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音乐说书法

来源 :养生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067838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字书法与音乐的关系,以《新唐书·张旭传》:“旭自言……闻鼓吹,而得笔法意”为比较早的记载。就欣赏音乐以及书法我是深有感受的,也可能是我偏爱音乐的缘故吧!
  在一次评判一个学生的作品时,我谈道:“你的作品中没有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感觉。”听到这话他很惭隗,第一不懂这首曲子,也不知道这曲子与书法有什么关系。
  当着众多同学的面,我给他们认真地讲起了关于欣赏音乐与练习书法中的作用。《梁祝》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小提琴协奏曲,乐曲采用奏鸣曲式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该曲第一部分由双簧管演奏,表现的是富有田园色彩的江南农村那鸟语花香、春光明媚的秀丽景色。引出了发生在这江南农村祝家庄一个古老民间传说中动人的爱情故事。祝员外之女祝英台,聪明热情,她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那里,她与善良淳朴而家境贫寒的青年梁山伯同窗三载,互帮互学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当二人分手时,祝英台以多种比喻暗示自己对梁山伯的爱情,但是诚笃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当梁山伯得知祝英台是个女子并赶去向她求婚时,祝英台已被父亲做主许配给了豪门子弟。由于得不到自由婚姻,梁山伯郁愤而死。祝英台闻讯,带着深深的负疚和悲痛来到梁的坟前,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
  上苍被感动,梁的坟墓突然裂开,祝毅然跳入墓中。后梁、祝化成一对彩蝶,在仙境的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
  小提琴在清淡的竖琴伴奏和木管乐器的呼应下,奏出爱情的主题在低八度上重复,进人中段出现了大提琴与小提琴相互对答的声音。此段旋律错落交替、婉转低迪,给人以感染力。这就是我们常听到的那段梁祝爱情的主旋律。
  由此来说书法的创作。那个同学写的笔画都一样粗细,运笔行笔当中没有错落起伏,字与字之间没有对应的关系,是打动不了观者的。写出的书法作品,一定要能够打动观者、欣赏者,尤其是行、草书要有动感。正如《梁祝》的副部主题部分,是活泼的四二拍旋律,描写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幸福生活情景,这个活泼的旋律与爱情主题产生了鲜明的对比。正是这种有舒有缓,有快有动的节奏感染了众多的人,成为经典作品。
  中国书法与音乐的关系,当代著名的书法家启功先生曾经认为:“各个艺术品中,都有它的基本组成部分。比如音乐,是由音符和旋律组成的。音乐有高低多少种,然后再组成旋律,再有多少种变化,构成音乐的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书法最基本的是点画,可以比作一个音符。第二点就是点画的组合,这个组合千变万化,好比音乐组成的旋律,笔画的连带就好比装饰音。从一笔一画到一字一篇,这里变化就多了,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特点,书法尽管‘零件’简单,却可以像音乐一样组成无限的风格,无限的样式。它能满足各式各样人的爱好,给人以艺术享受,美好的享受,书法的生命力即在这里。”启功先生在此以音乐与书法作比较,讲述了书法与音乐的共性。
  的确是这样,书法在运笔时那种中风、侧锋、方笔、圆笔;那种干、湿、浓、淡,就是抑扬顿挫的旋律节奏。
  作为一位书法家或书法爱好者,在书写或练习书法时应该多涉猎一些艺术门类,每天临池练写字的确对于创作好一幅作品是十分重要的,但走出去看看名山大川、古寺名刹,跳跳舞,唱唱歌,弹弹琴,转过头来再看自己的作品,就会感觉少了点什么,那时你才是真正找到感觉了。
  当然了,音乐与书法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也不是学会了音乐,书法就能写好,也不可能书法写得好,音乐就懂了,每个门类都要付出一生的努力才会获得成功。已故著名书法家费新我先生,在谈到关于书法的分布问题时,曾这样讲过:“我虽不懂音乐,但喜欢听音乐。它除了诱人的音色外,全仗音节之强弱、高低、快慢……但要合得好。它和书法有一点相通的内容:循序渐进,书法既与绘画同需‘整体美’,又与音乐同需‘节奏美’。我就把要写的字一个个变化着前进产生节奏感,经过一个较长的过程,只感到不变的、整齐的反不及这些错综的好看了。有时连写三个或四个一样大小、粗细排匀的字,好像破坏了节奏而自己难过了。既是称作‘节奏’,它的变动和音乐一样,总不能随便乱来,要具有动听动看的律动,多学姊妹艺术相互借鉴,看来是非常必要的。”
其他文献
