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叶圣陶与生态作文教育思想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ang2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苏式教育”,我们会发现叶圣陶的意义;实践生态作文教育,我们会知道叶圣陶的写作教育思想在苏州教育中的生长;阅读叶圣陶,我们会更加确信:生态作文教育与叶圣陶的写作教育是一脉相承的联系与发展:写作性质同源,写作教学主张相同,命题原则一致。
  一、探寻“生态语文”之源
  叶圣陶先生在《教育是农业——吕叔湘先生说的比喻》一文中指出:“吕先生这个比喻说得好极了,办教育的确跟种庄稼相仿。受教育的人的确跟种子一样,全都是有生命的,能自己发育自己成长的;给他们充分的合适的条件,他们就能成为有用之才。所谓办教育,最主要的就是给受教育者提供充分的合适条件。”而叶老这样的论说,正是我们生态语文教育团队的思想之源。“受教育的人”“全都是有生命的”“能自己发育自己成长”。生态语文教育正是基于“受教育的人”都是像种子一样有生命的这一基本前提,也是基于这样富有生命的种子能够自己发育和自己成长的又一前提。作为教育者,只要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把种子种到地里,给它充分的合适的条件,如水、阳光、空气、肥料等等,让它自己发芽生长,自己开花结果”,也就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把学生放到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各种各样的情境中去,给他们自由的时间和展示的平台,让他们自学、相互学习、交流、研讨、尝试、实践、总结、创新,他们就会长成一片丰收的庄稼,就会长成各种不同风貌的或参天大树或道旁风景树等等。
  生态语文,有一个重要的观点,那就是每个孩子都是一粒潜力无穷的种子,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片独特的语文风景。其中,最本质的要义都是源自于“农业”这样的比喻。在实践生态教育的过程里,我不能不想到叶老的这篇文章,也不能不想到,苏式教育的生态属性正是几百年江南水乡所赋予的本质之一。当然,更会想到,叶老当年只是没有提出生态教育、生态语文、生态作文这些概念而已。叶老的教育,即使是作文教育,其本质就是我们团队今天的生态作文教育。
  二、明晰“两个心理”,推进生态作文
  “人类是社会的动物,从天性上,从生活的实际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等宣示给人们知道,而且希望愈广愈好。有的并不是为着实际的需要,而是对于人间的生活、关系、情感,或者一己的遭历、情思、想象等等,发生一种兴趣,同时感受一种压迫,非把这些表现成为一个完好的定形不可。根据这两个心理,我们就要说话、歌唱,做出种种动作,创造种种艺术;而效果最普遍、使用最利便的,要推写作。不论是愚者或文学家,不论是什么原料什么形式的文字,总之,都是由这两个心理才动手写作,才写作成篇的。”(叶圣陶《作文论·引言》)
  蔡老师在生态作文的有关论述中,说得最多的两句话,那就是关于作文或写作本质的认识,一句是“写作是一种生存的表达”;另一句是“写作是一种生命的自觉诉求。”(见《蔡明老师教你写作文》)而在我以为,蔡老师的概括和表达,正是源于叶老的这段话。叶老从“两个心理”的剖析中指出,无论是“实际需要”,还是一种兴趣,即不吐不快,人类都需要表达,而且“最普遍、使用最利便的”,首先是写作,几乎是谁也不能例外。由此,我想到了叶老一直强调的,我的写作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一定要为着激发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让孩子们喜欢写作,爱上写作,以写作为乐。无论如何不能一厢情愿,不能让孩子们怕写作。难怪叶老曾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强调写作时,一再叮嘱:“一使需之切”“一使乐其业”。此心此意,正与生态写作教育的旨趣是完全一样的,当然,也与许多优秀老师的写作教育的追求是相似的。
  这里特别想再说一说的是,叶老所说的“两个心理”。第一个心理,是源于人类的动物天性,从生活的实际出发而言的,我以为,这更多的成份还是在强调人作为一种动物的自然属性,侧重于自然性的心理表现;第二个心理,是从兴趣和压迫感的角度而言的,我以为,这更多的成份应该是在强调一种人的情感和精神的属性,侧重于自觉性的心理表现。而这两个心理形成的依据,恰恰与蔡老师所说的“生存的(自然)表达”和“生命的自觉诉求”是基本一致的。
  三、探讨“命题论说”,践行生态作文
  “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唯初学作文,意在练习,不得已而采命题作文之办法。苟题意所含非学生所克胜,勉强成篇,此于其兴味及推理力摧残殊甚。是以教者命题,题意所含必学生心所能思。或使推究,或使整理,或使抒其情绪,或使表其意志。至于无谓之翻案,空泛之论断,即学生有作,尚宜亟为矫正;若以之命题,自当切戒。”(叶圣陶、王钟麒《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载于《新潮》创刊号1919年1月1日)作为老师,在某种情况下,是否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是否尊重学生的生命,真正落实和践行以生为本的生态作文教育,首先必须做到的就是写作的命题。而这么多年来的应试背景,让我和更多的同仁,早已失去了命题的意识,更不用说有命题的能力。
  近读叶老的这一段关于写作命题的话语,真有眼前敞亮的激动,更有一种惊喜的发现,那就是这个关于命题的论说,不正与生态作文教育的主张是不谋而合的么?
