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与非智力因素培养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mztt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近年的毕业生反馈情况来看,他们普遍认为非智力因素对于他们自己能否在求职浪潮中脱颖而出、成功就业的影响较大。本文从就业指导角度,探讨了当前就业严峻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从而提高就业指导的实效性、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就业指导;大学生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特别是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逐步凸显出来,继而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从近年的毕业生反馈情况来看,他们普遍认为非智力因素对于他们自己能否在求职浪潮中脱颖而出、成功就业的影响较大,但是高校的就业指导起步较晚,指导过程具有局限性,使得就业指导等课程没有发挥最大作用,而且高校对于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和培养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从就业指导的角度,探讨当前就业严峻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提高就业指导的实效性、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等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现状探析
  
  近年来,为了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全国各地高校纷纷设立了专门机构和开设相应课程,使大学生就业指导渐渐呈现专门化、系统化的特点。但是,目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就业指导的诸多特点和面临的诸多问题,值得社会各界尤其是各类高校加以关注和深思。
  (一)就业关注起步晚,指导工作力度不够
  大学生对于就业问题的关注时间大多较为滞后,大多数都经历了实习阶段后才开始关心就业问题。他们对于规划、管理自己的就业准备期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这对于增强社会竞争力,增加成功就业几率是很不利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缺乏对于就业等问题关注。这说明了目前许多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力度欠缺,大多数高校片面追求高就业率,只在学生毕业前进行短期的就业教育,没有发挥帮助学生利用就业指导进行个性特长的自我分析和了解的作用,也没有对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作为指导的内容,当然也没有针对非智力因素方面进行系统教育与培养,明显感觉到就业指导内容比较单薄,知识不够系统和完整。
  (二)就业观念欠科学,指导工作成效不足
  职业选择是人生价值的初步定位,选择一个理想的职业,对于整个人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通过学校指导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对于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自我认识,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能、提高整体素质从而增强核心竞争力就显得意义重大了。但是,很多大学生对于就业没有持有积极、健康的心态,认为就业是是“生存、生活的需要”或者是“就业是迫不得已”,更有有甚者对就业表示“无可奈何,毕业了就要就业”。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被喻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群体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表现得并不积极主动,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许多人是“硬着头皮”应对,群体中的逃避心理较为严重。
  大学生对于就业出现不科学的理解和认识,暴露了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成效不足的普遍缺点:一是就业指导的引导功能较弱,没有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就业心态,使学生明确就业是发挥能力特长,实现社会价值的主要途径;二是就业指导的体系不完备,师资力量不足,随意性大,就业指导的课程、讲座等的授课老师主要由辅导员等兼任,大多不是行内专家,课程水平远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也没有过多涉及非智力因素的范畴,易导致学生对就业指导缺乏重视,不能发挥良性引导的作用。
  (三)理性分析就业困难,正视就业过程中暴露的缺点
  虽然高校就业指导有所不足,但当代大学生对于就业难的归因还是较为客观的,大多数表示由于大学生就业期望太高、缺乏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心理素质较差等原因,这恰恰反映了非智力因素在就业过程中的作用。他们较为理性客观,正视在就业过程中暴露的缺点、弱势和非智力因素的缺失,对增强就业竞争力,提升综合素质具有促进作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目标不仅是实现大学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更是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发展,实现其人才价值的最大化,所以帮助大学生培养非智力因素,克服主观弱势,也是使其成长的重要教育内容。
  
  二、非智力因素培养与就业指导
  
  (一)何谓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理想、动机、兴趣、意志、情绪、自信心、人际交往等等。许多学者也认为,非智力因素等同于情商,是一个人自我情绪管理以及管理他人情绪能力的指数,虽然非智力因素不能代表各种智力因素的各种基本能力,但对后者起着制约作用;甚至还有观点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因素的载体。美国的心理学家戈尔曼说:“一个人是否成功及其成功的程度,80%取决于他的情商,只有20%归诸于其智商的高低。”非智力因素也是人人的心理活动的产物,具有定向、引导、维持、调节等作用,影响着人们思想发展方向和思维深度。
  (二)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性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在不断深化的教育改革实践中,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它是一种新的“全面发展教育观”,要求转变以外只重智育的状况,培养德才兼备、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加强对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就显得非常迫切了。非智力因素在大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促进或阻碍的作用,正显现和证明着它的价值和意义:大学生活是大学生不断成熟、不断发展的过程,更是培养自己综合素质的过程。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时期,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不稳定性和可塑性,他们极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非智力因素不仅决定大学生对客观事物产生满意或不满意、热爱或憎恶等情感,而对进一步提高其认识、推动其行动、增强其意志力都能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就业指导中融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大学的生活与学习是对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的时期,因此高校应该把握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内在联系,结合非智力因素教育不断完善就业指导体系,构建符合大学生实际的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平台,在就业指导过程总融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把就业指导与培养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职业指导的最终目标是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能够更好地做到人尽其才,而不仅仅以就业为目的,换言之,就业指导只是大学生进行就业准备的第一步。职业生涯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是个体适应社会需要、不断增强职业技能的过程,更是个体追求发展、进行自我完善和自我成长的过程。非智力因素,如理想、意志、情绪、责任心等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阶段:首先,在职业准备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具有导向功能,个体结合其兴趣、性格等选择就业目标和类型,并作出相应准备;其次,非智力因素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具有定向功能,个体根据心理、情绪等个人情况判断对职业的适应与契合程度,从而起到帮助判断和稳定职业目标的作用;第三,非智力因素在职业生涯过程中具有促进发展的功能,具备符合职业要求的非智力因素,使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易于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在职业发展中保持身心健康,取得个性发展和事业发展的双赢效果。
  因此,高校只有结合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引入和增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通过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帮助大学生逐步明确自我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向,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进一步增强就业竞争力,最终实现就业指导乃至职业指导的目标。
  
