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孔子家谱大修 老人是主力等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wei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孔子家谱大修 老人是主力
  日前,历时10年的孔子家谱第五次修缮终于完成。3位七旬的孔家“德字辈”后人担任修谱的主要工作。这三位老人:孔德墉、孔德宏、孔德威的血缘关系要追溯到六代以前,但他们从小就熟识。孔德墉成年后在香港经商,1987年,他见到了孔子基金会的两位创始人——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谷牧与南京大学时任名誉校长的匡亚明,两老建议续修孔子家谱。
  1996年,在得到身在台湾的末代“衍圣公”孔德成的同意和支持之后,孔德墉着手筹备修谱。1998年,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在香港成立,孔德墉任会长,山东省歌舞剧院与济南机车工厂的离退休职工孔德宏、孔德威分别负责具体工作。
  刚开始,他们遇到重重困难,有人怀疑他们是骗子,有人不愿意入谱。从2003年开始,随着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和重视,很多分散在各地的孔氏后人开始主动前往山东“寻根”。随之而来的庞大和繁杂的统计工作让这些老年人甚是为难。尽管繁琐,这些老人说,他们不求什么回报,就是觉得能为族人做点事,就非常高兴了。
  (摘自《都市文化报》)
  
  大连:孙儿“为媒”儿女亲家再婚
  评剧《花为媒》里主人公因为一朵玫瑰花结为夫妻。最近,大连一个刚出生的小孙子却促成了长辈之间一段皆大欢喜的好姻缘。小周夫妇去年添了宝宝,由于婆婆去世,小周的妻子就请已退休在家、独自在沈阳生活的母亲照顾自己。爷爷老周也隔三差五地来看孙子,力所能及地帮着亲家母干家务。两位老人共同话题很多。小周夫妻俩见此,决定给二老更多的独处时间。周末,两人就让二老相约着去公园漫步、到近郊去踏青。经过大半年的相处,两位老人在小夫妻俩的催促下登记结婚,老少三代五口人,终于成为了真正的一家人。
  (摘自《大连晚报》)
  
  天津:婚龄81年155天 打破世界纪录
  天津市宝坻区的一对老夫妇,婚龄至今达81年155天,超越此前由一对英国夫妇保持的最长婚龄80年14天的世界纪录。
  这对夫妇是94岁的戚丙植和102岁的戚贾氏。他们当年沿袭“小女婿”的传统结婚,虽然两人相差8岁,但夫妻俩感情很好、相濡以沫。2002年,戚丙植突患脑血栓,瘫痪在床,戚贾氏每天除了收拾屋子做家务外,还要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伴。至于戚贾氏,除了耳背外,身体硬朗,精神状态很好,有空时还可以做点针线活。
  (摘自《渤海早报》)
  
