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学质量控制,确保人才培养规格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12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实践为案例,揭示了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的建立,并着重介绍了课程整合的实践体系、信息体系、模块体系。
  关键词:教学质量,课程整合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以大专层次为主体的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下降比较明显,如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成为高职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新问题,几年来,我院并没有放松对毕业生质量的要求,而是坚持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并在实行过程中不断加以规范和强化,采取切实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努力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
  
  一、以就业为导向,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管理机制
  
  严格的教学质量标准,是保证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2000年1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进行了界定,即高职高专教育应“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制定了教学质量标准,必须有相应的管理机制,才能保证标准得到严格遵循和执行。为此,我院建立了能灵活反映社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质量管理机制。
  
  (一)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教学质量的评估是控制的重要出发点之一。因此,教学质量评价的科学性是教学质量控制的关键。传统上,教师教学质量主要通过学生成绩、领导听课等反映出来,评价主体和手段十分单一,得出的结论往往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难以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为了克服以上弊端,我院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特别引入学生、教师、督导、社会等评价主体,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几年来,我院每学期都开展学生评教、教师评教、督导评教等活动。其中,学院组织了毕业生跟踪调查、家长调查及专业管理委员会调查等活动,收集社会对学院教学质量的意见和建议。这种全方位的多元评价方式,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科学,得到了学院教师的普遍认可,有效地提高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二)顺畅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机制
  信息的传递渠道必须是通畅的,才能保证教学质量评价相关信息能得到及时的反馈,进行适时调控,起到应有的作用。为了有效地收集教学质量评价信息,我院除了通过教学管理部门组织定期的针对在校生、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外,还开通了院长信箱,并建立了学院领导与学生见面会、师生交流会等制度进行面对面的沟通。相关的信息经过加工和整理后,一方面由院领导、院办等通过定期召开的教职工会议、中层领导会议、学院文件、公告通知、各种例会等公开的形式进行传递,另一方面由教务处向系、系再向教师和学生通过会议、个别交流、班会等形式进行信息反馈。
  
  (三)有效的教学质量纠偏和激励机制
  教学质量信息的反馈就是要通过信息的传递,对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行为进行纠偏、对有利的行为进行激励,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为了建立有效的纠偏和激励机制,我院的做法是:首先,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对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其次,编辑印发《教学动态》、《督导快讯》等对教学中的问题和现象进行通报;第三,举办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优秀教师评选,积极组织参加山东省计算机技能大赛、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山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对优胜者进行奖励,利用模范效应,带动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第四,制定了《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并根据规定先后处理了多起教学事故,在全体教师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许多教师的教学工作态度有了明显改变。
  
  二、 推进课程整合,确保人才培养规格
  
  课程整合是基于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一种课程模式。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定位决定了其教育内涵是将职业行为和专业技术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改革学科型课程结构模式,通过课程整合,构建以职业性任务和行为过程为导向,以培养专业技能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是我院专业教学改革的着重点。
  
  (一) 与实践性教学整合,构建实践体系
  实践性教学是职业技术教育的灵魂,它以发展学生的实践技能为
  出发点,以理论联系实践、学用一致为主要特征,其基本要求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要实践化。教与学的实践化程度直接关系到专业教学质量的高低。
  1、在课堂教学中,大力采用示范教学、实例教学、经验教学等教学方法,缩短教与学之间的距离。
  示范教学是教师通过当众亲自操作而起到示范作用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直观、具体、形象、生动地进行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有利于学生借助观察示范操作所产生的印象进行模仿练习;实例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采用典型实例进行讲解并组织学生进行研讨,引导学生从实例中学习、理解和掌握一般规律、原则、方法及操作经验的教学方法;经验教学是教师把自己在长期专业实践中所感、所知、所思,通过概括、总结,提高到经验高度并适时传授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
  专业教学应紧扣专业特点和教学内容,努力探索并完善示范教学、实例教学、经验教学等实践性教学方法,努力做到凡能示范操作的,不空口说教;凡能采用典型实例的,不纸上谈兵;凡能结合个人及他人经验体会的,绝不照本宣科,以使复杂深奥的专业教学,变得浅显易懂,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缩短教与学之间的距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通过第二课堂,组织并引导学生开展一系列专业性社会服务活动,缩短学与用之间的距离。
  为加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力度,强化学以致用,针对专业所长,应积极组织开展义务性质、学习性质、服务性质的课外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造相互切磋及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我院信息工程系的家电维修服务队定期到社区服务,就是利用学生所学服务社会同时让学生在服务中锻炼提高技能。艺术系的文艺队不仅组织学生下乡、进社区演出,而且,还组织学生到临沂、泰安、苍山等外地演出,几年的锻炼,使艺术系学生自身技能得到了锻炼,综合素质提高很快,艺术系刘畅同学2006年山东省“普通话形象大师”称号,王沂同学获佳宝乳业杯山东省青少年歌手大赛第二名,艺术系的舞蹈队在2005年山东省大学生舞蹈大赛中获一等奖,2006参加了中央教育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并获一等奖。
  3、组织形成完整的专业技能训练过程,对学生的专业所学、所知、所用进行全方位训练。
  专业教学要完成专业技能的迁移和内化,由知转化为能,并使能充分发展达到巧的水平,关键要看是否形成了完整的技能训练实践过程。要紧扣专业职业性岗位任务和专业性技能要求,组织好见习、实验、毕业设计、生产实习、实习就业等一系列实践环节,并对实训过程实施有效、有序、有度、有机的调控,达到优化实训过程,提高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目的。
  
