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校园文化与德育活动的有效融合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__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为促进学校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我校积极开展校园文化与德育活动的融合教育,以文导行为活动形式,以文学德为育人内容,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有效提升校园文化实践性和教育性
  1. 校园文化的有效建设要立足于学校实际情况,要有针对性和教育性。我校地处县城东郊后港村,地理位置偏远,前身为松港中心主校,几年来一直是霞浦县定点进城务工子女学校。在现有学生中,本地学生数占比近40%,外来学生数占比60%以上,家庭教育情况较不理想。以五年级某班52名学生为例,近三分之二的家长早出晚归,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离异家庭超过10%;近12%的学生是隔代监护;20%以上的学生由校外托管中心管理;文化程度达到初中毕业以上的家长占20%左右,绝大部分的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教育都是学校的任务,家庭教育的缺失让许多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不到位。再加上近年学校规模的扩大,师资短缺,这种状态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因此,寻找切合本校实际的“育人发展点”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抓手。
  2. 要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社会生活实际中去芜存菁,精心提炼校园特色文化。后港村四周都是港湾,七弯八曲,因而有小白龙与九十九个湾的传说。后港是城关地区唯一的海运港口码头,很多村民的日常生活与舟船联系紧密,龙舟竞渡的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后几乎每年都举办龙舟赛,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具有持久的吸引力,绝大部分学生已经亲身感受过龙舟竞渡的场景,部分学生在父亲或亲戚的带领下乘坐过龙舟。
  因此,我校立足于校情和地域文化特点,确立“舟船文化,龙舟精神”的主题和主旨,凸显海洋与航船、龙舟、空海文化等地方文化要素,以霞浦县松港街道的历史名人文化、海洋舟船文化等为引线,把多元文化相互交融,创设校园核心标识特色,在校训“乘风破浪,砺行致远”的核心内涵上构建环境育人的氛围,逐步形成学校特有的校园育人文化。如我校校徽的设计整体为“六小”的拼音首字母的组合,形成飞跃的小白龙图案(与小白龙的传说故事相呼应),寓意奋进、向上、腾飞,体现龙舟精神。“龙首”还有第一、卓越和优秀之意。背景为蓝色海洋,表示学校的地理位置特点,体现舟船文化和知识的海洋。升起的太阳象征学校走向辉煌、胜利和成功。根据我校的地理位置、师生的现实特点和校园龙舟文化的内涵,把校风确定为“奋发向上,敢于争先”;教风为“同舟共济,永不言弃”;学风为“知难而进,力争上游”。
  二、行文相彰,引领学生德育发展
  (一)以文为本,特色课程引领德育建设
  最能体现校园文化的是课程建设,这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其中,校园文化特色课程是学校德育有效建设的重要抓手。
  我校特色课程从地方特色龙舟文化入手,按照小学生的认知和身心发展规律,自主开发了《龙舟乡韵》校本课程。在课程应用上要求各班任课教师上好“龙舟乡韵”课程,并写好相应教案。《龙舟乡韵》选取了当地名人胜景、有关龙舟竞渡的诗文和音乐,以小学生喜爱的漫画等形式介绍龙舟文化的历史、人文景观。课程开展了霞浦民间端午民俗文化、龙舟系列调查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拓展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和礼仪教育,又开发了《文明礼仪》校本课程。通过几年的教学和指导,学生对后港村舟船文化的源流和发展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对端午粽子、龙舟艺术、传统文化礼仪等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从而不仅领悟到龙舟文化的内涵,更能深刻培育“爱、和、先、志、行”的校园主题文化。
  (二)知行合一,砺行致远
  1. 班级目标,精神引领。
  (1)必须确定好紧贴校园文化的班级文化核心建设目标。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支柱部分,其核心目标必须紧贴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学校以“乘风破浪,砺行致远”为核心内涵,着力培育“爱、和、先、志、行”的校园主题文化,要求每个班级在“舟船文化,龙舟精神”的引领下,从中队名、班规班约、班级口号等入手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如五年某班中队名为“追梦船队”,并喊出了班级口号——“勇争第一,成就梦想”;四年某班中队名为“蛟龙冲锋号”,班级口号为“奋勇拼搏,争创佳绩”……总之,以校园文化为核心引领班级文化目标建设,有利于加深师生对校园文化的感悟提升,营造好“奋发向上,敢于争先”的班级和校园氛围,从而让师生在文化和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2)班级学生日常管理可以拓展运用好校园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建设需要通过班级文化的持续建设管理,逐步、逐层转化为班级工作实践中学生身体力行的具体要求与行为规范。因此,在舟船文化的基础上,根据校训“奋发向上,敢于争先”的精神内涵,我校在每个班级布置了“评星争分”评比栏,以“评星争分我第一”活动(后进生则以“评星争章我进步”)为核心,把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分为学习之星、文明之星、劳动之星、体育之星、守纪之星等项目,对每项内容提出具体的得分细则;在每周班会课上通报学生个人得分情况,表扬本周个人得分最高的和进步最大的前几名学生,学年末学校给予评星表彰,从而激发学生人人参与、个个争星,营造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班级龙舟文化氛围。
