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澄衷:为富亦仁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od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宁波商帮中,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做人当如叶澄衷”,这不仅因为叶澄衷是十九世纪末期的“五金大王”,经营着涉及五金、火油、钢铁等多个行业的商业帝国,更因为他身为巨富,仍怀着一颗仁慈之心,为中国教育及慈善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首善之人”。
  1840年,叶澄衷出生在宁波镇海县一个贫苦家庭。六岁时,父亲去世,生活更加没有着落。节衣缩食读了半年书后,母亲再也拿不出学费,他只好辍学到当地一家油坊做学徒。14岁那年,叶澄衷跟着一位同乡离开家乡到上海谋生。
  初来上海,没有多少知识的叶澄衷只能在黄浦江边的小杂货铺里当帮工——摇着小船在黄浦江上兜售货物。因为买家大多是外国水手,语言不通,生意自然难做。但叶澄衷非常好学,他买来一本《英语话注解》——用宁波方言注音,一有空就翻看练习,尽管讲起来磕磕巴巴,但他主动跟水手用英语交流。
  靠着勤奋,叶澄衷的英语水平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这让他总能比别人卖的货物多些,赚的钱也多点。三年后,叶澄衷有了小小的积蓄,便买下一只小船自立门户。学习让叶澄衷第一次尝到了甜头,也让他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叶澄衷的小生意做得风声水起。他非常有心,在向船上的水手兜售货物的同时,也用货物跟水手交换一些废旧五金,拿回岸上卖,如此一来就有了双向利润。1862年,叶澄衷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顺记五金洋杂货店,这成为中国第一家经营进口五金的店铺。
  从此,叶澄衷一发不可收,“顺记五金”慢慢发展起来后,扩展到长江中下游,各商埠遍设分号,叶澄衷“五金大王”的名号渐渐响起。随后,叶澄衷又涉足火油业、钢铁煤炭、火柴、航运、地皮等行业。1897年,叶澄衷参与筹办中国通商银行(中国第一家银行),并担任总董,由此渗入金融业。
  富起来的叶澄衷为富亦仁。叶氏企业雇员甚多,叶澄衷一次性拿出2万两白银建立“怀德堂”,以救济贫寒的员工家庭,还请专业人士负责资金管理与日常运营;他在家乡划拨部分田地当作“义田”以接济贫苦乡民。
  当年那个一贫如洗的宁波小孩,现在已是富甲一方的商人,可是他从来没有忘记当年无奈失学的自己,他认为,教育的缺乏正是贫困的原因。从开办第一家杂货店开始,叶澄衷就出资招收有中文基础的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英语培训,期满后,让他们进入叶氏企业实习,一年后,再输入各地企业工作,培养了大批人才。
  1871年,叶澄衷出资创办“叶氏义庄”,让贫寒人家的孩子可以接受教育;划拨专款用于家乡崇正书院的重修;1875年,在上海创办叶记商务学馆......
  身处积弱积贫的中国的叶澄衷深感“兴天下之利莫过于兴学”,于是,他开始加大力度创建私塾和学堂。1899年,叶澄衷在上海虹口捐置土地20多亩、白银10万余两,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新式私立学校——澄衷蒙学堂(澄衷中学前身),让中国的孩子从小就接受新式教育。
  然而就在1899年末,叶澄衷突然病逝,没能看到他寄予厚望的学堂开课,但他嘱托其子要对学堂持续注资,并建立一套长效机制以保证学堂的正常运营,使学堂成为上海创立最早、声名最盛的民办学校之一。1901年由蔡元培担任学堂校长,培养万千学子,其中不乏李四光、胡适、竺可桢这样如雷贯耳的人物。
  而“叶氏义庄”(后改名为中兴学堂)也走出诸如“世界船王”包玉刚、“影视巨鳄”邵逸夫、实业家赵安中等大批人才。
  叶澄衷的商业帝国早已不见,到底积累了多少財富也邈不可查,但他为富亦仁、接济贫困、兴办教育的家国情怀,才是他留给后人最大的遗产。
  (编辑 之之)
其他文献
过去,我的父母那一代人,常年在温饱线上挣扎,偏又多生育,一大串孩子嗷嗷待哺,小院莫不是乱了套,大丫二丫三尖子四弟,都得侍弄。家里的烂摊子需要人手来收拾,还要不能耽误下地出工。  这样一来,这生活可有多么的手忙脚乱,如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再强硬的汉子,也不好招架;再贤惠的婆娘,也不由得抓狂呢。  人没有三头六臂,但乡间有一宝——坐笸。它以慈悲仁爱之心,把一两岁的小孩儿拦在怀中,解放了父母们的手脚