  三、针对就业市场加强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竞争日趋激烈,从而将对高素质人才的竞争推到首位。而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就是学习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竞争。今天,非智力因素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作用日益显现,学校必须重视并发挥它的作用,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针对社会就业形势与趋势,高校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教育。
  (一)重视非智力因素教育,树立正确就业观念
  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相当多的大学生仍然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对于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意识的树立都显现出一定的滞后性,甚至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与理解都较为缺乏,许多大学生进入高年级以后才开始关注就业问题,这时往往已经错过了大学中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宝贵时机。
  因此,高校在开展就业指导的时候,同时结合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并贯穿于大学四年的全过程。首先,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非智力因素情况及特点,帮助学生全面、科学地认识与评价自己,明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了解在道德、情感认知、人际关系以及个性等的特点。其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大学生结合其非智力因素和所学专业、社会背景等探索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确定合理的职业目标。再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结合非智力因素教育,引导大学生结合职业的价值及个人的特点思考自我价值的实现途径,使大学生在观念上从被动就业扭转为主动发展非智力因素,努力发展非智力因素以适应职业要求,主动选择就业目标、积极参与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就业是完善自我、实现价值的科学就业观。
  (二)注重非智力因素培养,提高就业指导的成效
  通过就业指导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就业指导实效性的体现。但就业指导等课程教育不应该只局限于提高应聘技巧和就业技能,还应该以完善人格、培养个性为目标,这就要求高校充分重视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进行职业生涯与个人发展的科学观念。然而,非智力因素在智力开发与人才培养与优化都是一个长期渐进过程,它既需要学校和教育者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动和培养,需要学生主动配合并有明确的自我意识,也需要学校全方位的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形成,所以教育者不能仅仅局限于在就业指导课的指导,应把课堂扩展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去,多维度地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这也符合就业指导中教育主体全员参与的原则。
  就业指导的成效也不仅仅体现在毕业生的就业率上,更应该反馈于大学生就业满意度中,只有结合学生个人兴趣爱好,符合个人性格追求,使其能充分发挥职业能力的就业指导才是富有成效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理想的就业目标,实现个人、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三)完善非智力因素培养体系,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任何知识的学习,能力和素质的提高都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非智力因素是促进人的学习、工作和运动训练积极性的动力,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体系的搭建和完善,除了对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成熟起着重要作用以外,还对其就业竞争力的形成与增强有着积极影响。
  大学生就业的非智力因素培养体系是以个体职业非智力因素发展规律为依据,以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为着眼点,帮助个体获得职业生涯良好适应与发展的一套较为完整和系统的职业生涯的非智力因素培养计划。它既是大学生就业的非智力因素培养体系,也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可或缺的环节。非智力因素培养体系的搭建,可以依靠以下几个平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日常教学平台、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平台。通过搭建几个基本平台,加强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教育,促进其道德品质、情感、人际关系和个性的发展,可以使大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就业准备过程中不断调整方向、完善自身,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沈德立.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陈文.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M].香港新华出版社,2007.
  [4]刘道玉.非智力因素与创造力的培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5]章志光.社会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6]于林平.浅论非智力因素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05).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一般项目(思想政治工作专项任务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09JDSZ3076)。
  
  作者简介:黄炳超(1984—),男,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辅导员,从事社会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研究。
其他文献
随着ERP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获得成功应用,对ERP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多.由于高等院校开展ERP教育的时间不长,人才培养体系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本文分析了高等院校ERP教育存在的主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术前使用雄矾散,术中使用生物羊膜移植对减轻角膜损伤减少翼状胬肉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翼状胬肉183例(231只眼),其中156只眼采用雄矾散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治
11月17日,Proxim Wireless发布了业内首款802.11n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与双射频一起使用时可获得320Mbit/s的吞吐量。Proxim的ORiNOCO AP-8000与ORINOCO AP-800接入点为各种规模的
随着我国国民科技意识的增强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农产品尤其是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满足了基本量的需求外,还要求畜产品卫生、安全、无药物及重金属残留;精细加工的小
“有时显示有TD—SCDMA信号,却打不出电话。”一位居住在北京三元桥的正使用TD—SCDMA手机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在室外时TD—SCDMA信号多数情况都很正常,但在室内或者稍微封闭场所,
本文介绍了环境工程专业中环境监测课程内容的安排与分配。介绍了根据教学内容分层次进行研究性教学的方法;结合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及实践教学,引入课题,进行探究性教学。探索了与研究性教学相应的成绩考核方法,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并且参与成绩评定。研究性教学实现了教学相长。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不定期举行的专家社区技术沙龙,邀请过很多专家学者前来参与。”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一位员工表示。专家社区沙龙最近一期,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来自工业和
为推动开放教育试点工作,天津电大于 2000年 10月 17日-20日在河北涞源召开了“2000年开放教育试点研究专题研讨会”。 会上,王晓明副校长就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状况、电大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开
期刊
据IHS iSuppli公司的LCD价格追踪报告,9月份大尺寸液晶显示器(LCD)面板价格与8月持平。8月出货量强劲,阻止了该市场进一步下滑。这将是今年最后一次市场保持稳定,预计LCD面板价格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服务中应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手术室行择期手术的2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全程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