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范·比利翁:给这个世界留下一抹红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p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非摄影师扎克·范·比利翁( Zak van Biljon)似乎从小就与颜色有着不解之缘。比利翁出生于1981年,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時期是在约翰尼斯堡和开普敦度过的。虽然在彩虹之国长大,比利翁却着迷于颜色的简洁和统一。他在国家摄影学院主修了摄影,之后很快就开始接触红外摄影。
  所谓红外摄影,即用红外线作为摄影的光源,用滤镜阻隔掉紫外线和其他可见光,而含有叶绿素的元素则能强烈反射红外光在不可见的波长,因此在照片中会呈现出红色。在数码摄影诞生之前,拍摄红外照片需要使用专门的红外胶片。而进入数码摄影时代以后,不少数码相机也可以拍摄红外摄影。
  红外摄影能够展现的色彩非常有限,因此对大部分红外摄影师来说,就需要在构图方面下一番功夫,找到与传统摄影完全不同的构图方式。然而比利翁却从没有过这方面的担忧和考虑。他甚至认为,有限的色彩是红外摄影天生的优势。
  比利翁说,颜色上的简单性能够让他保持专注,还可以将不同的风景用统一的方式呈现出来。他认为,这也是著名巴西摄影师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 SebastiaoSalgado)拍摄黑白照片的原因。
  比利翁对颜色的态度与从小长大的环境密不可分。他在实行种族隔离制度下的南非长大,他的父母从小就教育他要友好地对待大自然、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因此肤色在他眼中只是单纯的颜色。“我所能看到的仅是贫富差距、富人和穷人对彼此的态度和客观环境。”
  这样的社会文化环境和从小所受的教育树立了比利翁的视觉认识体系。不停地拍摄和在暗房中度过的数不清的时间则教会了他要有选择地摄影。
  2004年,比利翁离开了故乡,移民到欧洲,定居苏黎世。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艺术创作项目上,并兼做商业摄影师。比利翁用他红色的摄影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世界的全新视角,同时也将他也通过这种方式将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见解娓娓道来。

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吧,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摄影的呢?


  扎克·范·比利翁:我出生在南非,很小就开始接触摄影了。每当我和我父亲一起出去玩儿的时候,他总会时不时停下来拍照片,所以摄影在小时候的我看来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等我稍微长大一些以后,我们自驾去了纳米比亚。为了那次旅行,我买了两个一次性相机,一共可以拍72张照片,对于两周的旅行来说足够了。再后来,我父亲把他的尼康相机给了我,我开始拍摄更多的照片。2001年,我去开普敦学习了黑白印相,并且爱上了它,我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摄影的方面的知识,所以决定开始全职学习。

怎么会想到要开始红外摄影的?


  扎克·范·比利翁:我喜欢野外探索和研究新机器。在2002年的时候,我接触到了红外黑白摄影。2009年时,我开始红外彩色摄影,但是那个时候我的生活中迎来了一个重大的转折,所以我只能将项目暂停。
  直到2010年时,我看了尼克·布兰特( Nick Brandt)的摄影三部曲里其中一本书,那里面有一张黑白红外摄影照片。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之前的红外摄影计划,于是重新开始了我的探索。

你能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红外摄影吗?


  扎克·范·比利翁:红外光就是光谱中红色光以外的延伸区域。红外线具有更长的波长且肉眼不可见,红外摄影就是用红外线作为摄影的光源。这都要感谢罗伯特.W.伍德的发明,是他发明了红外摄影。
  而所有的材料对光线产生的化学反应都不一样(吸收、反射、折射),健康的植物会反射很多红外光,与胶片进行化学反应,从而创造出我们在照片中看到的红色和粉色。

红外摄影都需要用到哪些设备?成本高不高?


  扎克·范·比利翁:只要你能找到一台可以转换成红外感光的数码相机,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再准备一些胶片即可。成本主要与照片质量有关,照片质量越高,需要花费成本越高。

你是怎样拍摄的?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些拍摄时的经验吗?


  扎克·范·比利翁:我用胶片拍摄,并自己进行冲洗,我也会用数码相机拍摄,最后将影像转换到胶片上。但相比之下,拍胶片要容易许多,得到的结果也要令人满意得多。
  我能给出的建议是,要时刻记录你的工作,将曝光时间和滤镜(黄/橘/红)不停地组合、试验,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一些自己喜欢的影像。胶片颗粒感和对比度都非常高,所以如果想要有高质量、精美细节的照片,那就需要4x5英寸甚至更大的大画幅相机。

你会对照片进行后期处理吗?


