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中的咸海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nvsha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船舶的墓地”里,锈迹斑驳的船体似乎在向人们倾诉着成海盛衰浮沉的故事。人类往往会做出一些非常愚蠢的事情。如果我们不能从威海消失中吸取教训,类似的事情还会再次发生。
  中亚地区广袤的荒凉沙漠里,骆驼行走的脚下,是许多锈蚀船舶的“墓地”。曾几何时,这些锈迹斑斑的船只意气奋发地航行在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之间的近70000平方千米的威海海面上。可如今,它们静静地躺卧在往昔的大湖上,沙漠里的骆驼在渐渐腐蚀的船体间慢慢地穿行。
  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实施河流改道计划,引咸海源头之水灌溉棉田。50年里,咸海的面积缩小了90%。迅速萎缩的咸海毁掉了这里曾经兴旺发达的渔业经济,留下大量搁浅的拖网渔船,成为这片荒芜之地上的永久性地面标志。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曾于2010年乘直升机视察咸海现状,他还访问了乌兹别克斯坦的一座村庄——这座村庄原先坐落在咸海岸边,如今却置身于一片荒漠之中。他说:“这显然是世界上最严重的环境灾害之一,为此我深感震惊。”
  经历多次沧海桑田变化的咸海
  咸海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境内(这两个国家曾是苏联的—部分),坐落在—个大而平坦的沙漠盆地中心。咸海其实不是海,而是一个巨大的淡水湖泊,在其全盛时期曾经是中亚第一大咸水湖、世界第四大湖,面积将近70000平方千米。成海的英文名称是“Aral Sea”,大致可以翻译成“岛之海”,因它曾经在1公顷范围内拥有1500个岛而得名。
  咸海的水流主要来自于中亚的两条内陆河——南部的阿姆河和东北部的锡尔河。咸海是一个封闭系统,成海的水不会流出,造成湖水流失的唯一途径是蒸发。由于径流量(流人的水量)小于蒸发量,咸海的含盐量比一般淡水湖高得多。作为一个封闭系统,咸海在历史上有着很好的循环,自2亿多年前的上新世以来,成海经历了多次沧海桑田的变化:在冰期,因冰川封冻,成海萎缩变小;在间冰期,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咸海水体增大。由于对全球环境自然变化的敏感性,咸海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如今,地球正处于一个间冰期,世界范围内冰川撤退,海平面上升,再加上气候变暖趋势,咸海理应得到充分的水源补充。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自1961年以来,50多年中,咸海的体积减少了90%,表面积减少了50%,海岸线向后撤退了120千米,海平面下降超过16米。
  在遥远的过去,咸海也曾完全干涸过,也曾有过比1961年时面积大得多的历史。但是,咸海现在的萎缩并非地球自然环境变化影响的结果,而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人类活动导致咸海消失
  自然发生的变化相当缓慢,通常要历时数百上千年,而人类引起的环境变化则极为迅速。
  上世纪60年代,苏联政府决定将为咸海提供水源的河流——阿姆河和锡尔河改道,用以灌溉沙漠,试种水稻、瓜果、谷物和棉花等。被称为“白色黄金?的棉花是苏联的主要出口产品,而作为苏联“棉花计划”的一部分,引水种棉花最终获得成功。直至今日,乌兹别克斯坦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出口国之一。
