤。在班级划分学习小组,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形成思维火花,并让学生说明每个步骤所依据的性质或内容,教师可在学生描述后进一步提炼知识概况,运用信息技术的动画效果使学生直观的认识数学内容,加强学生对数学公式的理解,继而保证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性。
(三)结合生活,增加感知
由于小学数学题材与实际生活具有密切联系,教师可借用信息技术寻找相应的教学资源,带领学生深入分析数学知识,展现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的使用效果。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像商店促销活动,优惠券叠加活动等,教师要根据教材所体现的内容逐步引入生活实际案例,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全方位发展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比如在学习《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的内容时,教师需明确教学目标,运用生活实际加强学生对因数与倍数的理解。首先数学教师应在课前利用信息技术展示运动会上学生的团体操项目集中学生注意力,然后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12张卡片,让学生自行摆放长方形,从而提高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带领学生学习2*6=12中2和6是12的因数,利用除法强调12是2与6的倍数。其次,教师要让学生针对刚才所讲内容说明0*10=0中的因数与倍数关系,继而明确数学教材内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整数,不包括零的知识点,利用乘法口诀让学生说明18的具体因数都有哪些,强调学生对因数的复述能力。接下来,教师可采取实际生活问题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在多媒体上展示相应的问题“张阿姨去超市买鸡蛋(所买鸡蛋的质量为整千克数),已知每千克鸡蛋的价钱是5元,张阿姨给了收银员50元钱,找回12元,你认为收银员找给张阿姨的钱对么?为什么?”这时学生就会回答“不对,因为5的倍数特征为个位上是0或5的数,由于所买鸡蛋的质量为千克数,那张阿姨所花的钱数一定是5的倍数,花费几十元或几十五元,则收银员所找的钱数不对。”从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最后,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回顾关于生活数学的因数与倍数关系,加强学生的概括能力,继而渗透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合理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保证教学进度的有效进行,建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应明确信息技术的相关特点,利用其多样性开展教学活动,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这把“双刃剑”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通过情景教学、联系生活实际等教学策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在数学课堂内的参与度,逐步增强教学成果,为新时代中国培养全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郝志红.信息时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时效性[J].信息记录材料,2018,(11).186.
[2]陈斗米.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数学趣味课堂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7,(36).96.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2-233
由于数学教材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抽象数学问题没有全面的认识,进而导致教学效率下降,因而数学教师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样特性,以学生为课堂中心开展教学理论的探究,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相应的情景,设计丰富的教学过程,逐步引导学生利用理性思维认识实际生活问题,进而帮助学生搭建数学知识框架,实现良好的教学模式。
一、信息技术教学的相关概述
教师若想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应明确掌握相关技术问题,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知识,端正对现代教育设备的使用态度,在讲解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将数学问题化复为简,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或是教师可在网上借鉴成功的教学案例,不断探索新型教学方法,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运用网上教学资源加强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能力,保证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内的教学意义。
二、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一)情境导入,点燃热情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低,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来源于课堂,教师可抓住其好奇心理領略数学的魅力。因此,教师需明确教材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在班级创设相应的情景,采用情景教学法调动学生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量,开拓学生眼界,逐渐强化学生对数学问题快速的解答能力,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比如在学习《走进动物园——简易方程》内容时,教师可事先准备相应的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首先,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学生所感兴趣动物,吸引学生注意力,并让学生说一说对这些动物的认识,带领学生认识不同种类型动物,并播放相应动物的纪录片,拓展学生的视野。其次,教师可先让学生描述大熊猫的外观与生活习性,然后利用大熊猫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导入相关数学内容“一只熊猫一次需要喂一碗米粉,盛米饭的碗重20克,那么米粉中多少克?”并询问学生在教师所讲的问题中得到了哪些知识点,继而考验学生是否在课上认真听讲,在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可利用天平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通过天平两个托盘的质量相等明确方程式的意义。接下来,在讲解完知识问题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数学问题,如“动物园里一共有东北虎和白虎24只,东北虎的只数是白虎的3倍”要求学生求解东北虎和白虎各有多少只,这时学生就会展开积极讨论,并且给予教师答案“设白虎x只,东北虎是3x只,以此得到x+3x=24,这样就知道白虎是6只,东北虎是18只”。增强学生对方程的理解能力。最后,教师可让学生挑选多媒体上的动物原形进行数学问题设置,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的教学成果。
(二)动态展示,加强感知
信息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环境,使得教师充分利用课上的教学时间加强学生的数学教育。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视频与音效逐步提高学生对抽象问题的理解能力,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动态展示,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保证教学进度的有效进行,进而实现信息技术在课堂内的教学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制作相应课件,设计相应教案,明确重难点知识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可逐步引导学生观察解题步骤。在班级划分学习小组,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形成思维火花,并让学生说明每个步骤所依据的性质或内容,教师可在学生描述后进一步提炼知识概况,运用信息技术的动画效果使学生直观的认识数学内容,加强学生对数学公式的理解,继而保证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性。
(三)结合生活,增加感知
由于小学数学题材与实际生活具有密切联系,教师可借用信息技术寻找相应的教学资源,带领学生深入分析数学知识,展现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的使用效果。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像商店促销活动,优惠券叠加活动等,教师要根据教材所体现的内容逐步引入生活实际案例,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全方位发展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比如在学习《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的内容时,教师需明确教学目标,运用生活实际加强学生对因数与倍数的理解。首先数学教师应在课前利用信息技术展示运动会上学生的团体操项目集中学生注意力,然后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12张卡片,让学生自行摆放长方形,从而提高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带领学生学习2*6=12中2和6是12的因数,利用除法强调12是2与6的倍数。其次,教师要让学生针对刚才所讲内容说明0*10=0中的因数与倍数关系,继而明确数学教材内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整数,不包括零的知识点,利用乘法口诀让学生说明18的具体因数都有哪些,强调学生对因数的复述能力。接下来,教师可采取实际生活问题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在多媒体上展示相应的问题“张阿姨去超市买鸡蛋(所买鸡蛋的质量为整千克数),已知每千克鸡蛋的价钱是5元,张阿姨给了收银员50元钱,找回12元,你认为收银员找给张阿姨的钱对么?为什么?”这时学生就会回答“不对,因为5的倍数特征为个位上是0或5的数,由于所买鸡蛋的质量为千克数,那张阿姨所花的钱数一定是5的倍数,花费几十元或几十五元,则收银员所找的钱数不对。”从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最后,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回顾关于生活数学的因数与倍数关系,加强学生的概括能力,继而渗透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合理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保证教学进度的有效进行,建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应明确信息技术的相关特点,利用其多样性开展教学活动,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这把“双刃剑”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通过情景教学、联系生活实际等教学策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在数学课堂内的参与度,逐步增强教学成果,为新时代中国培养全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郝志红.信息时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时效性[J].信息记录材料,2018,(11).186.
[2]陈斗米.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数学趣味课堂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7,(3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