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学习因经历而精彩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GSXX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学习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增加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独立完成问题的解决,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真正亲身经历数学的探究活动,必然使学生对知识深有感触。比起教师的讲授要理解得透彻,而且呈现出认知的多样化。所以,数学老师应创设条件让学生获得更多有意义、有价值的经历:或是曲径通幽的波折,或是豁然开朗的顿悟。
  
  一、“浪费”的经历使收获更丰厚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如果只有公式、运算、解题的教学,会让学生感到数学的学习淡而无味;而“讲解公式——提供练习巩固——差生辅导”的学习模式线条单一,方式机械,使学生找不到参与感。虽然知识掌握效果较好,但总显得过于单薄,知识缺少根基,在练习中而不能灵活运用,或公式易混淆。所以,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经历。
  教学时,我要求学生通过剪、拼等办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为已知图形:长方形(或正方形),利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研究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结果本节课大约花费三十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研究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这当中也有质疑的:有必要浪费那么多时间经历公式的推导吗?浪费这些时间值得吗?用得着这样麻烦吗?直到学习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学生主动要求允许他们自己研究,结果学生还真
  做得有板有眼。
  
  二、“错误”的经历让乐趣更浓厚
  
  “知道2、3、5倍数的特征”是第二学段的学习内容之一。教材首先安排学习“2的倍数的特征”,接着安排学习“5的倍数的特征”,最后安排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因为2、5的倍数都是在个位上找到特征的,所以学习“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学生会十分自然地、习惯地从个位上进行思考和寻求答案,行为就容易受到前面知识的负迁移的影响及思维定势的干扰。所以,在教学时,有的老师为帮助学生少走冤枉路,就会善意地提醒学生不能总是从个位上考虑,并暗示学生将“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相加求和”去找一找特征。这样,学生在老师的“牵引”下,很快就有了结论。但这时教师的善意与担心,教学的小心翼翼,时时暗示,把学生的思维框在一个小圈子里。老师的行为虽然有利于学生在一节课中更快地发现数的特征,得到结论,却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也不再去追求知识的之所以然。学生可能失去学习的热情,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把这个结果给淡忘了。当遇到问题和挫折时,习惯等待教师的提醒与暗示,而不会去独立思考,思维能力则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
  在这节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去不断地尝试,在不断错误的经历中慢慢地成长起来。关于3的倍数问题,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索,在经历错误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错误,自觉反思并尝试从另外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现。在课堂上经历探索过程而提炼出的思维方法、数学兴趣,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情趣。
  
  三、“莫辨”的经历让学生的体验更醇厚
  
  《新课程标准》提出“算法多样化”,教师也尽量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但是面对各种不同的方法,又开始思考是否需要“择优”的问题。条条大路通罗马,可细细想来,目的地虽然一样,但不同时间、不同对象、不同条件下到达罗马所选之路有可能完全不同;不同的路就会带来不同的经历。在学习中,让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是十分有必要的,有意义的,对最后究竟是哪种方法“最优”,则不必下定论。
  例如比较“分数与小数的大小”,有了多种方法后,教师会要求学生这样思维:“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时,将分数化成小数后再进行比较;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将小数化成分数后再进行比较”。这是最优选择吗?以比较 与0.6的大小为例,实际上,学生并不是按教师小结时所说的方法去做练习,而是用自己已经习惯了的、内化的方法去做。由此可见,作为教师不必让学生用规定的、最优的方法而学生自己不习惯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至于孰优孰劣,教师可以“模糊控制”,让学生自己判断,可以有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也许这样,数学教学的结果会更厚实,对学生的发展意义更大。
  