  由于每年用于灌溉的河水达到25~50立方千米,咸海的海岸线开始后退,咸海开始萎缩。从1961年到1970年,咸海海平面平均每年下降20厘米;20世纪70年代,海平面下降达到每年50~60厘米;20世纪80年代,海平面继续下降;到现在,咸海海平面平均每年下降80~90厘米。从1960年到2000年,棉花生产翻了一番,而同期取自河流的灌溉用水量也几乎翻了一番。
  咸海不断萎缩。1960年时,咸海的面积为68000平方千米,为世界第四大湖泊。1987年,咸海分成北咸海和南成海两部分。1998年,成海面积缩小到29000平方千米,成为世界第八大湖,其含盐量从每升10克上升至每升45克。2003年,南成海进一步分裂为东部和西部两部分,此时“咸海”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到2004年,咸海成为由三个小湖组成的湖群,总面积只剩17160平方千米,为1960年时的约25%,盐度几乎增加了五倍,水里的大多数动植物都消失了。到2007年,三个小咸海的总面积只有咸海极盛时的10%。目前,南咸海的残余部分仍在继续消失之中。
  可悲的是,人们对于咸海的消失似乎并不感到意外。早在1964年,就有水利专家说过,咸海的命运已经注定,“这是五年计划的一部分”。
  咸海萎缩的灾难性后果
  引水灌溉工程令沙漠变良田,却给咸海带来了毁灭性的后果。
  成海的萎缩和渐渐消失,使得咸海周边地区的生态系统以及为成海提供水源的河流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环境几乎被破坏殆尽,撤退的咸海留下了一片覆盖着盐碱和有毒化学物质的巨大平原,沙漠强风扬起有毒的粉尘,每天将咸海地区约20万吨的盐和沙子刮向四面八方,倾泻在方圆300千米的范围内。
  咸海周围土地盐碱污染严重,使得咸海周边地区的农业可用土地面积减少,农业生产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由于牧场草场被破坏,家畜饲料短缺,该地区家畜数量锐减,当地政府不得不颁布减少动物食品屠宰的法令。
  该地区一度兴旺的捕鱼业也基本上被破坏殆尽。在鼎盛时期,咸海捕鱼业就业人员多达约40000人,捕捞量占苏联的1/6。1977年,渔业生产减少了75%。到1982年,捕鱼业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如今,咸海周围的渔村都已成为“船舶的墓地”。乌兹别克斯坦的穆伊纳克镇曾是一个繁荣的港口和渔业生产基地,从事捕鱼业的人数大约有30000人。如今,在咸海湖水曾经覆盖、绵延数千米的沿岸地区,到处散落着被遗弃的渔船。用来自其他地区的冷冻鱼加工食品,以维持渔民生计的罐头工厂,也在1991年倒闭。
  咸海萎缩对当地气候也产生了明显影响,农作物生长季节缩短,造成许多农民不种棉花,改种需要更多水来灌溉的水稻。同时被摧毁的还有阿姆河和锡尔河三角洲流域的麝鼠诱捕行业,这里曾经每年出产多达50万张麝鼠毛皮。该地区生态环境被破坏的整体损失估计在350亿~400亿卢布之间(10卢布等于0.34美元)。
  咸海灾难还严重危害到当地人的健康。由于湖水大量蒸发,湖床裸露在外,每年强风从湖底刮起成千上万吨的泥沙,其中含有化肥、农药及其他农用化学物质,严重影响到附近居民呼吸的空气质量,饮用水质量也不断下降,连人饮用的茶水都是咸的。当地人的健康卫生状态令人堪忧,贫血、伤寒、肺结核、咽喉癌和传染性疾病蔓延,咽喉癌发病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9倍。有毒沙尘暴还是肝、肾和眼睛疾病多发的主要原因。在十分恶劣的生活条件下,人们的免疫系统变得非常脆弱,结核病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新生儿和产妇等人群死亡率极高。这里80%的孕妇都患有贫血,孩子生下来几乎都有病。红十字会等组织把食物送到最贫困的人手里,但他们 能做的也只能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10%的人提供帮助。