  扎克·范·比利翁:我会进行后期处理。通常,我会先拍摄胶片作为颜色参考,之后再用数码相机拍摄高质量的图片。而每次拍完之后都会有一段非常伤脑筋的时间让照片达到我想要的效果,比如扫描和移除灰尘就通常需要对照片进行大量的修整。

在你的《现代化的大自然》系列作品中,你向观众展示了梦幻般的、令人震撼的红外风景摄影。你是在哪里拍摄的这些照片,为什么选择这些地方呢?


  扎克·范·比利翁:我寻找了很多能够将大自然的雄伟壮观展现出来的地区,这个系列中绝大部分照片都是在瑞士拍摄的,此外还有加拿大,欧洲和非洲南部。

为什么将作晶命名为《现代化的大自然》?你想要通过这组作品表达些什么?


  扎克·范·比利翁:在21世纪,我们需要一种全新地看待大自然的方式。如今,人类不停歇的城市化脚步已经彻底结束了我们与自然共生共存的关系。
  普通的小城市逐渐变成了人口过百万的大城市,而如今过半的人口都出生在城市中。新一代的年轻人是受科技影响最深的一代人,他们生活在快捷便利的城市生活中,却从没有与大自然接触过。
  然而,人类永远不可能脱离大自然。我想要通过我的照片来吸引在城市长大的一代人。我希望照片中明亮的粉色和红色能带来像城市夜晚闪烁的霓虹灯一样的效果。当城市中的年轻人看到这些照片时,我希望他们能够意识到大自然对我们的重要性。

据我所知,红外摄影一般被用于科研、刑侦和军事等领域,日前只有少数的摄影师在尝试红外摄影。那么你是如何定义你的红外摄影作品的昵?你认为你的作品是纯艺术创作,还是更偏向于纪实风景摄影呢?


  扎克·范·比利翁:正如上面提到的目的,我想要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将大自然展示出来,对我来说,比起纪实风景摄影,我的作品更偏向于纯艺术创作。

红外摄影能够展现的色彩非常有限,你觉得这会影响照片本身的表现力吗?以及,色彩展现上的限制会影响你在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吗?


  扎克·范·比利翁:我认为简单的颜色上能够让我们保持专注,还可以将不同的风景用统一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也是摄影师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 Sebastiao Salgado)拍摄黑白照片的原因。

红外摄影存在哪些限制吗?比如说,对拍摄题材的选择上或其他方面的限制?


  扎克·范·比利翁:唯一的限制就是这些胶片的有效性( availability)。此外我觉得,每个人的喜好都不一样,对于一幅作品来说,一个人的不喜欢之处可能会被另一个人喜欢。

如果有影响,怎样能够尽可能地弥补呢?


  扎克·范·比利翁:对于我来说,观看者应该自己建立连接,我希望他们自己可以从我的红外摄影作品联想到现实,进而思考现实中的风景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你觉得红外摄影的优势有哪些呢?


  扎克·范·比利翁:我希望红外摄影可以打开大家的视界,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展示大自然的风光,强调大自然的重要性。

对你来说,红外摄影的迷人之处在哪里?


  扎克·范·比利翁:我也会被明亮的光线和城市的热闹所吸引,但是我从小就与大自然有着亲密的接触,所以我认为,我更喜欢这两者的结合。我想要用一种现代摩登都市感呈现大自然的样子,对此,红外摄影简直就是最完美的呈现方式。

拍摄中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


  扎克·范·比利翁:在旅行中,许多胶片过机场的时候都很容易起雾,而且并不是因为照片是粉色的就能保证每幅作品都是完美的。

让你印象最深的一次红外摄影经历是什么?


  扎克·范·比利翁:最好的经历就是一个不经意拍下的镜头却给人惊喜的结果。

有想過用红外摄影拍一些别的题材吗?还是会一直坚持拍自然风光?


  扎克·范·比利翁:我拍过肖像、景物和建筑,但还是感觉自然风光摄影更加吸引我。

接下来有什么拍摄计划吗?


