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意识和敏感性以及运用英语进行国际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应成为包括基础英语教学在内的整个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 础英语教学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2-022-02
作者简介:张会静(1964— ),女,汉族,山东荣成市人,烟台职业学院外语系副教授,主要从事语言与文化,英语教学研究。
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意识和敏感性以及运用英语进行国际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应成为包括基础英语教学在内的整个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涵义
何谓跨文化交际能力?至今还没有人做出科学完整的解释。根据对概念的定义需要揭示概念的内涵及外延的法则,在下定义前,可先从语言学、外语学习和心理学角度分析一下其内涵及外延。
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语言的交际性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交际是交往者之间的信息交流、互相理解、对事态的看法等,这些主要是靠语言来完成的。
从外语学习的角度来看,由于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学习外语,除了学习外语本身外,还应了解外语所反映的外国文化,以便能跨越文化障碍,得体有效地同外国人进行交际。
从心理学角度看,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并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其具有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之分。跨文化交际能力属一种特殊能力,是一种使用外语与外国人得体有效地进行交流以顺利完成某种特殊交际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特殊能力。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为我们可以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定义如下: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外语能跨越文化差异障碍得体有效地同外国人进行听说读写与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能力。其外延是能力。其内涵具有五个方面的特性:
1.语言能力——在乔姆斯基的理论中,语言能力就是研究具有心理现实性的语法,它包括本族语者的天赋的和习得的全部语言知识。这种语法常被称为能力模式。也就是说掌握语言、词汇和语法等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译技能。能辨别和造出合乎语法的正确句子。
2.社会语言能力——在真实社会情景中具有即席性地使用语言或说话规则的能力,以发挥社会交际功能,这种能力是关于什么时候说,什么时候不说,以及关于对谁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谈什么内容。
3.具有信息差距——从信息角度来看,语言本身就是信息。语言的使用是为了交际,而言语交际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的过程实质上是双方传递信息的过程。即发话人与受话人之间的信息互相传递。双方传递信息时要有信息差距(information gap),即这个信息只有一方知道,另一方不知道的,通过交际达到互通信息。
4.交际能力——是包括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在内的正确并且适宜地进行交际活动的能力。它涉及语言以外的知识和能力,即本族语者的实际语言运用。也就是说,人们在交际时,话语不可能是一些零散、孤立的词句,双方参与者要能妥善地在真实的社会情景中,在不同的场合,得体地使用上下文连贯的话语。
5.跨越文化差异障碍能力——除上述四个方面的特性外,笔者认为还应加上另一个特性,即:跨越文化差异障碍能力,即与不同的社会习俗和行为方式进行成功交际的能力。在不同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下,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心理方式、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以及道德标准等方面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别,这就是文化差异。这种文化差异不但反映到语言本身,而且还直接反映到语言的使用上。可见,在言语交际中,对语言进行具体运用时,除了要懂得这种语言本身的知识以外,还得掌握与交际有关的“百科知识”。
二、培养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意识、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在教学策略指导里指出:“跨文化意识和对异域文化的理解是语言能力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文化在语言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语言的学习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与文化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学习语言必须了解文化,学习文化必须了解语言。可以说,语言像一面镜子,反映一个民族的全部文化,又像一个窗口揭示该文化的一切内容。而文化又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基础,是语言新陈代谢的生活源泉。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是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由于英语教学并非仅仅要学生掌握多少语言技能,而是要通过它成功地走向世界,与人类与世界交流。因此,了解语言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就成为外语教学中一项相当重要的内容。
