饼的那些事儿

来源 :初中生学习·博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bywbyt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饼,原为面食的通称,后来才逐渐被固定下来,用来称用面粉类制成的、一般为扁圆形的食品。饼的种类颇繁,见于古籍的也有很多。因饼而入史的趣事,在文籍中记录得也不在少数。
  有因饼得官的。后汉光武帝刘秀,年轻时因事在新野被拘押,新野小吏樊晔是他的旧交,曾送去一匣饼给刘秀充饥。后来刘秀接皇帝位,封樊晔为河东都尉,并开玩笑说:“以一匣饼换了个都尉,你觉得怎么样啊?”史家记述这件事的目的是为颂扬刘秀的仁厚不忘旧,却恰好反映了封建帝王以公职酬私恩、任人唯亲的社会特征。
  因饼而差点送命的事,历史上也有。唐玄宗李隆基偶然发现一个宫廷卫士饭后把剩余的几个饼扔在水沟里,大为生气,立即下旨命高力士杖杀这个卫士。这事幸得皇弟宁王出来说情,他先是奉承两句:“陛下勤俭爱物,普天之下必将同声钦颂。”接着又装作幼稚困惑,问:“然而此事若命臣处分,将会令其感到十分为难,既要爱物,也要爱人,该怎么办呢?”玄宗明白过来,这才赦免了弃饼的卫士。其实,玄宗后来骄奢淫逸,他自己浪费掉的又何止亿万只饼。
  唐代真正勤俭爱物的皇帝应数唐太宗李世民,他曾经以一只饼考查了一个大臣。宇文士及奉旨在御前割肉赐食,割肉时,肉汁沾满了手,他就随意取一张薄饼来揩擦。太宗觉得,用饼来代替揩布,岂非糟塌粮食,心中很不满,便注意地看着他。宇文士及很机灵,从目光中发觉了皇上的想法,不觉又惊又悔,但他立刻镇定下来,装作不知道的样子,依然慢吞吞地用薄饼擦手,擦完后就把饼卷卷紧,若无其事地送进嘴里吃得津津有味。太宗看了遂化不满为高兴,本以为他要糟蹋一张饼,原来他连沾在手上的汁水都舍不得浪费。皇帝哪里想到,如果不是在这样的场合,宇文士及是决不会把擦过手的薄饼放到嘴里吃掉的。
  对浪费饼饵采取制裁措施的是后周的王熊。王熊镇守海东,有一天设宴款待京里来的使者。那位使者吃馅饼时,把饼的边皮撕下来扔掉了。王熊见后勃然大怒,当场指着使者的鼻子责问:“耕种收获,其工已多,舂炊造成,用力不少,如此选择,当是未饥!”于是下令撤席,不给饭吃了,这对那位使者,应该是个不小的教训。
  身居高位,能像王熊那样注意节俭的,恐怕是极少的。比较普遍的是贪图口福享受、生活穷侈极欲者。这在饼饵上也有所反映。宋代的贵官郭进家,以善制“莲花饼”著称。这种饼的上盖可以取下,露出的馅分为十五格,每格是一种不同的馅,都是用珍贵稀罕的食材来制作的,而且还做成十五朵美丽精致的莲花,颜色由白到红,由浅及深,令人不忍下箸。
  从文人吴均所作的《饼说》里,更可窥见富贵人家做饼的豪华。所需材料要用安定的麦、河东的葱、陇西的牛犊、袍罕的羊羔、张掖的豉、济北的盐、洞庭的橘、新丰的鸡,而且要指定用洛阳董德家的磨来磨研,然后“燃以银屑,煎以金铫”,使宾客“既闻香而口闭,亦见色而心迷”。有色有香,味道又如何呢?束哲在《饼赋》里说得很是形象:“行人垂涎于下风,童仆空嚼而斜盼,擎器者舐唇,立侍者干咽。”
  饼在我国人民爱国御侮的历史上也有其不俗的地位。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率兵镇守东南海防。他的军队为了抗击从海上潜入内陆骚扰的倭寇,常常日夜行军作战,连进餐的时间都没有。为此,戚继光下令制作一种中间留有孔洞的干饼,穿成一串发给士兵,可以挂在身边,套在颈上,随时充饥。后人因此把这种饼定名为“光饼”,以纪念戚继光。至今,江浙一些中小城市仍有售卖。至于黄桥烧饼在支援我新四军对敌作战中所发挥的作用,那更是名传遐迩,早已是我们革命斗争史上的佳话了。
  还有一个饼的故事可以说一说。宋代有个民间饼师,手艺很高,他又生性乐观和蔼,善于唱歌。每天他在街头当炉制饼,边操作边唱歌。城里不少人都把在他炉边吃饼听歌作为一种享受。做饼收入不多,饼师的生活比较清苦,每天三顿也只能用饼充饥。有个富翁看他老实巴交,就借给他一万铜钱让他扩大营业,改善生活。饼师有了这些钱,成天苦思冥想怎样使用它,做饼时神志恍惚,质量急剧下降,歌也唱不起来了。有了钱,不再吃自己做的饼了,饼的味道好坏心里也没数了。过不多久,老主顾们就不再愿意买他的饼了。有了“万钱”,不但没有能扩大营业,连生意也做不成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心不在饼”,就不能把饼做好,只有把全副精力放到所从事的工作中去,才能做出优异的成绩来。
其他文献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地球上数以万计的树木中,有不少都拥有天生的“特异功能”,那绝对是真“树”不露相!  ●生产金子的树  美国有一种含金量很高的冷杉树,它的根从地下吸收金子,再输送到树皮树叶中去,只要用淘金盘和硫磺槽就可从树中提取金子了。  ●能做衣服的树  这种树生长于巴西,树皮带红色,由细滑的纤维组成。当地的印第安人剥下树皮,经过浸泡后,再用木槌将其敲软并漂洗干净,就可以用来做衣服了。  ●
期刊
