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三公”经费公开走得更远

来源 :领导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99youaik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党政机关公费旅游、公车消费、公款吃喝等不良行为深受公众诟病,并往往被与铺张浪费、贪污腐化相提并论,也成为用来批评行政运行成本高的重要论据。因此,“三公”经费,即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的支出使用情况,一直备受公众关注。
  过去,“三公”经费总是被当做机关的内部事务或者秘密,极少对公众公开和说明,甚至在本世纪初研究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时,仍有观点认为,类似“三公”经费方面的信息纯属机关内部事务,与公众无关,无须公开。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众的民主法治意识不断提升,监督政府的意识和动力日益萌动。据笔者所在的调研组2010~2011年开展的“公职人员廉洁从政法律对策”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公众对财政经费尤其是“三公”经费公开情况关注度较高,76%以上的公众认为公费宴请应该公开“宴请人员情况”“宴请目的”“宴请标准”和“宴请花销”信息;79%以上的公众认为“公务考察”应该公开“考察目的”“考察计划”“考察人员”“考察费用情况”。
  “三公”经费的公开对于法治政府建设意义重大。“三公”经费公开是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重要方面,也是顺应公众意愿和需求的重要举措。全面系统地公开“三公”经费,有助于加速透明政府的构建,提升政府公信力,提供公众对政府规范、廉洁、节约的信任。“三公”经费公开还有助于监督政府活动,并对机关经费使用等形成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促使其厉行节约,逐步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摒弃铺张浪费的作风,提高政府绩效。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国家近几年加大了“三公”经费公开的力度。尤其是2011年,大部分国务院部门集中发布了“三公”经费信息。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其发布的《关于印发2012年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2〕26号)中,明确提出推进“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公开,要求中央部门细化“三公”经费的解释说明,公开车辆购置数量及保有量、因公出国(境)团组数量及人数、公务接待有关情况等,且各省(区、市)政府要制订“三公”经费公开时间表,争取在两年左右的时间内,实现省级政府全面公开“三公”经费。2012年颁布的《机关事务管理条例》更是以法规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建立健全机关运行经费公开制度、定期公布“三公”经费预决算信息的义务。自2012年7月19日起,中央单位开始陆续公开本部门“三公”经费预决算信息。经过几年的努力,“三公”经费公开已经开始步入常态化、法制化轨道,其进步意义不容忽视。
  2012年“三公”经费公开比2011年有明显进步。这主要表现为绝大多数部门按时集中发布了“三公”经费信息,尤其是各部门“三公”经费信息的公开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细化。如新华社2011年仅公开了收支决算总表和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2012年则增加了公共预算收入决算表、公共预算支出决算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决算表和“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预决算表,并增加了对新华社经营业务、部门决算单位构成、部门决算分类情况的详细说明和专用名词解释。又如审计署在公开因公出国(境)费时,除了公开经费总额外,还公开了因公出国(境)团组数量、参与人次等信息。
  但“三公”经费公开中仍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其一,“三公”经费公开仍普遍存在较为笼统的问题。从各部门2012年公开“三公”经费的情况看,几项支出一般只列明了总额,缺乏更细的说明。以因公出国(境)费的公开为例,公开得相对细致的部门也只是公开到出国团组数量和参加人次,这显然对于准确说明支出理由还远远不够。其二,因笼统而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经费使用的合理性难以判断。如实际花费是否必要,是否取得了应有的效果,为何一个部门的花费高于或低于其他部门,为何今年的费用比去年高或者低,这些都很难从罗列的数字中作出明确的判断。公开的信息不细致,导致公众无从判断每一项支出的合理性,长此以往也会影响“三公”经费公开的公信力。其三,容易造成误导。如有的部门在公开“三公”经费三部分内容的各种总额的同时,还公开了本部门的机构和人员数量,这固然是一种进步,但是,机构、人员数量与“三公”经费支出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么样的,相关部门缺乏应有的说明。换言之,该部门为何支出了如此多(或者如此少)的“三公”经费,公众很难看明白。其四,各部门公开缺乏统一的标准。从近几年“三公”经费公开的情况看,各部门并没有做到统一公开标准,如2012年有的公开了本部门人数,多数则没有公开,至于各财政项目的公开也是各具特色,难以形成科学的横向比较。本该确立统一标准由各部门参照执行的,结果却出现了各部门自我裁量公开的局面。其五,“三公”经费公开缺乏后续跟进。当前各部门在统一的时间段公开本部门“三公”经费后,对于社会的质疑、不理解等均不做任何正面回应,不对需要补充的内容补充公开相关信息,这也制约了公开的效果。