那么,中小学基础英语教学中交际文化都包括哪些内容呢?我认为基础英语应介绍日常生活交往方面由于英汉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语言形式和运用中的不同。主要表现在:称呼、介绍、寒暄、告别、祝贺等方面具有不同的模式、表达方式。同时,有意识地给学生灌输简单的日常生活方面文化差异。让学生从一开始学英语就掌握好西方国家与本国在日常交际方面的不同之处。
1.称呼。语言交际首先从称呼对方开始,有时因称呼不当,会引起对方的反感,直接影响交际效果。
在称呼方面,小学英语教材把人们之间的一些简单的称呼基本上都编写进去了,教师在教学生称呼时,不能象以往那样仅仅教给学生语音、语调及汉意,还应同时给学生讲解中英在这些称呼表达时所存在的文化差异。例如,汉语里的“老师好”用英语如何表达呢?Good morning, teacher!是汉语化的英语,Good morning, Miss Li!又为何正确呢!教师应适当地给学生讲解一些在称呼方面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在称呼非亲属关系方面:中国人在这方面的称呼比较复杂:老王、李奶奶、何部长、司机同志。而讲英语的人这类称呼则比较简单:一般在姓氏之前加Mr、Mrs、Miss、Mz即可(无论对长辈、小辈均可)。英语很少以职务、职业用于称呼,只有少数例外:Doctor、Judge、Govenor和Major、Professor,对军官,则用姓加军衔,而不用姓加职务,如Captain Johnson。
近年来许多讲英语的人常用名字称呼别人(如Tom、 Michael 、Jane)而不用某某先生、某某太太,这种做法在美国人中尤为普遍,甚至初次见面就用名字称呼。
2.问候语和告别语。中国人见面打招呼除像英语里的问候语“你好”、“你早”外,最常用的是“上哪儿去了?”“吃了吗?”这两句若用英语直译出来成为打招呼的句式的话,则会使操英语的本族人感到不快,因为:Where are you going? What are you doing? Where have you been? 均属私事,别人没有必要打听。他们的内心反应的潜台词可能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着吗!)” 而Have you eaten up yet? 或 Have you had your lunch? 他们可能理解为:我也没有吃,走吧!我们一起去吃点东西!或者听到此话会不高兴地说:你们为什么老问我吃了没有?我不是没有钱呀!其实,上述言语都等于英语中的Hello。因此,教师要结合教材中的上述用语,讲明其实际用法并加以操练。
中国人则除了“再见”外,主人还会说:“慢慢走!” “走好”或“慢慢骑”之类的话。若用英语说:Please walk slowly.Ride slowly, 这会使操英语的人感到困惑:为什么要慢慢走?快点走就不礼貌了吗?在此场合,主人说声:Thank you for your coming或 We’ve had a nice time with you就很得体。
3.礼貌用语。中国自古就被称为“礼仪之邦”。热情有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和良好社会风尚。与其他语言相比较,汉语可以说是礼貌语很发达的一种语言。汉语里有谢谢、对不起、请······英语里有Thank you, Please , I’m sorry, Excuse me, 汉语里的“谢谢”和英语里的 Thank you 是两个基本相等的词,但使用的场合不尽相同。Thank you 的使用频率比汉语的“谢谢”要高得多。中国人认为区区小事、求人帮点忙不值一谢,但英语国家则不同,讲英语的人人听到别人赞扬,一般说Thank you表示接受,因为西方人一般比较坦率,他们认为对方的称赞是诚心诚意的,所赞扬的事是值得的,理所当然应该接受;而中国人则比较含蓄,以谦虚为传统美德,如果像西方人那样直接接受对方的赞美,人们会认为你很傲气或缺乏教养。所以中国人听到别赞扬时,总是说“哪里、哪里!”“我做的还不够呢”、“还差的远呢”。因此,当别人赞你的英语时,不必说:“No, No, My English is poor”, 而简单地说声:Thank you 或 It’s very kind of you to say so.就合乎英语习惯了。
4.禁忌语(taboo).有些词语因传统习惯或社会风俗不同,会引起对方强烈反感,也应避免使用——这就是禁忌语。在语言方面犯忌和在文化方面犯忌一样,都会显得唐突无礼,这里令人生厌。在公开场合使用某些词语或提及某事使人吃惊或引起强烈不满。然而,各国人民所忌讳的行为和词语并不一致。所以,学习外语的人对此应有所了解,这是很重要的○7。在初中英语听力材料里有这样一个对话:——How old are you?—— It’s a secret.教师可以此设问:为什么对方要保密呢?由此引出西方国家的隐私问题。
在这里谈一下英语国家广泛认同的Privacy(隐私)的问题。我引《美国旅游便览》中的一段话以作参考:“有些私人问题在甲国可以提出来,但在乙国则不应该谈。比方说,‘美国人可能问你在什么地方工作?’‘你有几个孩子?’‘你的房子有多大?’‘你有没有假期?’在美国看来,这些问题不算是纯粹的私人问题。……请你明白,因这些话的本意是友善的,是对你关心,不是对你无礼。……不过美国人认为纯粹是私人问题的一些事,在美国是避而不谈的。这些问题包括个人年龄、有多少钱,他的衣服和财产价值多少,他的宗教信仰和私生活。”
忽视了交际文化差异,就会影响教学质量,影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所以,基础阶段开始就应重视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意识、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在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给交际文化差异以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英语课程标准配制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S],2000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225.
