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油画家陈可之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tianery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油画家陈可之的艺术道路很有传奇色彩。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不善言辞的老实人,激情澎湃的艺术家。他的油画作品积淀深厚,气势恢弘,是当今画坛不可多得的精品力作。
  
  为了历史不再重演创作《历史》
  
  二十多年前的四川江津小镇上,一条石板路边的白土墙前,一个七八岁的娃儿站在桌子板凳搭起的架子上,绘制伟大领袖的大幅肖像。当稚嫩的小手,有力的笔触绘制的领袖肖像在小镇出现的时候,围观的乡民啧啧称赞,这娃子是个神童,是马良转世。
  他就是童年的陈可之。
  高中二年级那年,陈可之以优异成绩被四川美院破格录取。经过严格的系统学习训练,陈可之的艺术修养和绘画技巧均产生了一次新的飞跃,他的油画作业即选入当年的“全国美术学院学生作品展览”。1979年,他人大学第二年,陈可之与他人合作创作了著名油画《历史》,在一个庄重会堂的前柱下,一个女孩正在给平反昭雪却已含冤而死的前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巨幅画像上拂去尘埃,将画重新悬挂。画面并不复杂,正在擦拭画像的少女留给我们的只是仔细擦拭的背影,然而作者却以最洗练的艺术语言和熟悉的生活形象昭示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个民族和一种精神的崛起。
  这幅《历史》使陈可之这个小镇“神童”,开始扬名中国艺坛,原作和复制件分别为中国美术馆和美国林肯艺术中心收藏。这年陈可之只有18岁。据说这幅画是中国美术馆收藏的最年轻画家创作的油画作品。陈可之作品在70年代末理所当然地成为“伤痕画派”的代表作之一。
  陈可之最擅长驾驭的是手中的笔墨油彩,最不擅长驾驭的恐怕就是日常生活言语。
  198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的陈可之并没有留校,到四川永川地区海棠杂志社、后到重庆出版社从事美术编辑工作。利用在编辑之余的夹缝时间,他先后创作了《又一春》(中国美术馆收藏)、《中国1988》《处女湖》《长征——世上本无路》等获奖作品。
  可以说陈可之从少年画领袖像到青年时代画历史题材,从长征到奥运,这些作品无形中形成了时空连线之画卷,从中可以体会到一个当代艺术家的命运和爱国激情。1987年底油画《冬日晨曦》,荣获自油画传入我国100年以来首届中国油画展的最高奖。这幅有领袖身影的历史题材油画,完全区别于其他很多同类题材的作品,画面朦胧亲切,风格平直朴素,表现技巧含蓄自然,独具审美价值,让人耳目一新。
  陈可之的得意之作是1990年创作的《东方之子》,作者描绘的东方少年,仿佛是古老民族崛起的图腾。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独具慧眼,选中《东方之子》作为国际奥委会的艺术收藏品,收藏于瑞士奥林匹克博物馆,萨翁来函专门向画家致谢。
  
