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4-00-01
教研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学校实践办学理念、整合群体智慧的文化呈现方式,它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乃至学校内涵发展至关重要。学校要通过营造氛围、创新制度管理、开展教研活动等形式,构建乐学善思、群教群研、共同成长的教研文化,引领教师自觉持久地走上专业发展的道路。
一、构建学校教研文化的重要意义
教研文化是指教师群体的教研范式特征及倾向,是与其专业特点相适应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对一所学校而言,教研文化就是教师群体在长期工作实践和共同生活中不断积累、形成和发展并为大多数人认同和接受的较高的思想境界、正确的价值导向和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是全体教师对事业执著追求的工作热情、科学态度、宝贵经验的高度浓缩、总结与提炼,是学校不断丰富、发展和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学校教学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教研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一旦形成就有很强的约束力感染力,对学生、教师乃至学校发展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一是有助于深化课程改革。实施课程改革,从教师到学校都有许多观念与方法方面的具体问题需要解决,建构学校教研文化有助于解决课程改革中各个层面的具体问题,进而促进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二是有助于强化校本教研。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和主要渠道。实施新课程提倡的校本教研,使学校教研工作从思想到形式都经历着观念、习惯和思维的嬗变,教师要结合教学实践,研究并解决课程实施的具体问题,使研究成果直接促进学生发展,让教师获得参与教研活动的成功体验和快乐,使校本教研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三是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职业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比较广博的基础知识以及现代教育理论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才能不断实现专业化成长。教师专业水平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思考与研究,才能获得提高,因而,构建教研文化,引导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可以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推进学校教研文化的运行机制
一是营造学习氛围。教师不能主动参与教研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比较浅薄,不能敏锐地发现和思考身边的教育现象,难以对自己的职业行为进行理性评价,所以,学校要营造学习氛围,激发教师自觉持续学习的愿望,促使教师在学习与工作实践中,提升教育智慧,改善思维模式,形成教研能力。
二是培育和谐共同体。在教师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和经历。学校要引导教师将自己的意愿和价值追求与自身发展和生命质量和谐统一起来,促使教师之间坦诚交流、真诚合作,建立优势互补、学习互赏、平等互助的和谐团队,让教师在这一和谐共同体中有归属感和成就感,奠定教研文化的基础。
三是培养教研骨干队伍。学校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必须要有熟悉教学、勤奋学习、敏于思考、乐于交流、善于组织的教师去支撑。教研文化的构建要重视培训教研组长、课题组长、备课组长等不同层次的教研骨干,只有形成了教研骨干队伍,才能引领教研工作不断走向深入。
四是创新教研活动形式。学校教研活动应以互动交流为主,要开展有利于教师广泛参与的案例反思、沙龙论坛、课堂观摩、问题探究等形式的教研活动,也可鼓励教师参与网络研修,参加校外学术团体组织的学术研讨,让教师通过多种渠道的多元化互动交流,在充分展示才华和思想的过程中互相启迪,共同提升。
五是健全教研成果评价奖励制度。学校对教师的教研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研究报告、教学课件、课堂实录等教研成果的获奖发表,要采取一定的形式给予宣传肯定和评价奖励,让教师真切感受到自己努力的成果被认可被肯定,激发教师持续投身教研的热情,使全校上下形成在学习状态下工作,在研究状态下提升的良好氛围。
三、推进学校教研文化的实施策略
一是创设舆论环境,支撑教研文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该引导每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之路。”教师参与教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靠一定的环境氛围去熏陶,可以在校园设立固定标语,借用教育名人论教研的名言警句宣传教研工作;设置宣传栏,宣传校内教学名师、骨干教师治学治教的先进事迹,宣传省内外教育专家的教学经验;建立荣誉室,展示教师在教育教学等方面获得的荣誉及教研成果。通过舆论宣传,促使教师焕发教育激情与理想,探寻自身价值增长点,引导教师逐渐形成正确认识教研,自觉投身教研的实践能力。
二是创新制度管理,发展教研文化。学校要健全教研工作制度,就教研工作的组织管理、教研成果的评定奖惩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营造崇尚研究、共同探讨、平等合作、共享经验的氛围,创设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激活教师潜在科研动力的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改善教师工作状态。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校本教研制度肯定和承认教师的研究,给教师提供表现和创新的机会,激励、尊重和保护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职业自信心,保障教师教研热情经久不衰,促进教研活动有效开展,保障教研成果不断丰富和创新。