  首先,叶老把命题作文,视为写作训练中的下下之策,是“不得已”而为之办法。若能有更好的办法“练习”写作,肯定不把这种命题作文形式作为训练之常态和唯一法宝。纵观我们当下的写作教育,本质上还是教师命题或他人命题。学生只能在被动、指令状态下奉命作文,作刻板式作文,毫无生气。而生态作文教育研究者,把“自由作文”作为写作训练的主要项目,且是持之以恒地实践着。因为,在生态写作的三级训练体系中,“自由写作”与“规范写作”被并列为两大板块,平分秋色。自由写作,以写日记、随笔等自由体为主,命题权完全交给学生;而在“规范写作”这一板块中,也不都是规定写作题目,常常把命题权给学生,自主命题,互相命题,或者只提示写作意图或范围,命题、文体等任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和需要自由确定。而为了应对考试的适应性训练,通常需要老师的命题,此时此刻,老师的做法,也是尽可能从学情出发,从学生出发,命出一组题,给孩子有选择的自由,也就是叶老所说的,“题意所含必学生心所能思”。
  其次,叶老明确提出了命题的两个基本原则,学生心所能思和情有所感。心所能思,既包含“所克胜”,即能够胜任,又包含“所能思”,即通过推究、整理,能表达出自己的意志和思想。叶老反对不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好高骛远和阳春白雪。与此同时,叶老还提出了“情有所感”,即使是学生“所能胜”,也“所能思”,但事实上“能思而不愿思”,“无所感”,无动于衷,我们也不能为难学生。因为,没有兴趣的写作只能是无病呻吟。而作为生态作文教育的领衔人蔡老师对于命题的立场或者原则是:命题的出发点是让学生写出好作文,如果学生写不好,教师就要反省,何处束缚并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与发挥;命题不是为难学生,而是为了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支点,一个思想起飞的跑道,用南师大骆冬青教授的话说,就是“放飞灵感,感受成长,保持天真”。
  再者,叶老这里还给我们提出了千万不要命那种无谓的翻案之类的文题,请求我们“切戒”。动不动脱离孩子真实的家庭、学校和周遭环境的生活,让一个孩子去探究人生奥秘,思辨生命的是否长生之类;动不动让一个学生去思考老师的思考,思考成人的思考,思考学者与诗人的思考,这都是不符合生态作文教育的宗旨的。叶老还曾说过,“教者有思想欲发挥,有情感欲抒写,未必即可命题,因学者未必有此思想有此情感也。”在这篇文章中叶老再三强调:“必学生能作之文而后命题。”这才是真正地以生为本。这样的提醒,无不让我眼界顿开,受益非浅。同样的情怀,叶老在面对中学生时,也曾表达过:“我们要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多多练习,作自己要作的题目,久而久之,将会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而无谓练习:这就是与文章产生的自然程序完全一致了。”(《作自己要作的题目》,载于《中学生》1930年1月20日)语文是每个人的,写作更是每个人的,是每个人的生命成长,是每个人的成长享受。
  然而,并非作文教育永远是屈就于学生,而是要求我们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从关心身边人和事开始,进而,不断关注自然、社会和人生,在学习、研究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感,然后,再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实现写作即成长,写作即人生的完美统一。
  (陈芳,张家港东渡实验学校,215600)
  责任编辑:赵赟
其他文献
本文就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作了探讨,认为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长期稳定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在建筑工程招标中作假将被“除名”。日前,南宁市建委向各有关部门发出的《关于规范南宁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活动的通知》明确表示,为加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监督管理和规范各方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原有的高等教育理念受到巨大冲击,班主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文中深入分析了高校专业教师兼任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专业教师兼任班主任工作
当前网络架构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大部分源自于传统网络系统的局限性;传统的防火墙和VPN设备不能阻止病毒和非法内容进入网络内部;也无法解决对进入内部网络的邮件、文件和Web页面进行应用层检测而花费巨大系统资源等问题;单一的防病毒产品(无论软件或硬件)很难真正做到网关级的病毒扫描,也不具备网络安全防范的其他功能。由于这些系统缺乏支持内容处理的专用硬件,不能够突破内容处理障碍
同仁医院(又名SAINT LUCK'SHOSPITAL)创建于清同治五年,即1866年,是上海地区成立最早的近代医院之一.当时,美国圣公会传教士汤蔼礼牧师看到上海地区贫困病家往往无力就医
目前,恶意程序的主要入侵途径已经转变为HTTP方式,而且病毒产生速度非常快、变种多,令本来就脆弱的企业网络雪上加霜。更为严峻的是,传统的仅针对终端设备的防病毒解决方案并不能应对当前变化多端的Web威胁。
网络应用中安全问题颇为重要,而整个网络安全体系又是以有效的身份认证为基础。本文简单回顾了传统网络身份认证技术,分析存在的安全缺陷,并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了生物特征识别、USBKey身份认证以及分布式认证等三种网络身份认证新技术,并探讨如何将其与传统的网络身份认证技术进行融合,以实现更为安全可靠的网络安全体系。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关系到高校的育人质量,而且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在多元文化语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一直是困扰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这种不均不仅表现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还表现在同一地域的不同学校之间。文章通过对Y市两类小学教师、家长、学生的
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层次丰富而玄妙,具有鲜明的特色。本文就现代建筑设计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建筑的精髓进行了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