  为了弘扬民族精神抒写《三峡纤夫》
  
  长江边长大的陈可之对母亲河有着更深的爱。他感到作为一个画家,有责任用绘画把三峡纤夫和长江的历史永远流传下去,这成为了他艺术生涯的一个梦。
  1996年9月,长江夏季洪水消退以后,陈可之来到三峡采风写生。他踏上了位于瞿塘峡中从大溪到夔门的古栈道。可之走在这条狭长险峻的古栈道上,就像走进了历史隧道。他触摸已被江风侵蚀的三峡石,有一段栈道风化已几乎中断,悬棺石刻若隐若现。当一只雄鹰盘过山腰掠过江面的时候,便会发现唯一不变的是川流不息、奔腾向前的母亲河。即使在这样的古栈道上,陈可之还是发现千百年来,三峡纤夫留在峡石上的深深的纤痕。在这段饱含历史沧桑的古栈道上,陈可之第一次感悟了人与自然、历史与现实,三峡人与三峡精神密不可分的关系。当他一口气登上白帝城制高点古炮台的时候,回头遥望金色的夕阳照在群山之巅,一种从历史蜿蜒走到今朝的感叹油然而生,也为自己巧似三峡一波三折的人生道路而惊叹!这就形成了《长江魂——三峡纤夫》最基本的主题,表现历史的变迁和天地人,描绘惊心动魄的三峡和三峡纤夫代表的中华民族精神。
  为了表现这样的主题,陈可之深入位于巫峡边的培石镇。几经周折,他找到了一位60多岁的老纤夫。虽然老纤夫已经有十几年不拉纤了,但他却是远近闻名的老把式,他的一生经历就是一部三峡纤夫的历史。老纤夫讲述了世代拉纤人喊着号子和滟灏堆险滩搏斗的经历和难以忘怀的故事,陈可之久酝胸中的纤夫形象顿时清晰起来,于是就有了《三峡纤夫》中蓄着胡子,包着头巾的老纤夫形象。
  在老纤夫的带领下,陈可之沿着江边曾经是纤夫的足迹前行。为了更深刻地体验三峡纤夫的生活,陈可之挑选十几个拉过纤的精壮汉子,租了一条当年的木船,在一段一里多长的激流险滩中,再次重复着曾经的纤夫生活。陈可之也索性穿着运动鞋进入了纤夫的行列。江水拍打着脚下的江石,江风挟着细雨不停地吹着,十几位裸露臂膀的汉子,在嶙峋突兀的江石上,弓腿,匍匐,竹编的纤绳起伏悠悠,拖着木船逆流而上,奋力前行,陈可之几次滑倒,自己的脚不听使唤,完全赶不上趟。陈可之说:在一个巨大漩涡里,船拉不动了,船体在江水凶狠的拍击下激烈地震动。为了稳住船身,我们用双手死死抠住山石上的纤痕,双脚死命蹬住后面的山石,在一阵声嘶力竭的号子喷涌而出之后,船终于走出了漩涡。三峡纤夫的世代艰险、辛劳和喊号子的亢奋,终于被陈可之花两年时间浓墨重彩地表现出来了。有评论家这样评价:“油画《三峡纤夫》是长江文明留给后人的千古绝唱,是最准确地表现长江人文精神的艺术品。”
  陈可之是长江的儿子,他的创作思绪也像长江奔涌,滔滔不绝。陈可之说:一块石头就是一个故事,就是一部历史,它唤醒亿年沉睡,撞击出生命的话题。陈可之创作了老船、大河风、白垩纪、古道、云烟、世纪阳光入峡、守望、万古石语等三峡油画诸系列。在他的笔下,潮起潮落,亦是一种生命原色,三峡石是原生的,质朴的,富有灵性的天然文物。将时光长河的理解和与传统文化气质融入画中,将对前人岁月艰辛之关怀融入画中,他要使鬼斧神工的三峡江石和三峡人承载的人文精神作为文化遗产永世流传。十年磨一剑,卧薪尝胆,他正在完成一位历史学家不能完成的历史长卷工程。画中三峡石上每一道深深的纤痕和先人留下的诗词歌赋,都诉说着这片大地上发生的百折不挠的故事,见证着人类文明演进的历程,也记录着一个中国油画家的热血豪情。
  
