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台探赜,功比向歆

来源 :出版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Pegatr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秀的学者总是能不断地给学术界带来惊喜和震撼。南京大学文学院徐雁平教授在沉潜十多年的基础上,在先后编纂出版了《清代家集丛刊》《清代家集丛刊续编》之后,又及时推出了《清代家集叙录》(简称《叙录》,安徽教育出版社,2017年),这是他研究清代文学与文献的又一力作。在此之前,他已经对清代的东南书院、清代的文学世家、清代家族的姻亲世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出版了一系列有分量的研究专著,包括《清代东南书院与学术及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书院与文化传承》(与卞孝萱先生合编,中华书局,2009年)、《清代文学世家姻亲谱系》(凤凰出版社,2010年)、《清代世家与文学传承》(三联书店,2012年)等。《叙录》延续了他多年来对清代文学与学术研究的整體思考,汇聚了他在“清学”领域的深度耕犁,取得了足以传世的成绩,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值得表出。
  第一,《叙录》的出版,为清代家族文化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原始文献。所谓“家集”是指“汇合或编选的家族著述,它可以是一家族某一人成员的作品,亦可包含二三代乃至数十代成员的作品”(《叙录·前言》)。“家集”表面上是一个家族的集部文献的集成,实际上可以视为中国家族文化最精致的呈现。古代社会,“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孟子·离娄下》),要保持一个家族的长期延续非常困难,更不要说保持某一个家族文学创作上的代代传承了,《南史·王筠传》载王筠与诸儿书论家门集云:“史传称安平崔氏及汝南应氏并累叶有文才,所以范蔚宗云崔氏雕龙,然不过父子两三世耳,非有七叶之中,名德重光,爵位相继,人人有集,如吾门者也。”琅琊王氏为中古第一高门,七代之中,能够“人人有集”,已经颇为不易,但再看清代所编家集,动辄有收录十几代人的诗文,如《归安前丘吴氏诗存》卷一收元末明初18位家族成员之诗,卷二至卷四收明代21位族人之诗,卷五至卷二十一则收百余位清代族人之诗,蔚为大观,正如王文元后序所言:“(归安吴氏)盖自元迄今四百年间,卓然可传者可以十数,操觚吟弄者指不胜屈。”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家集是一个家族文化的集中体现。
  中国传统社会之所以能够长期维持所谓的“超稳定结构”,家族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尊祖、敬宗、收族成为中国宗法社会的重要特征。中古时期,家族的传承主要靠血缘和教育;唐宋之后,科举成为家族延续最重要的手段;而明清时代,更看重的是家族的文化传承。于是乎,家谱、族谱在明清时期得到大量的编纂,学界对家谱的研究也早已蔚为热潮。不过,学术价值不亚于家谱,同样作为家族文化研究重要史料的“家集”却长期没有受到重视和关注,不能不说是学术界的遗憾。《叙录》中所记载的清代家集中蕴含的清代家族文化方面的文献,必然会引发学术界的研究兴趣,也必定会推进这方面研究的进展。
  第二,《叙录》的出版,有效地改变家集研究的薄弱状况。《叙录》共对1006种清代家集进行了详细叙录,并列出待访者238种,总共著录了1244种清代家集。除了《四库全书总目》著录过36种家集外,关于清代家集的海量文献,历来学者缺乏盘点,更不要说在调查、翻阅的基础上,一一为之叙录了。徐雁平教授编著的《叙录》皇皇三巨册,超过1600页,字数多达260万。《叙录》的出版,不但填补了学术界对清代家集研究的空白,而且对清代家集文献的家底做了彻底的清理,可谓居功厥伟。徐雁平教授所撰的《前言》虽然处理的对象是文献,但他有明确的问题意识,故能找准文献的切入点,从家族与地域的主轴出发,瞬间激发了文献内含的问题。譬如,清代家集喜欢标举世数的现象,作者指出:“以世代数命名家集,一方面是一种质实的命名方法,另一方面也寄寓一种数代持守,终成书香世家的自得,此种自豪与担当,是家集序中的一种普遍情感。”可谓一语中的。
