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聚焦超声在脊柱与骨关节疼痛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jin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无创超声治疗技术.MR引导下的HIFU(MR-guided HIFU,MRgHIFU)能实现对病变靶点的精准消融,其兼具的测温功能还可对消融区温度进行实时监测.MRgHIFU的这些优势使其处理病变的同时极大减少了周围组织损伤风险,显现出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MRgHIFU作为不同疾病状态的一种多模式治疗选择,在肿瘤学、神经系统、整形外科及康复医学等多领域的临床应用和临床前期研究中已有广泛报道.慢性疼痛是增加全球经济与疾病负担的主要病症,脊柱与骨关节疼痛是导致机体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MRgHIFU作为一种重要的非侵袭性治疗方法可能在脊柱与骨关节疼痛的综合治疗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脊柱与骨关节疼痛的微创治疗选择提供重要参考.
其他文献
大脑皮层广泛区域的神经成像对于理解神经环路以及调节脑功能至关重要.目前,仍缺乏具有临床应用潜力的高强度、可穿透的光学颅窗工具.北京大学许胜勇教授团队,利用钛 (Ti) 的高强度特性,以及聚二甲基硅氧烷 (PDMS) 的高清晰度和可穿透特性,设计一种新型的钛网透明颅窗(Ti-PDMS颅窗).
目的 探究在对医学院呼吸内科学生实施教学时融入思维导图+纲要信号联合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及意义.方法 该次研究主要针对该院2017级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100名,征得研究对象同意后按照学生学号随机均分入两组,并分别予以不同模式教学.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50名学生所在组别为传统教学组,另外50名学生被纳入思维导图教学组,即接受思维导图+纲要信号联合教学模式.对比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及满意度、各项及综合测试得分.结果 思维导图教学组学生的理论知识、临床实践及综合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探讨一个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家系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明确其致病原因并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应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检测先证者HS相关致病基因变异情况,采用PCR-Sanger测序法对疑似致病突变位点进行家系验证,对先证者母亲所妊娠的胎儿行产前诊断.结果:先证者临床表现为中度贫血、轻度脾肿大和黄疸.基因检测发现,先证者存在SPTB基因c.6095T>C(p.Leu2032Pro)和c.6224A>G(p.Glu2075Gly)复合杂合突变,分别遗传自无临床表
与全包埋病理相比,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MRI再分期高估了环周切缘受累
期刊
电针刺激(ES)通过躯体感觉自主神经反射来调控机体的生理功能(如抑制严重的炎症).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有学者认为针刺反射具有身体区域特异性(穴位特异性).例如,低强度(0.5 mA,10 Hz)ES小鼠后肢穴位足三里(ST36)可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而ES腹部天枢穴(ST25)无效,这种现象的神经解剖学基础尚不清楚.最近,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哈佛大学医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和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阐明了ES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轴抗炎通路的神经解剖学机制,并发现了由PROKR2Cre标记的感觉神经元对激活
三叉神经痛是中老年人群较常见的慢性疼痛疾病,发作时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临床上药物治疗和微创手术虽可有效缓解疼痛,但是均存在一定的复发率,无法完全治愈.三叉神经痛复发后病情更加复杂,病人在疼痛反复发作和长期治疗中备受折磨.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关于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研究现状,对影响复发的因素、复发后治疗的经验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作一综述,以期为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目的:分析原发性腰痛病人腰椎矢状位序列及椎旁肌形态与疼痛性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临床影像学资料完整的原发性腰痛病人85例,记录病人基线时腰痛发作的持续性、部位、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病程、药物缓解情况以及疼痛对生活的影响.于腰椎侧位X线片测量腰椎前凸、腰椎前凸顶椎和上端椎位置、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于腰椎MR影像测量L5S1节段椎旁肌横截面积和脂肪浸润比例(fat infiltration rate,FIR).分别按SS是否小于<
神经病理性疼痛因病理机制尚不明确、临床治疗效果不佳而成为当今医学难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脊髓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及其所诱导的促炎反应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既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但近年来,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以极化的方式激活形成促炎的M1型和抗炎的M2型,不同表型的小胶质细胞在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调控中可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本文将对不同表型的小胶质细胞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关系进行综述,探讨通过调控小胶质细胞的表型影响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可能性并寻找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策略.
目的:探讨miR-29b在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大鼠软骨自噬和肌肉萎缩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KOA组、KOA+miR-NC antagomir组、KOA+miR-29b antagomir组.前交叉韧带离断术诱导KOA,术前1周膝关节注射miR-NC antagomir或miR-29b antagomir.30天后取材,验证造模是否成功;检测肌肉和软骨中miR-29b含量及miR-29b antagomir对软骨退变、自噬、凋亡和肌肉
滤泡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等淋巴造血系统的惰性肿瘤,但其复发以及进展的可能性极大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随着对分子生物学和信号通路机制的日益深入了解,许多治疗滤泡淋巴瘤的新型靶向药物得以研发,如单克隆抗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表观遗传调控相关靶向治疗、信号通路抑制剂等.本文就滤泡淋巴瘤免疫靶向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