  除此之外,公众对于“三公”经费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误区。其一,不清楚“三公”经费究竟是什么。社会上一提及“三公”经费,往往简单地认为就是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等。事实上,“三公”经费包括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是行政运行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公开“三公”经费的目的就是要防止假公济私、铺张浪费,要让纳税人的钱用在该用的地方。其二,一提及“三公”经费就认为金额少或者没有才是好的。“三公”经费是行政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支出,有行政管理活动,必然会有“三公”经费支出。有的时候,某部门的“三公”经费高,除了可能存在铺张浪费外,也有可能与其从事的管理活动多有关,而且,如果“三公”经费支出少或者无支出,但又没有相应的合理理由,同样应当引起关注。事实上,详细公开“三公”经费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费用支出情况判断机关经费使用的合理性,督促机关在可能的限度内压缩行政运行经费。其三,简单比对“三公”经费的绝对数额。近几年“三公”经费公开时总有一些观点对“三公”经费总额高低或者人均数额高低进行比较。但实际上,“三公”经费的支出要与该部门的职责、当年开展的业务内容和业务量等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如有观点按照团组数量和出访人次核算各部门人均因公出国(境)费,但出国(境)费的高低更多地是与访问国家地区、访问行程、访问内容等有着直接的关系。简单地比较其总额和平均数都是不科学的,非但不能准确地监督经费使用情况,反而可能混淆视听、误导公众。上述现象的存在,说明公众对“三公”经费及其公开的认识还有待提升,但这归根结底还是由有关部门对“三公”经费公开的解释说明不够细致而导致的。   因此,要想使“三公”经费公开走得更远,使“三公”经费公开取得应有的效果,并借此有效监督行政经费使用,顺应公众参与监督的要求,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三公”经费公开的相关制度。
  第一,应当进一步细化“三公”经费公开的内容。公开“三公”经费是为了尽到对公众的说明义务,明确告知纳税人本部门究竟花费了多少经费,支出的理由是什么,进而形成对政府行为的有效监督。因此,在公开“三公”经费方面,除了当前有的部门已经做到诸如公开机关人数、“三公”经费总额、三项“三公”经费各自总额等外,还需要在不泄露国家机密、不影响执法、不侵害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等的前提下,尽快公开各类更细的信息。以公费出国(境)考察为例,有必要逐步公开每一个考察团组的组成人员、考察目的、考察内容、考察路线等信息,甚至未来应当公开考察绩效评估报告,即该考察究竟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是否取得了相应的效果。车辆购置及运行费方面,未来应当细化到车辆,包括应当公开各类公车(如领导专车、工作用车、公务用车等)的数量、每辆车的实际运行成本、新增购车的理由等。至于公务接待,恐怕未来的方向是要细化到公开接待目的、接待对象、参与接待人员等方面的信息。即使因涉密等无法公开,也应当由审计部门逐项审计详细支出情况。
  第二,应当统一公开的标准。建议有关部门在近几年推行“三公”经费公开的基础上,尽快出台“三公”经费公开相对明确具体的执行标准,规定哪些信息必须公开、公开到何种程度,且应当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使公开的标准更加细化,使公开所涉及的内容更加深入。
  第三,应形成公开、监督、治理的良性循环。如前所述,公开不是目的,形成监督、治理浪费才是最终目的。因此,如果单纯强调公开,而不能形成有效监督,并对违规使用经费、铺张浪费等形成严厉问责和有效治理的话,“三公”经费公开是无法持续开展的,也无法取信于民。未来,应当在公开“三公”经费的同时,动员全社会成员参与对政府机关的监督,并督促各部门逐步压缩不必要的“三公”经费支出。
  第四,建立后续公开与回应机制。“三公”经费公开仅仅是预决算信息公开及行政运行经费公开中的一个环节,既非起点,也非终点。“三公”经费公开后必然会因为某些经费的使用引发公众的关注,甚至引起人们的质疑。对此,政府机关不能任由社会质疑,甚至引发不必要的怀疑,错过最佳的回应时机,引发公众对政府机关的不信任,而必须积极进行正面回应,作出澄清和解释。这是消除公众误解,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难得机会。因此,建立后续公开与回应机制,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主动解答公众的质疑,是持续推动“三公”经费公开必不可少的内容。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责编/朱艳秋)
其他文献
记得话剧《情结》问世时,“情结”这个词,在《辞海》《辞源》里还查不到它,直到《现代汉语词典》出修订本时才增补“情结”条目,释义为:心中的感情纠葛;深藏心底的感情,并有
近几年京剧界出现了“四大女能人”,她们是孙毓敏、王玉珍、刘长瑜和王梦云。还有人发现一个乖巧的事:上海戏校的校长是北京人,而北京戏校的校长是个上海人。由于这四位女能人中
湖北省李四光研究会第三次年会于1988年12月4日至7日在宜昌召开。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河北、青海、四川、江西、广东等省市的专家、教授和地质工作者共50余人,他们向大会
厦门市有一批大龄青年因为没有住房而无法结婚。为了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厦门市人民政府于去年十二月决定从已建成的居民楼中拨出三幢一百套,分配给二十九周岁以上的大龄女青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紧密结合当前的应急管理工作实际,以组织实施《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为抓手,大力加强应急管理基础保障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各级政府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不
对于从事商务、娱乐和社会网络应用的用户而言,网络数据和信息服务接入的重要性在日益显现。处于完全运动状态的用户,更希望高速、可靠、高质量地接入到这些无所不在的信息服
(一)资助会议名目一黎一巴一_日期…主题与名称1地点1月13一14日{第八次政府间综合,}牛士青才良工作吐划理事会会议1月17一21日{第四层政府间煌全止步情报工作计划理事会会议
中国数学会第四次单复变函数论学术会议于8月13日至24日在江西省庐山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数学会委托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联合筹办。到会正式代表
我厂的新领导班子去年3月1日开始工作。六名领导成员中有两名是新提上来的知识分子。我和佟瑞林厂长都年过五十,和新进班子的知识分子比,是老一点的。所以我们想如何使这两