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的感悟与体味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lippp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诗歌教学既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同时也是感悟中国传统古典文化的载体。古代诗歌教学要反复吟诵,感悟意蕴;细品诗句,体悟情感;初步感知,品味诗境。
  关键词:古代诗歌 感悟意蕴 体味情感 品味诗境
  在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既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同时也是感悟中国传统古典文化的载体。但是教学过程中,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对于诗歌的学习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因为读的少,所以往往对诗歌理解不了,所以在做题的时候无从下手,让很多学生望而却步,成了一道难题。
  一.反复吟诵,感悟意蕴
  钟嵘《诗品》卷中称《古诗十九首》“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诗歌语言即是如此,浓缩的,积淀已久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丰富的表现力。早在文字产生以前,就有原始歌谣在口头流传,也是古代诗歌的萌芽。所以感悟诗歌的前提就要先反复吟诵,先读出自己对诗歌的感悟,可以通过范读、自读、齐读等方式体悟诗歌的音韵美。反复深情的朗读,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可以让学生尽快的进入诗歌的意境,例如:读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就要把握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明秀诗境,让学生通过品读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山水中,感受诗歌的意境。将自然美与心境美融合为一体。
  诗人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美的意象,诗情与画意相结合,浓烈的情思氛围,空明纯美的意境。
  二.初步感知,品味诗境
  解读诗歌,关键要读懂诗意,学生需要根据诗歌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融入诗人所引导的意境中。诗歌鉴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联想、想象。
  关注诗歌的题目。题目往往会透漏出一些重要信息和线索,例如:读张籍的《秋思》,根据题目可以得出重要信息,诗人要写在秋天对家乡及亲人的深切思念。读陈与义的《道中寒食》,可知诗人是写在寒食节,诗人奔波在外的所见所闻所感。
  关注作者及注释。所谓“知人论世”,了解作者便可以了解其作品主要内容和风格。注释往往提供重要的信息,有利于解读诗文,例如读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下注释: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注释点明了作词的背景,由此便可以推测内容主旨及感情基调。
  三.细品诗句,体悟情感
  对于诗词而言,把握诗人通过典型意象、特殊意境所传达出来的情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意象是诗人情感的载体,独特的意境正是来自于诗人意象的选取和个人心境的真实写照。所以品读形象是诗歌阅读的必要步骤:
  (一)分析形象
  1.品读人物形象,首先要感悟是诗歌人物的环境与处境,抓住诗歌中的季节特征、自然特征、时代特征和诗人的生活态度,其次要把握对于人物形象的正面和侧面的描写。最后把诗歌的内容转化为人物的性格,知趣等方面的内容。
  2.分析景物形象。诗人常常以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表达技巧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因此,注重理解诗歌中所用的意象,体味诗歌所营造的意境。
  3.赏析事物形象。物象主要指咏物诗中描写的事物,诗人往往通过所描写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趣。首先要把握住物象的特点,再依据物象的特点挖掘其内涵,进而提炼出物象所表现出的品格。
  (二)品读语言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诗词的语言特点是意蕴丰富、凝练、含蓄、富有节奏和韵律。理解关键诗句的意思,揣摩诗歌的语言风格,赏析诗歌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表达的情感、营造的意境等。赏析理解重点词句首先要理解其深层意义与言外之意,同是分析其所描绘的形象、营造的意义、表达的情感等。走进诗人,走进诗歌。与诗人近距离对话,感悟当时景,当时情。许多诗歌的语言具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特点,诗人正是以传神、精炼、独特的语言才得以准确传达出诗歌的精髓。所以一定要理解字词的本义,结合分析在诗句和意境中字词的独特韵味,体味其如何传达出诗人的情意。品读字句、炼字。
  (三)感悟诗情
  情感是诗歌的源泉。离开了情感的表达,诗歌也就失去了他的色彩。而這也是学生在阅读诗歌中最大的难题,诗歌的精炼,深邃,往往是很多学生读罢后不知所云,感觉很茫然。当然阅读的感悟来自于知识的积累,语感的培养,诗歌的阅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步步的提升。所以需要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能有意的培养学生的思考感悟能力,平时多读多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结合一些诗歌阅读的基本要求,如对作者的了解、对意象意境的把握、结合语言的表达、感知诗人的情感。
  诗歌美好的印象来自于其外在的韵律,透过文词感知其优美的意境,进而把握诗歌的情感。诗歌的品读鉴赏离不开学生对诗歌的喜爱以及反复的诵读。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在平时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多读多练。逐渐形成自己对诗歌独特的感悟能力,这样,学生面对诗歌鉴赏时便不会觉得无从下手了。透过诗歌表面的感性认识去挖掘其内在的理性认识。将其运用在语文的写作中,活学活用,达到诗歌学习的真正目的。
  (作者单位:甘肃嘉峪关市酒钢三中)
其他文献
1临床资料本组男性18例,女性18例,年龄40~75岁。胸壁放射性溃疡10例,颈部5例,腋窝5例,腹股沟6例,头皮3例,踝关节2例,手部5例。创面最大面积为30 cm×25 cm。36例患者均接受皮
以百年时段为基本量度单位考量,20世纪中国文学中已能发现“周期”、“循环”、“趋势”等一些规律性的因素,并已形成相对完整、持久、恒定的总体格局与方向,不应以重估为名对此肆意解构、颠覆,以免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迷途。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高度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在严峻形势下积极领导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该时期,中共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大致经历了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的分散化、个体性学习阶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初具规模、组织化学习阶段,抗战时期的制度化、规范化学习阶段和解放战争时期较为系统化深入学习阶段。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领导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实践告诉我们,要不断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在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通过对马列著作的学习,提高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为中共领导
社会是处于不断的进步发展之中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如何做好基层的党务工作是开展相关工作的重要前提,有助于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由于受到了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开展基层
在如今的行业背景下,很多企业的基层党支部工作都在进行调节,以便于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企业基层党支部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在如今的发展阶段,需
2001年,老舍的《四世同堂》改编成北京曲剧。这是《四世同堂》第一次改编成舞台剧,尤其是北京曲剧这样和老舍本人有很大关系的、很特殊的形式,因此北京曲剧版《四世同堂》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本文试图研究老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如何通过这种新的形式得到了表现,并探讨北京曲剧《四世同堂》对小说的继承和创新。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瞿秋白精神世界中具有诸多互相矛盾对立的因素,主要表现为:济世与避世的愿望在其心里兼而有之,他虽然选择了前者,但避世的愿望时有流露;肉体的病弱,既激发了他向死而生的决心和斗志,又使他时时生出消极退缩和随波逐流的念头;其精神结构中信仰与怀疑、肯定与否定精神并存,使他对于“革命”和“自我”等问题的认知复杂多面。这昭示了知识分子走向革命的艰难心路历程,也预示了革命对知识分子改造的必然性和复杂性。
煤矿的安全工作是煤炭企业生产工作的基石.在中国全面进入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的时代背景下,认真做好煤企安全工作,重点是加强安全生产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推进企业的转型升级
期刊
本文构建了省域经济增长方式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主成分分析方法,在携带绝大部分信息总量的前提下提取两个有效主成分。由于本文中两个主成分的经济含义与波特创新驱动理论中投资驱动与创新驱动阶段的内涵存在高度一致性,从而为基于综合评价视角识别省域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将省域经济增长划分为四个类型:创新驱动型、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投资驱动型、要素驱动向投资驱动转变。实证分析结果不仅与客观实际有很好的吻合,而且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2)》的研究结果有着高度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