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读物中地理教学素材的利用

来源 :今日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nxj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改变了地理教师对课程消极、依赖的态度,要求地理教师从课程的实施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在素材性资源中,图片、视频资源由于其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而受到重视,但文本资源部分的课外读物较少受到关注。笔者认为,课外读物是学生在生活中获得地理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与视频、图片资源相比,它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同样应该得到适当的开发。
  一、课外读物是学生在生活中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课程标准要求“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任何人的生活范围都是有限的,只能获得对自己生活区域内地理环境的直接感知。对学生而言,他们可以直接感知的地理环境可能仅限于所居住的城市、村庄及邻近地区。而世界上的其他地区,在生活中只能通过电视、电影、网络、书籍、报纸等渠道获取信息,进行了解和认识。在这些信息传播媒介中,电视和网络无疑提供着海量信息。但由于它们造成的负面影响,如沉溺于电视或上网成瘾,阅读课外读物可能更容易被学生家长所接受和鼓励。
  二、课外读物中包含着丰富的地理教学素材
  1.知识与技能方面。课外读物中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课外读物的作者们在创作时不可避免地会将自己对周围地理环境的体验和认识带入作品中,来自不同地域的作者会将不同地域的地理信息带入课外读物中。
  在描写现实生活的小说中,地理环境经常作为故事的背景,从而增强了真实感。学生在阅读故事时,也会不知不觉地接触到地理知识。例如,曾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受青少年欢迎的作者秦文君的《十六岁少女》,描写一个女孩从上海到黑龙江林场的经历。在这个故事中,一方面描绘了上海的城市景观;另一方面,又细致地描述了黑龙江林场的自然环境、气候、水文、植被以及当地乡村的风土人情。表现出我国各地区间的差异,不仅是自然环境的差异,也有经济、文化、人口方面的差异。又如,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作者由于插队,在云南长期工作、生活,对该地区的地理环境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他的很多作品都以云南为背景,讲述以该地区动物及人与动物关系为主题的故事,表现云南当地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通过阅读,可以增加读者对云南地区地理环境的了解。
  国内儿童读物的作者们将自己所熟悉的地理环境融入作品,表现出我国自然、人文地理的区域差异。阅读这样的作品不但可以增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了解,也可培养对祖国的热爱。类似的,来自世界其他国家的作者也会把自己周围的地理事物带入书中,表现出世界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学生在阅读时,也就不知不觉地增进了对世界其他地区的了解,同时感叹世界的神奇和丰富多彩。例如,比较经典的儿童读物《海蒂》,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叫海蒂的小女孩和爷爷在阿尔卑斯山生活的故事。通过阅读,很容易注意到书中对于阿尔卑斯山的山地垂直地带性的描述。
  由此可见,儿童读物中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与视频、图片相比,文本形式的读物也有一定的优势:视频和图片提供图像形式的资料,无疑更生动、直观、有趣,但在利于记忆方面,文字可能更具优势。因此,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使之丰富自身的地理知识,提高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方面。教学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维度要求学生“从生活和学习中发现地理问题”,“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在生活中,学生获得的地理信息并非全部来源于直接的感知,很多地理信息是通过电视、报纸、书籍等渠道获得的。课外读物是学生在生活中获得地理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阅读也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鼓励学生从课外读物中提取地理信息,并提出问题、搜集资料,通过总结、分析、归纳获得对地理规律的认识。可以提高学生从生活中接触到的文本资料中提取信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地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之一,着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儿童课外读物的自身特性使其成为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良好素材。课外读物中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之一便是“自然母题”。与成人文学中自然主题逐渐被忽视的趋势相反,儿童文学关注自然、描述自然、描述人对自然的感情。而且这种对自然的关注和热爱是非功利性的。通过阅读这类儿童文学可以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使之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优秀的儿童文学可以通过语言描述将读者带入书中的世界,看到书中描写的自然景观,体验情感的波动,这是图片和视频资料难以做到的。比如,《鹿苑长春》描写一个男孩收养一头小鹿的故事。作者用平静、细腻的笔触描述着森林、水塘、各种动物,读者似乎也可以体会到男孩对于森林的依恋和喜爱。而小鹿因糟蹋庄稼被男孩父母杀害后,男孩伤心地离家出走,读者也会跟着为小鹿的死感到痛苦、伤心。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仿佛跟随男孩经历了一切,感受到了他对大自然的爱和对野生动物受到伤害的痛心。这种强烈的感情波动是难以通过观看森林图片或关于鹿的视频产生的,但这种感情正是培养环境保护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基础。
  综上所述,课外读物是学生在生活中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充分利用课外读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提取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利用课外读物中关于自然和人地关系的描写,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与视频和图片相比,课外读物具有自身的优势,作为地理课程资源同样应该得到重视。
其他文献
中学生正处于大脑和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加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终身体育观,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结合我校实际谈谈一些看法。   一、目标激励,正确引导,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和热情   1、通过体育进行理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树立为中华崛起而锻炼的思想。通过讲述我国体育运动的历史,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体育锻炼的作用等,使学生正确理解德、智、体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参
期刊
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也就不会深入地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的形式。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不能再把课堂提问看成是教师的专利,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去想、去疑、去问,使他们在师生互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有价值的问题,让新的问题又激发学生不断去探索、发现。在这种良性
期刊
学校体育课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除了取决于他们对体育锻炼有正确的认识以外,跟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体育课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兴趣浓厚,就会精力充沛,不易疲劳。因此,兴趣在学生体育锻炼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呢?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有如下体会:  一、要钻研教材教法。首先要明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的目的性,分析教材内容的特
期刊
亲和力,词典里的解释是“比喻使人亲近、愿意接触的力量”,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它是指“在人与人或人与物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但亲和力又与“亲和动机”密切相关,亲和动机强,如迫切需要得到他人的友谊,或者急切需要他人的支持时,其亲和力就高;亲和动机弱,如无视他人的存在,或把自己的权力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时,其亲和力就低。从这个角度看,在教学过程中,亲和力又是与教师的教学观、教育观紧紧地联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期刊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的特点不仅在于概念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结论的明确性和体系的完整性。而且在于它应用的广泛性。无论是数学研究还是数学学习。其目的之一是将数学运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是通过数学模型这个桥梁来实现的。可以说“模型化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处于所有的数学应用之心脏”。建立数学模型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数学建模的特殊地位与作用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这是多么精妙的话语。生活是教育的海洋,语文教学既要立足课堂,又要紧扣生活,扩展时空,延伸触角,这样才能激发和满足学生探究语文的需要和情趣,才能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亲近感,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展示生活实物。生活中,蕴含着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利用生活中的客观景物,帮助学生建立事物表
期刊
情感教学就是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发挥积极情感的作用,激发起学生持久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认知和能力的提高。下面谈一谈自己在政治课教学中的情感运用策略。   一、提高教学基本能力,增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教学实践表明情感的运用和实现往往与教师的教学基本能力、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课堂上教师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是相互影响的,只有使教的激情与学的感受融合统一。让课堂气氛处于和谐、共鸣
期刊
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艰巨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我特别注意后进生的转化问题,对后进生的成因及其对应的教育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偶得几点浅显认识与各位同仁切磋。   一、后进生的成因  ⑴逆反心理型  这种类型的学生往往从小就受到家庭专断式的教育。学生从小得不到家长的呵护,稍有错误就受到家长的训斥打骂,久而久之,产
期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自身感受与个体学习,改变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注重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上,感悟和体验,并亲历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即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在得到知识的同时捕捉知识、探索知识。   一、发现数学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数学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方法和规律。教师应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