  (二)与信息技术整合,构建信息体系
  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模式、教育过程等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并正快速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从课本上的学习转化为网上学习;从固有体系的学习转化为对应职业性行为的学习;从知识的片段性、并列性转化为关联性、融合性学习;从以知识记忆为中心的学习转化为研究性学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以系统论和信息技术理论为指导,把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信息化环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院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立足点放在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可以为我们的课程服务,怎样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分析、加工、判断、处理等能力上。为进一步加大整合力度,各系组织开发一系列专题学习网站,专题学习网站是围绕特定专题,进行多方面知识的有机整合,形成专题知识库,而以构建网站作为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这种过程,结合了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与开发资源的技术,很好地将专题知识的学习、综合能力的培养、信息技能的培养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崭新的数字化学习方式,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
  
  (三)与模块式专业基本技能训练整合,构建模块体系
  模块式专业基本技能训练是依据专业职业性常规训练的着重点,将专业技能分解成一系列模块,制定标准,强化训练,由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由反复练习到创造性练习,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逐项推进,逐项达标,形成完整的技能训练过程。
  模块式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与课程整合,构建以实践技能为中心的模块式训练体系,采用模块教学法,通过组织学生训练和达标,让学生一入学即接触专业性内容,让学生从中认知、领会、掌握知识和技术,符合专业技能形成规律,有利于实现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的统一。在确保模块式专业基本技能训练达标的前提下,宽进严出、实习就业等提法才会有理论价值和实践可行性。
  学院针对专业特点,紧扣职业规范,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模块式专业基本技能训练达标标准,形成了贯穿专业教学始终的模块式专业基本技能训练达标纽带;并配合专业教学进度,由各系周密安排,组织训练,逐项推进,确保人人达标。
  模块式专业基本技能训练过程,是学生人人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其中的艰辛和乐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团队意识、纪律观念。
  
  三、以过程控制为中心,加强教学质量控制
  
  现代的教学质量控制就是以过程控制为中心,从教学中各个具体环节加强教学质量控制。我院的教学质量控制注重对教学过程的分解,在总体的毕业生质量标准之下,采取多种手段切实做到对教学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一)、“多证”并举,严格坚持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职业技术教育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院要求毕业生能同时获得所学专业的毕业证书和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毕业证书是学校学历教育的基本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修完专业的全部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为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保证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我院规定,学生在校期间还必须获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技能证书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外语、计算机和专业技能(“三证”)。外语方面,学生应通过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计算机方面,学生应达到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水平;专业技能方面,要求学生获得专业所要求的相应工种的中级工证书。
  
  (二)、试行“综合学分制”, 多规格多层次培养人才
  引入实施学分制,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并向以能为本的综合化方向加大学分量化力度,一是理论与技能考核相结合,加大技能考核学分量化力度;二是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加大选修课学分量化力度,以适应目前广泛的分层次教学的需求,有利于多规格多层次培养人才,缓解学科知识结构单一的现象。
  
  (三)、开展院、系两级教学督导,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核心环节。学院先后制定了《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工作规范》、《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理论课教学规范》等规章制度,使得课堂教学有章可循。学院成立了以院长担任主任的“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工作督导委员会”,建立了专职督导队伍,各系也相应成立了系教学工作督导委员会,全方位开展教学督导和教师教学测评工作。为了顺利开展督导工作,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科学测评,学院先后制定了《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督导工作条例(试行)》、《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学质量测评听课表》、《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自我测评表》、《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课程教学质量测评表》等系列规章和文件,对备课、教学手段、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十多个要素进行多方面测评,充分发挥了教学督导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四)、推动“产、学、研”结合,增强师生创新精神
  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根本方向。学院积极开展应用科技研究和开发工作,成立了新材料新能源研究所、智能玩具研究所、生物制药研究所;设立了教师科研基金、学生科研基金。一方面对教师队伍建设、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等改革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为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增强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还可增进学校与企业的联系,通过科技服务、生产实习、实习就业进一步密切与企业的合作办学。
  
