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复合颗粒饲料致密成型特性的离散元仿真

来源 :锻压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hi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玉米秸秆复合颗粒饲料成型过程的特性与影响因素,通过离散元软件EDEM,基于Hysteretic Spring接触模型,对玉米秸秆复合颗粒饲料致密成型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不同因素(锥口角度、粒径大小和压制速度)对成型质量与能耗的影响,对压制过程中物料的流动状态进行了追踪,并开展压缩实验对仿真数据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和验证.结果表明:成型饲料的品质随着锥口角度的增大而提高,同时比能耗更大;增大粒径,可以降低成型过程的比能耗,但是成型饲料的品质会随之降低;随着压制速度的增大,成型饲料的质量变差,比能耗变大.成型过程中,物料间的相对流动性较差,应提高饲料压制前的均匀程度.在显著性水平α=0.05的条件下,仿真数据与实验数据间无显著性差异,验证了仿真的准确性与可行性.仿真结果可为玉米秸秆等复合颗粒饲料致密成型技术的发展提供数据参考.
其他文献
设计了某轻卡后下防护热辊弯全管状结构方案,实现轻量化30.2%.根据静态加载试验要求,建立仿真评估模型,并试验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仿真模型,并比较了原设计方案与热辊弯优化设计方案的各个使用性能.采用热辊弯工艺进行横杆和各支架管的样件试制,获得抗拉强度大于或等于1500 MPa的管件;在热辊弯加热弯曲状态下实现支架管弯曲半径为2d的小半径弯曲且不起皱,并通过两件拼接加工提升了材料利用率及加工效率.研究结果表明:热辊弯管状结构适用于后下防护,其结构简单、通用性强、制造流程短,具有材料与工艺综
针对带侧枝复杂铝合金构件的几何特点,提出采用包络成形工艺成形该零件,并利用DEFORM-3D软件模拟了其成形过程,分析了等效应变和成形载荷变化特点,并通过DEFORM-3D软件的Flownet功能模拟了该构件包络成形过程中金属流线分布和演变特点,最后通过工艺实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带侧枝复杂铝合金构件包络成形过程中,构件上的凸台、侧枝、飞边等结构在包络模和凹模的作用下逐渐成形,构件右侧半圆锥形部分为大变形区,左侧圆柱形部分为小变形区;构件成形载荷在包络成形阶段随着成形时间的增加呈周期性波动,在包络模保压
采用神经网络对负荷进行识别训练时,由于不常用负荷的原始样本数量较少而常用负荷样本数量较多,从而导致训练的样本分布不均衡.传统的生成对抗网络(GAN)和采用辅助分类器的生成对抗网络(ACGAN)在对样本进行扩充训练时,原始的模型会容易产生梯度消失等问题.在原始ACGAN的模型基础上,在其判别真假损失函数上添加梯度惩罚函数,使得判别器和生成器在相互优化过程中梯度下降更快,更容易达到纳什均衡,从而使原始样本的不均衡情况得到有效改善.通过公共数据集PLAID进行测试分析,并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为了更加精确地预测冷连轧轧制力,设计了一种通过分层提取和目标相关特征来实现的比例损失堆叠去噪自编码器.首先,通过堆叠去噪自编码器(SDAE)构建深度网络并在SDAE顶层中加入输出层;然后,通过部分有标签样本实现网络权重变量的调节;最后,按照设定目标参数调节深度网络变量,从而降低网络预测值和目标值的偏差.本方法通过在训练过程加入目标值信息实现了特征提取有效性的显著提升,具有很好的预测稳定性.通过试验测试本算法,其预测结果在±3%误差内,可以满足实际生产控制要求.本算法能够从输入层内找到和目标值关联的特征,在
针对充电桩故障率居高不下问题,以直流充电设施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工作原理及运行安全影响因素,基于数据挖掘的主成分分析(PCA)算法对充电设施运行数据如电压、电流、温度等进行特征挖掘,建立顶部事件为仪器故障、机械故障、通信故障的充电设施一体化故障树,分析各层故障源和具体故障类型之间的内在关系.利用2021年3月~4月江苏省各充电站充电设施运行数据,验证了所提数据挖掘方法对充电设施故障特性分析的实用性.
首先运用能量守恒原理对隔离半桥电路进行理想化转换,再依据开关网络平均模型法,建立隔离半桥电路的交流小信号数学模型,给出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在此基础上,分析数学模型的幅频及相频特性,并进行相应的闭环参数补偿以及系统校正.经仿真与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理论建模的有效性和补偿参数的合理性.
大功率电器产品的优化设计,以及电器多物理场耦合仿真的发展,对电器温度场仿真的求解精度以及求解效率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使用传输线法(TLM)加速三维非线性热传导有限元(FEM)的求解,为进一步提高计算效率,提出了传输线导纳确定原则和松弛迭代方法,并且使用并行计算技术来实现TLM的加速求解.将改进的TLM应用于直动式继电器温度场的求解中,通过与商用软件COMSOL以及Newton-Raphson(NR)迭代法的求解结果对比,验证了算法的精度.相比于传统的NR迭代法,TLM能够取得稳定的求解效率提升.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未来居民社区将是包含光储充的综合体,聚合零散资源的碳减排和碳普惠应用将是大趋势,然而目前社区侧缺少科学的碳排放计量方法,提出一种考虑清洁能源就地消纳和电网能源输出占比的动态碳排放因子计算方法,进一步探讨居民社区侧潜在的碳减排模式,考虑不同低碳行为的交互影响,通过能源消耗追溯,提出碳减排量计算模型,结合典型居民台区的应用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以车用铝合金防护罩为研究对象,针对成形过程中的模具磨损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Archard修正模型,采用Deform-3D软件对热锻过程进行了建模仿真,分析了凸凹模的磨损情况,出现了凹模磨损远大于凸模磨损的现象;其次,以坯料温度、模具温度、凹模硬度、锻压速度以及摩擦因数为研究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仿真,并以凹模的磨损深度及凹模承受的载荷为优化目标,采用加权分析法结合极差分析法,获得了最佳锻造工艺参数组合,结果显示优化后的凹模的寿命提高了50.9%;最后,通过生产试验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凹模
考虑工作辊振动时轧制界面间摩擦力的变化状态,以及工作辊水平方向轴承座撞击牌坊的情形,建立了相应的动态摩擦模型和分段刚度模型,并基于此建立了热轧机水平方向非线性振动模型.研究了线性阻尼项、动态摩擦力三次非线性项、分段刚度项以及外扰幅值变化下热轧机水平振动系统的幅频特性.最后,研究了外扰力变化下热轧机振动系统的分岔行为,发现外激幅值的变化可以使振动系统进入混沌状态,并且存在倍周期分岔通向阵发性混沌和混沌运动等显著现象,这正是引起带钢呈现明暗相间条纹的原因之一.上述研究内容为抑制热轧机辊系振动和参数的优化提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