三是创建书香校园,助推教研文化。学校要不断更新充实图书,订阅教学刊物,为教师学习钻研业务提供保障。全面开展“阅读教育经典”的读书活动,要求教师每人每年订阅一份教学刊物,研读一本教育专著,通过读书演讲、主题报告、心得交流、笔记展览等形式,引领教师养成多读书、善学习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专业认知水平。一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对教育教学的理性认识;二要研读课标,全面领会学科教学目标及学段年级教学要求;三要阅览教学刊物,学习国内外教学研究的方法成果;四要全面掌握教材的内容体系、编写意图;五要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实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手段的有效整合。让教师在广泛的学习中,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激发不断钻研的动力,塑造一个注重学习、善于思考、积极进取的优秀教师群体,助推教研文化不断丰厚充实。
四是开展研讨活动,深化教研文化。教师要养成自觉思考的习惯,时时处处以研究者的心态审视教育现象,评判和优化自己及同事的教学行为,在“怎样教才有效”上多探究,如何“少教”、“不教”,实现“无痕之教”,如何将自己的“教”转化为学生自主的“学”。学校要充分发挥班子成员、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的群体合力,每周确定的教研活动日,要以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重点,广泛开展集体备课、专题研讨、听课评课、观看教学录像、课题研究等形式的交流研讨活动,引导教师积极承担研讨任务,在交流研讨中提升认知水平。鼓励教师参与网上研修,建立个人博客,与外地同行交流切磋,在教学实践中,探寻教育的真谛,获得真切的感受。
五是营造写作氛围,提升教研文化。写作是丰富教师教育智慧的有效途径,它包含学习、研究与反思等创造性活动,它将教师的教、学、研、思等具体的教育活动及其结果系统化、显性化和固态化。所以,学校要鼓励和引导教师养成勤动笔、善总结的良好习惯,有计划地组织教师撰写教学手记、创新案例、读书心得、教育随笔、教学反思、经验总结等方面的教研文章并开展相互交流,鼓励教师经常参与教研成果评选并向教育刊物投稿,让教师在叙说自己教育经历和体验的过程中,更加接近教育实践,深刻理解教育工作,促使学校教研文化品位不断提升。
构建学校和谐教研文化,不仅是提高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还是改善教师生活质量的得力举措。只有让教师形成主动研究的意识和自主研究的能力,让教师在学、教、研的道路上,促进自己进步、学生成长、质量提高、学校发展,才能真切体验并收获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和内在尊严。
教研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学校实践办学理念、整合群体智慧的文化呈现方式,它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乃至学校内涵发展至关重要。学校要通过营造氛围、创新制度管理、开展教研活动等形式,构建乐学善思、群教群研、共同成长的教研文化,引领教师自觉持久地走上专业发展的道路。
一、构建学校教研文化的重要意义
教研文化是指教师群体的教研范式特征及倾向,是与其专业特点相适应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对一所学校而言,教研文化就是教师群体在长期工作实践和共同生活中不断积累、形成和发展并为大多数人认同和接受的较高的思想境界、正确的价值导向和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是全体教师对事业执著追求的工作热情、科学态度、宝贵经验的高度浓缩、总结与提炼,是学校不断丰富、发展和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学校教学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教研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一旦形成就有很强的约束力感染力,对学生、教师乃至学校发展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一是有助于深化课程改革。实施课程改革,从教师到学校都有许多观念与方法方面的具体问题需要解决,建构学校教研文化有助于解决课程改革中各个层面的具体问题,进而促进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二是有助于强化校本教研。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和主要渠道。实施新课程提倡的校本教研,使学校教研工作从思想到形式都经历着观念、习惯和思维的嬗变,教师要结合教学实践,研究并解决课程实施的具体问题,使研究成果直接促进学生发展,让教师获得参与教研活动的成功体验和快乐,使校本教研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三是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职业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比较广博的基础知识以及现代教育理论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才能不断实现专业化成长。教师专业水平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思考与研究,才能获得提高,因而,构建教研文化,引导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可以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推进学校教研文化的运行机制