  (五)、加强“实训中心”建设,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实践技能
  加强实训中心建设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学院一直把实训中心配套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综合设计、开发、利用和管理。一是建立了院系两级实训组织机构;二是要将机械实训中心、生物制药实训中心、电工电子实训中心、计算机中心建为高标准的省级示范中心;三是进一步加大配套建设投资力度;四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建立100个校外专业实习实训基地,使学生直接接触生产实践,掌握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五是配合模块式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形成了全面开放的实践教学网络。
  合校建院以来,我院在人才培养上一直坚持严格的质量标准,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院的办学模式也获得了社会的普遍认可。据学院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表明,近三年来,80%的用人单位认为我院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可以较好地适应所从事的工作,九成以上的用人单位认为我院毕业生的在“业务水平、实践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方面“强或较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的称职率为95%。近几年来,部分专业还出现了毕业生被用人单位提前预订的火热就业场面;同时,学生获得的相关技能证书的比例和层次也在稳步提高,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在毕业前获得相当于中级工的技能等级证书,获得高级工证书或者多个技能等级证书的毕业生也越来越多,大批合格的高层次、复合型技术应用型人才经由学院走向社会,为地方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优化提供了发展动力。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育中不可能将新课程标准上所要求的内容都教给学生,更谈不上未来的知识了。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使学生拥有学习主动权,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发现问题、发展新思维,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学生必须主动学习,即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发挥自己的内在潜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以积极自觉的态度参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  关键词:优化;新的教学模式;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等
期刊
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必然是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在语文教材中,诗歌、散文、小说、寓言、童话等不同文体,无不蕴含着美的因素,无处不闪烁着美的光芒,因而“语文美育渗透”就成了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环节。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在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的同时,有机地渗透美育,使学生的身心得到美的熏
期刊
摘要: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在外语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词汇教学不应是单纯的用法讲解和枯燥的记忆,而应结合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具体语境:记忆词汇的方法应在传统记忆方法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方法,词汇教学才能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被激发。  关键词:词汇;文化背景;语境;同构;异构    1 引言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语音和语法的载体。对一门语言词汇数量与质量的掌握
期刊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必将给语文教育界带来全新的气象和崭新的面貌。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应该明确中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的总体特征和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创新教育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创造型人才的一种新型方法。为此,中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应具备以下特征:    一、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期刊
摘 要:关于《起信论》真伪问题,一直成为中国佛教史上的一大悬案。近代以来争辩也较为激烈。内学院欧阳竟无及王恩洋是用玄奘唯识学来否定《起信论》,而太虚及其门人则极力消解《起信论》与唯识学的矛盾。王恩洋与太虚就《起信论》的争辩是较为激烈的。主要有如下几点:1、立论之依据;2、等无间缘可否作缘生义?3、真如与无明可否互熏?4、真如可否摄正智?  关键词:心境; 等无间缘; 真如; 无明; 正智    一
期刊
摘 要:历史是人类社会发生、发慌的历史,恩格斯曾指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可见历史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慌具有重要作用。历史教育是用历史学知识培养人的过程。通过历史教育,每一代人在继承前人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创造前进,从而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历史教育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近年来历史教育也面临着一些严峻形势。  关键词:历史教育;成就;问题;策略。  我
期刊
摘要:在当前新课改的形式下,要收到好的班级管理效果就要用赏识的态度对待学生。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爱,工作中要抓细节,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好,要以身示范,与学生们“同甘苦共患难”,管理班级想事半功倍就必须充分发挥班委会的作用,让其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  关键词:大拇指:以身示范;班委会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渐入高潮,学生的学习在发生很大变化的同时,他们的思想也变的复杂起来,很多老师越来越感
期刊
在研究力对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方面的效果时,牛顿第二定律已作了明确的回答.但是,牛顿定律所要解决的是力的瞬时作用效果,并不直接给出力的持续作用效果.动量定理解决了力的时间积累效果,它不涉及作用的过程,只须知道作用前后的运动量的变化,从而使一些不易处理的较复杂的问题,如:打击、碰撞等问题的解决变得简便.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范围比牛顿定律更为广泛,大至星系的宏观系统,小至基本粒子的微观系统,在一定条件下,
期刊
摘要:当前世界语文教育正处于改革、发展和调整的时期,各国语文教育改革在教学观念、培养方向、阅读教学以及写作教学方面面临相同的趋势,这种趋势也是当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和目标。  关键词:语文教学; 改革; 趋势    当代世界各国语文课程和教学发展的成果是令人瞩目的。随着各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语文领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人们的认识还远未一致,但是当前世界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面
期刊
我在十多年的音乐教育中对童声合唱总结了一些理论与实践训练经验,现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童声训练中高、中、低三个声区的音色必须统一。    声区统一历来是声乐教学和演唱的关键问题,童声训练更是如此。初学唱歌的孩子没有“声区”和“统一”的概念,他们的发声是随意、即兴的,怎么能唱出声音就怎么唱。因此,未经训练的童声,高音区挤或喊,中音区扁和白,低音区压或撑,三个声区的音色极不统一,如不纠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