  为了人类命运,再现《重庆大轰炸》
  
  1938年2月到1943年8月,日本法西斯为了摧毁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动用在华最大空中力量,对战时首都重庆进行了长达五年半的战略轰炸,史 称重庆大轰炸。
  为了永远铭记这段血腥惨烈的历史。陈可之与数十位优秀艺术家、史学家通力合作,呕心沥血创作的巨幅历史油画《重庆大轰炸》,再现了最为惨烈的历史场景。作品高度关注人类生存和人类命运的重大问题,是近年来我国艺坛最重要的表现历史题材的油画巨作。
  2003年9月,尚未落成的中国三峡博物馆,就邀约陈可之所在的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参加重庆大轰炸半景画展览工程的竞标。重庆三峡博物馆提供了重庆大轰炸参考文案和影像资料,要求重点表现日本侵略者先后采取高密度轰炸、疲劳轰炸、月光轰炸、无限制轰炸,制造的五·三、五·四血腥轰炸惨案,八·一九轰炸和较场口大隧道惨案等重要历史事件。陈可之动情地说:我们真是拼着性命,蘸着脑汁完成了《重庆大轰炸》。重庆市文化局创作室副主任孙丹年同志参加了创作文案设计工作,她回忆说:当时陈可之、刘开富、张庆忠等画家正在构思油画并创作草图,刘开富充满热情按照陈可之的构想画了很大一幅草图并不断修改,陈可之还是不满意,画面太散、不完整,陈可之很烦躁,与刘开富不欢而散。第二天到画室,工作人员告诉她陈可之重画了草图,干了一个通宵刚睡下。当陈可之醒来走下楼梯时,有点激动地说:昨晚差点自杀了,但是构图问题解决了。
  陈可之和他的创作团队查遍了近现代重庆的历史资料和城市图片,并经几十次实地考察,终于确定画面视觉立足重庆老城区通远门金汤街位置,鸟瞰长江、嘉陵江环抱的渝中半岛。在这样辽阔的场景中,把不同的历史瞬间定格在同一画面,包括五·三、五·四大轰炸、24万市民大疏散、六五大隧道惨案及国际救护、轰炸后救火、愈炸愈强的反轰炸和反空袭斗争。
  这一宽7米、高2米的画作,恢宏而气派。画面全景式地非常清晰地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重庆遭受日本侵略者无区别轰炸的历史事件。整幅画面,动静相宜,大气磅礴,色彩凝重,格调肃穆,有一种撼人心弦的力量。坍塌的房屋,燃烧的街道,横陈的死尸,逃难的人流,近在眼前。艺术家将鸟瞰的祖国秀美山河和日军轰炸的浓烟蔽日作对比,把五年半的历史典型场面与时代内涵有机结合,并通过细节描写,表现老百姓的坚贞不屈,医疗机构的有条不紊,尤其成功地表现了痛失家园的近万名平民形象,是中外油画史上不可多见的作品。
  2004年8月6日,在日本广岛县体育馆举行的纪念广岛遭受原子弹爆炸59周年的和平集会上,陈可之等创作的《重庆大轰炸》获得广岛县日中友好协会青年委员会颁发的“和平贡献奖”。但是,《重庆大轰炸》在竞争入选中国三峡博物馆中,却惹了一场笔墨官司,重庆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高小华两次起诉陈可之等《重庆大轰炸》剽窃案不能成立,被告发表、登载其作品是行使其合法权利的行为,故驳回原告高小华、雷著华的诉讼请求。无论是行政决定还是司法审判,陈可之等人的《重庆大轰炸》都以完胜而告终。对于这场本不该发生的诉讼,陈可之坦然面对,从中我看到了作为艺术家宠辱不惊的为艺之德。
  