我家有只小狗叫小乖,今年2岁了,我很喜欢它。最近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在小乖眼里,我们是谁?它知道我们是和它不一样的物种吗?还是认为我们和它是同类,只不过长得有点奇怪而已?  《庄子》里有一句话,“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显然,我们不是狗,起码在科学家彻底破解意识和思维的秘密之前,人类根本无法确切地知道一只狗的脑子里究竟在想些什么。  这样的回答在“知识的正确性”上无疑很保险,但肯定不是你想听的。好吧
期刊
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人,整天祥林嫂一般抱怨:我怎么这样倒霉?生活为什么对我不公平?为什么别人都活得光鲜亮丽而我不行?……仿佛他(她)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同时,我们很少看到另外一类人,整天欢呼雀跃:我怎么这样幸福?为什么上天如此眷顾我?……这样的人即使看到了,我们也觉得似乎是神经兮兮的一个人。其实,不用说别人,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会有一些不如人的感慨,这是人生常态,要不然,生活的抱怨也不
期刊
在动物界,昆虫因其小巧的体型,总是给人一种弱势的感觉。然而,在生存技能上,它们可一点都不弱。高超的演技,总是能让它们轻松避敌,潇洒逃生。  躲避派  有时在树林里,你会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一片“树叶”在树枝上缓缓移动。走近细看,才发现这片“树叶”竟是一只昆虫。它模仿树叶的本领真是高超,几乎到了乱真的程度。从它的背面,可以清楚地看到叶脉和皱纹。假如你不走近看,还真的以为它是一片树叶哩,难怪它敢在光天
期刊
孔,随处可见,挂钟上有孔、皂盒上有孔、塞子上有孔、鞋上有孔、地上有孔……孔,抬头不见低头见。那么,用打孔的方法能创造出什么呢?  蜡烛点燃后爱“流泪”,怎样解决?1988年获得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竞赛和科学讨论会一等奖的小发明,是在蜡烛上扎了许多小孔,点燃后,蜡液就流到了小孔内而不会流到桌子上。  山西省长治市有个中学生,发现门上挂锁的钥匙孔里被人塞进了火柴棒,掏不出来,钥匙断在了锁里,同样不好抠出
期刊
在许多人的童年记忆里,或许都幻想过用萤火虫来照明。随着环境污染日益增多,萤火虫已经渐渐远离了我们的生活。最近,荷兰研究人员培育出一种能发出荧光的细菌,把数百万个细菌装在玻璃容器中,就成了一个独特的“细菌灯”。在不久的将来,这种细菌灯不仅能照亮我们回家的路,还能让我们找回萤火虫时代的美好回忆。  研制细菌灯的荷兰研究人员吉尔夫·赫尔登从小就喜欢萤火虫,但是在都市中生活多年之后,他忽然发现自己已经很多
期刊
蒸汽机  1851年,伦敦世博会  宣告工业时代的到来:当时掌握蒸汽机技术的并非只有英国一国,因此这届世博会成为了各国蒸汽机的秀场。这些庞大而刚劲的蒸汽机车揭示了工业时代的到来。  电梯  1853年,纽约世博会  加速了现代城市发展:此次世博会上,电梯创始人伊莱莎·奥的斯站在升降机平台上,当升至一定高度后,命人砍断绳缆,升降机平台安全地停住。从此,电梯促使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加速了现代城市的发展。
期刊
10几年前,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的地质专家万新南教授,在湖北恩施大峡谷寻找一条失踪的河流时,惊奇地发现了一根奇特的擎天石柱,此柱浑然伫立,直冲云霄,极富峻美。如今,这根高达150米的石柱仍然矗立在恩施的大山里,据说至今已有千百年的历史。  1  在当地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远古时天神送给当地人一炷香,让人们遇到灾难时把香点燃,天神一看到袅袅青烟就会来帮助人们解除苦难,因此当地人都尊称其
期刊
错误1 莱卡犬是进入太空的第一狗  前苏联在实现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之前,曾将多只狗送入太空。最著名的当属莱卡犬,俄语名为“Kudjrawka”,意为会吠叫的动物,它是第一只进入地球运行轨道的狗。在莱卡犬之前,其实已经有许多狗曾翱翔于大气层内的亚轨道上,它们在返回地面时仍然完好无损。飞行次数较多的狗是Otwaschnaia(勇敢者),它进行了6次高空飞行。1957年,莱卡经历了数小时的压力和过热而死
期刊
不久前通车运营的哈大高铁,是世界上第一条穿越高寒地区的高速铁路,沿线冬季极端最低温度-40℃左右。在这样的低温环境下,高铁要安全运行,金属材料的“耐寒”性能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金属的“冷脆”现象  100多年前,英国斯科特探险队远赴南极考察,因装液体燃料容器的锡焊缝突然莫名其妙地“化开”,导致燃料流失,最后造成探险队全军覆没的悲剧。1938年3月,一股寒流席卷比利时,气温下降至-20℃,刚建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