  第三,在文献上,《叙录》对当代学者的清代集部研究也有所推进。研究清代文史的学者常对清代文献浩瀚无际感到困惑,就集部文献而言,晚近以来出版了李灵年、杨忠主编的《清人别集总目》,柯愈春编著的《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为学术界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不过,文献工作很难毕其功于一役,《叙录》在学术上的贡献之一就是提供了大量《清人别集总目》《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未著录的清人诗文集信息。此外,编者又发现,《吴兴严氏家集》“暂未见任何纸本目录著录,应是家集中的孤本”(页1343)。胡文楷编著的《历代妇女著作考》(200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张宏生增订本)是研究中国古代妇女著作的基本工具书,虽经订补,但通过《叙录》仍可补充相关信息,如《归安前丘吴氏诗存》所收的闺秀诗集,“胡考据《撷芳集》等著录,然标注为‘未见’”(页398),可据上书补充。《国朝韭溪秦氏诗存前一集》有南京图书馆抄本,虽然仅收录了闺秀陈诗的一首诗,但也可补充胡考所言“未见”之憾。抄本是古典文献中最具流动性的一种类型,往往不同的抄本面目不同,如非亲自查阅比对,根本不同洞悉其中的差异。在《同根草》的叙录中,徐雁平教授在此书叙录中指出:“《同根草》又有一种两卷本抄本,与四卷本有差异。”这一番工作非仅仅翻阅书目就能得到,必须是亲自目验原书才会有这些真切的发现。真正的学问永远不是靠数据库检索能够获得的,必须回归原典,回归基本文献,而且清代的文献本身也没有电子数据库,大量的文献只能靠自己阅读所得。这是一种真正的“采铜于山”的精神,也是一种聪明人下的“笨功夫”。从原始文献中爬梳而来的《叙录》不但具有巨大的学术含金量,而且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迫切需要的纯朴而踏实的学风。
  第四,《叙录》也展现了清代家集的丰富样貌与学术价值。中国历代家集中,尤以清代家集的数量最多,形式也最多样。我们通过《叙录》也可以发现清代家集在文献形式上的多样性,家集当然以收录集部文献为主,但其也收录了某家族成员诗文集之外的其他学术性的著作,如浙江会稽《董氏丛书》载录了董氏家族成员所著的《大易床头私录》《学庸大意》《老子翼评点》《庄子翼评点》等经部、子部方面的研究著作,《江都陈氏丛书》收录了陈氏家族成员所著的《屈辞精义》《汉诗统笺》《竹书纪年集证》《逸周书补注》等书,《江南乡试同怀朱卷》则收录了无锡侯氏的科举朱卷。又如广西灌阳唐氏《得一山房全集》载唐景崧《请缨日记》十卷,该书卷十记唐氏从香港上环到越南,并载光绪十二年(1886)越南中法战争之事,颇具史料价值。
  第五,笔者想再谈一下《叙录》独特的撰述方式。叙录是中国传统的文献著作形式,始于汉人校书,《汉书·艺文志》载,“(刘)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可见,传统叙录的要义在于“撮其指意”,旨在对所著录的文献进行钩玄提要,勾勒出文献的主要内容,更进一步,还应当“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不过,《叙录》并没有采用传统的叙录模式,而以文献辑录为主。《叙录》先列编作者,次之以文献状态(刻本、抄本),接着是书籍藏地,再次之以该家集所收各书的目次,最后是抄录相关序跋,对原书的作者、编纂始末进行简单介绍。除此之外,就是附录了编者在翻阅原书过程中,发现的有用文献,列其篇名于书中。所列文献,侧重于家族成员之间的互动、交往,体现了家集作为家族文献的典型特征。撰写古籍叙录,最高理想当然是《四库全书总目》的模式,不但撮原书旨要,而且还有自己的评判,但这种功夫非集体协作不可,且撰写者必须有极高的学术水准,在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之高,不如老老实实地像《叙录》那样抄录相关文献,既保存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同时读者也可以通过这些史料自行判断。
  中国传统的叙录之学,始于汉代刘向、刘歆父子之校书,历二千余年仍有学术的生命力,徐雁平教授编著的《清代家集叙录》就是最新的明证。《叙录》以260万字的篇幅给清代一千余部家集一一探赜索隐,钩玄阐微,其功甚可比肩刘向、刘歆父子。笔者相信此书必将成为研究清代文学、清代家族文化,乃至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的重要参加资料,也会在中国学术史上留下深深的印痕。
   (作者单位系南京大学)
其他文献
有幸较早接触到刘玉凯先生饱含情感的新著《学海梯航》,饶有兴趣读完这本三十多万字的书,作为一名大学老师,笔者想说的话有很多。大学何以为名校,大学教师又该是一种什么样子的存在?对此,《学海梯航》一书给出了朴素而明确的答案:一个好(大学)老师,固然应该有学问,也应该能够教人做学问,更应该能够“为人师表”,在做人、治学上树立榜样。如果一个学校的历史上、现实中,有相当多一批这样的好老师,那就叫名校。笔者深以
期刊
摘 要:讲好党的故事是新时代新闻工作和党史工作的共同要求。《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采访实录,是用口述史的方式讲述党的领袖成长之路的一次成功尝试。本文从五个“实”出发,深入探讨了怎样将党政重大题材与可读性、趣味性结合,实实在在打造一本既叫好又叫座的重大题材畅销书。  关键词:重大题材 畅销书 贴近群众  截至2019年7月,笔者采写编著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1]销量已近1000万册,码洋接近8