[3]高一虹.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 础英语教学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2-022-02
作者简介:张会静(1964— ),女,汉族,山东荣成市人,烟台职业学院外语系副教授,主要从事语言与文化,英语教学研究。
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意识和敏感性以及运用英语进行国际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应成为包括基础英语教学在内的整个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涵义
何谓跨文化交际能力?至今还没有人做出科学完整的解释。根据对概念的定义需要揭示概念的内涵及外延的法则,在下定义前,可先从语言学、外语学习和心理学角度分析一下其内涵及外延。
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语言的交际性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交际是交往者之间的信息交流、互相理解、对事态的看法等,这些主要是靠语言来完成的。
从外语学习的角度来看,由于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学习外语,除了学习外语本身外,还应了解外语所反映的外国文化,以便能跨越文化障碍,得体有效地同外国人进行交际。
从心理学角度看,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并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其具有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之分。跨文化交际能力属一种特殊能力,是一种使用外语与外国人得体有效地进行交流以顺利完成某种特殊交际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特殊能力。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为我们可以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定义如下: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外语能跨越文化差异障碍得体有效地同外国人进行听说读写与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能力。其外延是能力。其内涵具有五个方面的特性:
1.语言能力——在乔姆斯基的理论中,语言能力就是研究具有心理现实性的语法,它包括本族语者的天赋的和习得的全部语言知识。这种语法常被称为能力模式。也就是说掌握语言、词汇和语法等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译技能。能辨别和造出合乎语法的正确句子。
2.社会语言能力——在真实社会情景中具有即席性地使用语言或说话规则的能力,以发挥社会交际功能,这种能力是关于什么时候说,什么时候不说,以及关于对谁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谈什么内容。
3.具有信息差距——从信息角度来看,语言本身就是信息。语言的使用是为了交际,而言语交际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的过程实质上是双方传递信息的过程。即发话人与受话人之间的信息互相传递。双方传递信息时要有信息差距(information gap),即这个信息只有一方知道,另一方不知道的,通过交际达到互通信息。
4.交际能力——是包括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在内的正确并且适宜地进行交际活动的能力。它涉及语言以外的知识和能力,即本族语者的实际语言运用。也就是说,人们在交际时,话语不可能是一些零散、孤立的词句,双方参与者要能妥善地在真实的社会情景中,在不同的场合,得体地使用上下文连贯的话语。
5.跨越文化差异障碍能力——除上述四个方面的特性外,笔者认为还应加上另一个特性,即:跨越文化差异障碍能力,即与不同的社会习俗和行为方式进行成功交际的能力。在不同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和生活环境的影响下,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心理方式、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以及道德标准等方面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别,这就是文化差异。这种文化差异不但反映到语言本身,而且还直接反映到语言的使用上。可见,在言语交际中,对语言进行具体运用时,除了要懂得这种语言本身的知识以外,还得掌握与交际有关的“百科知识”。
二、培养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意识、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在教学策略指导里指出:“跨文化意识和对异域文化的理解是语言能力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文化在语言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语言的学习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与文化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学习语言必须了解文化,学习文化必须了解语言。可以说,语言像一面镜子,反映一个民族的全部文化,又像一个窗口揭示该文化的一切内容。而文化又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基础,是语言新陈代谢的生活源泉。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是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由于英语教学并非仅仅要学生掌握多少语言技能,而是要通过它成功地走向世界,与人类与世界交流。因此,了解语言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就成为外语教学中一项相当重要的内容。
