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烨《兴国·立业》篆书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li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敬烨《兴国·立业》篆书 281cm×75cm 2019年
  李敬烨
  1992年生于成都温江。中国佛像印研究中心研究员,四川省書法家协会会员,成都市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温江区政协书画研究院书法家,温江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北京南北书画院特聘篆刻家,成都文殊院空林书画院特聘书法篆刻家。
其他文献
有年我出访拉美,有使馆的领导说能让外国人对中国印象最深刻的是大熊猫,可以说是一提起中国,就让他们想起大熊猫的国度。这可是四川特有的珍稀物种,号称为中华“国宝”。这让我想起一个词:风度。也让我想起林机笔下的熊猫:可爱,灵性。  但凡画家笔下的熊猫,都会是可爱的,然而要染上灵性,那就得有“画机”了。 绘画需要一些独立性,这是个体的事,既要摆脱前人的窠臼,又要不受现时代的约束。这是一个独自的世界,还有一
川剧,多么传统的名字啊,在这浮躁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忙碌着,能静下心来了解这门艺术的人,实在太少。  我曾问自己,川剧值得我坚持吗?记得我刚进校学习川剧时,特别亢奋、期待,可随之而来的却是无休止的练功,同时要掌握的专业知识也太多。一个小孩子面对如此复杂且庞大的剧种怎能不怕。那时我后悔了,我说我不学了,可父母并没有迁就我,我的生活都黯淡了。  幸运的是,我遇到了恩师王世泽。当时我突然从武戏转文戏,并不
摘 要:将交互式、移动学习媒体引入教学活动,开展协同教育应用是当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热点之一。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能够在任何时间地点发生的学习,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在交互式触控、云计算和存储、无线网络、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支撑下,移动学习将成为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新型模式。文章基于移动终端的未来教室和未来教学,探讨在区域环境下如何开展
我们小区种了好多木棉树。阳春三月,柳绿花红,暖暖的春风吹红了木棉花。遠远望去,木棉花就像下午的红云,又像一团红红的火焰。走近大树,你会看见树干上有刺,又直又高,大概有十几米高。木棉花开满了枝头,我仔细一看,木棉花有五片花瓣,像一个羽毛球,又像一个小小的火把,可爱又美丽。木棉树给小区增加了雅趣,我喜欢这些木棉树。
一碗桂花茶,泡出好滋味……  小品不小,小切口反映大时代;曲艺有曲,曲调中唱出真感情。  曲艺小品《一碗桂花茶》通过反映精准扶贫和乡村治理过程中,基层党员干部李书记和普通群众徐大爷及乡村规划师郝意之间发生的一段小故事,从侧面透视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农村的变化和普通人情感中喜怒哀乐的点点滴滴。作品题材内容真实朴素,表演风格清新轻松,说唱切换自然有机。同时还将具有四川曲艺唱曲色彩的演唱方式融入小
历经弘治、正德、嘉靖三朝,在一生起伏跌宕的生涯中,杨慎始终潜心学问,博通古今,著述宏富;除经史诗文外,于书法艺术亦颇有会心,或考镜源流,或稽古钩沉,或探幽发微,或称述品藻,可谓真知灼见,字字珠玑。  杨慎(1488年——1559年,即明弘治元年——明嘉靖三十八年),著名学者、文学家和书法家。字用修,号升庵。明正德六年(1511年)3月参加殿试,得第一,赐进士及第,授翰林修撰。1521年4月明世宗嗣
正如作者高力教授所言:在批评方法与被批评文本之间,似乎总会有一只神奇的、看不见的手在勾连、缝合着彼此!如同填字游戏,将两者有机、谐和、完美缝合一起,便是一篇经典的评论美文。  读高力教授的文艺评论,你除了感觉到理论的丰厚、思维的灵动,还会领略到他飞扬的文思与斐然的文采!你甚至从他评论文章的标题都可以领略到这一点!譬如《红高粱:自由生命意志的释放和外射》《循环:空框与意象的弥漫》《英雄情结:历史嬗变
亲爱的赵静姐姐:  您好!想了好久才鼓起勇气给您写信。我活泼可爱,人缘好,大家都喜欢我。我有四个知心朋友,其中一个叫童童木。曾经的童童木可爱大方,把我当成她最好的朋友。可现在,她喜新厌旧,和我们越来越疏远。  当然,我也不会强迫自己和她做知心朋友的。疏远就疏远吧,可她开始在背地里说我和其他三个人的坏话。  小女生说别人的坏话也没什么大不了,就像我,也在说她的坏话。这些都不算什么,可她居然抢我的东西
诗人把六世达赖的一切都当成了诗,来的时候是诗,去的时候也是诗,佛经是诗,建筑也是诗,歌唱也是诗,也体现了他诗人的情怀与想象。  在藏区生活多年之后,诗人牛放终于出版了一部诗集《诗藏》,体现了诗人数十年如一日的追求及其所取得的成功。从表面上看,这本诗集的名字似乎是不通的,但这正是诗人的独创之处,即诗人眼中的西藏,或以诗的形式记录下来的西藏,简洁明快,有深厚的诗意。诗集里绝大部分作品,有诸多可圈可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