  由于成海调节气候的作用已大为减弱,致使该地区冬天更寒冷,夏天更燥热。强烈西风刮起时,夹带着各种有毒成分的粉尘在数百千米范围内肆虐。农田灌溉形成的径流形成了一些受到农药、化肥和重金属严重污染的人工湖。该地区的73种鸟类、70种哺乳动物和24种鱼类,不是灭绝,就是转移到了其他地方。
  咸海的萎缩被指为:“这个星球上最为严重的环境灾害之一。”
  拯救行动及北成海与南成海的未来命运
  现在,有关各国和国际社会正致力于拯救咸海,试图扭转和改变咸海萎缩造成的灾难性后果。
  2003年10月,哈萨克斯坦政府宣布一项计划:建立将南、北咸海分开的混凝土堤坝,以增加北咸海的水流量。大坝于2005年8月完工后,北成海水位明显上升,含盐量开始下降,草和芦苇再次出现在湖岸上,水禽等动物也正在返回。随着水位上升,一些鱼类也重新回归北咸海,捕捞业得以部分恢复。据报道,北咸海面积从2003年的2550平方千米增加到了2008年的3300平方千米,水深从2003年的30米增加到2008年的42米。北咸海的复苏还引来了长期缺少的雨水,给当地被沙尘暴吞噬的农业带来了希望。
  2009年,在世界银行贷款资助下,哈萨克斯坦开始建设第二座大坝,以进一步扩大萎缩的北咸海。该计划包括修建6千米的运河,让咸海与昔日的阿拉尔斯克海港重新连接起来。
  北咸海可能还有机会(当然这取决于它所在国家的意愿,以及在恢复和治理中能够投入多少资金),而南咸海已被视为无可挽救——南咸海至今水位仍在不断下降,南成海面临黯淡的未来。最近的水文调查指出,在未来10年内,南咸海西部将完全干涸;在未来15年内,南咸海可能全部消失。
  人类是如何干预自然地
  人类为对抗气候变化开展的“地球工程”,对于地球及人类的未来是否安全?科学家和决策者就比展开了讨论,但无可否认的事实是,不管我们是否打算这么做,事实上,在有意无意中,人类早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地球工程”——从将地球上可用淡水的1/3用以灌溉农田,到将地球2/5的陆地用以放牧,人类一直都在改造大自然,人类干预地球物理过程的后果,我们尚无法确定,但有科学家认为,诞生了人类文明的更新世已不复存在,人类活动很可能引发了一个新的地质年代——人类世,我们现在生活在人类世地质时代,—个由人类决策、由人类决定地球命运的时代。
  以下是人类干预自然,改造地球的几个实例。
  5亿家庭的炊烟“抹黑”地球
  5亿家庭,大多在亚洲和非洲。将木材、煤炭和动物粪便燃烧后变成炊烟,炊烟带着被称为“黑炭”的尘粒进入大气层,在那里形成一个吸热层,雨滴裹着这些尘粒从天空降下,污染着地球表面。
  据估计,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北极气温上升了1.7℃,其中一半原因是黑炭污染的结果。黑炭污染改变了气候模式,在南亚和西非造成了降雨量急剧减少,还造成了喜马拉雅山脉冰川融化,对数亿人口的供水来源构成了威胁。
  引水灌溉导致水资源枯竭
  科学家将江河湖泊以及地下蓄水层里的所有淡水称为“蓝水”,人类每年要用掉其中大约1/3,地球上江河湖泊的1/4的水在到达大海前就已经被抽干桔竭了。
  对于局部地区来说,这种变化将导致天气模式的变化。例如哈萨克斯坦曾经广袤浩瀚的咸海,由于大规模农田灌溉抽干源头水源,导致当地气候急剧变化,冬天更寒冷,夏天更炎热,降雨更是变得极为稀少。
  地区性的气候变化是否会产生全球性的影响,还有待于继续观察。
  
  土地滥用损害“地球之肺”,形成“海洋死区”
  现在,地球陆地面积的约12%被人类用于耕作农作物。这样做的后果有些难以预料,比如我们很难知道大平原的农业生产如何影响着地球气候,有些则比较明显,比如亚马孙热带雨林的森林砍伐活动破坏了该地区水的蒸发和冷凝循环,“地球之肺”有可能变成为热带稀树草原。如果亚马孙雨林失去了其巨大的二氧化碳吸收能力,地球气温将再度上升。