期刊
精品出版物反映了一個时代的文化创造能力,标志着一个民族的思想高度、文化厚度和精神深度。在精品出版物的打造过程中,编辑是出版活动的组织者、出版物的发现者和培育加工者。审读报告是编辑职业素养的直接载体、核心标志,它显示出编辑的认知能力、鉴赏水平、业务深度。审读报告的规范与否、水平高低,也是衡量一个出版单位出版水平的重要指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
期刊
摘 要:文摘类期刊微信公众号直面平台整体阅读量下滑、“信息流”模式冲击,亟需新思路破局。本文以“青年文摘”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数据为例,试谈文摘类期刊编辑如何利用数据分析做好新媒体出版工作。  关键词:数据分析 文摘类期刊 微信公众号 青年文摘  2018年4月,清博大数据一份基于排名Top 1000微信公众号的报告指出:微信订阅号文章阅读量连续三年呈现逐年递减状况。以排名第一的“人民日报”为例,其2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图书品牌“米小圈”为例,研究并分析了在出版高质量阶段出版社如何打造知名童书品牌。  关键词:童书品牌 米小圈 原创作品  在出版高质量发展阶段,出版竞争最终是品牌与品牌的较量,品牌给出版社带来的产品溢价力和影响力往往是任何有形资产所不能比拟的,以品牌拓展出版市场也是成效最显著、成本最低的。近年来,新华文轩旗下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着力打造的“米小圈”图书品牌产生了广泛社
期刊
摘 要:在阅读日渐受到重视的当今,对历史怀抱求知欲的青少年需要什么样的历史读物?本文以目前市场上颇受关注的《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和《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为例,深入剖析两书的创作风格和史学理念,探讨出版者应如何做出优质的青少年历史读物。  关键词:历史读物 少儿图书 通俗读物  历史是沉淀数千年的文化结晶,在今天的中国,无论弘扬传统文化,抑或挖掘国学智慧,历史都是绕不开的要素。  很多历史读物创作者都
期刊
摘 要:从图书出版的角度,我们可以将“完成度”看作图书呈现的完善程度,这其中包括了选题的精准性、策划的全面性、文美及印发的配合性、市场的延续性等。在作者看来,眼光、眼界、眼缘是确定选题的三个基本前提;策划能力、交流能力、专业能力是编辑沟通选题的基本素养;实现文美配合、编印助力是具体实施选题的关键点;探讨编辑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是选题延续的重要保证。这四个关键点决定了一本图书的“完成度”。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古籍影印是古籍整理出版的重要手段,是古籍再生性保护的具体措施,是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文化遗产的最佳方式。布洛陀文化是壮族文化的精髓,麽经是布洛陀文化的核心,是壮文化的宝贵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古籍影印的编辑理念,其专业的传播者、特定的受众、多变的传播媒介、深远的传播效果是古籍影印出版的特别之处。以麽经布洛陀的影印实践为具体分析,探索壮族文化遗产的继承与
期刊
摘 要:审读报告涵盖着编辑人员对书稿诸多方面的总体价值评判,并最终决定着书稿的最终质量。作者从为什么要聚焦审读报告、打造精品力作编辑当主动作为等多个角度分析审读报告与精品力作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审读报告 精品力作 编辑素养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主办、出版参考杂志社承办的全国优秀审读报告推介活动已经持续几年了,在业内外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这说明,推介活动切切实实抓在了“点”上。  一、为什么要
期刊
摘 要:书稿审读,是编辑案头工作的起点,亦是编辑能力的体现。古籍文献整理阅读难度大,注文层级繁复,通读书稿需要十分耐心、细心。在审读、校对、统理各个阶段,更需要审慎处理,严格把关,力求保证书稿质量,提升书稿价值。本文回到中华书局古籍整理编辑工作的场景,重现了磨砺精品的出版历程。  关键词:古籍整理 中华书局 编辑审读  2010年笔者从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毕业后入职中华书局,从事古籍和大型文献整理的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