  2. 活动传承,知行合一。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止于至善”,就要把知识理论与行为实践结合统一起来。对于小学生来说,“一千次的说教不如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我校在校园舟船文化核心理念的引领下,着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龙舟精神,获得道德成长。为此,学校不断拓展学生成长空间,积极创设多种特色活动,例如,舟船文化的艺术拓展活动,我们通过社团活动的舟船剪纸、彩泥艺术、龙舟歌舞等多姿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体验,逐步养成了“奋发向上   敢于争先”的校园文化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2018年霞浦县艺术节活动中,我校“龙舟工作坊”获二等奖,舞蹈项目“龙舟竞渡”获福建省三等奖、县一等奖……在龙舟文化的熏陶下,学生的爱心、信心、进取心增强了,在文化和活动的不断交融中形成了自己“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精神世界,不断灵动发展。
  总之,我校立足于地域文化、传统文化,提炼出舟船文化、龙舟精神,并将其文化理念全面滲透到各方面,使德育工作在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里进行,知行合一,从而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学校把校园文化核心精神引导到学生德育活动过程中,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学生在活动中道德行为的不断完善又有效提升和拓宽了校园文化的建设,二者相得益彰。
  (作者单位:福建省霞浦县第六小学    责任编辑:林彥    刘贞辉)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以2014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小学数学教材(下文简称"北师大版教材")、 2014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师教学用书(简称"北师大版教参")、2011年版美国纽约州数学课
期刊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微视频成为时下最受欢迎的新媒体平台之一,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媒介。本文通过调研大学n生微视频使用时间、使用用途等方面分析大学生在微视频环
新媒体的发展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但也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高校人才培养要结合新媒体的时代特n点以及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创业的
形式主义是世界各国教育管理中所面对的共同难题。本文从形式主义的定义、来源、分类及危害入手,研究了我国中小学校运行的外部控制因素,分类描述了中小学校形式主义问题的表
2020 年受疫情影响广大学子将课堂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模式。这次的线上教学n模式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但也暴露了不少问题。本文以
学校“痕迹主义”是造成教师负担的一大顽疾。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 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从国家层面亮出了教师减负的尚方宝剑。随即,各级各地陆续发文,列出减负清单或出台减负举措,相继开启教师减负模式。但是,“痕迹主义”的问题由来已久,“减负令”的作用还有待观察。  一、学校“痕迹主义”的形成机理  痕迹是事物经过留下的印迹,是人
期刊
国家教育“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了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专递课堂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很好抓手。所谓专递课堂,指的是借助网络技术,由教育资源相对丰富的所在学校主讲教师同时给异地的一个或多个教学点同上一堂课,发挥名校名师的优势,解决好边远地区学校和教学点课程开不齐、开不好的问题,让帮扶学校的学生也能享受到城市里的优质资源,从而实现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推动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  一、专递课堂教学
期刊
复述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学习活动,需要学生在对学习内容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内化,调动思维并组织语言,才能流畅表达,实现复述。有序复述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
期刊
学习支架是在学生的现有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搭建的"脚手架",具有引导学生进入课程,了解学生需求,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帮助,协助学生内化知识的功能。在习作教学中搭建学习支
期刊
当下的课堂教学,许多学生常出现“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点就通”的现象。这种教学情况深深困扰着教师们,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笔者认为,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通过“课前清任务、课中清过程、课后清结果”等环节的实施,能及时查漏补缺,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作为教师,高质量的教学需要做到“任务清、过程清、结果清”,因此教师不仅要潜心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更要利用好信息化技术这一手段为教学助力,帮助学生突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