  扎克·范·比利翁:有的,我已经拍摄了一个新的红外摄影系列作品三年了,希望能让它快点面世。
其他文献
01:Eglise du sacre Coeur, Vietnam  法国摄影师托马斯·乔瑞昂(ThomasJorion)现居巴黎,在环游世界的过程中,他用镜头记录下永不逝去的独特景色:历史景观、残破废墟、被遗弃的花园及住宅等,为观者呈现过去世界的辉煌。  无师自通的乔瑞昂仅利用自然光和一架大画幅相机就完成了他的创作。第一本书《寂静》关注了“寂静”“另一个美国”“便利店”等主题,随后出版的作品《帝
期刊
从未想过有天会用APS-C画幅相机取代全画幅相机工作。但在过去的两年中,富士X-T3一直作为单反的备用相机,大部分的时间它也能当做拍摄的主力相机。  2020年2月,富士发布了一台令人关注的新机,XT系列的第四代机型——X-T4。虽然依旧延续了XT系列的外观设计,但X-T4增加了机身五轴防抖,最高可以补偿6.5挡快门速度。这一点无论是对图片拍摄还是视频录制,都十分具有吸引力。X-T4与X-T3屏幕
期刊
康泰克斯RF(ContaxRF)系列135旁轴测距式照相机,是德国卡尔·蔡司公司(CarlZeissAG)1932年开始推出的一系列高级测距式可换镜头相机的总称。该系列在二战前推出过Ⅰ型(共7款)、改进后的Ⅱ型和带测光表的Ⅲ型(图01)。二战后又推出了重新设计的Ⅱa和Ⅲa型(图02),是当时测距基线最长、工艺设计最复杂、制造成本最高、价格也最昂贵的135旁轴测距式相机,很多方面都优于同时期的徕卡M
期刊
第九届聚焦阅读摄影征集活动启动  由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中国图片集团、摄影世界杂志社承办的“看,阅读的北京”——聚焦阅读摄影征集活动于9月9日启动,面向全社会热爱阅读和摄影的人群,广泛征集记录阅读美好瞬间、展现书香北京、书香中国、书香世界的摄影图片及微视频作品,征稿期到11月1日。该活动是第九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一部分,围绕“壮丽70年,颂读新时代”的主题,广泛开展形式多
期刊
踢好一场足球比赛需要场上11个球员各司其职。拍好一场足球比赛,团队协作同样重要。若要完成好一场足球比赛的摄影报道,需要尽可能地在场上每个重要位置都安排记者把守,这样才能保证赛场上的每一个精彩瞬间被记录下来。对于每个摄影记者个体来说,拍摄足球比赛不仅要有敏锐的瞬间抓取能力,对足球运动的了解、球队球员背景及习惯的研究同样重要。  我从事体育摄影15年,拍摄过近百场足球比赛,深深体会到每一次摄影器材的革
期刊
有着一亿零两百万超高像素的富士GFXlOO自今年5月23日在日本东京全球发布以来,立即引起多方关注,没有上手感受过这台相机的朋友充满了猜测和期待。  人们对这类中画幅相机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以前的标签:笨重、难操作、不好上手、影棚使用、商拍专用、售价昂贵…--最开始我也是这么先入为主猜想的。但其实不然,自从掌握了“她”之后,我发现“她”除了能完全满足于拍摄商业片外,拍摄人文纪实主题居然也很棒。我为“
期刊
“观点”可以指意见或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可以描述一个人在任何特定时刻对世界的认识。这两种含义是密切相关的,因为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和所处的生活环境,将影响其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澳大利亚资深摄影艺术家理查德·沃尔登多普( Richard Woldendorp)的作品就是个例子。对他来说,要深入感受澳大利亚沃土的壮丽和非凡,必须俯瞰大地。理查德最著名的作品都是从空中拍摄的,在他的镜头下,澳大利亚地形就
期刊
2005年研究生毕业后,翟红刚进入北京日报集团下的《竞报》工作。部门领导觉得他学历高,知识全面,更适合当编辑。就这样,他做起了图片编辑,偶尔也客串下摄影记者。2007年,他跳槽到《新京报》摄影部,负责在中国报道摄影圈极富影响力的《目击》栏目的策划和编辑。他凭借这一时期的出色工作,获得2010年度“金镜头”年度最佳图片编辑奖。2010年后,他分別在《全球商业经典》《壹读》担任图片总监,负责杂志影像风
期刊
竞技体育摄影对于摄影师的拍摄技术功底要求非常高,而娴熟于各种摄影技术的基础上,还能将照片拍得与众不同的摄影师并不多,魏征就是其中一位。作为中国体育报业总社图文中心首席摄影记者,20多年的扎实积累,让魏征能够游刀有余地应对报道多届奥运会以及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其作品频频出现在国内外新闻摄影专业评选榜单中。  然而,经常以照片“新意”著称的他,也会遇到“创意”瓶颈,既要拍到符合报道要求的好照片,同时又
期刊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可对于蔡聪这样的视障人士来说,想要用眼睛来传达自己的情感或创作作品几乎是不可能的。  蔡聪10岁的时候,因为药物副作用引发的继发性青光眼导致视神经萎缩,视力下降到不足0 02;高中时视力再一次下降,连书本都看不见了;现在的他右眼完全没有视力,左眼还有一点点模糊的光感,能看到一些影子和物体的大概轮廓。而非视觉摄影的出现,让手机镜头成为了他的眼睛,将他心中的情感传递到人们面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