  四川:10元钱淘到变色奇石
  在四川长宁县,59岁的张崇德是一个奇石爱好者,有人在长江边捡到了这块石头拿到古玩街,石头全身是泥巴,张崇德看了感觉形状很好就花10元钱卖回家。没想到用水洗干净后,就发现石头全身是花纹,摸上去冰凉透骨。奇的是用水一淋,石头上就出现红、黄、黑、青的花纹。专家鉴定,认为是一块罕见的玉化了的“五彩云纹石”,价值在5万至8万元之间。
  (摘自《成都晚报》)
其他文献
如今,百姓生活中银行卡越来越多了。大家持有多张银行卡的最大理由是各卡的用途不一样。日前工行的一纸调价令,再次引发了多家商业银行陆续对银行卡收取各类费用。  一般说来,目前银行卡可能存在以下收费陷阱:  ①工本费;②年费;③ATM机取款收费;④异地取现费;⑤同城跨行费;⑥电话银行收费;⑦柜台汇款网银电话银汇费;⑧到款时间查询费用。  可见持有不同银行的银行卡,并不利于个人资金的管理,需要对账、换卡和
期刊
作为我国整复外科奠基人之一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涤生,早在“二战”期间,就是美军医疗队的优秀军医。如今,已91岁高龄的张老,仍会亲自为一些疑难病例做手术。   “其实,我的身体不算‘壮’,但算是比较健康的。9年前知道自己患上了肺癌,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不害怕,也不着急。结果手术十分顺利,恢复情况也很好。”张涤生认为,老年人最重要的是用一种“带病延年”的心态面对生活,“年纪大了,谁都免不了一些
期刊
退休前,我就“任命”自己为家庭营养师,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做营养师,首先要在营养学理论方面略知一二。初入行,就像小学生学数学,先做加加减减。自己动手,既可以随自家口味,又可以省钱。  看到报纸上讲油炸、腌制食品不宜多吃,我就先把炸油条、炸馍片等油炸食品给请下了餐桌,让腌制的咸菜、酱类下了岗。这就让餐桌上有了什么是健康饮食的争鸣,通过争鸣,让“吃什么、怎么吃”在家庭成员之间达成共识。  
期刊
当今时代,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物质的丰足、医疗保险事业的完善,不仅使人的生命得到了延长,而且老年人的标准似乎也有了新的界定。一位古稀老人被晚辈尊称“您老人家”时,居然愠然作色:“这称呼我可不高兴啰,谁说我老了!”  诚然,生活中的老年人确实少见了传统印象中的老态龙钟模样,60岁健步如飞、70岁鹤发童颜、80岁精神矍铄者比比皆是。他们不甘老,不服老,老骥伏枥,雄心勃勃:或“余热无穷”要干一番事业
期刊
杭州老人张欢苗,不仅食用何首乌保健身体,还上山采集何首乌,制作成一盆盆极富艺术价值的盆景。  现年71岁的张欢苗精干利落,讲话中气十足。有谁知道10年前,他还是个老病号,时常到医院报到。后因胃出血他提早病退。在家养病期间,他经常翻看各类医书,知道了何首乌“解毒、消痈肿、治五痔、润肠通便、止心痛、益心气、黑须发、悦颜色”,可能对自己治病有帮助。  此后,他经常到杭州的各个山头留意、寻觅何首乌。开始他
期刊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福乐里8号楼有两位老姐妹,大姐毕萃新,现年102岁,小妹毕萃云,现年90岁。大姐1978年离休前是抚顺卫生学校的校长,小妹一生悬壶济世,姐妹俩小时感情很好,晚年更加姐妹情深,大姐带着女儿毕黎光在1990年把户口迁到烟台与妹妹同住。如今,大姐近20年从未患病吃药打针,妹妹行动自如,生活自理。  姐妹一生爱乐不知愁,上班时天天快乐工作,不上班时天天快乐生活。每天都读书报、听新闻、学习
期刊
老年精神异常是老年人的一种多发病。往往由于没有及时发现症状信号,使部分患者丧失了及早治疗的良机。  常见的老年精神异常“信号”有以下几种:一是怪,这是指行为、语言、生活习惯等明显改变,出现一些怪异。一些患者由于精神影响,出现虚幻、怪异的听觉。二是疑,即无中生有或认为同事、邻居、亲属等对其迫害。有的病人认为他人嫉贤妒能,从而与别人积怨成仇。三是懒,而且是一种与其本人一贯表现不相符合、超乎常情的病态“
期刊
家住长沙雨花区湖湘社区的105岁老人李莲英越活越精神,不仅生活能够自理,每天还能手洗衣物。那么,这位百岁寿星的养生秘笈是什么呢?老人说,保持一颗童心最重要。  今年105岁的李莲英老人是社区出了名的“长寿明星”。她家四世同堂,最小的曾孙子也有十几岁了。问起李老太太,街坊邻居们都不得不佩服:别看她这么大年纪了,健康指数全达标,前几年还能踢毽子呢。  见到有人登门拜访,老人笑呵呵地站在门口招呼大家,一
期刊
我这个经历了86个春秋的老人深有体会:“人生真不完满”。但是每人都想健康地活着,这就只有调节情绪、不愁不忧,愉快地面对人生,享受人生。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如喜、怒、哀、乐等。情绪是每个人熟悉的,无时无刻不在体验着的。每个人都会有苦有乐,有悲有喜,有爱有恨,如果一个人一直在优裕的环境中生活,没有经受艰苦的磨练就会身在福中不知福。人不走高山,岂知平路好走。    一、不良情绪的危害  
期刊
在生活中可以见到这样的老年人,他们的语言、思维和动作都像个不懂事的小孩子,举止失当,情绪多变化。这类老人,平日常常会因小事而生大气,甚至与儿孙辈们斤斤计较,使人啼笑皆非。  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返童现象”。它的出现,是一种人的心理异常的表现,是老年人主观上缺乏自制能力,客观上缺少别人关心慰藉,与周围人失去正常沟通的一种极端表现,也是大脑功能退化的结果。家庭中的成员,应宽待这样的老年人。遇有老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