  更为直接的后果是,农业耕种大量使用化肥给当地环境中增加了大量的氮和磷。每年约有1.2亿吨氮从大气中被移除,转换为农田肥料,而从地下开采的磷则多达2000万吨,如此庞大的数量远远超过了这两种元素自然进入生物圈的数量。更为重要的是。大量的氮和磷随着溪水河流流入大海,加速形成“海洋死区”。
  珊瑚礁消失导致海洋生态系统被破坏
  在地球生物灭绝中,珊瑚礁的消失令人震惊。珊瑚礁被称为“海洋中的雨林”,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海洋污染、气候变化、过度捕捞和海洋酸化,在过去50年里,全球珊瑚礁覆盖率已经减少了1/3,珊瑚礁正濒临灭绝。
  珊瑚礁以及生活在珊瑚礁中的海洋生物的消失,威胁到的不仅仅是渔业生产。从地球物理学的角度来看,生态系统是营养物质和能量流动在生物学上的机制,如果生态系统的关键一环被破坏一就像曾经生机盎然、如今却被细菌和水母主宰的地中海西北海域那样—生态系统就无法正常运转。一些科学家指出,海洋过去发生大规模灭绝事件之后,曾导致了地球碳循环在数百万年间的剧烈波动。海洋生态系统若失去了其调节能力,随之而来的就是天气和气候的异常变化。
  地球在过去曾发生过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如今一些科学家认为,第六次生物灭绝事件正在发生之中。
  
  化学物质和塑料制品污染全球
  人类的工业革命导致发明了许多化学物质。这在地球历史中是前所未有的,一些化学物质可以在地球环境中存在千万年而不降解,其中包括用于农药中特别是塑料中的化合物,全球塑料生产每年多达600亿吨。
  高剂量的这类化学物质可扰乱动物的内分泌系统,导致癌症,影响生殖;低剂量的影响尚不清楚,但可能会在微妙的变化中产生广泛的影响,最终从根本上改变生态系统的构成。
  据联合国估计,地球海洋每2,6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就有47000件塑料制品。世界各地都测量到了低水平的有机污染物,以及塑料对生物体内分泌产生的干扰和影响,即使是在一些从来没有使用过这类化学物质的地区如南极洲,也测量到了化学物质的污染。二氧化碳排放成为人类最大的“地球工程实验”
  人类世的经济发展引擎就是在地面上燃烧,或从地面上向大气中投放大量含碳物质,其结果是,每年约有400亿吨二氧化碳被人类投放到大气中,使得化石燃料的消耗,在人类无意识中成为最大的“地球工程实验”。
  如今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过去1500万年中的任何时候,全球气候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平均气温上升,部分二氧化碳被海水吸收,氢气和碳酸盐离子的比例产生变化,海水酸性化,导致海洋中的珊瑚、浮游生物和贝类大量消失。
  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海洋pH值的变化可能超过过去300万年中的任何时候。
其他文献
一个昏黄的午后,郊外  依旧是那样静寂、炎热,  躁动的干树叶在飘摇,  间或如豆荚嘎嘎作响,  这种声音被称作“妇人舌”  午后的乡间,远山静谧,  热气沼沼  就在这午后的乡间,  我看到了我的初恋情人,  肌肤散发出褐色的热浪,  如此恬静,完美如初,  她的双手晒得黝黑,  身后幽然一片杏树林海,  眼见她一路走来  走向我心铭记的一泽海湾,  那里,她曾伫立于小小的码头——  那时,我以
提到世界上最富有的街道,人们也许会想到美国的华尔街。其实,瑞士苏黎世的班霍夫大街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街道。  班霍夫大街位于苏黎世的利马河西侧,北起火车站,与河道大致平行,由北而南直达湖畔,长1.4公里。大街始建于公元前15年罗马统治时期,罗马人在苏黎世湖畔建城,它便开始发展成为兴旺的商贸中心,成为全城最繁华,最“昂贵”的街道之一。街道两侧多为19世纪的古典式建筑,最高不超过5层。  班霍夫大街几乎
