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和东北地区地磁场变化与大地震的关系

来源 :地震学报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mars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按距离加权最小二乘曲面拟合方法计算分析了东亚及其邻区50个地磁台站地磁偏角D,水平强度H,垂直分量Z和总强度F 1970—1979年的逐年变化和结果表明,大约在纬度φ=37—40°N,经度λ=123—126°E附近,(1—13)×10~4平方公里的空间范围內,地磁场三要素及总强度的逐年变化存在明显的负异常。 这些负异常的出现和消失与1975年在海城发生的震级M=7.3级地震和1976年在唐山发生的M=7.8级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地磁负异常中心处对应上述两次大震前的最大值分别为=1.5′和2
其他文献
使用重力资料推断解释地壳深部构造,关键在于浅层影响的消除。作者广泛收集整理了研究区的浅层地质资料,用三维重力正演方法逐层消除其影响,获得了一些较好的结果。在正演计算中发现,一些构造在下第三系以下已基本消失;而另一些构造却在此深度才逐渐显露。我们认为,浅层地质资料越完整准确,则三维重力正演计算的结果也将越好。在地壳深部构造的研究中,此方法与人工地震测深得到的地壳厚度基本一致,而花费却很低廉。它也是研
期刊
本文利用高精度的多层水平层状介质视电阻率计算公式,模拟了不同结构剖面、不同装置极距、不同规律的真电阻率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在介质中所处不同部位条件下地表视电阻率变化的计算结果;讨论了发生于介质中的真电阻率随时间变化在上述各种不同条件下,与在地表“观测”到的地电阻率(即视电阻率)变化两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为了解次异常变化与干扰变化的识别问题,应当将现行单一极距观测改造为多极距观测,并研究和发展相应的地电
期刊
1976年唐山大地震震害调查表明,北京城区震害异常带的分布与北京凹陷的西北及东南两翼相对应。 垂直于北京凹陷长轴切取场地剖面,分別将覆盖层和基岩简化为均质体,按相似性要求设计模型。设震源位于场地的东南方向,选择与天然地震震源辐射特征相似的发射换能器模拟之,同时采用对不同方向的振动具有不同灵敏度的换能器,来拾取模拟地震地面运动的各分量。 由模拟实验观测得到,在随震中距离增加而衰减的总趋势之上,天坛、
期刊
由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与中国地震学会前兆专业委员会于1987年10月9日至14日在大连召开了地磁学术交流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地震系统等有关单位的代表90人,会议共收到论文与报告一百多篇。
期刊
本文把水井含水层系统和水位观测系统联系在一起综合进行讨论,从振动学理论推导出这两个系统的二自由度振动方程组。从这个方程组的一些可能的解讨论了这两个系统对地震波和固体潮响应的影响因素。 认为水井含水层系统与水位观测系统对固体潮与地震波的响应,主要取决于这两个系统的固有周期。 理论分析表明,对于地震波来说,含水层的导水系数越大,水井水柱的有效高度越大;观测仪器的等效质量越大,浮标截面圆半径越大;井管截
期刊
自1977年以来,我们先后在白家疃、宝坻和北戴河等地震台设点对大气静电场进行了连续数年的观测和研究,通过与近场地震对比分析发现,大气电位梯度的负异常与近场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也就是说,观测期间几乎所有的在测点附近100 km范围内M_L≥4.0和250km范围內M_L≥5.0的地震前均记录到了较大幅度的负电场异常,而在近场地震平静期则无该类异常出现,通过数年的观测和研究我们认为,对大气静电场与
期刊
本文对20个WWSSN台记录到的渤海地震(1969年7月18日,M_S=7.4)远震P波波形与理论地震图进行了对比。确定了渤海地震的震源参数为:地震矩2.6 × 10~(19)N·m;震源破裂持续时间为12S;震源深度为35 km;两个节面为:(1)走向φ=24°,倾角δ=85°,错滑角λ=170°;(2)φ=115°,δ=80°,λ=5°。
期刊
本文根据西德戈丁根(Goettingen)台自1903年装置维肖尔式地震仪以来,连续观测的八十余年记录,选编了中国及其邻区的地震目录。另一方面又根据中国自己编制的中国地震目录已有的几种版本中,汇编了一份1903—1985年M≥7.0地震最新公布的数据的目录。本文对这两套目录所提供的地震次数及其参数,作了初步对比。为研究中国仪器记录地震所测参数的时间连贯性提供了一个重要机会。本文同时还列出了上述各个
期刊
未来地震地面运动不仅具有随机性而且具有强烈的模糊性。这种模糊性是由于地震烈度和场地土类別的定义和评定标准的模糊性所引起的,在其模型中应该予以考虑。 本文从不同特征和条件的工程实际出发,在充分考虑上述模糊性和随机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地震地面运动的两种模糊随机模型。第一种模型是在预测地震烈度和应用地震反应谱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第二种模型是在现有的随机过程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进适当的模糊参数而建立起来的。
期刊
由试验均衡的理论出发,得到了该区的均衡响应函数并建立了复合补偿模式。地形高度对重力场的影响很复杂,波长小于300km的地形起伏具有偏高的均衡响应值。 局部补偿是华北地区的主要补偿机制,所占比例达90%。区域补偿的等效弹性板厚度偏小,仅18km, 表明了华北地壳破裂程度严重和下地壳流变性突出。 均衡重力异常具有块体分布和均衡调整方向同新生代构造运动方向不完全符合等特点,其中一些成分是由于表浅层地质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