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学视角下互联网与大学语言类课堂教学的整合与优化研究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大学语言类学科教学也顺应网络时代特点对其课堂做出了相应的改变。而当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涌入课堂教学后,打破了原有教学的“生态平衡”。因此,本文将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研究这一“生态失衡”的现象,并探究改进措施,以期实现教育生态系统的重新平衡。
  關键词:大学语言教学 教育生态学 优化构建
  2007年7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其中明确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这成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因此,各大高校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加大对计算机多媒体等先进技术手段的利用,大力推进大学语言学科教学的网络化与信息化。
  不可否认,在教学改革方面,网络信息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大学语言学科教学的现代化发展。然而,在改变传统的教学生态平衡之后,新型的、加入了网络信息技术手段的教学是否已建立新的生态平衡?本文将以这一问题为切入点,从教育生态学角度研究大学语言学科教学中的失调现象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优化建立在网络信息基础上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教育生态学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而在当代,生态学已与其他学科和领域相互交融与渗透,如人类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物理生态学、社会生态学等。“教育生态学”这一概念则是由美国学者克雷明提出的,并将其定义为“是把教育与生态环境联系起来,研究教育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规律的科学”。该理论定义的生态环境包括社会、学校、课堂环境等,生态主体则包含教师与学生。利用教育生态学研究大学语言学科教学,则是研究教师、学生与其教学环境之间为了达到生态平衡而存在的相互关系。
  二、大学语言学科课堂生态失衡现象
  在运用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大学语言学科教学中,教育生态环境、生态主体均发生了变化,这些新的变化交织在一起,必然导致了原有的生态系统失调或称失衡,具体变化及失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态主体的变化与失衡
  1.“教师”生态主体
  根据教育部要求,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大学语言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主,而不是应试能力。因此,该校承担大学语言课程的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借助PPT、音频或视频资料以及管理课堂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如蓝墨云班课、雨课堂)等方式,分别从听、说、读、写等方面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并使得教学模式现代化、信息化、多样化,努力实现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目标。
  2.“学生”生态主体
  根据调查发现,大部分非英语专业的大学本科生其学习外语的直接动机是通过考级,取得证书。在大学语言学科课堂上,面对教师所展示的以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为主的内容及相应使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时,大部分学生感觉不适应。这一现象在大一学生群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原有的、以高考为靶向的教学模式,而到了大学阶段则表现得无所适从,甚至对教师产生不信任感:教师这样教,学生能过级吗?如果不能,那上这门课又有什么用呢?
  通过对教师与学生这两大生态主体现状进行研究,发现二者之间已处于失调状态:教师很积极地在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推动课堂,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是,学生并不关注自身能力的提高,而依旧关注考级相关词汇、语法及应试技巧的掌握。由于教师与学生的出发点不同,导致二者在教学活动中出现不平衡、不和谐的状态,即教师充满热情地授课,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没有做到积极参与,遇到教师布置的任务则利用网络敷衍了事;学生的消极状态削弱了教师的热情,进而对教学效果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教育生态环境的变化与失衡
  近年来,教育生态环境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资源环境变化。笔者所在高校资源环境的改变主要是教师对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课件等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传统授课模式下,教师主要采用课本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必要时配备录音机播放助力。与传统授课模式不同,网络信息环境下,教师主要借助多媒体课件以及能够帮助其管理课堂的教育技术软件、APP等,进行授课和班级管理。
  虽然教师在课堂利用的信息技术手段更现代化,但如何在课堂上适度使用这些信息技术则成为保持教育生态环境平衡的一大关键。因为有些教师为了引起学生注意,对PPT的制作过于费心思,使得课堂形式大于内容;而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的新鲜感一旦消失,又回到了之前被动学习的状态。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过度使用PPT及教育技术手段,对教师、尤其是年龄偏大的教师也是一种挑战,因为教师在进行正常教学的同时,还要兼顾如何操作、使用这些信息技术手段,使得他们感到课堂时间非常紧迫,尤其遇到设备问题时,还会影响正常教学进度。