在一颗大质量小行星撞击地球、灭绝恐龙之前很久,地球上就已经有点不对劲了。当时,物种的多样性已经降低。如果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如果小行星撞击发生在地球生物非常多样的时期,恐龙就有可能在这场撞击中幸存,那么今天的世界恐怕就会是另一番模样。  化石记录表明,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不飞的恐龙突然消失。过去几十年来,科学家一直在探索为何会这样以及这究竟是怎样发生的。他们已经对这一点达成共识:当时,一颗
科学家正在进行临床试验,让枪伤和刀砍受害人的体温降到一定程度,从而令出血减缓,让医生能缝合伤口。这相当于用药物暂时性“杀死”患者,目的是拯救他们。死者复活(科幻图)
卡图卢斯(约公元前84—约前54年),生于意大利北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16岁开始写诗,青年时代成为罗马“新派诗人”的领袖,传留至今的诗歌有116首。他是古罗马地位相当重要的一位大诗人:“不仅是罗马第一个有完整诗集保留下来的诗人,也是第一个让世人了解罗马上层社会内心感情的诗人,更是第一个让世人了解一个人内心的罗曼史的诗人,同时也是第一个可以列入世界诗人之林的罗马诗人”(刘文孝主编《罗马文学史》)。
科学家对昆虫和蜘蛛类节肢动物复杂性生活的探索,带给我们很多惊奇。  用美国著名作曲家科尔·波特的话来说:“鸟儿做这事,蜜蜂做这事,连跳蚤也做这事。” “男欢女爱”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然而,昆虫和蜘蛛类节肢动物的“爱情生活”却是整个动物王国中最为复杂的。无论雌雄,为了在求偶之战中占据上风,都进化出了非凡的策略。在求偶竞争中有的雄性,运用无与匹敌的游击战术;有的雌性为了选择最强壮最健康的配偶,极尽诱惑
“一方水土,养一方鸟。”盈江的鸟类为何如此丰富?  盈江县位于云南西南部,面积4429平方千米,迄今记录鸟类21目78科560种,被誉为中国鸟类物种最为丰富的县。云南记录鸟类945种,中国记录鸟类1445种,盈江鸟类种数占云南鸟类种数的59%,中国鸟类的39%(用形态学特征构建的鸟类分类体系,区分鸟种比较保守。用分子生物学特征构建的鸟类分类体系,倾向分出更多的鸟种。统计盈江鸟类种数以形态学分类体系
1915年前后,由一位爱好文学的议员的妻子奥托琳·莫雷尔的介绍,著名的哲学家罗素与作家劳伦斯结识了。奥托琳夫人,这位资助过许多文学家的“沙龙”女主人认为,他们俩人应当相互敬佩。事实上,相识之初,罗素和劳伦斯的确都产生了类似的感觉。  罗素后来在一篇文章中说:“最初将我吸引到劳伦斯身边的,是某种富有生气的品质和一种对人们易于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设想进行挑战的习惯。”罗素出身贵族,受过极好的科班教育,此时
在氧浓度低至0.5%的空气中,土壤线虫能生存。氧浓度降低到0.1%,土壤线虫就死了。而氧浓度降至0.001%或更低,线虫假死,实际上却是在很低的氧浓度下生存。这正是极端情况下线虫的生存策略。实验发现,碘化物等物质能大大降低动物的氧需求。科学家希望,尽量减少心脏病突发后的治疗可能造成的损害。如果碘化物能减缓氧代谢机制,就可能在这方面发挥作用。科学家计划采用碘化物等物质,让患者在危重状态下(或者说在死
编译/于 涛  这幅三维的画作创作于1929年,对空间的舞台式处理有别于作者之前的作品。画中一门大炮直对着左上角的妇女躯体,这门大炮在画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不是一门玩具大炮,一位军事专家认出它是一门法式15厘米口径的榴弹炮,这种大炮被用于1914至1918年间。如果确是如此的话,就说明马格里特并不是凭空想象地创作,而是以现实中的实物为依据,并从中得到创作的灵感。  这幅画的含义蕴含在画的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