母亲节那日,到了饭点,母亲照例在灶台前忙碌,我想要帮她做些什么,她却不让,说我会打乱她的节奏。于是,我便站在离母亲一米远的地方,同她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新近发生的大事小情。我看着她在砧板上切菜,看着她往铁锅里倒油,看着她将菜炒好之后端到隔壁间的餐桌上。忽然,母亲惊叫了一声:“你头上有一根白头发。”  我刚想回答“有便有吧”,母亲紧跟着说:“要不我给你剪掉吧?”我“嗯”了一声,母亲却犹豫了:“要不还是
素,美好的字。  《说文解字》释:素,白致缯也,从生从糸,取其泽,意即没有被染色的丝织品。在我看来,素色天成,最美不过的,便是这份自然的风韵与纯粹的质地。  读着“素”,便突然想起,素衣女子。“素”字该是属于这样淡雅的女子的,她们或纯洁安然,或远离胭脂的浓艳和媚俗香气,对着镜子,手执木梳,在妆台前娇然地清妍红妆,抑或是着一身素色衣服,披着及腰长发,乌黑的发里插着一根玉色簪子,静静走在潺潺的溪流边,
林静在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做了多年的英语老师,薪水稀稀拉拉涨了几次,不过静水微澜不见起色。她想辞职,可面试了几家同类单位,所给待遇都差不多。  正坐在办公室发呆,一位家长突然走进来,说要找“熊二老师”。林静一愣,熊二老师?是哪位?家长补充道,就是胸前老是别着一个熊二图案的那位女老师,个子不高,微微胖。哦,是熊娟,写作老师。熊娟才来公司一年多,却生源不断,很多家长主动找她报名,要求把孩子送到她的课上,因
说实话,我一向很敬重托姆大叔。作为一名社区管理人员,他非常合格,他的认真和负责有目共睹。但是,在回家的路上听到社区居民的议论后,我第一次对托姆大叔的做法产生了怀疑,甚至同大家一样感觉很气愤:“简直就是胡闹!”  这一切都是因为托姆大叔做出的一个决定:他打算让杰克担任社区里的“安全员”。噢,这并不是一个很重要的职位,只不过是负责在社区里巡逻罢了。当然,薪水也不多。我说这些,只是想证明大家并不是出于嫉
米哈埃拉是罗马尼亚年轻的女摄影师。  4年前,她任职于罗马尼亚一家颇有名的形象广告摄影公司。有一天,营销总监阿德里安宣布一个消息,说公司签约到了政府机构一项旨在对外宣扬罗马尼亚最美丽女性的公益广告项目,现在就此项目从公司内部职员征求最佳宣传方案,方案被采纳的人将有极大机会被推荐成为新成立的公关营销部门的經理负责人。大家听到这则消息顿时都兴奋起来,积极准备,米哈埃拉也不例外。  接下来那些天,米哈埃
清代有王誉昌、王应奎二人,都喜爱文学,王应奎尤其喜欢作诗。有一天,王誉昌对王应奎说:“作诗必须变不类为类,才能写得好。”王应奎不解地问:“什么叫‘类’,什么叫‘不类’呢?”恰好桌上有毛笔、砚台与茶杯三样东西,王誉昌就指着对王应奎说:“这毛笔与砚台是同一类的东西,我们就称之为‘类’;茶杯与笔砚不是同一类的东西,我们称之为‘不类’。写诗的人要能将它们全都熔铸为一体,这就是变不类为类了;如能熔铸得天衣无
从我记事起,父亲就很辛苦,一个人养活两家十几张嘴。父亲很节俭,印象里他最大的奢侈,就是吃块鸡蛋饼。那时,母亲常变换花样,做出不同口味的蛋饼。那段清贫的岁月,一旦被轻轻翻动,便溢出香喷喷的美好来。  哪怕再窘困,母亲也很少让父亲受饿,家境好点的时候,常给父亲做几个馒头。当父亲下班后,母亲将馒头切成薄片,两面裹上鸡蛋液,放在热油锅里,煎得两面金黄,齐展展码在盘子里。馒头裹着金色的衣裙,油画一般明艳,香
我平时最讨厌麻雀,叽叽喳喳的,烦人!样子也不好看,小小的一团灰褐色羽毛球,就像苦苦挣扎在学海的自己一样黯淡无光,让我有种说不出的厌恶!每次走在路上看见麻雀,我总要退避三舍,眼不见心不烦。  然而,我如此地厌恶麻雀,麻雀却找上了门。  不知从哪年开始,我的窗檐上就住了一窝麻雀。我最喜欢安静,可是麻雀最吵闹。白天,我坐在书桌前读书,正是需要安静,它们在树梢上叽叽复叽叽。遇上蓝天白云晴空万里的好天气,我
唐朝诗人郭熙的《四时之风》里写:“夏风草木熏,生机自欣欣。”  珍珠梅细碎的小花朵连成一片,真是壮观。这几天下班路过时,我会放慢脚步,微笑着和小花朵们打个招呼,问声好。一年又一年,它们像赴约一样,又来装扮我们的世界,隆重、盛大、准时。  昨天也有人惊喜它们的盛开,是一个男孩子,骑着单车,呼啸着路过,很大声地自言自语:“哇!槐花茂盛,槐花似雪呀!”  我在男孩旁若无人的高声惊叹里一愣,转而也大声地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