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读书升华孩子的情感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b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新学期,孩子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新书发下去,总觉着少点什么。一查,原来没有了补充阅读一类的书。六周后,才发现,原来三年级的《新人文读本》被发到五年级去了!因为《新人文读本》的封面上写了个“5”字,再加上,老师翻阅里面的文章,发现挺长的,于是乎,就真的以为是五年级的教材了。果真如此吗?我先找来一本书,不由得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书是曹文轩教授主编的,关于爱心、善良、人生、信念……我们三年级孩子能读懂吗?我不禁在心里打上一个“?”。
  【过程】
  书终于分发到孩子们手中,我带着他们阅读了编者的话、目录之后,就交代他们一定要抽空读,并且与他们约定,读过之后,我们来交流。
  一周后的阅读课上,我问:“《凯塞娅》,你们读了吗?能读得懂吗,需要老师帮助吗?”
  “能!”孩子们异口同声道。
  “那我们聊聊吧。”我说道。
  “小女孩太可怜了!”“小女孩很胆小。”“她爸爸太厉害了!”“小女孩爸爸根本不爱小女孩!”“不,爱!”教室里立即争论开了。我看着一张张通红的脸,心想:文章里的父亲让孩子望而生畏,他的这种深沉的爱孩子会理解吗?这不正是让孩子理解父母的好机会吗?于是,我说:“同学们,那我们来场辩论赛,小女孩的父亲到底爱不爱小女孩呢?爱,请你说出理由;不爱,也请你说出理由,好吗?”
  “好!”教室里顿时闹腾开了!
  看着孩子们异常兴奋的脸,我接着说:“看来同学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别着急,老师还是建议你们再仔细读读,动笔画画,也把想法写在旁边,争取一下驳倒你的对手,让他无话可说!”
  教室里一下变得安静,孩子们个个埋头阅读,时不时在书上画着,明亮的眼睛里不时闪着光。看情形,还真想做个辩手呢!其实,我这是在教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呢!
  调好座位之后,辩论赛正式开始了!
  “我方认为,小女孩的父亲根本不爱小女孩。书里的小女孩一见到他父亲,她就结巴。她还说,‘上帝干吗要造出这种父亲!’”一个小女孩起身说道。
  “不,爱。小女孩的父亲在小女孩做噩梦时,还把她抱到自己的大床上。”
  “不爱。”一个小男生站起来,……
  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个个神采飞扬!理越辩越明,越辩越清。孩子们最后认为:“小女孩的父亲是爱小女孩的,只是他很严厉!”“小女孩感受到父亲的爱了,她开始是不理解父亲!”
  不知不觉下课铃早已响了,孩子们还不肯离开教室。“老师,我们还要上阅读课。”这是第一次全班学生的请求。
  【感想】
  听着孩子们精彩的发言,我的心被充盈着,感动着!
  原来这些小不点儿们的心思也是那么细腻,他们对自己与父母原来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原来,他们在大人的安排下生活,不喜不愁,父母为他们做的都被认为是应该的,对父母的爱视而不见,更不懂得感恩,不知回报。今天,这样一篇文章竟然让他们有如此的感触!这宝贵的“情感”被激发了出来。
  第二天的日记,很多孩子都记录了这件事。有的写道:“今天的阅读课真有意思。”有的写道:“原来,世上的父亲是不相同的,他们对孩子们的爱却是相同的,只是他们爱的方式不同罢了!”还有的在日记中深情地呼唤:“父亲,我爱你!”
  我为之动容,深深出了一口气。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让读书升华孩子的情感吧!
  (作者单位:南京市浦口区城东小学)
其他文献
[案例]: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木兰从军》  师:“木兰告别了家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这句话中有几个动词用得特别传神,请找一找并用笔圈出来。  生:披、跨、渡、过。  师:好在哪儿呢?好好读一读,体会一下。  生1:感觉很顺口。  生2:读时感觉有气势。(老师随即请她读)  师:其实这几个动词还用得非常准确。“披”能换成“穿”吗?为什么?  生:不能。“披”跟“穿”的方法是
该文阐述了我国机械工业中推行SQC应用时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开发CASQC软件系统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提出并介绍了面向企业、实用为主的CASQC设计思想、系统结构及系统功能。该系统已用C语言实
会议
会议
通过对该厂220kV大型瓷套坯体开裂的原因剖析以及采取相应的对策彻底解决这一问 题,为今后类似的问题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听了无锡市盛岸实验小学徐国新老师执教的《螳螂捕蝉》一课很受启发。徐老师的这节课,整个课堂显得大气而不失精细,朴实而富有智慧,令人回味无穷。    其一,习读古文,渗透方法  学完课文“赏读古文”,教学中渗透着阅读古文的基本方法,即利用注释,抓住关键词,掌握停顿,把握节奏,读出韵味。接着,将古文与现代文对比互读,不仅深化了课文理解,而且使学生获得了中国文化的熏陶。    其二,训练思维,启迪智慧  
教学反思是教学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此环节中,教师可以冷静地思考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是否优效;经过课堂教学,学生们是否都在各自的水平上有了不同的提高;从课堂生成情况检验教学预设是否成功;教学中自己的角色定位是否得当……笔者以为,教学反思不但要像认真备课、认真上课等教学常规一样受到重视,还要上升为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  笔者在执教《燕子》的教学中,曾发生过以下一段实况: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4
[教学实录]  十五年前的回忆——  师:(导入)同学们,杜甫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人称“诗圣”。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一首诗《绝句》。首先,我们把这首诗读两遍。  (生齐读)  师:下面,我们来解释一下字词的意思。鸣:鸣叫。翠:新绿。上:飞上。青天:蔚蓝的天空。……  师:哪位同学再来将诗歌解释一下。  生:……  十五年前,我是一名刚踏上讲台的新教师,将教参上的有关条目背得滚瓜烂熟。上课时,
最近,看到《光明日报》上一篇有关语文教育的文章,开头的引述激起了我的强烈共鸣:  三十年前,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中小学语文教育效果很差。”“十年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十五年前,北大中文系朱德熙教授说过:“现在的小学(语文)教育简直是摧残儿童!”五年前,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语文教育面临一个悲哀,不少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中国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