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活动 优化策略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ron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区域活动的评价是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失的一个环节,文章主要分析幼儿园优化区域活动的评价策略,以落实教育教学内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主要策略为:汲取多元信息,确定评价内容,并采取有效策略解决区域活动评价的策略中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区域活动;评价;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20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5-0115-02
  要提高区域活动评价的有效性,教师应明确自己在区域活动评价中的角色定位和职能,从评价内容的摘取和评价方法的运用上去研究区域活动评价策略,使评价发挥其最佳的教育效能。
  一、汲取多元信息,确定评价内容
  (一)亟待解决的问题
  1.活动的规则
  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是建立一套合理的区域活动规则,那么区域活动的规则又是由谁来制定呢?应该是由教师和幼儿来共同制定。因此,在开展区域活动的时候,教师应自觉地去遵守这些规则。而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往往也会因为规则问题发生争论,如教师在音乐区新投放了一台麦克风,由于是新玩具,幼儿们都抢着玩,可一台麦克风又怎能满足几个幼儿同时参与的愿望呢?拿到麦克风的幼儿洋洋得意,拿不到的垂头丧气;胆大的与之争抢,胆小的细语相求。本该安静的区域变得吵闹无比。评价时教师组织幼儿寻找解决办法,经过讨论,大家制定了“轮流玩,一人讲一次”“每次时间不能太久”的规则,此后幼儿们又恢复了安静而有效的学习环境。同样,当区域规则不能适应幼儿的活动时,讨论、修订规则都可以放在评价时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2.性别的差异
  男孩、女孩因为喜欢的游戏内容不同,所以选择游戏就存在着差异。比如有些女孩喜欢打扮类的,而男孩喜欢垒高、探索类的。教师可以让男孩、女孩们互相介绍,这样的交流平台一搭,幼儿们的兴趣就变得广泛了,从单一的兴趣变成广泛的兴趣,甚至让本来简单的兴趣或者很寻常的一种摆弄、操作,变成了一种非常有益的探索。
  3.遇到的困难
  在评价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帮助幼儿去解决其在游戏当中的一些困惑。幼儿因为年龄小,在个别化活动当中,面对这么多的材料,往往会有许多的问题发生,并且这都需要幼儿独立面对。幼儿碰到困难时该怎么解决呢?有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区域活动过程中进行指导、点拨,但是一个班有那么多的幼儿,教师不可能一一及时地进行指导、点拨,那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评价活动中帮助幼儿一起解决困难。
  (二)引发共鸣的内容
  1.新投放的材料
  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活动材料来实现的,活动材料是区域活动实施与开展的核心。因此,对活动材料投放的评价可以进一步加强活动材料与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使活动材料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既重要又复杂,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当教师新投放了游戏材料时,幼儿们会特别感兴趣,那么教师把它作为讲评内容就是趁热打铁,要在幼儿兴趣最浓的时候开展教学。
  2.特精彩的作品
  及时发现精彩作品并进行评价,对幼儿不仅仅有认知上的作用,更有社会性发展的功能。展示的作品是教师在活动中发现的好的、有创意的作品,让创作的幼儿自己介绍并与同伴互相评价。通过展示,幼儿增强了自信心和成就感,也激发了对活动的兴趣。
  例如,在大班“刺绣”游戏中,教师发现汶汶完成了一幅刺绣作品,要知道完成这样一幅作品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创作过程中汶汶也想过放弃,教师及时进行鼓励和引导,让她继续坚持,直到作品的完成。在评价时,教师在汶汶介绍自己的作品后用夸张的语气说:“孩子们,汶汶完成这幅作品用了很多很多的时间,多么漂亮的作品呀!”这时候,幼儿们都体验到了一种坚持就是胜利的情感,汶汶也收获了克服困难的自豪感。
  3.超好玩的方法
  评价的最大作用就在于搭建一个交流经验的平台。这种交流就是为了把大家的各种成功创意进行碰撞,把各个幼儿的经验进行汇集交流。帮助幼儿把自己的操作感受通过互相借鉴、互相交流形成共识,同时,又能帮助幼儿集中他们的思维,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大大拓展幼儿学习的范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适合共享的经验
  1.技能获得的学习