  三、大学语言学科课堂的生态优化构建
  首先,对于生态主体(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失衡,需要教师在重点培养学生能力的前提下采取平缓过渡的方式,逐渐强化“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意识,并在培养能力这一课程要求和学生需求之间寻找平衡点,待学生适应后则可倾向于能力培养。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信息等手段加强其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并发挥好课堂“主导者”的角色,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考查其课上、课下的学习效果。
  其次,对于信息技术造成教育生态环境失衡这一现象,需要提高教师对多媒体及教育技术手段(如蓝墨云班课、雨课堂)的应用能力,必要时可以采取集体培训、讨论、座谈的方式,或开展优秀教师多媒体示范观摩课等形式,引导教师适度、正确地使用网络信息技术。与此同时,还应提高学生使用网络平台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并利用网络资源扩大其视野、激发其学习兴趣,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促使他们更多地进行语言的有效输出。
  四、结语
  本文借助教育生态学相关研究理论,结合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大学语言课堂的教学实际,提出了一些优化与构建大学语言教学生态平衡的尝试与策略,以期促进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语言类课堂教学效率,并为教学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项目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彭小飞.大学英语教学失调现象透析: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J].教育学术月刊,2013(11).
  [3]任丽.生态学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基于山东省三所高等院校的教学调查[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4]张索环.论生态学对英语教学研究的适切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9).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改项目“教育生态学视角下计算机网络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整合与优化研究”(项目编号:16JG014Q)。
  (作者简介:杨欣榕,女,硕士研究生,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英语教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周易·旅》看似讲述行旅之道,实则描述了一场原本贞守道义,获得优势,却因沽名钓誉而骄兵战败的战例,为我们保留了珍贵的军事思想,也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案例警示.研究分析《
在1992年“红山口会议”上,中国职业足球开始走上职业化发展道路。从职业足球市场构造、市场培育、市场拓展到市场逐步形成来看,中国职业足球实现了短时间内创建出中国足球联
档案管理是由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对需要进行存储的一些文件档案资料通过收集整理,然后进行归纳分类,再进行收藏保管的活动。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在工作中需要借阅参考
摘要:高职人才是苏作工艺美术行业劳动力的重要来源。高职人才的培养需要校企合作建设大师工作室,聘请行业大师领衔,组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以实际项目为引导,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实施工作式管理。依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大师工作室可以分为“驻校式”“项目式”和“校外式”。  关键词:大师工作室 苏作工艺美术 人才培养  苏州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风貌、历史文化、人文因素、生活习俗滋养着“吴侬软语”的吴文化。作为吴
《个人的体验》是大江健三郎根据真实经历凝结的一部长篇小说,叙述鸟经过痛苦地心理炼狱过程后,勇敢接受残疾婴儿面对现实的故事.《个人的体验》即为鸟的体验,鸟的心理转变历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通过调节室内温度、湿度、风速等微小气候,为人们创造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产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
石油和化工行业“美丽化工--重塑行业形象,改善公众认知,推介优秀企业”大型专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包括高校演讲、媒体对话、科普宣讲等在内的一系列活动贯穿全年,并于2013年12月
【项目简介】:   杭州奥体中心综合训练馆基地位于杭州市萧山区杭州奥体博览城东南角,东临滨江二路,南邻奥运路,用地北部与规划中的奥体博览城双塔相邻,规划中的奥体大道从基地中央穿过。基地规划红线范围用地面积5887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4533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106493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78040平方米。层数:2~9层。  主体建筑小球中心将运动功能集中设置,形成“玉琮”造型,基地内
高职学生是高职院校的主体,是一类具有特殊性的学生群体,很多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虽然他们中的不少人也有好好学习的愿景,但却在行动上难以真正实施。通过本次调查
目的:调查长期生活在社区中并处于康复期的冠心病患者的自我行为监测和疾病管理能力及其当前的生活质量状况,分析自我管理行为与当前生活质量状况的关联性,为进一步合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