那么,中小学基础英语教学中交际文化都包括哪些内容呢?我认为基础英语应介绍日常生活交往方面由于英汉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语言形式和运用中的不同。主要表现在:称呼、介绍、寒暄、告别、祝贺等方面具有不同的模式、表达方式。同时,有意识地给学生灌输简单的日常生活方面文化差异。让学生从一开始学英语就掌握好西方国家与本国在日常交际方面的不同之处。
1.称呼。语言交际首先从称呼对方开始,有时因称呼不当,会引起对方的反感,直接影响交际效果。
在称呼方面,小学英语教材把人们之间的一些简单的称呼基本上都编写进去了,教师在教学生称呼时,不能象以往那样仅仅教给学生语音、语调及汉意,还应同时给学生讲解中英在这些称呼表达时所存在的文化差异。例如,汉语里的“老师好”用英语如何表达呢?Good morning, teacher!是汉语化的英语,Good morning, Miss Li!又为何正确呢!教师应适当地给学生讲解一些在称呼方面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在称呼非亲属关系方面:中国人在这方面的称呼比较复杂:老王、李奶奶、何部长、司机同志。而讲英语的人这类称呼则比较简单:一般在姓氏之前加Mr、Mrs、Miss、Mz即可(无论对长辈、小辈均可)。英语很少以职务、职业用于称呼,只有少数例外:Doctor、Judge、Govenor和Major、Professor,对军官,则用姓加军衔,而不用姓加职务,如Captain Johnson。
近年来许多讲英语的人常用名字称呼别人(如Tom、 Michael 、Jane)而不用某某先生、某某太太,这种做法在美国人中尤为普遍,甚至初次见面就用名字称呼。
2.问候语和告别语。中国人见面打招呼除像英语里的问候语“你好”、“你早”外,最常用的是“上哪儿去了?”“吃了吗?”这两句若用英语直译出来成为打招呼的句式的话,则会使操英语的本族人感到不快,因为:Where are you going? What are you doing? Where have you been? 均属私事,别人没有必要打听。他们的内心反应的潜台词可能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着吗!)” 而Have you eaten up yet? 或 Have you had your lunch? 他们可能理解为:我也没有吃,走吧!我们一起去吃点东西!或者听到此话会不高兴地说:你们为什么老问我吃了没有?我不是没有钱呀!其实,上述言语都等于英语中的Hello。因此,教师要结合教材中的上述用语,讲明其实际用法并加以操练。
中国人则除了“再见”外,主人还会说:“慢慢走!” “走好”或“慢慢骑”之类的话。若用英语说:Please walk slowly.Ride slowly, 这会使操英语的人感到困惑:为什么要慢慢走?快点走就不礼貌了吗?在此场合,主人说声:Thank you for your coming或 We’ve had a nice time with you就很得体。
3.礼貌用语。中国自古就被称为“礼仪之邦”。热情有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和良好社会风尚。与其他语言相比较,汉语可以说是礼貌语很发达的一种语言。汉语里有谢谢、对不起、请······英语里有Thank you, Please , I’m sorry, Excuse me, 汉语里的“谢谢”和英语里的 Thank you 是两个基本相等的词,但使用的场合不尽相同。Thank you 的使用频率比汉语的“谢谢”要高得多。中国人认为区区小事、求人帮点忙不值一谢,但英语国家则不同,讲英语的人人听到别人赞扬,一般说Thank you表示接受,因为西方人一般比较坦率,他们认为对方的称赞是诚心诚意的,所赞扬的事是值得的,理所当然应该接受;而中国人则比较含蓄,以谦虚为传统美德,如果像西方人那样直接接受对方的赞美,人们会认为你很傲气或缺乏教养。所以中国人听到别赞扬时,总是说“哪里、哪里!”“我做的还不够呢”、“还差的远呢”。因此,当别人赞你的英语时,不必说:“No, No, My English is poor”, 而简单地说声:Thank you 或 It’s very kind of you to say so.就合乎英语习惯了。
4.禁忌语(taboo).有些词语因传统习惯或社会风俗不同,会引起对方强烈反感,也应避免使用——这就是禁忌语。在语言方面犯忌和在文化方面犯忌一样,都会显得唐突无礼,这里令人生厌。在公开场合使用某些词语或提及某事使人吃惊或引起强烈不满。然而,各国人民所忌讳的行为和词语并不一致。所以,学习外语的人对此应有所了解,这是很重要的○7。在初中英语听力材料里有这样一个对话:——How old are you?—— It’s a secret.教师可以此设问:为什么对方要保密呢?由此引出西方国家的隐私问题。
在这里谈一下英语国家广泛认同的Privacy(隐私)的问题。我引《美国旅游便览》中的一段话以作参考:“有些私人问题在甲国可以提出来,但在乙国则不应该谈。比方说,‘美国人可能问你在什么地方工作?’‘你有几个孩子?’‘你的房子有多大?’‘你有没有假期?’在美国看来,这些问题不算是纯粹的私人问题。……请你明白,因这些话的本意是友善的,是对你关心,不是对你无礼。……不过美国人认为纯粹是私人问题的一些事,在美国是避而不谈的。这些问题包括个人年龄、有多少钱,他的衣服和财产价值多少,他的宗教信仰和私生活。”
忽视了交际文化差异,就会影响教学质量,影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所以,基础阶段开始就应重视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意识、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在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给交际文化差异以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英语课程标准配制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S],2000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225.
[3]高一虹.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