  为了艺坛发展不能不说陈可之
  
  从《历史》到《长江之魂——三峡纤夫》再到《重庆大轰炸》,勾勒了陈可之创作思想和艺术发展的清晰轨道,也可以看出他的创作思路。
  深情而厚重的忧患意识。陈可之虽然是油画艺术家,但是在长江边长大,饱受传统文化思想的陶冶,他无时无刻不在思索那些交响诗式的历史命题,他以他认为很充足的理由和信念去完成自己必须完成的使命,这种深沉的忧患意识和民族自信当然强烈而鲜明地反映到了他的绘画之中。陈可之对此从不讳言,他说:“我是人民的儿子,我将永远以表现自己民族和精神为己任。”陈可之瞄准一个主题,埋头一扎就是十年,他非常真诚地坚持对生活的感受、对民族的信心。
  在重大题材中展现细节光辉。以小见大,在寻常中表现重大主题,从一滴水而看到太阳的光辉,正是陈可之的高妙之处。大伙都画《长征》,而陈可之就画得那么简洁,那么独树一帜,一双打着绑腿的脚,一双披荆斩棘的脚,就什么都概括了,本没有路是走出来的路。他选择了我们的民族奋斗不息的主题,并以祖祖辈辈拉纤为生的三峡纤夫作为民族精神的化身,在现代文明的大潮中,他要以此塑造长江魂、民族魂。
  《重庆大轰炸》是一个重大历史题材,作者通过一个鸟瞰的视觉,展开每一个细节的描绘,写平民百姓的悲壮与坚毅,画军人的拼搏与献身。既把握重大题材的整体布局,又能凸显细节所蕴含的重大思想内涵。
  笔触刚劲,肌理分明,展现浮雕式的艺术效果。陈可之是当代主旋律画家,他善于创作表现现实生活、反映时代精神、具有强烈艺术震撼力的作品。他说:一个艺术家最可贵的品质在于独创性,是具备独到的思想和成熟的风格,我的风格既不前卫,也不传统,但传统文化对中国油画很重要,我深知笔墨当随时代、当随胸臆、当随自然。以1999年获文化部金奖的《长江魂——三峡纤夫》为例,陈可之将现实主义精神与古典主义油画精髓相结合,阳光穿越峡谷投射在人物、岩石、激流上,给人耳目一新的精神超越。
  “绘画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这是它最大的魅力。”陈可之的作品可以使人感受到这样一种力量和魅力。
  (作者系中国文化部艺术市场司副司长)
其他文献
Khon kaen第四区域性妇幼保健中心是泰国卫生部家庭卫生司下属6个区域性妇幼保健中心之一,于1967年12月20日落成.建院目的是提供地区性妇幼保健的防和治两方面的服务,服务对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处高级官员罗伯特·帕克博士在全国妇幼卫生合作项目培训工作会议上,就我国基层妇幼保健培训工作作了专题报告. 他指出,任何保健体系,包括妇幼保健
目的:分析给予心律失常患者胺碘酮+美托洛尔治疗的效果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在我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中随机选择84例展开分析,以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划分成实验组(42例)及对照
本文通过对迁钢2号高炉2013年5月13日计划48小时检修的停炉前炉况的分析,阐述了布料溜槽损坏及料面变形的情况,并结合对送风方案调整细化和严格操作参数控制,分析了炉况的恢复
本文结合首钢水钢钒钛铁水化罐设施设计,从钒钛铁水粘罐原因及化罐机理入手,对该的化罐设施的工艺设计进行了总结.实践表明,该化罐设施能有效的处理铁水粘罐问题,具有一定的
西南地区第七届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学术交流会,于1989年10月17日~20日在四川省重庆市召开。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和重庆市卫生厅(局)有关领导,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卫
7号高炉炉顶装料设备液压控制系统采用榆次油研系列DSG型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出现内部定位器失效易导致电磁阀误动作,经攻关改为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后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会议
胎盘植入是产科危重症之一,可引起产后出血、宫内感染等并发症.本例患者因胎盘植入而并发宫内感染,经过手术及抗感染治疗,仍发热,经国医大师刘尚义教授予四妙勇安汤加减治疗
本文对比分析了铸石砖、微晶衬板、高铬铸铁衬板、6号耐磨合金衬板、橡胶型陶瓷衬板和高强耐磨料等称量斗内衬材料的性能,并通过实例比较了使用成本。从保证使用寿命和节约成
本文介绍了PW新并罐无料钟炉顶设备在检修维护上的改进,详尽阐述了布料溜槽、水冷传动齿轮箱、行星齿轮箱、中心喉管、卸料漏斗、下密封阀驱动装置、料流调节阀驱动装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