常常听人说:苗怕秋霜人怕老。每每听到这样的“感慨”,我就心生不平:谁说老年生活就没有朝气、活力可言?退休后,我端正心态,通过开发自己的各种兴趣和爱好,积极投身社会活动,把自己的晚年生活酿得蜜香甘美馥郁!事实证明:“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悠然心会读诗书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老牛自觉夕阳晚,正向光明夺寸功!”这首诗是一位老友对我晚年读书生活的真实写照。我年轻时就喜欢
期刊
世界上最早使用蒸气烹饪的国家就是中国,并且贯穿了整个中国的农耕文明。关于蒸,最早起源于一万多年前的炎、黄时期,我们的祖先从水煮食物的原理中发现了蒸气可把食物弄熟。在谯周的《古史考》记载中得到进一步的证实:“黄帝时有釜甑,饮食之首始备”,“黄帝始蒸谷为饭,蒸谷为粥。”可以说,蒸是人类自钻木取火之后烹饪史上的又一重大发明。  据有关专家论证,蒸是最能保持食物原汁原味的烹饪方法。蒸就是以蒸气加热,使调好
期刊
国际著名免疫学家陈昭妃博士研究证实:95%的疾病与免疫力低下密切相关。因此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是防治疾病的重要途径。如何从根源上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呢?  中外医学界已证实,香菇多糖是最强的免疫增强剂。多糖以及多糖类产品,针对肿瘤和慢性疾病有显著的效果,美国FDA食品药品管理局也公开宣布:多糖能减少人类疾病的发病率。香菇多糖有哪些作用呢?  1.免疫调节作用:人体的免疫功能失常,就可能发生疾病。通过调节机
期刊
“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著名作家雨果的话,可谓人人皆知。  然而,藏于人体三尺之躯的小小心灵,何时能比天地更广阔,又何时会变得窄小幽暗,确实是件令人琢磨不透的事情。  2010年刚刚过去五个月,著名大企业富士康发生的“11连跳”和各地陆续发生的“校园血案”,让人触目惊心。制造“11连跳”的,是富士康年轻的、仅仅二十岁左右的员工。二十几岁,正是人生
期刊
A说:“你看B多幸福,老公工作好、工资高。”B说:“你看C多幸福,坐着洋车,住着洋房。”C说:“你看D多幸福,有自己的梦想、追求,活得有自我。”D说:“你看A多幸福,平平淡淡,恩恩爱爱。”  是呀,谁是幸福的,谁更幸福呢?ABC、你我他?有时我们总是把视线放在别处,总是能看到外面的美好风景,可是正当我们用羡慕的眼神注视着别处的时候,却不知道自己也不知不觉成为了那“别处的风景”呢!  什么是幸福呢?
期刊
建里——体虚之人最好的温和平补“药”    穴位一点通:  我们在胸腹部这条正中线的位置划一条竖线,以肚脐为中心,在肚脐的下三寸是关元,上三寸就是建里。  如果说上中下脘三穴是刘关张三兄弟的话,那么这个建里穴就相当于三国里的赵云,艺高人胆大,而且和刘关张亲如兄弟,关系不相上下,建里与这三个穴一字排开,在中脘穴下一寸,下脘穴上一寸。但为什么这个穴偏偏叫了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名字——建里呢?  建是建
期刊
据史料记载,有一次,武则天请颇有传奇色彩的嵩山慧安禅师到宫中讲课。此时,慧安禅师已经120多岁了,仍然童颜鹤发,神采奕奕。武则天见了非常好奇,一见面便问他多大年纪了。慧安禅师说,我不记得了。女皇听了更觉惊讶:“这怎么可能呢?一个人怎么会忘记自己的年龄呢?”慧安禅师则淡淡一笑,解释道:“人之身,有生有死,如同沿着一个圆周循环,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记这年岁有何用呢?何况,此心如水流注,中间并无间隙,
期刊
人类从远古洪荒时代起,便开始了对自身必死之命运的思考,它困扰着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人类思索的永恒性问题。哲学,被柏拉图定义为“学会死的学问”,叔本华也说:“死的困扰是每一种哲学的源头。”    生死问题是人生的大问题,人生的有限性在生死问题上最突出地表现出来。可以说,人生意义与价值问题的思考,都同对生死问题的思考息息相关。人正是由于意识到他终有一死,从而在死亡还没有降临到他头上时,就会思考人为何活的
期刊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夏日,我伫立于莫高窟前,让思绪飘向它早已逝去的辉煌,却觉无垠的孤独骤然惊悸于贮满诱惑的心灵,无法阻止想像的色彩趋于暗淡而冰冷。  我虽竭力企及回忆,试图完成一场精神的自慰。然而不能,肤浅的阅历使我在莫高窟的深邃而博大精深的思想之外徘徊,进入视野的只是一帧风景。无奈之余,我只能一遍又一遍地用心灵摩挲这风景。当心神趋于宁静,我终于能够稍稍触摸到这风景里所蕴藏的情感与思想。虽然我无法跨
期刊
一位禅师,有一个爱抱怨的弟子。  有一天,禅师为了开悟他,派这个弟子到集市买了一袋盐。当弟子回来后,禅师吩咐他抓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然后喝一口。  “味道如何?”禅师问道。  “成得发苦。”弟子唾弃着。  禅师呵呵地笑了。  随后,禅师领着弟子来到一湖边,吩咐他把剩下的盐撒入湖里。然后说道:“现在尝尝湖里的水。”  弟子弯腰掬起一捧水尝了尝。  “什么味道?”禅师问遭。  “甘甜可口。”弟子回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