  教师观察到幼儿在玩同一个游戏时会采用多种方法,通过评价这样的经验交流,可以帮助幼儿启迪思维。比如说玩拼板,每个幼儿都会玩,但是教师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个幼儿的玩法是不一样的。教师可以搭建一个讲评交流平台,让幼儿从同样的信息当中发现原来拼板还可以这样玩。如有的幼儿拼图,会将特征相似的放在一起,如找到了一只脚,他就会去找一双鞋子,找到了一个脑袋,他会去找一双耳朵;而有些幼儿是先找四邊,然后从四边往中间拼;还有的幼儿是先把颜色分类,天空都是蓝色的,就把蓝色的都找出来,人的衣服的颜色都是橘色的,就把橘色的都找出来。通过这样一个讲评交流,幼儿们会发现原来拼图有各种各样的方法。
  2.成功探究的经验
  我们都知道,一开始跟材料进行接触,幼儿往往是无意识的,不会按照教师设计的游戏目标、游戏玩法进行。幼儿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游戏过程,在评价活动中,通过同伴讲、教师讲,进行经验交流和方法的探索,可以引发幼儿思考新的玩法。例如“包糖果”这个游戏中,刚开始幼儿只是对里面的橡皮泥感兴趣,后来发现糖果柜台里放着一颗包好的糖果,环境暗示着“如果你包好了糖果,可以放到糖果柜台上。”这样,幼儿就从无意识变成有意识。教师的讲评可围绕“糖果有哪些口味?糖果有哪些形状?糖果怎样才能包得紧?糖果的大小与糖纸如何选择?糖果的颜色与口味有些什么联系?……”让幼儿成功探究出包糖果的经验。
  3.问题解决的方法   在区域活动中有一些挑战性的内容,也会使部分幼儿胆怯。例如“围围巾”(就是给图片上的人物戴围巾),这个游戏可不是每个幼儿都喜欢的。它对幼儿的动作协调性、小肌肉动作的精细性都是有挑战的。女孩子有可能比较喜欢,还有一些动作能力强的幼儿会喜欢。那么教师通过评价,可以让幼儿发现:“咦!这个游戏还挺好玩的。我可以给老师戴围巾,还可以给妈妈戴围巾,天气不一样的时候,可以戴不一样的围巾。”通过游戏评价,本来是一个幼儿的兴趣,现在变成了大家的兴趣。本来有些难的游戏,被教师这么一讲,变得生动有趣,幼儿也就愿意参加了。
  4.即将结束的活动
  区域活动的材料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一定有更换调整阶段,当这个游戏即将结束,我们一定要组织幼儿开展讲评交流,要帮助幼儿总结、归纳。
  二、采取有效策略,落实评价内容
  区域活动的评价方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关键是教师能否运用专业知识审视幼儿的活动,在实践中发现、分析、研究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进行评价。
  (一)略微展开,导入信息
  有时候教师只需要蜻蜓点水,稍微讲一讲即可。比如游戏讲评的前3分钟内,我们可以略微展开,导入信息。因为幼儿刚刚结束游戏,还沉浸在刚才的游戏过程中,先让幼儿回味一下刚才的游戏过程:“宝贝们今天都玩得很高兴,谁来说说今天最想给大家介绍的游戏呢?”这时候才开始讲评,可以点名4~5个幼儿,这时候教师所采用的讲评交流就是蜻蜓点水。其教育目的就是让一部分幼儿能在游戏讲评交流中介绍一下自己的游戏过程,回顾一下游戏历程。
  (二)必要展开,提供线索
  什么时候必要展开,提供线索呢?比如,当许多幼儿对某一个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的时候,他们处于一种摸索的、受挫的阶段。当方法和手段出现分歧的时候,有的幼儿会开始感到困难或者动摇,那么教师就可选这部分内容为讲评交流内容,但是在没有到总结性讲评交流的阶段时,还是给幼儿更多的思考空间,不急于给答案。例如纸盆创意游戏,当许多幼儿都是用一个盆子在做的时候,教师就有必要展开,帮助幼儿拓宽思维:“大家用一个盆子做了小动物,如果有两个盆子又可以变什么呢?三个、四个呢?”幼儿们的思维一下子就打开了:原来盆子变多了,创意也变得无穷多了。教师继续提问:“那如果镂空了,又会有什么变化呢?”给幼儿一些线索,即为幼儿之后游戏进程当中的探索提供一些线索。
  (三)充分展开,解决问题
  这个充分展开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当游戏进行到一定阶段,也就是幼儿已经到了解决问题、提升认识的时候,問题情境基本上都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呈现,教师应该把游戏讲评交流充分展开,帮助幼儿将矛盾、经验、结果全盘托出,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就可以解决问题。幼儿针对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困惑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商量下一步如何解决,为下一次操作提供具体的步骤。
  三、结语
  每个个体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这种理解的差异性可以作为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可以通过交流、讨论与合作得到共享,从而开发出群体在个体学习中的力量。为此,区域活动讲评交流策略不仅有利于教育教学的落实、教学质量的提升,更有利于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晓昕.主动学习理念下的幼儿园自主式区域活动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9(2):120.