  四、“情境” 的经历让学生的情感更深厚
  
  1、丰富学生“玩数学”的经历。一位教育名家说得好,要让学生学好一门学科,必须先让学生喜爱教这门学科的老师,喜欢上这门课。只有当学生产生了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学生的学习才能达到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当他们以玩的方式和心理来对待数学学习时,便会全身心地投入,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和深刻。
  2、丰富学生“做数学”的经历。“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强调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自我观察、讨论、实践操作、分析比较、综合归纳去解决问题,自主构建数学模型。每一次的数学学习活动,都是丰富学生“做数学”的一次经历机会。随着学生“做数学”的经历不断积累、丰富,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理解也将会不断提升到新的高度。
  3、丰富学生“用数学”的经历。学以致用,这是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之一。并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写道:使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如何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用数学”的意识——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我们所要考虑的。
  (浙江省苍南县少年艺术学校)
其他文献
数学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包括数学观念、数学意识、数学思维、数学能力及基本的数学逻辑。而素质教育的核心也就在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把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注重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课题。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强调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教学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下面谈谈自己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期刊
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也说过“读书万卷始通神。”面对众多的学习科目,面对日益繁重的学业,我们的学生如何能够“读书万卷”呢?当然,这里不仅仅是在追求数量,而是要强调“读书”二字,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不是在课堂上简单地提出要求,“今天大家下去看××书。”就能达到效果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简单地这样做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我们要对学生地课外阅读进行指导,使他们不仅要阅
期刊
在世界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代,知识经济的冲击,网络信息的挑战、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已使世界各国都意识到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要,要培养创造型人才,教育是关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政治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人文性的特点,在感受、联想、想象、创造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它可为学生提供更为自由、广阔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那么在政治教学中如何进行改革创新,以
期刊
教师是社会生活中从事教育教学专业活动的角色。思想政治教师是专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专门人才,教师的知识结构,会影响到教学成绩的好坏。思想政治属于社会学科,其中贯穿的知识结构复杂,理论概念甚多,时间跨度很大,且其中知识的更新较快。  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师要具备相当广泛的知识,但观察分析发现,有的没有经过专门师范类培训,从中专或非师范类大学毕业;有的经过了专门的师范类培训,但自身不注意知识的积累,
期刊
在新颁发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这是前所未有的。新课标中有六个核心概念,它们是: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数感”摆在首要的位置,可见理解“数感”这个概念,并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标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那么如何理解"数感"?怎样建立和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下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什么是数感     通俗地说,
期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由课程改革牵动的全面改革,更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里的一场深刻革命。改革中,各学科为了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纷纷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和个性人格发展。  因此,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创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课堂是中学政治教师实现新课程改革任务的必由之路。为此,结合本校的教研活动我从以下几个转变进行论述,以求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
期刊
杜甫的《春夜喜雨》十分形象、逼真地刻画了春夜雨景,我们不妨将课中的八句诗分解为四幅图景。用这四幅图景注释语文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的“四重境界”,倒是颇有可取之处的。     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爱国主义的显性素材    杜甫笔下的春雨之好,在于它知时应节,当发乃发,滋润万物。语文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也当“知时应势,捕捉显性素材,润泽学生的心田”。   语文教学应文道结合,文
期刊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本中一项崭新的教学内容,作为一名站在新课改前沿的一线小学语文教师,虽说是初次接触“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却应义不容辞地、认真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好此项语文活动。通过自己的学习及四年多新课改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中年级段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从一开始就要培养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兴趣,为今后他们能自觉、自主地开展活动做好铺垫。  大家都知道“兴
期刊
函数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主线,是中学数学的核心内容,也是整个高中数学的基础。函数的性质是竞赛和高考的重点与热点,函数的对称性是函数的一个基本性质,对称关系不仅广泛存在于数学问题之中,而且利用对称性往往能更简捷地使问题得到解决,对称关系还充分体现了数学之美。本文拟通过函数自身的对称性和不同函数之间的对称性这两个方面来探讨函数与对称有关的性质。    一、函数自身的对称性探究    定理1.函数 y =
期刊
语文综合性学习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它的主要特征表现在综合性、自主性、探究性、开放性、实践性五个方面。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类型    1.学科综合型。它是以语文教材的单元或题材为中心,由另一个或几个学科的单元或题材的一部分相配合形式的语文综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