一是营造学习氛围。教师不能主动参与教研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比较浅薄,不能敏锐地发现和思考身边的教育现象,难以对自己的职业行为进行理性评价,所以,学校要营造学习氛围,激发教师自觉持续学习的愿望,促使教师在学习与工作实践中,提升教育智慧,改善思维模式,形成教研能力。
二是培育和谐共同体。在教师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和经历。学校要引导教师将自己的意愿和价值追求与自身发展和生命质量和谐统一起来,促使教师之间坦诚交流、真诚合作,建立优势互补、学习互赏、平等互助的和谐团队,让教师在这一和谐共同体中有归属感和成就感,奠定教研文化的基础。
三是培养教研骨干队伍。学校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必须要有熟悉教学、勤奋学习、敏于思考、乐于交流、善于组织的教师去支撑。教研文化的构建要重视培训教研组长、课题组长、备课组长等不同层次的教研骨干,只有形成了教研骨干队伍,才能引领教研工作不断走向深入。
四是创新教研活动形式。学校教研活动应以互动交流为主,要开展有利于教师广泛参与的案例反思、沙龙论坛、课堂观摩、问题探究等形式的教研活动,也可鼓励教师参与网络研修,参加校外学术团体组织的学术研讨,让教师通过多种渠道的多元化互动交流,在充分展示才华和思想的过程中互相启迪,共同提升。
五是健全教研成果评价奖励制度。学校对教师的教研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研究报告、教学课件、课堂实录等教研成果的获奖发表,要采取一定的形式给予宣传肯定和评价奖励,让教师真切感受到自己努力的成果被认可被肯定,激发教师持续投身教研的热情,使全校上下形成在学习状态下工作,在研究状态下提升的良好氛围。
三、推进学校教研文化的实施策略
一是创设舆论环境,支撑教研文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该引导每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之路。”教师参与教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靠一定的环境氛围去熏陶,可以在校园设立固定标语,借用教育名人论教研的名言警句宣传教研工作;设置宣传栏,宣传校内教学名师、骨干教师治学治教的先进事迹,宣传省内外教育专家的教学经验;建立荣誉室,展示教师在教育教学等方面获得的荣誉及教研成果。通过舆论宣传,促使教师焕发教育激情与理想,探寻自身价值增长点,引导教师逐渐形成正确认识教研,自觉投身教研的实践能力。
二是创新制度管理,发展教研文化。学校要健全教研工作制度,就教研工作的组织管理、教研成果的评定奖惩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营造崇尚研究、共同探讨、平等合作、共享经验的氛围,创设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激活教师潜在科研动力的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改善教师工作状态。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校本教研制度肯定和承认教师的研究,给教师提供表现和创新的机会,激励、尊重和保护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职业自信心,保障教师教研热情经久不衰,促进教研活动有效开展,保障教研成果不断丰富和创新。
三是创建书香校园,助推教研文化。学校要不断更新充实图书,订阅教学刊物,为教师学习钻研业务提供保障。全面开展“阅读教育经典”的读书活动,要求教师每人每年订阅一份教学刊物,研读一本教育专著,通过读书演讲、主题报告、心得交流、笔记展览等形式,引领教师养成多读书、善学习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专业认知水平。一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对教育教学的理性认识;二要研读课标,全面领会学科教学目标及学段年级教学要求;三要阅览教学刊物,学习国内外教学研究的方法成果;四要全面掌握教材的内容体系、编写意图;五要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实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手段的有效整合。让教师在广泛的学习中,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激发不断钻研的动力,塑造一个注重学习、善于思考、积极进取的优秀教师群体,助推教研文化不断丰厚充实。
四是开展研讨活动,深化教研文化。教师要养成自觉思考的习惯,时时处处以研究者的心态审视教育现象,评判和优化自己及同事的教学行为,在“怎样教才有效”上多探究,如何“少教”、“不教”,实现“无痕之教”,如何将自己的“教”转化为学生自主的“学”。学校要充分发挥班子成员、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的群体合力,每周确定的教研活动日,要以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重点,广泛开展集体备课、专题研讨、听课评课、观看教学录像、课题研究等形式的交流研讨活动,引导教师积极承担研讨任务,在交流研讨中提升认知水平。鼓励教师参与网上研修,建立个人博客,与外地同行交流切磋,在教学实践中,探寻教育的真谛,获得真切的感受。
五是营造写作氛围,提升教研文化。写作是丰富教师教育智慧的有效途径,它包含学习、研究与反思等创造性活动,它将教师的教、学、研、思等具体的教育活动及其结果系统化、显性化和固态化。所以,学校要鼓励和引导教师养成勤动笔、善总结的良好习惯,有计划地组织教师撰写教学手记、创新案例、读书心得、教育随笔、教学反思、经验总结等方面的教研文章并开展相互交流,鼓励教师经常参与教研成果评选并向教育刊物投稿,让教师在叙说自己教育经历和体验的过程中,更加接近教育实践,深刻理解教育工作,促使学校教研文化品位不断提升。
构建学校和谐教研文化,不仅是提高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还是改善教师生活质量的得力举措。只有让教师形成主动研究的意识和自主研究的能力,让教师在学、教、研的道路上,促进自己进步、学生成长、质量提高、学校发展,才能真切体验并收获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和内在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