  [2]向建秋.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5):78-80.
  [3]吴 双,邵小佩.论教育质量视角下的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J].教师教育论坛,2016,29(10):38-42.
  [4]赵利杰,孙 敬.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1(8):297.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教育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包含了对掌握计算方法、了解数学定理等数学知识素养的培育,还蕴含了很多德育内容,因此,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尊师爱生、团结友爱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意识到知识与思想相互统一,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教育的必然趋势,应该改变自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当前,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时代内涵,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教师就要以课堂为主阵地,巧妙引领学生去感受这些传统的元素,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地让学生浸润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小学生要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教师在指导想象作文的时候,要教给学生写想象作文的秘诀,放飞学生自由想象的翅膀。  关键词:想象;秘诀;作文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4-03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4-0048-01  一、想象合理、有根有据  (一
摘 要:语文教学中,诗词犹如璀璨的明珠照亮课堂。然而,在科技不断爆炸更新的信息时代,单凭一支笔、一张嘴和一本教科书只能让诗词教学黯然失色。现代教师除了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外,还应该因时调整诗词教学的策略。而智能引领、校园浸润、平台驱动和晋级机制无疑让诗词教学激情碰撞、充满活力,让诗词教学深入骨髓。  关键词:智能引领;校园浸润;晋级机制;诗意心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
摘 要:基于指南精神指引,注重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幼儿园尝试进行幼儿绘本阅读的探索。文章从什么是幼儿绘本阅读出发,再到绘本阅读的价值导向,以及如何为幼儿选取适宜的绘本,结合具体的绘本实例,进一步明确了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绘本,其用之所在,其美之所在。  关键词:幼儿;绘本阅读;价值导向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
摘 要:传统的作文教学重过程指导,轻评改;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写;重主题契合,轻思维训练等现象普遍存在。如何有效地实施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习作教学?文章以统编教材为载体改变课堂学习方式,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习作课堂。聚焦单元目标,一课一得;从学情出发,分解单元目标,搭建习作支架;自主评改,培养读者意识,二次写作,落实习作训练目标,让成长“看得见”。  关键词:单元目标;一课一得;习作支架;自主评改;二次
摘 要:2019年5月21日~23日,江苏省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恰逢五年一次的大督导,六年级以“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总复习”为督导课题。在反复磨课试教过程中,文章作者有很多感触。文章旨在阐述作者在几次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也期望给读者以启迪。  关键词:平面图形;周长;面积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6-30 文章编号:1674-120X(20
摘 要:专注力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能力,专注力的好坏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影响巨大,可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专注力问题不容乐观,大多数学生专注力较差,无法长时间专注于同一件事情。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直接导致学生的课堂效率低下。那该如何提升学生的专注力?文章指出了目前中小学生专注力的现状,分析了其专注力不强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阐述了一些提升专注力的方法。  关键词:专注力;家庭教育;亲子阅读  中图分类号:G7
摘 要:漂流日记,是日记写作的一种形式。它由几个学生合作小组轮流写作,互相批改,互相借鉴,从而达到共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在合作交流中,它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激起了写作欲望,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合作;表达;交流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中最难突破、最需要花时间的。多练,是最重要的一种手段,日记便可以天天练笔。自打我教学以来,尝试过让孩子们天天写日记,也尝试过让他们一周写一篇
摘 要: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从而彰显个性。然而现在不少中学生的写作却呈现消沉化和思维的僵化,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以自己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去培养学生写作的个性化意识,进而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创作。从创作氛围的营造到作文的审题立意再到写作的形式乃至后续的点评,教师都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